1、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二)意象、意境分析类 古诗词阅读(二)考点解析 1.意象和意境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属理解类题目,能力层级为D。2.此类题目多与主旨思想和形象分析相结合,也有单独命题。分值一般是4分。3.意象和意境的理解是高考古诗词阅读的两个难点。很多考生对二者定义不甚明确,导致答题失误。4.厘清二者关系,有助于理解诗词主旨思想,对单独命题大有裨益。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_
2、 参考答案 子规这个意象放在“归”和“故园”这样的语境中,象征了作者及诗中主人公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解题思路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等等。解题思路 从这些课本上的杜鹃意象所表现出来的象征意义上来看,杜鹃的出现一般都与哀怨、悲苦、凄惨等有关,而其别名布谷、子规、杜宇、子
3、鹃等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所表现的意义实则是一致的。所以,明乎此,本题意象的象征意义就明确了。当然,这也蕴含着一个规律:杜鹃就是哀怨的代名词。以后,再遇到杜鹃,我们就可直接套用。设问形式 1.常式设问:这首诗的某某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某首诗中的某某意象在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某首诗中的某某意象对营造某种意境有什么样的作用?设问形式 2.变式设问:(1)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3)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4、情?(5)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方法指津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比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古代离别的时候,
5、往往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正是有了折柳这一意象,才有了诗歌表达的远离家园、思念亲人的意境。折柳也就几乎是离别的同义语了。在高考古诗词阅读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即意象构成诗句,意境形成主旨。一般来说,古诗词鉴赏,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意象是意境之源,意境是意象之果。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
6、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其他的如子规寓悲惨凄恻,猿鸣寓哀伤凄厉,鸿鹄寓理想追求,乌鸦寓小人俗客庸夫,沙鸥寓飘零伤感等,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积累,又要举一反三。答题格式 第一步: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并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
7、三步:调动自己的知识贮备,对于那些明显的有特殊寓意的意象进行对号入座,对于那些不常见的意象,则要通过反复品味并结合题目、诗句、注释等显性、隐性要求进行归结。第四步: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简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练习答案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第一步)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
8、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第二步)诗中的乌啼、清霜等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第三步)诗歌以情景交融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愁。(第四步)答案解析 这个题目很准确地体现了高考答题的规范。通常是先说出画面(图景、意境)特征,然后结合诗作中的意象描述,再加以分析寓意,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愁”这个主旨思想。考点小结 意象、意境类题目看起来很大,很宽泛,给人以无从下笔的感觉,其实,当我们贮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答题规律和模式,在答题时就不会理解失误,也不会因非智力因素而失分。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揣摩以上所讲,并铭记在心,最终用于高考实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