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261KB ,
资源ID:7290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290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偃师高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偃师高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偃师高中14届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试题卷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滥了的“封建”“封建”一词,出于西周。周朝建立后,为了稳定新征服的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封建”。所谓“封建”,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当时一共“封建”了71个诸侯国,其中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诸侯。“封邦建国”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权力和财产再分配的方式。在太庙举行的策命礼仪,首先由天子(周王)向诸侯授予“册封”文书,然后由主管国土和人民的大臣向诸侯“授土”、“授民”,意味着把一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封”给了诸侯,周天子通过诸侯对那些地区实行间接的统治。在

2、诸侯国内部,还要进一步“封建”。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建”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民“封建”给卿、大夫,叫做“立家”。经过层层的“封建”,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的“封建”体制:处在底层的是庶民,在庶民之上是“士”,“士”的上面是“卿、大夫”,位于金字塔顶层的就是周天子。欧洲中世纪也有类似的情况,英文叫做“Feudar system”或“Feudalism”。近代日本学者在翻译时,借用周朝的“封建”一词,把它译作“封建制度”、“封建主义”。如果认真加以比较,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相似的,是周朝建立以后的四、五个世纪。秦始皇废除“封建”制度,建立“郡县”制度以后,很难说仍然是“封建

3、”时代。因为已经没有了诸侯国,代之以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这是一种先秦时代没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截然不同。但是,以往许多学者竟然把从秦朝到清朝的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叫做“封建社会”。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论述“国体”时,区分为三个时代:(一)部落时代,(二)封建时代,(三)郡县时代。他认为,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项羽的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结果自取灭亡。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结果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叛乱平定以后,那些王国的“封建”色彩大为削弱。第三次是西晋的封建司马氏宗室

4、为诸侯王,导致八王之乱,随之而来的是西晋的瓦解。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朱棣上台后也不能容忍“封建”,继续“削藩”。所以吕思勉说:“封建之反动,实至第四次而终。” 现代历史学家把秦朝至清朝的两千年笼统得叫做“封建社会”,看来,此说是沿用了欧洲的Feudalism概念,却把这个概念的内涵抛弃了,好在现在历史学界已经对此提出了异议。如果秦朝以后不叫“封建”时代,那么叫什么呢?历史学界正在探讨,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把这一时期叫做“中古”时期。黄仁宇则把这一时期叫做帝国时期。也有人把这一时期叫做“传统社会”。尽管这些叫法可能还不够理想,但是总比把秦以前的

5、“封建”与秦以后的所谓“封建”混为一谈,要好得多。 (选自2006年2月经济观察报,有删节)1下列关于“封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建”一词最早产生于西周,为“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之意,是周天子实行的一种分级管理制度。 B西周的“封建”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将原有权力和财产重新分配的方式。C周天子“封建”诸侯时需举行一套严格的礼仪形式,这种行为意味着把一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封”给了诸侯。D“封建”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指周天子对诸侯的分封,一种是诸侯国内部各诸侯对卿、大夫等下一级贵族的分封。 2下列的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从秦朝到清

6、朝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叫做“封建社会”,而现在历史学界许多人提出了异议。B秦朝至清朝的两千年政治体制,是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相同的,故而,我们才会有把秦朝至清朝的两千年笼统的叫做“封建社会”现象。C西周当时一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受分封的诸侯在封地上的统治,代表了周天子对天下疆土和臣民的统治。D秦朝以后的时期如何称呼,专家学者们给出了不少建议,如吕思勉称之为郡县时代,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称之为“中古”时期,黄仁宇称之为帝国时期,还有人称之为“传统社会”。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天子的大臣中有专门负责管理国土和人口的,但未必拥有统

7、治国土和人口的权力。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意味着对地方的统治权收归中央政府,权力更加集中。秦朝采用的是优于周王朝分封制的中央集权制。C依照吕思勉的历史观,清王朝的八旗制度不能称得上真正的“封建”制度。D经历史学界研究,秦以后称作“封建时代”的说法将不复存在。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

8、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节)4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9、假:借 B.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从:跟随C.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浓郁的香气 D. 虞不腊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 以其无礼于晋 宫之奇以其族行C. 桓庄之族何罪 虢,虞之表也D. 师还,馆于虞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6、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通过分析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B. 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C. 具有

10、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D. 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7、翻译下面的句子。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

11、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讲的是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8、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9、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6分)(三)10、名篇名句默写(12分)(1)、知者乐水, 。(论语十则)(2)、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十则)(4)、君子坦荡荡, 。(论语十则)(5)、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则)(6)、靡不有初, 。(晋灵公不君)(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大学)(8)、好学近乎知, ,知耻近乎

12、勇。(中庸)(9)、博学之,审问之, ,明辨之,笃行之。(中庸)(10)、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老子五章)(11)、人谁无过, ,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论语十则)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历史学家唐德刚:不可替代的历史解读者丁国强2009年10月26日,89岁的历史学家唐德刚在美国旧金山辞世。唐德刚是胡适的门生,从事写作和杂志编辑工作,与顾维钧、张学良、李宗仁等人交往颇多,成为不可替代的历史解读者。唐德刚的历史学研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流派,自称“思想却时时逾矩”,并

13、做出这样的解释:“个人学识浅薄固然是主要原因,然数十年来历经忧患,国破家亡,阅历之多也一言难尽”历经沧桑方觉历史深厚复杂,博览群书才知下结论之难。唐德刚因此没有把气力花在庞大体系的建构上,而是从随笔杂记入手,将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融入生活世界之中。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见证历史,而是作为思考者来体味历史。所以,唐德刚的史学文字是极其生动的,仿佛在讲述一段活生生的日子。在唐先生看来,历史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如“帆随湘转,望衡九面”的衡山,而非单调一致的富士山,因此不应当用死气沉沉的态度和文字来应付。历史其实是最好的励志教科书,因为伟大人物总是面对着常人所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他们没有退缩,宁愿站在历史的

14、风口,风化成一尊精神雕像。在唐德刚的文字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他对这些精神雕像的无限敬意。他感慨:“一个对真理有彻底认识和信仰的人,如孙中山、胡适之,他们和我们之别,便是我们普通人容易泄气,他们则不顾一切困难而坚持到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德刚先生所总结的诸多历史经验同人生哲学无异。历史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叙述者的人生态度。一个不敢直面人生的人,是难以触及历史真谛的。唐德刚的文字是十分老道的,看似不经心的三言两语,却是饱读诗书和阅尽世态之后的彻悟。历史是人学,历史的逻辑首先应当是生活的逻辑,是人生的逻辑。我们在讨论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的时候,无法忽略他的人格品质。唐德刚称张学良是政治家、军事

15、家、花花公子三位一体,在情场、战场之外,有着政治家的节操、风范和爱国者的热血。正是有情种的精神底子,才具有敢做烈士之勇气。唐德刚认为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抗日,使其避免了“身败名裂”。这一历史之偶然,改变了人类历史运行的轨道。看来,在历史的歉抑与放纵里面,确实有一种机缘存在。这种耐人寻味的东西在文本化的历史中是难以找到的,依赖于历史学家的体会和感悟。唐德刚对原汁原味的历史材料十分感兴趣。建国后,全国和各省市政协所编辑的“文史资料”,令唐德刚“震惊”。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是朴素、零碎却又真实、珍稀的。回忆录的作者包括被俘的、靠拢的、起义的、志愿留下的、回归的、为人民立过功的、想跑而没有跑掉的这些各式

16、各样的人物笔下的历史该是何等的千姿百态、有滋有味!唐德刚之所以对口述史学情有独钟,除历史资源丰富的原因之外,恐怕也与唐先生注重从最原始的材料中获取把握历史的智慧相关。曹植曾经有言:“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与杨德祖书)民间史学在夹缝和空隙中偷得难得的表达的空间,给令人窒息压抑的所谓“正史”开了一方天窗。唐德刚并没有将民间史学美化到不着边际的地步。他指出,在野史家那里同样有以恩怨执笔的复杂心理存在,未免会像阿Q那样“作弄好人”。(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唐德刚是胡适的门生,他与顾维钧、张学良、李宗仁等历史

17、中人交往颇多,这为他研究历史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B从事历史研究,唐德刚的写作视角新颖,方法独特,对历史有独到的感悟和见解。C唐德刚认为历史如“帆随湘转,望衡九面”的衡山,是难以窥探到其真目的。D唐德刚只对原汁原味的历史材料感兴趣,这些材料所传递的信息是朴素、零碎而又真实、珍稀的。E唐德刚曾指出“在野史家那里同样有以恩怨执笔的复杂心理存在,未免会像阿Q那样”作弄好人,这说明野史家也会写出有个人感情倾向的历史来。(2)文章第四段引用张学良和西安事变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4分)(3)依据全文,简要概括唐德刚在历史学研究方面有哪些特点。(6分)(4)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联系中央电视台“百

18、家讲坛”栏目的相关内容以及一些“戏说”历史类电视剧,就历史学家怎样才能写好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3分) A曲肱(gng) 社稷(j) 稽首(j) 鲜克有终(xin) B熊蹯(fn) 弑君(sh) 信禀(bng) 上下相蒙(mng) C衮职(gn) 嗾使(su) 忿懥(zh) 观其辟丸(p)D孝悌(d) 舟舆(y) 布橐(tu) 靡不有初(m)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A.摇曳的枫叶卷起一层层美丽的画卷,仿佛是天女散花洒满一路的幸福与喜悦。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

19、,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 失降到最低限度。C. 虽然航海技术的细节会使读者如堕云雾,但是船上生活的其它方面却写得头头是道。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14、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3分)A、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体散文集,是孔子的 门人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中庸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C、 与论语一

20、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 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 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D、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朱熹把它与、孟子、合称为“四书”。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

21、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_,_,_,_,_,_,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 这倒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 走到欧洲街道上东张西望、暗暗比较 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 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 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 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 A B C D六、写作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22、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4.B(应为“听从”) 5. C(A项

23、指示代词,这;复指提前的宾语“虢”。B项介词,因为;介词,表率领。D项介词,在;介词,对,对于。) 6.D(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7. 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随它灭亡。于是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胜过它。 8、(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冢,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

24、。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评分标准:关于“初春自然之景”的分析 2分,分析“笑”的情感 1分;结合清明是扫墓时节进行分析 1分,分析“愁”的情感 1分。) 9、(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2分),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2分)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2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仁者乐山 2.六十而耳顺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小人

25、长戚戚5.不义而富且贵 6.鲜克有终7.在止于至善 8.力行近乎仁9.慎思之 10.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1.过而能改 12.敏于事而慎于言 提醒:语文好,往往是从名句背写开始!记背得多,自然语言积累多,语感好,语汇多。名句一向以内含丰富、语言精彩为主,记背得多,自然是对自己语言素养的提升,小小名句,作用很大。11、(1)CD (C “历史如帆随湘转,望衡九面”意思是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说难以窥探到其真面目。D“只对原汁原味的历史材料感兴趣”的说法曲解了文意,原文只说他对此十分感兴趣)(2)引用张学良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讨论历史人物的时候,应重视其人格品质,全面地、立体地看待历史人物;(2分)引用

26、西安事变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历史有其偶然性,同时也有一种机缘存在,需要深入体会和感悟。(2分)(3)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流派。从随笔杂记入手,将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融入生活世界中。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见证历史,而是作为思考者来体味历史。以直面人生的态度触及历史的真谛。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融入写作中。注重从最原始的材料中获取并把握历史的智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4)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2分)认真研究,深入体会,遵循历史的、生活的和人生的逻辑,大胆地直面人生;(2分)尽量避免主观感情的干扰,还历史以真实面目;(2分)应体现历史的丰富性和生动性。(2分)(要点不必拘泥于此,言

27、之有理即可)12、答案 B解析A、稽首(q) C、观其辟丸(b)D、孝悌(t)13、答案:B【解析】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14、答案A解析A.编年体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语病类型,一改去年主观题形式的修改语病,变为辨析语病。A项句式杂糅,“提出的目标”和“以为目标”两个句式相杂,任意删除即可。B项主语改变,中南大学只能关涉到“后备人才,而后面表述主语应为“刘路”。D项搭配不当,句中有一明显的标志词“能否”,该词即表明两种情况,而后半截只提到一种可能。故选C。16、 【参考答案】D17、 作文分析3、应辩证认识和正确处理“情”与“理”的关系(1)感情亲疏有时对认知事物发挥积极作用。如父母因爱孩子而更了解孩子,因更了解孩子而更有利于帮助孩子,使其健康地成长、成材。(2)感情亲疏有时对认知事物产生消极影响。如父母因溺爱孩子而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因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而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气,使其不能健康地成长、成材。(3)当感情亲疏对认知事物发挥积极作用时,可借助“情”的力量达到对“理”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当感情亲疏对认识事物产生消极影响时,应挣脱“情”的枷锁,投入“理”的怀抱,让“理”驾驭“情”,让“情”服从“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