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1)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2)特点: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1)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2)制度特点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商朝是神权色彩浓厚的王朝。知识点二封邦建国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史称西周。2目的:对被征服的广
2、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以拱卫王室。3概况4.作用(1)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2)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3)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知识点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3)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4)作用:保障了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2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1商朝时,国王并不能绝对支配各附属国,各附属国是各自为政的,有很大自主权。商代的国王与后世的君主有较大区别,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2西周王权大大加强,地方诸侯的臣属关系更明确,历史就由商代的“内外服联盟”的时期,朝着更加文明的阶段迈进,进入了“天下共主”的时代,因此,分封制是内外服制度的继承与发展。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但其直接目的是不一样的。分封制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确保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4“长子”与“嫡长子”,虽一字之差,但他们所享有的权利和拥有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5分封制涉及作为西周最高统治者的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它不仅是周王分封诸侯国,诸侯国国君也有权力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还可以分封士,因而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严格的多层次等级关系。6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二者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1夏商时期还没有
5、建立起地方行政管理制度。()2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历史的退步。()3宗法制有利于稳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4西周的“礼乐文化”对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主题一分封制1分封制的对象材料:西周分封示意图(1)据材料图片分析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主体是什么,其封国分布有何特点?答案:主体:分封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特点: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交错在一起,并且同姓封国多于和包围异姓封国。2分封制内部的关系材料:(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孟子梁惠王下(2)材料体现了周王与诸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案: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
6、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的义务。3分封制的瓦解材料:(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3)材料反映了周朝政治的什么新问题?其本质是什么?答案:新问题:王权衰弱;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并挑战周王室的权威。本质:分封制开始崩溃。要点: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提示:(1)特点分封对象的多样性,主要有同姓亲族、异姓功臣、先代帝王后裔,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土地和人民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影响积极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
7、奴隶制国家。消极作用:受封诸侯在其领地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对后世影响: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主题二宗法制1宗法制的目的材料: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材料反映了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2宗法制的特点材料:大宗、小宗示意图(2)材料反映的制度有什么特点?答案: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
8、政治关系相结合,“国”和“家”紧密结合;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等级。3宗法制的影响材料: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现实意义。答案:具有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要点1:宗法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提示:(1)积极影响尊老爱幼:宗法制延续下来的孝道观念根植于中国人民心中,从这一角度看,宗法制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家庭团结:宗法制强调家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对于维护家庭的稳定、和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
9、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明显相悖。要点2: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提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主题三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商朝的政治材料: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1)材料反映了商朝政治制度怎样的特点?答案: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具有神秘色彩。2西周的政治材料:西周各级贵族享受的礼乐标准(2)材料中礼乐标准是怎样变化的?反映了西周政治体系怎样的特点?答案:变化:礼、乐的标准随着等级的降低而降低。特点:西周
10、政治体系是一种等级森严的贵族体系。要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提示:(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如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既无法垂直管理地方,也无法任免地方诸侯。(3)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具有相对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开创了王位世袭制,后世阶级社会一直沿用。题组一分封制1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
11、政治制度是(B)A宗法制 B分封制C禅让制 D礼乐制度解析:“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表明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占主体,实行的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2史记殷本纪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这反映了(C)A后世姓氏均源自商朝分封制B后世分封的诸侯王均取国姓C商代某些姓氏与分封制有关D商朝的分封制具有血缘色彩解析:后世姓氏与分封制有关,西周也占有很大的成分,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有很多情况不是国姓,而是赐姓,故B项错误;根据“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可知姓氏与分封制是有关系的
12、,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3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作立家。”这表明分封制(A)A分土分民 B维系亲情C家国情怀 D贵族专权解析:根据材料“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得出分土分民,故A项正确。4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这说明周初(D)A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B分封制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C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D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解析:材料虽然涉及到
13、商政、夏政,但是重点是对商政和夏政的解释,不仅仅是沿用商夏的旧制,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分封制的最终目的是“以藩屏周”,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对各地的管理力度加强或减弱,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可知其强调的是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故D项正确。题组二宗法制5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该规定沿袭的是(B)A禅让制 B宗法制C礼乐制 D分封制解析: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与材料信息“先尽嫡长子孙”相符。B项正确。6西周宗法制下,维系大宗与小宗关系的
14、纽带是(B)A地域关系 B血缘关系C信仰关系 D财产关系解析: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权力、财产和土地的分配与继承制度。7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C)A消除诸子之间的尖锐矛盾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D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可知其表达的是宗法制形成了统治秩序的稳定,宗法制明确了权力继承的标准,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表达的内容无关,故错误;题干信息重在强调其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
15、积极作用,故D项错误。8王国维先生曾提出过商代没有宗法制的论断,谓“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理解上述论断的关键在于(C)A“封邦建国”制度肇始于西周B宗法制存废关乎政治的稳定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关键D商代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解析:“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意在强调宗法制度必须有“嫡庶”之分才能称为宗法制,即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关键,故C项正确。题组三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9“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该观点强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B)A王权与神权结合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君权受制于族权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解析:材料信息“家族私有性”强调了家族观念,故答案为B项。10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D)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解析:材料中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A错误;商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错误;据“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可知,血缘关系亲疏仍然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C错误;“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体现了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