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1 ,大小:915.50KB ,
资源ID:72868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2868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单元综合测试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件:单元综合测试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ppt

1、单元综合测试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1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子在当时()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B解析:周代的分封制是造成春秋社会混乱的政治根源,“克己复礼”即恢复所损益的周礼,即“于旧制度中发现新意义”。2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A“和而不同”B

2、“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们不仅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和而不同”是指包容别人不同,达到和睦相处,与材料思想相同,故 A 项正确;“克己复礼”意思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仁者爱人”体现的是爱人的思想;“周而不比”是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3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B解析:老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主张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是奴

3、隶主贵族利益的体现,是其保守性的反映。4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要都是各阶层为了表达统治者应该如何统治,国家社会应该如何发展的一些思想,所以从根本上讲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的一种反映。5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A荀子倡导“隆礼至法”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B解析:荀子

4、虽然融合了法家思想,但其思想并没有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的基础,故 A 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不仅融合了法家思想,还推动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正统思想,故 B项正确;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与题干内容无关,故 C 项错误;朱熹宣扬“格物致知”属于理学的内容,也与题干内容无关,故D 项错误。6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孔子的德治思想C解析:由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可知是董仲舒的“君

5、权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独尊,故 C 正确;A、B、D 材料未体现,排除。7“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A荀子“制天命而用之”B董仲舒“天人感应”C荀子“天与人不相胜”D董仲舒“三纲五常”B解析: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与人不相胜”属于庄子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 B。8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情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了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

6、并在门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里面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C解析:本题材料中“忠义堂”“替天行道”无疑是三纲五常思想的体现,而三纲五常是宋明理学“天理”的核心内容,再结合水浒传整个小说的情节可知,忠君报国等思想是其主旨。9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A解析:朱熹主张“

7、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即通过接触万事万物,贯通明理。A 项强调“格物致知”,与材料观点一致。10朱子语类载朱熹弟子陈淳的话说:“先生在临漳,首尾仅及一期,以南陬敝陋之俗,骤承道德正大之化,始虽有欣然慕,而亦有谔然疑,哗然毁者,越半年后,人心方肃然以定。”材料肯定了朱熹在漳州()A强化伦理纲常 B整肃社会治安C变革社会习俗 D倡导重学风尚A解析:“以南陬敝陋之俗,骤承道德正大之化”说明朱熹在漳州强调道德教化,结合朱熹是理学家,故 A 项正确。11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

8、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D解析:理学注重气节、品质,凸显人性的庄严,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清初三大儒倡导回归孔孟的本源问题,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清初三大儒的进步主张,并不代表思想的主流,理学依旧占据主流地位,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它是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发展,故 D 项正确。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

9、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其言论主要立足于()A倡导经世致用哲学B批判道学家们虚伪的说教C抨击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C解析:经世致用主要强调研究学问要和实际相结合,与材料无关,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道学家的虚伪说教,B 项错误;根据所给材料“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人,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尤其是“天子实杀之”可以看出,顾炎武的目的在于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 项正确;明清时期的思想家还没有提出建立自由平等的新型社会的构想,D 项错误。13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

10、的关系是()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C解析: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故 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说法错误。14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A解析:我国古代的

11、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说明我国的天文学研究是为统治的需要,不是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自然的态度,故 C 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服务,故 D 项错误。15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这一思想()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可知,

12、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关系密切,故 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6 题 24 分,第 17 题 16分,共 40 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朱子语类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

13、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8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并说出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6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该现象的重要原因。(10 分)答案:(1)主张: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4 分)趋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

14、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4 分)(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4 分,言之有理即可,如“小学”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学”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核心命题:慎思明辨,格物致知。(2 分,答“格物致知”即可得分)(3)时代特色:批判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4 分)重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的强化或八股取士对思想的禁锢。(6 分)解析:第

15、(1)问,第一小问“主张”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即可,材料“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体现了三纲;材料“可求于天”体现了“天人感应”;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体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材料“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融合了法家思想。第(2)问,第一小问“区别”根据朱熹主张“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可知,小学养性,大学穷理;第二小问“核心命题”是“格物致知”。第(3)问,第一小问“时代特色”结合材料“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

16、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可知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批判君主专制;第二小问“重要原因”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表现回答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勒鲁瓦古尔亨说:“人们可以接受一种比他们以前所用的语言更简单的语言,可以接受一种较不发达的宗教,可是除非由于战争而暂时倒退,他们绝不会从用犁倒退到用锹。”不仅如此,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不可能性,因为思想体系无疑要受到各种独特的种族特征的限制,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发明手推转磨外,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筒车,即后来阿拉伯各地普遍使用的“萨吉雅”。可是中

17、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 1 世纪到 18 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

18、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12 分)答案:(1)特点:交流传播片段化,缺少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传播;交流具有双向性,以中国科技西传为主;缺乏直接交流,阿拉伯人起了中介的作用。(4 分)(2)影响: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4 分)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4 分)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4 分)解

19、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不可能性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得出交流传播片段化,缺少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传播;根据材料一“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筒车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 1 世纪到 18 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得出交流具有双向性,以中国科技西传为主;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阿拉伯人。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得出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根据“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结合所学得出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第二小问,围绕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来分析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