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6单元第1讲 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强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家们认为“人们距离可知世界的边界已经不遥远”。打破这种认识的是()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D电力的发明【答案】C【解析】题干中打破这种认识的时间至少是在“20世纪初”,据此即可排除A、B、D三项确定C项符合题意。2网络小说狙击王中赤雨星球上的凯帝斯凭借一个具有随时开启“空间之门”的殒戒,可以在地球与赤雨星球之间随意往返。作者有此创意,其理论依据是()A量子理论 B经典力学理论C光电理论 D相对论【答案】D【解析】开启“空间之门”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相
2、对性,与之相关的理论是相对论。3(他的研究成果)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 B牛顿C达尔文 D爱因斯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故选B项。4有学者对19世纪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这位学者评价的应该是()A进化论 B经典物理学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答案】A【解析】题干中学者所评是19世纪的成就,据此可排除17世纪的经典物理学、20世纪的相对论及现代信息技
3、术,只有进化论符合这一时间条件。故选A项。5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以太”“光速”“宇宙”“质能”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达尔文 B牛顿C普朗克 D爱因斯坦【答案】D【解析】“以太”“光速”“宇宙”“质能”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关键词。6“爱因斯坦是一个造物者!”,这是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对爱因斯坦的评价。杨振宁在这里高度评价爱因斯坦,主要依据是他()A否定牛顿力学体系 B创立现代物理学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D发现和创造了相对论【答案】D【解析】 爱因斯坦的贡献就在于发现和创造了相对论,A、B、C三项都是建立在这一点上。同时,
4、要注意,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体系,而是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排除A项;现代物理学有两大支柱,一是相对论,二是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排除B项;人们的思维模式改变就是因为相对论,排除C项。7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社会发展A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B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机的改良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答案】A【解析】“铁器的使用”属于生产力,不属于科学理论,牛耕的推
5、广属于技术也不属于科学理论,故选A项。82004年,在联合国第58次大会上,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以纪念一个具有划时代物理学贡献诞生100周年,并盛赞是它“改变了传统物理学固执而绝对的不合理状态”。这个“划时代物理学贡献”()A改变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B从运动角度论证了世界的相对性C开启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大门D从微观领域完善了经典力学体系【答案】A【解析】从时间上看,该物理学贡献是指诞生于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相对论与量子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故排除C项;相对论是从物质运动速度的角度论证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并非论证世界的相对性,故排除B项;相对论主要是弥补对宏观世界认
6、识的不足,故排除D项。9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认为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A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C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D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流行【答案】A【解析】题中纳赛尔指出收音机减少了政治文盲的数目,这体现了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10(2013江苏17)“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
7、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自然科学相对论。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首先判断出理论是相对论,由此根据所学可以直接选C项正确。A项是伽利略的成就;B项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D项是量子论。11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它深刻地揭示出()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社会生产力匀速上升C人类文明分为四个阶段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答案】A【解析】据表中信息可以
8、看出,生产力发展的平均速度不断提高,而导致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12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数字化 B多元化C网络化 D日常化【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所给的材料内容,即可得出“多元化”的趋势。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一块比寻常更为光滑的卵石或一个比寻常更为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
9、洋,却全然没有发现。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就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牛顿材料二(牛顿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宇宙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人们坚持理性的原则,就可以认识这些自然规律。人们在认识自然规律的进程中不需要上帝,只需要理性。自然科学上的发现,使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坚信,人类社会也有支配其发展进步的永恒法则;人们只要像自然科学那样运用理性主义的方法,同样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材料三牛顿,请原谅我,你发现了你那个时代唯一的路,只有具备最深邃思想和创造力的人才能找到的路。你创建的那些概念,甚至直到今天还在引导着物理学中的思考,虽然我们如今知道,它们将被其他一些从直接经验中脱离开来
10、的观念替代。爱因斯坦(1946年)材料四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来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来了。吴国盛科学的历程(1)材料一中“光滑的卵石”“美丽的贝壳”指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的发现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请求牛顿原谅他的原因。(4)材料四的认识正确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2)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完成了人类对自然
11、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使资产阶级思想家认识到人类社会也有规律可循,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3)爱因斯坦在尊重和继承牛顿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4)正确。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而向前发展;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表达的两层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问从爱因斯坦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作答;第(4)问从
12、牛顿经典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对神创论的否定来思考作答。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
13、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2)据上述材料
14、,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3)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其成因。(4)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的科学家,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答案】(1)创立了相对论;发展了量子论(或提出光电效应),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2)爱因斯坦: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3)爱因斯坦侧重于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或科学对战争的影响);邓小平侧重于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 成因:20世纪30年代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两极格局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4)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