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古代某思想家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 孔子礼乐学说B. 韩非以法治国精神C. 墨子兼爱主张D. 老子知足寡欲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这一思想家认为五色、五音、五味、田猎、宝货等于人不利,说明该思想家主张清心寡欲,是道家老子的主张,D正确;题干内容与礼乐无关,排除A;依法治国精神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兼爱主张无差别爱,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2.西汉时期儒家经学大盛于时,风气所及,就
2、连武帝时著名酷吏张汤、杜周等人之子亦皆以通经知名于世,形象文质彬彬,与父辈大异。该现象A. 反映独尊儒术重大影响B. 说明儒法思想日趋合流C. 推动思想文化多元发展D. 体现西汉注重官员形象【答案】A【解析】【详解】儒家经学大盛的背景下,出现了酷吏子弟亦因通经而名扬天下,在形象上更接近儒家评判标准,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独尊儒术,A正确;题干未提及儒法合流,排除B;酷吏之子也成为通经儒生,说明儒学影响大,而且当时独尊儒术,并非多元文化,排除C;题干现象是文化现象,不是政府行为,D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3.顾炎武指出:“法制禁令,王者之所不废,而非所以为治也。其本,在正人心厚风俗而已。故曰,居敬而
3、行简,以临其民。”这表明顾炎武A. 主张治国需要德法并用B. 强调正人心是治国之本C. 形成近代民主法制观念D. 突破传统儒家思想藩篱【答案】B【解析】【详解】顾炎武的意思是:法制禁令,统治者不废除,不是为了用来治理国家。它的根本,是为了用来端正人心,敦厚风俗,居心恭敬,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有强烈的责任心为官治民。顾炎武强调治国根本不是用法律严刑,而是端正人心,故选B;材料没有提到以德治理国家,A错误;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挑战正统,批判专制,他的思想没有形成近代民主法制观念,C错误;顾炎武思想对儒学正统进行冲击,但是没有突破传统思想藩篱。D错误。4.现今的司南模型出自科技考古专
4、家王振铎的构拟,他依据的文献是东汉王充论衡中的记载。但勺形司南的存在受到一些人的否定,因至今为止,考古界还未能用天然磁石复制出可以指南的勺形司南。关于司南的争议说明A. 文献资料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B. 考古发现才能证实司南真实存在C. 年代久远导致司南存在未有定论D. 司南存在与否需要多方史料互证【答案】D【解析】【详解】当前的司南模型是根据东汉论衡的记载构拟,并没有史料实物支撑,加之考古界尚未能用天然磁石复制出可以指南的勺形司南,由此关于勺形司南是否存在有一定争议,说明司南的存在与否需要多方史料互证,D正确;王振铎能够根据论衡构拟出司南,说明文献资料有一定可信度,A排除;B表述绝对,由于历
5、史原因复杂,并不是所有的历史事件或者事物都可以找到考古依据,排除B;司南存在与否是因为史料有限,而非年代久远导致,排除C。5.如图为按年代绘制的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图中1和2应按顺序填写A. 毕昇活字印刷术王羲之兰亭序B. 诗歌发展黄金期文人画繁荣期C. 蔡伦改进造纸术关汉卿窦娥冤D. 四大名著已问世戏曲艺术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初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和元代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与材料中标识的1、2在时间上相符,C项正确;十一世纪初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晚于东晋王羲之创作兰亭序的时间,两者与材料中的1、2并不对应,A项错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唐代(618到907
6、年),与1处不对应,B项错误;四大名著问世是在明清时期,晚于907年,更晚于元杂剧的出现即戏曲艺术的成熟,与图中的1、2不对应,D项错误。6.明人评价某人书法“如深山至人,痩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下列作品符合这一特征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对书法评价的意思:这个字帖就像深山里来了人一样,字体瘦硬有劲,清寒有气质,但神韵非常饱满,可以让有能力的人屈服,不是别的帖可以比拟的。“字体瘦硬有劲,清寒有气质,但神韵非常饱满”可以判断出是楷书的特点,B为楷书,故选B;A为行书,特点是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排除;C是草书,特点是变化丰富,奔放跃
7、动,排除;D是小篆,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排除。7.“在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所带来的震撼作用下,进步的观念被提升为一种科学宗教的水平这一乐观的信念被工业化国家广泛接受。”这说明达尔文思想A. 奠定工业革命理论基础B. 强化科技推动进步信念C. 否定上帝创世教会思想D. 推动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1859年物种起源问世后,进化论的观点被“工业化国家广泛接受”,说明达尔文思想强化了科技推动进步信念,B项正确;物种起源发表于工业革命之后,没有为工业革命奠定理论基础,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达尔文的思想否定了“上帝创世”的教会思想,C项错误;物种起源发表时,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D项
8、错误。8.1850年两名英国人欲租下福州城内神光寺的房屋,租契等手续需要交由当地官员盖印才能生效。林则徐为此公开质问当地官员并且上书福建巡抚,要求效仿1849年的广州反入城斗争,驱逐英国人,向巡抚表明为了争取胜利不惜与英人开战的观点。林则徐的这一做法表明A. 部分官员近代意识淡漠B. 清廷使用武力对抗侵略C. 民众民族意识空前高涨D. 闭关锁国政策基本未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林则徐对英国人租住在福州城内的做法采取排斥和强硬的态度,要求强制驱逐英国人。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官员受到中国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对外国人采取排斥态度,表明对西方认识的局限性,缺乏近代意识,故选A;林则徐
9、向巡抚提出为了争取胜利不惜与英人开战,而不是用武力对抗侵略,B错误;材料主要是官员针对英国人租住房屋的讨论,不是民众民族意识空前高涨,C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就被打破,D错误。9.有学者评价康有为“实际上既是一个充分现实的改革家,同时又是一位高度的理想主义者”。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 借用进化观点,宣传维新变法B. 发表变法通议,宣传救亡图存C. 倡导尊孔复古,宣传复辟帝制D. 主张托古改制,宣传君主立宪【答案】D【解析】【详解】康有为认为只有变法才能挽救民族危机,因此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所以说他“实际上既是一个充分现实的改革家”;但是由于
10、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主张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所以说他“同时又是一位高度的理想主义者”,故选D;借用进化观点,宣传维新变法的是严复,A错误;发表变法通议的是梁启超,B错误;倡导尊孔复古,宣传复辟帝制的是袁世凯,C错误。10.孙中山指出“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旨在A. 深究欧美制度得失B. 创新人才选用制度C. 融合中西制度精华D. 复制三权分立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孙中山借鉴中国传统
11、政治中的考试、监察制度,结合西方的三权分立,提出“五权宪法”,旨在融合中西制度的精华,C项正确;“深究欧美制度得失”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创新“人才选用制度”与孙中山提出 “五权宪法”的主张不符,B项错误;孙中山结合中西方政治提出“五权宪法”的目的不是“复制三权分立体制”,D项错误。11.毛泽东在一次报告中说: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不但组织了武装力量进行军事上的“围剿”,而且在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然而我们领导广大的群众和红军,不但屡次击溃了敌人的“围剿”,而且从事于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建设,去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的毒计。该报告A. 反映了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B. 表明了土地革
12、命的成效显著C. 体现了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D. 显示了解放全国的光明前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围剿”“击溃了敌人的围剿”以及“从事于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建设,去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的毒计”可知,报告中描述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下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打破敌人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说明土地革命成效显著,B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与题干中国民党外围剿红军不符,排除A;题干涉及的敌对双方是国民党和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军民,因此不属于抗战时期内容,排除C;通过题干可以判断这是土地革命时期,而非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12.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视察时发表了“北方谈话”,主
13、要从三方面强调了“破”与“立”的重要性:思想方面破“两个凡是”;经济方面破“平均主义”;政治方面破“机构重叠”。在“北方谈话”指导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立“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立“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立“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以“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确立“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错误。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13.截至2018年11月30日,中国在轨工作卫星283颗,仅次于美国(849颗)居世界第二位。中
14、国不仅独立开展了月球探测活动,独立实施了载人航天工程,独立建设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还将建设具有长期运行能力的空间站。这说明中国A. 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 自力更生谋求发展D. 依托航天推动经济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描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主要源自独立自主的探索研发,自力更生谋求发展,C正确;A错在开始,中国航天领域的起步是在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标志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排除;航天领域的成就不能直接反应出百姓生活水平的变化,排除B;航天领域的成就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改革的推动,D颠倒因果,
15、排除。14.在绘画史上有一画派,具有鲜明的个性,向往中世纪,也渴望和追求具有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重视自然,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真正地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该绘画流派是A. 新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具有鲜明的个性”“渴望和追求具有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重视自然”“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等信息可知,这一流派强调主观情感的体验,属于浪漫主义流派,B正确;新古典主义主要描绘的是重大历史事件或者英雄人物,排除A;现实主义重在批判现实,而非追求自然,排除C;现代主义绘画主张“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
16、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15.电影流浪地球成为我国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它缔造了46亿的票房神话,引爆了2019年的春节观影市场。此外,它还激起了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对宇宙、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并引发了关于地球及人类命运的思考。这表明电影艺术A. 契合民众需求B. 推动文化交流C. 具有多元功能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流浪地球不仅创造了票房神话,还带动了青少年对宇宙探索的热情,也引发了人们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思考,由此可知,电影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C正确;契合民众需求只是材料中电影艺术功能的一个方面,A片面解读材料,排
17、除;题干未体现出文化交流相关内容,排除B;电影带来票房神话,说明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电影还有其它功能,在D中未点出,属于片面解读材料,排除。二、非选择题 16.季羡林说: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文化发展。交流是不可避免,无论谁都挡不住。阅读材料:材料一 “西化”要化,不“化”不行,创新、引进就是“化”。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有关文化的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我们中国不但能够拿来,也能够送去。历史上,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送到外国去,送给世界人民儒家的理性精神和
18、人道原则,无神论和“人性本善”的思想,都被启蒙思想家用来作为同基督教神学作斗争的武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西方的有些学者已经看出西方文化衰落的端倪,在今天,它已逐渐呈现出强弩之末的样子,大有难以为继之势了。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具体表现及实践活动。(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送到外国去”的具体内容及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文化衰落的端倪”显现的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化”、“东化”的认识。【答案】(1)具体表现:物的部分:“中体西用”(或主张学习器物科技)。心物结合的部分:君主立
19、宪或民主共和思想(或学习政治制度)。心的部分:民主、科学思想(或学习思想文化)。实践活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造纸术等发明,促进西方文化发展;(或三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儒家思想传入西方,成为启蒙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武器。理由: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3)认识: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借鉴外来文化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解析】【详解】(1)具体表现,根据材料“这里涉及有关文化的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近代中国
20、民族危机和对西方认识的加深,不同阶层不同程度地进行救亡图存的运动,物的部分是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器物的洋务运动,心物结合的部分是维新派掀起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运动,即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心的部分是指学习西方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即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实践活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物的部分是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心物结合的部分是指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心的部分是指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新文化运动。(2)具体内容,根据材料“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送到外国去,送给世界人民”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学发明传播到西方后对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如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传入西方后极大推动西方社会的进步;根据材料“儒家的理性精神和人道原则都被启蒙思想家用来作为同基督教神学作斗争的武器”可得出儒家思想传入西方,成为启蒙思想批判封建专制的武器。理由,根据材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西方的有些学者已经看出西方文化衰落的端倪”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经济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等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文化的衰落。(3)根据材料“西化要化,不化不行,创新、引进就是化”“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伟大的发明创造送到外国去,送给世界人民”
22、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东化”、“西化”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的发展,并且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不同文明的交流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借鉴外来文化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要从本国实际出发。17.17世纪兴起的启蒙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材料 在走出中世纪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可以被命名为“解放的启蒙”的启蒙运动,或者说,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实质上就是一次“解放的启蒙”。因为这场启蒙运动,人们开始把解放作为一项事业而加以追求,并围绕着这项事业而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行动,缔造了工业社会的历史、创造出了辉煌的工业文明。对于18世纪的
23、启蒙运动而言,其价值追求中的最为基本的内涵就是对人的肯定。是因为肯定了人,才要求否定“神”以及一切外在于人的压迫力量,呼吁人从所有束缚中解放出来,即打破一切枷锁。包括对自然界的征服,也属于解放的范畴。张康之论解放的困境与历史选择再出发请回答:(1)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的根本诉求及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的启蒙”出现的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18、19世纪史实,以“解放的启蒙”为主题提炼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20字左右)【答案】(1)诉求:人的解放(或打破一切枷锁)。主要成就:创造出了辉煌的工业文明。背景: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
24、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自然科学不断发展。(2)论点启蒙思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论据经济:促进工业革命兴起;涌现蒸汽机为代表的发明。政治: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鼓舞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思想:解放了思想;弘扬了理性。科学:推动自然科学发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任选3个视角,每个视角。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格式、字数符合小论文要求。【解析】【详解】(1)诉求:根据材料“人们开始把解放作为一项事业而加以追求”“其价值追求中的最为基本的内涵就是对人的肯定”可知,启蒙运动的主要诉求是追求人的解放。主要成就:根据材料“缔
25、造了工业社会的历史、创造出了辉煌的工业文明”可知,创造出了辉煌的工业文明。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出现得益于政治、经济、思想、自然科学等各因素的综合作用,具体而言,在经济方面,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从思想角度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根据市所学知识可知,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的自然科学不断发展。(2)论点:根据材料“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实质上就是一次解放的启蒙并围绕着这项事业而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行动”可以得出观点:启蒙思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论证过程可以结合启蒙运动在政治、经济、思想、自然科
26、学方面的影响展开,具体而言,在政治方面,可以列举启蒙运动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鼓舞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指导法国大革命,影响北美独立战争和中国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在经济方面,则可以列举启蒙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思想方面,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弘扬了理性等。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完成论证。18.收复台湾后,康熙帝对东南沿海政策进行了调整阅读材料:材料一 “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禆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份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圣祖仁皇
27、帝实录(二)卷116,康熙二十三年材料二 据时人于康熙四十四年四十六年的实地观察,闽粤沿海地区“界外疆场彧彧,禾麦穟穟一望良畴”,“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圮墙阤垣复为华堂雕桷”台湾人口也有较大增长,从康熙二十二年的10万左右,增长到康熙六十年的近30万。李细珠略论康熙皇帝对台湾的认识及其理台政策的演变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别说明康熙帝对东南沿海地区政策调整的内容及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调整的有利条件。(2)据材料二,概括海峡两岸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调整理台政策的政治意义。【答案】(1)调整:由海禁调整为开海贸易;对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适
28、量征税。依据:有益闽粤边海民生;有利于闽粤二省经济军事发展,有利于各省经济发展;降低中央财政负担。有利条件:三藩已定,国内形势较为稳定;台湾收复,利于两岸经济交流。(2)变化:闽粤沿海经济由荒芜到繁茂(或经济不断发展);台湾人口较大增长。政治意义:巩固清王朝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或加强台湾对祖国的归属感)。【解析】【详解】(1)调整:根据材料一“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可知由海禁调整为开海贸易;对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适量征税。依据:根据材料一“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 可知有益闽粤边海民生;根据材料一“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
29、有禆益。”可知有利于闽粤二省经济军事发展,有利于各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份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可知避免内地省份向闽粤传输军饷,内地各省钱粮节余,降低中央财政负担。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一选自“康熙二十三年”实录结合所学可从当时三藩已定,国内形势较为稳定;台湾收复,开放海禁利于两岸经济交流分析回答。(2)变化:根据材料二“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圮墙阤垣复为华堂雕桷”到“时人于康熙四十四年四十六年的实地观察,闽粤沿海地区界外疆场彧彧,禾麦穟穟一望良畴”可知闽粤沿海经济由荒芜到繁茂;根据材料二“台湾人口也有较大增长,从康熙二十二年的10
30、万左右,增长到康熙六十年的近30万”。政治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巩固清王朝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回答康熙调整理台政策的意义。19.詹天佑被称为中国“近代科技先驱”。阅读材料:材料一 詹天佑生平事迹国家轨迹詹天佑人生轨迹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1888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建立1915年二十一条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1872年赴美留学,1881年学成归国1888年参与天津大沽铁路修建1894年完成滦河大桥1905年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1911年领导粤路公司反对清廷出卖路权1912年任中华工程师总会会长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31、辛亥后任交通部技监,制定中国最早铁路标准及规章制度1919年出任国际机构下辖技术部委员,期间为收回路权而心力憔悴,4月24日因病逝世。材料二 (一)窃谓工程师学会影响于中华实业至要且宏,兴国阜民,悉基于此,仍恳不弃,有以振奋而发扬之。(二)管理俄路一役代表之职,亟宜慎选通才以期与协约国各员实于东事裨益匪细。(三)汉粤川路事,往年曾有就款计工之条陈,盖来款既艰,不得不先筹脚踏实地之策。詹天佑口授遗呈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詹天佑做出的主要贡献并指出其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詹天佑遗呈中所关心之事,以及遗呈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内涵。【答案】(1)贡献:探索修路工程技术;维护中国路权;探索建立
32、标准规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探索救亡道路。(2)关心之事:发挥工程学会应有作用;慎选人才维护国家权益;关注铁路事业发展。家国情怀内涵:爱国主义情怀;国家利益至上。【解析】【详解】(1)贡献:根据材料“1888年参与天津大沽铁路修建,1894年完成滦河大桥,1905年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可知,探索修路工程技术;根据材料“1911年领导粤路公司反对清廷出卖路权”可知,维护中国路权;根据材料“辛亥后任交通部技监,制定中国最早铁路标准及规章制度”可知,探索建立标准规制;根据材料“1912年任中华工程师总会会长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可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时代背景:
33、根据材料“1888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5年二十一条、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可知,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根据材料“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建立”可知,中国人民探索救亡道路。(2)关心之事:根据材料“窃谓工程师学会影响于中华实业至要且宏,兴国阜民,悉基于此,仍恳不弃,有以振奋而发扬之”可得出发挥工程学会应有作用;根据材料“管理俄路一役代表之职,亟宜慎选通才以期与协约国各员实于东事裨益匪细”可得出慎选人才维护国家权益;根据材料“汉粤川路事,往年曾有就款计工之条陈,盖来款既艰,不得不先筹脚踏实地之策”可得出关
34、注铁路事业发展。家国情怀内涵:詹天佑关心中东铁路人才选拔,立足点是维护国家权益,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遗呈中未见家事,均为国事,体现了其视国家利益至上的情怀。20.农村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材料一 幕府政权被推翻后,明治政府首先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因为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封建贡赋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新政权急需充足的国家财政收入支持,而那个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租税。材料二 1874年其耕地面积为41298万町步,1880年增加到450万町步,1890年增到50298万町步1880年,每公顷稻田的平均产量为18497公斤,至191
35、0年提高到23914公斤,提高了293%。每公倾麦田的平均产量从1878年的8589公斤,增加到1910年的14639公斤,增长704%由于地税和地租太重,造成农民贫困,限制了他们的购买能力,使得日本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对日本日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均摘编自陈新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初探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举措及目的。(2)据材料二,概括农业改革成效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改革对“日本日后经济和政治”的深远影响。【答案】(1)举措:进行土地改革,承认土地私有;进行地税改革,按地价以货币形式征税。目的:为商品经济发展扫清障碍;增
36、加政府财政收入。(2)成效: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问题: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影响: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国内市场的支撑;政治上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解析】【详解】(1)举措:根据材料一“明治政府首先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因为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为前提的封建贡赋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回答出举措。即进行土地改革,承认土地私有;进行地税改革,按地价以货币形式征税。目的:根据所学从为商品经济发展扫清障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回答即可。(2)成效:根据材料二“1874年其耕地面积为41298万町步,1880年增加到450万町步,1890年增到50298万町步”可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二“1880年,每公顷稻田的平均产量为18497公斤,至1910年提高到23914公斤,提高了293%。” 可知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影响:根据材料二“由于地税和地租太重,造成农民贫困,限制了他们的购买能力,使得日本国内市场比较狭小对日本日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国内市场的支撑;政治上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进行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