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615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练习册 必修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历史上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B西藏自治区还没有设立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3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

2、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共同纲领规定的政治制度和原则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A B C D4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C确立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5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的文献是()A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B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3、宪法C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6学校组织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照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版块,其中在60年代版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72015年是人民政协诞生66周年。人民政协诞生的历史背景是()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B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8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是()统一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铲除私

4、有财产制度A B C D9“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A.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新中国成立后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

5、法律体系形成D三大战役胜利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0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依法治国的方略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1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西藏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下表是关于西藏经济变化的数据,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粮食总产量牲畜总头数1958年约1.5亿千克约1100万1965年2.9亿千克1800万A.民族区域自

6、治政策B西藏人民的勤劳C西藏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D西藏民主改革121949年新政协召开后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这体现新政府的特点是()A多党合作、民主协商B人民代表制度C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D党外人士参政议政13法治社会取代人治社会,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条道路上,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对人类法治建设的进步有着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

7、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相关的两个宪法文件的核心内容。(2)说明两个文件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地位。14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

8、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2)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在建立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

9、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

10、)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什么?如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最早提出党和政府的活动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会议是()A1954年第一届人大B1956年中共“八大”C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1992年中共“十四大”2下图提示的历史事件是()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3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批斗。从这一事件中应吸取的历史教训是()A健全民主与法制 B努力解放思想C贯彻“双百”方针 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

11、破坏,国家陷入崩溃边缘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C20世纪60年代前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时间里,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A思想解放时期 B在徘徊中前进的时期C改革开放时期 D政治文明的建设时期6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7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开

12、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8中共“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共“八大”正确探索的是()A重申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C提出健全国家法制D解决党和国家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9邓小平曾说:“(过去我们)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下列不能反映邓小平这种说法的历史信息有()A新中国建立以来没有重视法制建设B“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C要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D由于历史的原因,民众的法制意识还非常淡漠10毛泽东说:“过去我们搞了农村的斗争,工厂的斗争,文化

13、界的斗争,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找到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在他看来,较为有效的形式与方式是()A开展“三大改造” B发动“文化大革命”C实行“民主集中制” D改革“职务终身制”11为纪念刘少奇同志逝世40周年,2009年11月16日刘少奇家世一书正式发行。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得以平反给我们的启示是()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该健全民主与法制应该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A BC D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这一制度分为曲折发展、严重挫折、恢复健全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

14、阶段时间为()A1954年以来 B1976年以来C1978年以来 D1982年以来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词严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即使罢免了我国家主席的职位,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个人讲话?”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请回答:(1)这则材料反映出什么重要问题?(2)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3)同时期内,还出现了哪些类似的问题?(4)你认为在

15、中国,要避免“刘少奇案”那样的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怎样做?14图片也是认识和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面是某中学高一(6)班学生在学习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课后,搜集到了一组“疯狂”的岁月的图片,准备进行探究性学习。(1)假设你经历了图片中那个“疯狂”的岁月,你会看到我国政治建设中的哪些不正常现象?(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化社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15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从古至今,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材料一“法律不是别的,就是正确的理性;它规定

16、什么是善与恶。禁止邪恶。”“法律是一种自然力;它就是聪明人的理智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西塞罗论法律材料二“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材料三“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解释:法律是君王用来约束人民的武器,变法是可以让法律变得更加强大的手段。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17、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于“法”的认识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3)指出材料四中“法治”的本质,请用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4)请你为以上材料拟定一个研究性课题。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

18、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A告台湾同胞书中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2下列对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B首先针对香港和澳门问题而提出C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D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决策3“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内容是()A以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主B允许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C一个中国,祖国统一D尊重港、澳、台的历史现实4“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遵循了实事求是原则C始终奉行和平共处原则D奉行和

19、平共处、民族平等的原则5根据“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其最重要的原则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61980年后,中国海峡两岸交流频繁,“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三通”指的是()通邮通航通商通话A B C D7香港、澳门的回归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B香港、澳门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C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D对于其他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有借鉴意义8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

20、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9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不妥协的立场B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外交的坚强后盾D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10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

21、正确的是()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B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C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11“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A“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B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C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非和平的方式1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B统一后国共两

22、党要继续合作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1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望大陆请回答:(1)材料一、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为了顺利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我国确立了怎样的对台

23、基本方针?(3)当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当前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

24、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二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地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

25、种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

26、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

27、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 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 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 845家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

28、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参考答案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2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D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根据题干“1955年”这一时间分析,1954年我国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项符合题干要求。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1949年新政协召开。3C 规定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1954年宪法,故不正确,排除含选项;是当前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4D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底,第一届人大并没有选举新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早已形成,故排除前三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出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所以答案为D。5B 根据所学,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

30、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实行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6C 根据题干中“60年代”这一时间提示,可以知道C项正确。7C 人民政协于1949年9月召开,政治前提是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成立在即。A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的背景,故排除;B项是人民政协会议形成的成果,故排除;D项在人民政协之后,故也排除。本题选C项。8C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949年中国尚未完全统一(港澳台),也没有铲除私有制,故排除,答案为C。9A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

31、9月,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B项;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国家性质的是共同纲领,故排除D;21世纪初,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才形成,排除C项。答案选A。10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体现人民当家作主。11D 从材料可以看出,表格数据反映了1965年以前的发展,所以与民族区域自治无关;西藏人民勤劳是一个常态项,也可排除;C项发生于改革开放后,也可排除。故可知D正确,民主改革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发展。12A 从组成政府的人员构成可以看出特点是多党合作、民主协商。B项建立于1954年,C项错在“绝对领导”,D项不全面,故选A。13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国民

32、的各项权利和自由,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14 (1)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

33、级因素: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政治因素: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民族危机的加深;思想因素: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同: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三权分立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15 (1)目的:为了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措施: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3)作用:代行全国人

34、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的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B 中共“八大”提出党和政府的活动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2C 从图片中“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可知该历史事件为“文化大革命”。3A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对我们的启示是健全民主与法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4D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崩溃边缘。5B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时间里指197619

35、78年,由于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清算“文化大革命”错误,所以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徘徊期。6A 本题考查的是基本知识的再现。注意教材中几个文件的时间,B项是1980年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想的讲话,C项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标志之一,D项是1949年政协一次会议的决议。7C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也是1954年宪法,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所以本题答案为C。8D 联系中共“八大”的内容可知D不属于中共“八大”内容,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来的。9A 结合题干材料,邓小平的话反映的是我国的“人治”现象,

36、从选项看,重在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给我们的启示,A项不符合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是一种绝对的说法,不能反映邓小平的说法。10B 从材料内容,不难推断,毛泽东所找到的这种形式,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有发动亿万群众,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才能把混入党内的叛徒、特务、走资派揭露出来,粉碎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11D 刘少奇冤案是因为“左”倾错误泛滥、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破坏民主与法制、对毛主席个人崇拜等因素造成的,四个小项都是应有的启示,所以本题答案为D。12C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并逐渐健全,所以答案为C。13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

37、民主法制还不完善;“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2)“左”倾错误的泛滥;毛泽东对形势估计失误,极力推动“文化大革命”;反革命集团猖狂。(3)出现了革命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遭到破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全国陷入严重政治、社会危机之中。(4)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行“依法治国”。14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活动基本停止;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摧残,各民主党派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批判,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活动;正常的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并被夺权;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被批斗、迫害等。(2)成就: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

38、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我国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将这一治国方略写进宪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完成。15 (1)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正确的理性,是正义和自由的保护者;而韩非认为法律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2)梁启超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实行民主政治。(3)实质是人民主权(答“人民当家作主”也可)。史实: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39、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4)切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如“中外法治文明的多样性”“法律的阶级性”等。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A 参看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即可知。2B “一国两制”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3C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国家统一,一个中国。4B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其符合中国根本利益和历史现状,也就是实事求是。5C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6A 结合“三通”史实即可,是通邮、通航、通商。7C 台湾尚未统一,所以不能说统一大业的完成。8A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B表述错误;“一国两制”的方针确立于2

40、0世纪80年代初;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个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故选A9C 从“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实力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看出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强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10B 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其内容是统一中国,同时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11C 材料与A、B两项无关,D项与史实不符。诗歌反映了希望祖国和平统一的心愿,故答案为C。12D 两岸统一后,台湾在主权方面归属于中央政权。13 (1)怀念祖国、家乡,渴望两岸统一。(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3)阻

41、碍因素:“台独”势力;外国势力的干涉。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两岸人民的拥护;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14 (1)两岸民族认同感的亲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地区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说明:两党制定政策都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当前美国遭遇经济危机,需要中国共同应对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3)理解:表达他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表现: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海基会和海协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12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15 (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