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入学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这一学派要求君主为民、利民,反对过分剥削劳动人民;提出薄葬、短丧的观点”。“这一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主张“君主为民、利民”、“提出薄葬、短丧的观点”。因此“这一学派”是墨家,故C正确;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D错误。2. 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种做法A. 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
2、控制B. 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C. 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D. 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位卑权重”等信息可得出以监察机关、御史中丞的低官位,但具有重权,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故A项正确;虽然位低,但是权重,不存在阻碍监察职能的发挥,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腐败”问题进行阐释,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地方势力膨胀的情况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3. 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A. 丞相权力不断遭到削弱B. 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C.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D
3、. 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答案】B【解析】【分析】从材料来看,宋代的敕书虽然是以皇帝名义颁发,但是必须经过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体现出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与材料描述相悖;C选项错误,皇权虽然只在这一方面受到制约,但是不是全部;D选项错误,皇权在宋代依旧加强。【详解】请此输入详解!4. 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慈禧太后在上谕中说:“无事且难支持,今有构此奇变(指辛丑之变)”。上谕表明清政府A. 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B. 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主动推进改革C. 推行新政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D. 实行政策调整以平息民主革命浪潮【答案】C【解析】“无
4、事且难支持,今有构此奇变(指辛丑之变)”反映了清朝实施新政的背景是辛丑之变后空前严重的统治危机,实施新政的目的在于应对统治危机,故C正确;A、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名师点睛】准中材料是解题唯一秘籍,注意审题“上谕表明清政府”,选出上谕材料能够反映出的选项即可。5. 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A. 反对天主教会权威B. 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C. 具有唯物主义色彩D. 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答案】B【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人与神的相同点,没有反对天主教会,故A项排除;材料的意思是神和人一样,就是主张将神人性化,即反映了以人为
5、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哲学思想与否定宗教神学,故CD项排除。6. 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地理大革命”A. 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 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C. 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 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主旨是“地理大革命”推动了“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所学,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所学,“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但是不是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所以A不符合题意,排除
6、;材料主旨是“地理大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B不符合材料主旨,并且根据所学,是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故排除B;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是政治运动,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所以D不符合题意,排除。7. 卢梭曾满怀热情地宣传:“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他向往人类原始的自热状态。这反映了卢梭A. 主张建立法制社会B. 肯定人的宗教信仰C. 极端的唯心思想D. 推崇天赋人权【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 可知卢梭主张天赋人权,D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涉及法制等相关信息,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卢梭肯定人的
7、宗教信仰,排除B。题干涉及的是卢梭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抓住题干中“生而自由、平等”“向往人类原始的自热状态”关键信息即可知道答案。8. 有学者说,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一概被消灭”。这反映出英国( )A. 国王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B. 国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C. 代议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D. 以政治妥协调和阶级利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推翻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随后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王权受到限制,故A项错误;“光荣
8、革命”后,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国民并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B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代议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故C项正确;“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政局和社会的稳定,并为社会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式,但并未调和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D项错误。9. 全面抗战爆发后,从淞沪会战到武汉会战的一年间,共有4次大规模会战,每次参战的国民党军队在33个军以上。而1939年到1943年的五年间,国民党军队参与会战仅12次,平均每年2.6次,参战的军事力量在19个军以下。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 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B. 国民党军队的数量减少C. 日军
9、对华军事战略调整D. 正面战场无法抵御日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后,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会战次数和规模均在下降,说明国民党抗日积极性确有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因为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随着日军政治诱降的频繁和日军的军事逼迫压力重心转向敌后战场,国民党部分实力派及上层决策人物,出现抗战不积极的情况,故C项正确。1938年底,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排除A。国民党军队的数量减少,不是抗战积极性下降的原因,而是日本对华军事战略调整,排除B。D项说法过于笼统,正面战场抗战有效阻击日军侵略的步伐,排除。10.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
10、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A.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B.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C.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D.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容易激发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C项对应的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D项对应的是社会基本矛盾,与进化论无关。11. 新政期间,罗斯福取消民用工程局临时性救济的做法,而实施“以工代赈”的公共工程计划。该政策实施的深远影响是A. 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 缓和社会矛盾C. 激发失业者
11、自力更生的精神D. 缓解失业压力【答案】C【解析】【详解】A.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是特点,不是深远影响。B.缓和社会矛盾是其影响,但是不是深远影响。C.以工代赈是让失业者获得一份工作,能够自食其力,这有利于激发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这与其他的影响相比较是最深远的。D.缓解失业压力只是一种暂时的影响,不是深远的影响。故选C。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10%,甚至更少。据此,正确的结论是A. 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B. 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C. 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D. 发展中国
12、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10,甚至更少”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故B项正确。据材料“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不能说明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就业人数,不能由此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故D项错误。13. 1997年,世界上前100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3,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
13、又占世界贸易额的1/3。这反映了A. 资本流动起到重要作用B. 国家间贫富差距扩大C. 跨国公司垄断全球贸易D. 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贸易额“集中”在跨国公司,即反映了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资本流动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贫富差距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贸易额只是“集中”在跨国公司并非垄断全球贸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4.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要想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继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材料表明A. 欧盟扩
14、大主要源自文化认同B 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C. 文化认同有助于欧盟的扩大D. 欧盟已走向更深层次的联合【答案】C【解析】材料“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继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可见材料认为文化认同有助于欧盟的扩大,故选C。欧盟扩大主要源自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A。材料只是个人意见,并非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或欧盟已走向更深层次的联合,排除BD。故选C。15.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C. 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D.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
15、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国家统一问题,也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片不涉及外交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实践,港澳回归才属于实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国际地位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 某同学以“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为主题,搜集了以下史料,并得出了两个分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论点1符合国情革命纲领的制定分论点2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1)从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史料,对分论点1进行阐释。(2)从材料中选取合适的史料,为该主题研究再提出一个分论点,并说
16、明理由。【答案】(1)图1阐释: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共产党不断成熟的表现。(2)示例一:选取图2分论点:开始掌握革命领导权。 理由: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示例二:选取图5分论点: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 理由: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内部矛盾,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是共产党逐渐成熟的重要表现。【解析】【详解】(1)根据题目要求阐述分论
17、点1符合国情革命纲领的制定,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二大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纲领,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共产党不断成熟的表现。对应史料是材料中的图1。(2)根据材料可知分论点2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是对应图4井冈山剧照。从剩下的图2、图3和图5中选一幅图,从中寻找一个观点,进行论述即可。如选取图5遵义会议,根据遵义会议的影响可以得出论题为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理由就是将遵义会议的意义回答出来即可。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行起来。汤因比的观点代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
18、传统观点,他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然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质疑者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认为英国的所谓“工业革命”并非短时间完成的。克拉潘在他的名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个新标记了”。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等评材料中
19、关于工业革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评分标准】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观点:工业革命是一场非连续性的突变,工业革命是一场连续性的渐变,工业革命是突变与渐变的结合等。【解析】【详解】根据第一段材料的观点是“他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性质的变化”;第二段的材料中观点“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认为英国的所
20、谓工业革命并非短时间完成的”,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一个观点:工业革命具有持续性。论述时从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得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纪工厂;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到20世纪初英国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伦敦成为世纪金融中心,由此可知,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具有持续性,历时150年。注意论述时紧扣提出的观点。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汉族,1889年生于福建省闽县,曾任民国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
21、国民革命军陆军、海军一级上将。陈绍宽师从江南水师学堂,攻读航海技术。毕业后,加入清朝海军服役。1917年5月,陈绍宽奉命前往英国观战,考察英国海军。1928年12月5日,刚刚晋升为海军署长的陈绍宽,就亲笔撰写了条陈扩充海军呈文其中,有这么一条:“兹拟以最低限度,请添造驱逐舰四艘,约须1200万元;潜水艇二艘,约须600万元;巡洋舰三艘,约须3000万元;航空母舰一艘,约须2000万元。”抗日战争期间并且指挥了著名的江阴海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是全国政协第1届委员、全国人大第1、2、3届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陈绍宽一生致力于发展中国海军,被誉为中国近代航母事业的先驱
22、,中国航母第一人。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绍宽提出建设航母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绍宽的航母梦不能实现的原因,有什么启示?【答案】(1)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个人经历使其认识到航母对于海防之重要(2)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忙于内战;中国经济水平与工业实力的落后。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军事实力的提升得益于经济实力的强化;海权意识。【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曾任民国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海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期间并且指挥了著名的江阴海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族危机、个人经历等方面指出
23、陈绍宽提出建设航母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清朝海军”、“民国海军”、“抗日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性质、战争破坏、工业水平等方面分析陈绍宽的航母梦不能实现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实力、民族独立等方面回答启示,言之有理即可。19. 咖啡馆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
24、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摘编自【英】马
25、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重大事件。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2)从咖啡馆的变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
26、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茶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咖啡馆的变化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咖啡馆逐渐由开放的、面向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专门化的、面向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解析】【详解】(1)本题要求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因此解答本题首先应紧扣设问中的时间,即17世纪,在这一时期英国发生的政治经济领域的大事件主要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荷兰威廉三世入主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君主立宪制形成、
27、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政策、颁布航海条例等,可从其中任选一个进行论述。其次场景是在咖啡馆内,根据“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可知咖啡馆内的人物应该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因此人物身份设定可以是新旧贵族、工商业者等。因此解答本题必须选定符合题意的论题和设计符合场景的人物身份展开对话。对话设计逻辑清晰、完整即可。(2)咖啡原产非洲,经由阿拉伯人带入欧洲,所以咖啡的传入是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进行的,由此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咖啡馆的出现正是这一变化的体现;咖啡馆内的消费人群也表明咖啡逐渐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的普通饮品,来自东方的茶叶也逐渐成为咖啡馆提供的饮料之一,说明当时英国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这种变化则是与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分不开的。所以说英国咖啡馆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经济史”。结合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对本题进行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