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确立了_、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 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 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改革开放(3)意义:揭开了中国_的序幕。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含义:指在_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 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意义:使农民获得_,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 性。经济改革 土地公有制 生产
2、和经营的自主权 3.发展乡镇企业:(1)开始:1984年,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_时期。(2)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 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情境在线】有人曾经赋词一首:“小岗村头,土地承包,石破天惊,看天南地 北,春风到处,人欢马跃,妇孺躬耕”词中赞美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提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国有企业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_的决定,城市经济体 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2)中心环节:增强_。(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企业活力 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1
3、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 _。(2)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 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现代 企业制度【情境在线】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 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 弹也炸不死人。”国家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提示:实行国有企业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提出目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体制 法律保障 1993年,_第一次写入宪法 发展创新 1
4、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_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 到21世纪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2.影响:解放了中国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情境在线】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 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提示: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助学助记】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
5、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3.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4.巧记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素养探究】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 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 动状态。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信息从生产领域、分配领域、劳动状态等方面分析。
6、提示: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史料二 见下图。(2)史料二中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使农村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图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点拨】事件结合图一信息“生产承包合同书”分析;变化结合其内容分析;主要原因结合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经济政策分析。提示:事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化: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仍归集体所有。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 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史料一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购买风扇、鼓风机等降温设备
7、,当时需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史料实证)【点拨】从画线部分中的关键信息“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结 合计划经济的特点分析。提示: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史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2)史料二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 变的方向是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变化由图片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所占比重的变化分 析。方向结合改革对所有制的变化分析。提示: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
8、经济占有较大比 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转变。主题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素养探究】1.经济体制变化 史料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 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 份制上市公司。思考: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变化:由中“粮票”、中“股票”,进行提炼;原因可结合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目标及历史背景等分析。提示: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
9、市场经济体制。变化原 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发展迅速;党和国家分析 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的经验与教训。2.对经济体制的认识 史料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历史研究都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受到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倾向的控制。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看法简表 汤因比历史研究 时期看 法新中国成立初期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20世纪90年代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思考:概括汤因比对历史研究的看法,并以此为依据,说明表中不同观点出现的 原因。(时空观念、历史
10、解释)【点拨】由画线信息可概括看法,分析原因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信息“新中国 成立初期”“90年代”。提示:看法:历史研究受当时主导思想的影响。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西方对立,阶级斗争思想占主导地位,影响经济建设,所以产生了当时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方的对立状态被打破,学习西方不断深入,中国对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所以产生新的看法。【史论阐释】一、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 展的客观要求。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实质:社会主义
11、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措施:(1)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乡 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2)在城市主要是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 济并存,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从经济体制改革看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改革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矛盾,要求通过 改革来解决矛盾,正是由于有了社会矛盾,统治者才要求通过改革来巩固统治,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
12、展,缓和社会矛盾,因此,改革又以 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3.改革能够调节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能够促进社会发 展。4.社会的发展证明了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抑或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一 些问题,而往往社会发展能推动改革的继续实施或使得改革更加深入。5.社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新的素材。6.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 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史论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原因:(1)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 累了实践经验。(3
13、)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4)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2.作用:(1)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 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 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化点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同
14、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2020宁波高一检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 重新确立的政治路线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 势的基础上,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 的口号,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决定从1979年起,把 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故C正
15、确;A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指导思想,排除;B属于思想路线的范畴,排除;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提出是在中共十四大上,故D排除。【深化点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2020承德高一检测)经济学家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 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中国从198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速 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加,终于过上了温饱
16、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A.农村合作社的深入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 D.土地改革的深入开展【解析】选C。从1978年开始中国一些省份就在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此后的粮食超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均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的结果,故答案为C;农村合作社是三大改造中的现象,排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是在1958年,排除B;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就已完成,排除D。【补偿训练】改革开放以来,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国在农村推行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D。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
17、责任制的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发展了农村生产力。3.下表是1978年和1984年某农村居民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对比表,由此可知 ()年份 农民收入(单位:元)城市居民收入与 农村居民收入比例 1978年 133.57 2.571 1984年 355.33 1.821 A.农村居民收入超过城市居民收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 C.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成效显著 D.城市居民收入迅速下降【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两组数据可知,该时期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再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
18、产关 系变革成效显著,故选C;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比例仍是城市占优,这 说明城市居民的收入仍然高于农村居民收入,A说法与材料相悖,排除;结合所 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经开始,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材 料可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这并不等于城市居民收入迅速下降,故无法 得出D结论,排除。【补偿训练】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到20世纪80年代,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 国农村消失了。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恢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解析】选D。小农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
19、点,不进行商品交换,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产品不是主供自己消费,故A错误;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故 B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所有,故C错 误;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包产到户为特点,赋予农民生产经营 上的自主权,故D正确。4.(2020承德高一检测)1986年理论月刊载文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委 书记工作的三个转变。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是()A.实行市场经济 B.增强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 D.加快中外接轨【解析】选B。据“1986年”“厂长负责制”可知是19
20、84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故选B。A、C、D 与题干材料无关。【补偿训练】邓小平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 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明确承包责任制 B.多劳多得分配制度 C.增强企业的活力 D.市场化的经营道路【解析】选C。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选C,排除B;A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式,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5.(2020长沙高一检测)下列图片
21、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哪项内容紧密相关 ()A.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B.政企分开 C.股份制改造 D.简政放权【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移动通信”“中国铁通在线”“中国 联通”均是从“中国电信”拆分出来的,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对缺乏活力的 电信企业进行拆分,引入竞争机制,让其在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并发展壮大,故A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政企分开,排除B;题干无法体现股份制改造,排除C;题干信息与政治改革无关,排除D。6.(2020全国卷)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 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
22、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 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解析】选D。材料“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改变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故选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材料做法有利于解决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但没有体现出得到解决,排除B;材料反映出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没有体现出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排除C。7.“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和 联想等企业,都是优秀的
23、民企,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行业里是主力 军。”该材料可以直接证明()A.现代企业制度已在我国完全建立 B.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C。依据题干“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和联想等企业,都是优秀的民企,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行业里是主力军”可知,反映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正确。A、B、D说法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
24、行的第一次国庆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材料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 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 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1)“小平,您好”表达了亿万群众爱戴领袖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2)在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3)据材料三,1957-19
25、62年、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1984年之前邓小平的重大贡献回答。第(2)题实际考查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第(3)题第一问据图中数据变化概括;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邓小平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主持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在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减少。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
26、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粮食减产。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课时素养评价 十九 经济体制改革(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0黄冈高一检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比,二者共同之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解析】选D。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
27、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可知,二者均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D正确;A不符合事实,1953年时,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性质完全相反”的解读具有片面性,二者的土地制度仍然属于集体土地所有制;C表述错误,不符合“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综上,本题选D。2.(2020济宁高一检测)有学者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在于,它实际上是一种“均田制+定额租”的基本制度。该学者认为,这种承包制()A.促使土地私有制重新确立 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框架 D.给予农民处理全部产品的权利【解析】选B。材料以“均田制+定额租”形容家庭联产承包
28、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意味着把土地分给农民,“定额租”指“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由此可知“均田制+定额租”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A错误;C中“彻底突破了”的表述错误,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意不符,排除。【补偿训练】“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看法评价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乡镇企业【解析】选C。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个人的积 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体现
29、出的优越性相符合,故C正 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体经营,这与材料中的“分散经营”不符,故排 除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故排除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着 眼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与材料“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关系不大,故排 除D。3.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依据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该表反映出()区域 收入 消费水平 农村 17.6%(家庭收入)8.9%城市 8.0%(职工货币工资)4.5%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
30、 C.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解析】选A。从图表可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年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居民,体现出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较快发展,故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村、城市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年增长率,不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对比,故无法体现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故B错误;废除农业税是在2006年,故C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材料时间体现不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故D错误。【拓展延伸】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村行政机构发生变化,人民公社被乡、镇机构取代。(2)促进了农业产业
31、结构的调整,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3)使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4.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作为改革试点,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这种做法()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 D.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解析】选D。材料“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作为改革试点”“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带来的结果,故选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是1978年,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变革,1982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没有启动
32、,故A、B、C错误。5.(2020贵溪高一检测)下图是1985年拍摄于云南的照片集市上的缝纫摊。对这张照片合理的解读是()A.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人力缝纫机成为家庭最重要财产 C.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额供应 D.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解析】选D。结合时间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展开,集市上的缝纫摊正在运转,代表的是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故D正确;A错误,图片和题干没有体现东部和中西部的比较;B“家庭最重要财产”题干中没体现;C“配额供应”与史实不符。【补偿训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改革了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极
33、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B.C.D.【解析】选B。分别是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的改革;为改革的作用,均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生产资料仍属国家和集体所有,所有制未改变,错误。故选B。6.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选C。A是1978年时指明的方向,不是1992年,B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与题意无关,排除。D内容只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且也是在1978
3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就已经出现的,排除D。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故选C。7.1978年、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 体工业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上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解析】选C。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
35、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选C;A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错误,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D错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材料未体现。二、非选择题(15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 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中作者 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结合材料中主要观点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回答。答案:必要性: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而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吸取苏东剧变教训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结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结论: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