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60分)1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3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A血液B血清C淋巴D细胞内液4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
2、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6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最少需要()个神经元A1B2C3D4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8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则此鼠的免疫状况是()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9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A树突和轴突B细胞体和轴突C细胞体和突起D细胞质和细胞膜10调节人体内
3、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A神经系统B内分泌系统C运动系统D免疫系统11甲亢病人常不能控制自己,急躁、失眠,这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A分泌过多,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速度过快B分泌过多,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C分泌过少,影响生长发育D分泌过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低1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13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
4、低血糖含量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14与靶细胞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进入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B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才能成为靶细胞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D靶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死亡15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减少B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增加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增加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减少16能识别抗原的一组细胞是()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ABCD17扦插的枝条带芽,易生根成活的原因是()A芽能进行光合作用B芽
5、能产生生长素C芽生长迅速D芽的顶端分生组织能进行细胞分裂18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19当生长素浓度(mol/L)在1010108的范围时,燕麦胚芽鞘的弯曲度与浓度成正比,当浓度超过106时胚芽鞘不再生长这个事实说明生长素()A由顶端分生组织合成B具有移动性(向下运输)C集中于生长旺盛部位D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0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6、除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也受植物体内激素的调节,下列有关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哪一项错误()A生长素与果实的发育有关B乙烯与果实的成熟有关C脱落酸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促进芽的休眠D植物的向光性反应与细胞分裂素分布不均有关21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群落结构太复杂22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的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A46B25C12D9623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
7、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24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2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类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26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
8、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27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2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
9、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BCD29如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的是()ACD段BDE段CEF段DFG段30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光照强度B土壤类型C温度高低D生物种群特征3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3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10、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3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34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海带、梨树、酵母菌B蘑菇、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35如图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激b、c处,
11、电流表的变化是()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36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37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
12、草丛生3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39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与营养级B能量与个体大小C能量与个体数量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40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二简答题(共40分)41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甲图表示
13、酵母菌的个体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2)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t2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受到等因素的制约(3)请在乙图中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4)如图丙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获该种群的最佳时期为t0t1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在t1t2时间,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42如图所示是一个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猫头鹰占个营养级(2)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
14、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4)该食物网再加上和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和43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 构成群落,al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请补充碳循环缺少的箭头(2)大气中的碳主要依赖于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形式进行,碳在A、B、C之间主要以形式传递(3)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过d过程的供能比例为N,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的总能量M与N的函数关系式为:44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
15、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 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还有少数能量被 利用2015-2016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
16、(每小题1.5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60分)1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来源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解答】解:人体成熟红细胞存在于血浆中,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人体成熟红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故选:B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成分
17、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Na+、O2、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因此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3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A血液B血清C淋巴D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
18、和淋巴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解答】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它们基本成分相似,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且淋巴是由组织液直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的因此,淋巴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故选:C4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19、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故选:D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考点】反射的过程【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解答】解: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错误;B、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
20、基础,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正确;C、反射完成的两个条件:反射弧和一定强度的刺激,C错误;D、反射是生理过程,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它们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D错误故选:B6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最少需要()个神经元A1B2C3D4【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的过程: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解答】解:
21、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故选:B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考点】突触的结构【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突触小体上,兴奋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兴奋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A正确
22、;B、在突触处兴奋的转化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C正确;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步的,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D错误故选:D8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则此鼠的免疫状况是()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解答】解: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在体液免疫中,绝大多数抗原需要T细胞呈递给B细胞;在细胞免疫中,靠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
23、因此割除胸腺的幼鼠没有细胞免疫,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故选:D9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A树突和轴突B细胞体和轴突C细胞体和突起D细胞质和细胞膜【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解答】解: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故选:C10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A神经系统B内分泌系统C运动系统D免疫系统【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
24、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解: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所以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参与故选:C11甲亢病人常不能控制自己,急躁、失眠,这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A分泌过多,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速度过快B分泌过多,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高C分泌过少,影响生长发育D分泌过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低【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作用,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答】解:甲亢病人情绪易激动,不能控制自己,急躁、失眠,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的故选:B1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A
25、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解答】解: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体内的
26、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属于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故选:D13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A、当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
27、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出现高血糖,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A正确;B、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胰岛素,而不是由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B错误;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C错误;D、胰岛细胞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两者是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D错误故选:A14与靶细胞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进入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B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才能成为靶细胞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D靶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死亡【
28、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
29、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解答】解:A、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有可能存在内环境中,也有可能侵染到细胞中,A错误;B、若病原体侵染细胞,被侵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B正确;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没有死亡,但失去了寄生的基础,被抗体消灭,因而能被吞噬、消化,C错误;D、靶细胞被效应T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没有死亡,D错误故选:B15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减少B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增加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增加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减少【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
30、【解答】解: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或停止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故选:A16能识别抗原的一组细胞是()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效应T细胞ABC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2、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解答】解:吞噬细胞能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正确; T细胞在体液
31、免疫中能识别和呈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正确; 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正确;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正确; 浆细胞只能分泌特异性的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错误; 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正确故选:A17扦插的枝条带芽,易生根成活的原因是()A芽能进行光合作用B芽能产生生长素C芽生长迅速D芽的顶端分生组织能进行细胞分裂【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其生理作用包括: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促进雌花分化生长
32、素的产生部位有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和根等生长旺盛的部位【解答】解:由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并且芽能产生生长素,因此进行扦插时,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而成活故选:B18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B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C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
33、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生长素运输受单侧光影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解答】解:甲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所以甲直立生长不弯曲;乙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向下运输,所以乙不生长不弯曲;丙图云母片阻断了右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则左侧浓度高于右侧长得快,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所以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为: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故选:A19当生长素浓度(mol/L)在1010108的范围时,燕麦胚芽鞘的弯曲度与浓度成正比,当浓度超过106时胚芽鞘不再生长这个事实说明生长素()A由
34、顶端分生组织合成B具有移动性(向下运输)C集中于生长旺盛部位D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当生长素浓度(mol/L)在1010108的范围时,燕麦胚芽鞘的弯曲度与浓度成正比;超过一定的范围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减小,胚芽鞘弯曲的程度降低;当浓度超过106时胚芽鞘不再生长,说明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答案:D20植物的生长与发育除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也受植物体内激素的调
35、节,下列有关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哪一项错误()A生长素与果实的发育有关B乙烯与果实的成熟有关C脱落酸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促进芽的休眠D植物的向光性反应与细胞分裂素分布不均有关【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2、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3、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合成部位是根冠
36、、萎焉的叶片等;分布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4、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解答】解:A、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A正确;B、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C正确;D、植物的向光性反应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D错误故选:D21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群落结构太复杂【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
37、、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则说明该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解答】解:A、种群处于衰退期,说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导致种群密度越来越小,A正确;B、种群内雄性大多不育,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衡,降低出生率,B正确;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则种群密度越来越小,C正确;D、群落结构太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越能保持稳定,所以与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无关,D错误故选:D22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的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A46B25C12D96【考
38、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解答】解: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6=25:12,则N=96只因此该兔种群的种群数量为96只故选:D23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
39、数学形式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数学模型指的是用来描述系统或它的性质和本质的一系列数学形式它将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来刻画实际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确的数据或可靠的指导【解答】解: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观察并提出问题要构建一个数
40、学模型,首先我们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弄清楚对象的特征第二步:提出合理的假设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第三步:建构模型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词的等式关系第四步: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当数学公式这个模型构建出来后,可以进一步求算出各月的具体数值,再绘制出坐标曲线图,曲线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故选:A24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考点
41、】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解答】解:A、深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现象属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A正确;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属于同一种群,高矮不一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B错误;C、森林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D、鹿群有的鹿高,有的鹿矮属于同一种群的不同性状,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D错误故选:A2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类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考点】群落的演替
42、【分析】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要的区别在于演替起始的条件不同【解答】解: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故选:B26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43、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能反应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A错误;B、年龄组成能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B错误;C、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D正确故选:D27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10年种群增长率先增加,1020年种群增长率减少为0,表示S型曲线【
44、解答】解:第10年增长率最高,表示处,数量为200只,则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故选:D2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BCD【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具体过程为: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
45、值)【解答】解: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不能参入主观意识,且选取的样方大小要相同,正确;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不能选取种群分布比较密集地块,且样方大小要相同,错误;计算种群密度时,要取平均值,不能以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错误;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最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正确故选:B29如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的是()ACD段BDE段CEF段DFG段【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
46、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解答】解: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变为零,此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种内斗争最为剧烈故选:D30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光照强度B土壤类型C温度高低D生物种群特征【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
47、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不同的分布【解答】解: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四方面,与生物群落结构无关;群落水平结构呈镶嵌状况,是由于地形起伏、光线明暗、温度、湿度大小等是影响植群落的水平结构,故ABC属于影响因素,D不属于影响因素故选:D3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
48、,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解答】解:A、“S”型曲线描述的是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A错误;B、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下降为0,B正确;C、“S”型增长曲线描述的是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C错误;D、“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D错误故选:B3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
49、了新型的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如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培育了高产抗病杂交水稻)、美学价值等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如森林生态系统被喻为“地下水库”)、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我们对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还未发现、未研究、未开发利用的部分【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
50、性、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故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分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D正确故选:B3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
51、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解答】解:A、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若调查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则只能选取一种植物进行调查;若要调查几个种群的种群密度时,则可以选取多种植物进行调查,A正确;B、在调查时应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个样方(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B正确;C、计算各样方内的数值,求和后再计算平均值,C错误;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否则会产生误差,D正确故选:C34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海带、梨树、酵母菌B蘑菇、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D硝化细菌、紫菜、苹果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
52、构【分析】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或者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等制造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此题中应当运用排除法进行解题【解答】解:A、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真菌是腐生生活,不是生产者,A错误;B、蘑菇属于真菌是腐生生活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是生产者,B错误;C、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只能分解有机物形成乳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生产者,C错误;D、硝化细菌是进行的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紫菜、苹果树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D正确故选:D35如图为测定A、B为两个神经元之间电流传递的实验装置,图中ab=cd用微电极分别刺
53、激b、c处,电流表的变化是()A刺激b点,B神经元上电位由“外负内正”迅速变为“外正内负”B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由“外正内负”迅速变为“外负内正”C刺激b点,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神经
54、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解答】解:A、刺激b点,A神经元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给B神经元,B神经元上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错误;B、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即只能AB,不能BA,因此刺激c点,A神经元上电位不变,B错误;C、刺激b点,兴奋先到达a处,指针先向左偏转一次,后到达b处,指针再向右偏转一次,因此灵敏电流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D、刺激c点,兴奋只能到处b处,不能到达a处,因此只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故选:C36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考点】
55、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物质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有密切的关系,能量可驱使物质循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故A正确;B、物质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能量不能循环,故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多种方式,如寄生关系、腐生关系,沿食物链流动只是其中一种,故C错误;D、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比如一棵树上可能会有很多昆虫,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能量金字塔却不可能是倒置的,故D错误故选:A37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
56、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解答】解: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A正确;B、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养料,说明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共生关系,B错误;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是自然现象没有体现
57、自动调节能力,C错误;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是群落演替,D错误故选:A3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A、物理信息的来
58、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故A错误;B、信息传递可以发生中群落之间、群落内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故B错误;C、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如狼闻到羊的气味追,羊闻到狼的气味跑,故C错误;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三方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D正确故选:D39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能量与营养级B能量与个体大小C能量与个体数量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由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递减的,效率为10
59、%20%,这样的能量金字塔说明了能量和营养级的关系,能量金字塔应该指消费者捕食生产者过程中的能量传递也可以用来说明食物链中能量自下一营养级流向上一级的过程【解答】解: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因此能量金字塔是用来说明能量与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故选:A40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
60、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三种保护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此题应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切入【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分为三种保护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意义很多,是就地保护的措施,依据题意是保护生态系统,题干没有明确说保护哪个物种故选:D二简答题(共40分)41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甲图表示酵母菌的个体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
61、率(迁入率和迁出率),t2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受到食物、空间等等因素的制约(3)请在乙图中绘制出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4)如图丙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捕获该种群的最佳时期为t0t1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在t1t2时间,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图甲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乙:t0t1种群增长速率增加,t1t2增长率减小,直至为0,t1时种群数量发展到K值,据此答题【解答】解:(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62、(2)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由于环境资源有限,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增长,t2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制约(3)图甲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变化,t0t1种群增长速率增加,t1t2增长率减小,直至为0,t2时种群数量发展到K值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如下图(4)解:A、根据S型曲线的增长率,可知捕鱼的最佳时刻是超过,捕捞结束,使种群数量将至,因此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使鱼群获得可持续捕捞,A错误;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1时刻的种群增长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为,B正确;C、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图,t2时种群增长率
63、为0,可以确定该种群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曲线,C错误;D、由于增长率大于零,故种群的数量在t1t2时逐渐增多,D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1)种群密度(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食物、空间等(3)如下图:(只要表示出先增大后后减小,T1时最大,T2时降为0即可)(4)B42如图所示是一个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占3个营养级(2)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4)该食物网再加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64、5)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属于消费者食物链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生产者的能量最多,而这些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根据该食物网中箭头确定生物的种间关系【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占第 三、四、五营养级鸟和昆虫都已绿色植物为
65、食,这位竞争关系,鸟又以昆虫为食,它们之间还有捕食关系,所以它们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2)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含有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绿色植物田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鸟类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青蛙鸟类蛇猫头鹰共5条食物链(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食物网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若构成生态系统,还应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故答案为:(1)生产者 3 (2)5(3)绿色植物 太阳能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4)
66、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5)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43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 构成群落,al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请补充碳循环缺少的箭头A、B、C都有箭头指向大气(2)大气中的碳主要依赖于a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碳在A、B、C之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3)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过d过程的供能比例为N,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的总能量M与N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a90ax【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据图分析: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
67、,D是分解者;X表示二氧化碳;a是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c、de、f、g、j、k表示含碳有机物,h、i表示二氧化碳【解答】解:(1)图示碳循环过程缺少生产者A和消费者B、C指向大气的箭头(2)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A的光合作用a进入生物群落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3)由于“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过程供能的比例为x”,则C通过AC食物链获得能量为ax,由于按照最低传递效率进行计算:需要A的能量为:ax10%=10ax;由于“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过程供能的比例为x”,则C通过ABC得到的能量为a(
68、1x),由于按照最低传递效率进行计算:需要A的能量为a(1x)10%10%=100a(1x)所以y=10ax+100a(1x),化简得:y=100a90ax故答案为:(1)A、B、C都有箭头指向大气(2)a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含碳)有机物(3)y=100a90ax44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生产者 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
69、养级的转化效率为13.5%,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20%(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60%(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还有少数能量被分解者 利用【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此题中是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特点:单向的、
70、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答】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的总量为:118872百万千焦118761百万千焦111百万千焦(2)从A到B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5111)100%=13.5%;从B到C能量的传递效率为:(315)100%=20%(3)异化作用是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1.83)100%=60%(4)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全部能量的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少量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故答案为:(1)A13.5 20(3)60%(4)呼吸作用消耗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分解者2016年4月14日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