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5 ,大小:687KB ,
资源ID:724351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2435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ppt

1、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_的弊端日益 暴露,农业问题尤为突出。2.内容:(1)农业方面:用_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自留 地和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_运动;将拖拉机 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原有经济体制 收购制 种植玉米(2)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 等权力。尝试推行“_”,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 益。物质利益原则 3.评价:(1)意义: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2)局限: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

2、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 革,苏共提出的“20年建成_”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 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 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也阻碍改革的进行。共产主义【情境在线】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制作的一幅宣传经济改革的海报,这幅海报所示的是哪位领导人在哪一领域的改革?提示:赫鲁晓夫。农业领域。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1)工业方面:推行_,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 权。(2)农业方面:采取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 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新经济体制 2.评价:前期改革收到

3、了一定效果,但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苏联 与美国的_日益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 度放缓。军备竞赛【情境在线】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每年军费开支都保持在超过美国20%的水平。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这一情况出现在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他改革的重点在什么领域?提示:勃列日涅夫。重工业和军工领域。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1.背景:(1)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2)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才能挽救危机。2.措施:从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承

4、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_存在。个体经济 3.改革的局限:提出了“_”,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经济结构 更加失调;宏观决策缺乏可行的配套措施;给予企业自主权等政策无法真正实 行。4.结果: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 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加速发展战略【情境在线】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舞台时,我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时的凄凉。这个“红星陨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提示:1991年苏联解体。【助学助记】1.正确认识赫鲁晓夫改革:它在理论上没有打破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

5、苏联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破除苏联模式的弊端,只是局部调整。2.“新经济体制”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勃列日涅夫改革中的“新经济体制”不能与苏联此前的新经济政策相混淆,“新经济体制”的核心是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了一定效果。3.图示法认识赫鲁晓夫改革 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史料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

6、口粮食。思考: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根据史料画线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即可。提示: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改革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农业经营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粗放。2.勃列日涅夫改革及戈尔巴乔夫改革 史料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思考:(1)依据史料一概括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中关键信息“军工生产接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进行提炼。提示:特别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部门。史料二 戈尔巴乔夫等人认为这两

7、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修修补补的、不彻底的,所以不能解决苏联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强调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革和加速经济发展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中关键信息“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革”,再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进行分析即可。提示: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史料三 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

8、、循序渐进地进行。整编自苏联兴亡史论 (3)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唯物史观)【点拨】抓住史料三中关键信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示: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目标;放弃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严重的国内民族矛盾等。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 苏联的经济改革 【素养探究】1.赫鲁晓夫改革 史料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规模垦荒。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四千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20世纪60年代

9、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少。1964年,苏联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思考: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根据史料画线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即可。提示: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改革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农业经营管理落后,耕作方式简单粗放。2.勃列日涅夫改革及戈尔巴乔夫改革 史料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思考:(1)依据史料一概括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中关键信息“军工生产接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进行提炼。提示:特别注

10、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部门。史料二 戈尔巴乔夫等人认为这两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修修补补的、不彻底的,所以不能解决苏联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强调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革和加速经济发展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中关键信息“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革”,再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进行分析即可。提示: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史料三 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

11、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整编自苏联兴亡史论 (3)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唯物史观)【点拨】抓住史料三中关键信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示: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目标;放弃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严重的国内民族矛盾等。【史论阐释】一、苏联解体的含义、原因、影响 1.含义:有两层:一是国家解体,即苏联分裂成多个独立国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解体,即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2.原因:(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

12、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策略。(4)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3.影响:(1)对国际关系: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推动了“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并陷入低潮,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失败,苏联解体的教训也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宝贵财富。二、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1.相同点:(1)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2)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13、。(3)结果:成效都不显著,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2.不同点:赫鲁晓夫 改革勃列日 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失败 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小修小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三、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不断探索,因此改革是必要的。2.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3.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4.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2020哈密高一检

14、测)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历史的教训中指出:“现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正在逐步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这里主要评价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赫鲁晓夫改革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选B。赫鲁晓夫的改革在农业方面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在工业方面给企业部分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符合材料中的“正在逐步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故答案为B;A是在19181921年,C是在20世纪20年代实施,D是在20世纪80年代,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

15、60年代”不符,故排除A、C、D。【补偿训练】(2020曲靖高一检测)“他在政治上对过去的许多冤假错案进行频繁昭雪;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集体领导体制原则;实行权力下放;在经济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开垦荒地”材料中的“他”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B。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是农业领域,实行垦荒措施,实行企业管理权下放,B正确;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实行领导终身制,A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工业,C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转到政治领域,最后失败,D错误。2.(2020南京高一检测)下表为20世纪

16、5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由此可知此时期苏联()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 B.粮食产量保持连续增长 C.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D.农业落后状况得以扭转 时间(年)195319541955195619571958产量(万吨)8 5208 56010 37012 50010 26013 470【解析】选C。由表格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这与1953年起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有关,故C正确;从1928年起,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废止,故A错误;数据表明此时苏联粮食产量是有起伏的,不是连续增长,故B错误;虽然苏联农业产量提升,但是其落后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故D错误。【补

17、偿训练】苏联学者指出:若不是多亏新开垦地获得丰收,苏联在1956年几乎肯定要发生饥荒。这主要表明()A.斯大林的农业改革出现重大突破 B.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完全符合苏联实际 C.垦荒政策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苏联改革成效最突出【解析】选C。1953年斯大林去世,故A错误;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恶化,并不完全符合苏联实际,故B错误;苏联模式下农业问题突出,垦荒政策是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之一,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故C正确;材料只涉及赫鲁晓夫改革,无法据此推断改革成效最突出,故D错误。3.为了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与美国争霸,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18、()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斯大林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A。根据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4.(2020沙市高一检测)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这些措施()A.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 B.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说明改革重点在农业 D.使苏联综合国力超过美国【解析】选B。根据材料“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 人副业的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勃列日涅夫在 农业方面采取了固定收购和超计划交售奖励的制度,

19、为了提高物质刺激在促进 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B正 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 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勃 列日涅夫上台后将改革重点放在工业上,而不是农业,故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而不是使苏联综合国力超过美国,故D错误。5.(2020北京高一检测)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A.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20、C.承认市场调节作用 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解析】选C。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一改革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补偿训练】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B.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析】选D。A、C分别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B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而非重点。故选D。6.(2020遂宁高一检测)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评述道:“这样,到80年代初,苏联的极权体制事实上在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它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据此可得出()A.赫鲁晓夫的

21、改革没有实现理论上的突破 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C.苏联模式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因素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解析】选D。材料“社会上失去了支持,不再有合法性”“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各阶层对社会的不满,反映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供了条件,故D正确。【补偿训练】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A.适

22、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解析】选C。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但其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并未取得成功,也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故选C。7.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解析】选D。本题要求回答三者的

23、共同点,A仅适合于赫鲁晓夫改革;B仅适合于戈尔巴乔夫改革;C仅适合于勃列日涅夫改革;D属于三者推行改革的背景,故属于三者共性。【深化点拨】(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苏联模式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调整,是对苏联模式的彻底否定,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

24、减产。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1)从两则材料看出,苏联两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从两则材料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解析】第(1)(2)题,应注意抓住材料中的主旨进行概括。材料一的目标和措施说明其重视农业,从目标和结果对比分析,可看出其不切实际的问题;材料二说明其重视军事国防等重工业,从其影响可看出导致经济停滞,人民不满的问题。答案:(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

25、业。(2)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 足。经济建设70多年,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 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 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 分之一左右,而且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 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

26、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88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为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全球通史(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为解决上述问题,苏联进行了什么改革?结果如何?(3)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解析】第(1)题第一问主要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归纳;第二问根本原因要从苏联模式的弊端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来考虑。第(2)题注意材料的时间是在1985年,因此只能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要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第(3)题要注意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以及启示,而不能回

27、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启示。答案:(1)问题: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结果失败,导致苏联解体。(3)原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阻力重重,经济失控。启示:改革要有全面的、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课时素养评价 十七 苏联的经济改革(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1946年后,由于苏联政府不断增加自留地的农业税额,农民不堪重税,纷纷砍 掉自家果树,杀掉喂养的牛猪。为减轻农民负担,赫鲁晓夫推行的改革措施是()A.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种植 B.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28、 C.允许庄员拥有一定自留地 D.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解析】选B。政府增加自留地的农业税额,导致农民破坏农业生产资料,在此背景下,赫鲁晓夫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减轻农民负担,故B正确;荒地不属于农民的自留地,故A排除;允许庄员保留自留地并不会实现庄员负担减轻,排除C;D与农民减负无关,排除。2.(2020青铜峡高一检测)1962年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围绕此建议展开了学术讨论。这一讨论()A.主张恢复新经济政策 B.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动摇了公有制的地位 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D。

29、根据材料可知1962年属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可以说明苏共中央适度放开了对企业的管理,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故选择D;新经济政策主张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赫鲁晓夫时期还是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B;材料主旨是刺激企业生产,并未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排除C。【补偿训练】1961年12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苏共纲领和赫鲁晓夫的报告,强调要加 强物质刺激形式,对经济工作进行“卢布监督”,要求提高企业的“赢利率”,给予企业更多支配利润的权利等。这说明赫鲁晓夫()A.严格按市场经济

30、规律执政 B.试图通过物质奖励激发社会活力 C.推行的经济政策较为激进 D.改革思路从根本上突破了旧模式【解析】选B。“加强物质刺激形式”“给予企业更多支配利润的权利”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想通过奖励形式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力,故B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并非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改革是否激进,故C错误;赫鲁晓夫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故D错误。3.(2020常州高一检测)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时代的房子过于奢侈,花瓶式建 筑华而不实。为了实现“1980年每户家庭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住宅里迎接共产主 义的到来”的目标,在赫鲁晓夫倡导下,苏联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高度低、成 本省、不带“装饰物”、

31、15天即可建成的装配式房屋。这一做法()A.用经济管理取代行政命令 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 C.推动苏联的经济高速发展 D.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选B。赫鲁晓夫的举措是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实行的,故A排除;苏联全国各地建造了一大批高度低、成本省、不带“装饰物”、15天即可建成的装配式房屋,这就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简易而可供居住的房屋,所以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民生,故选B;建造房屋的举措并不能推动经济高速发展,故C排除;建造房屋不属于发展重工业,故D排除。4.(2020海西高一检测)不再宣传“共产主义”而是宣布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积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导致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

32、困境的苏联领导人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宣布建成“发达社会主义”,开始积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导致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故C正确;斯大林、赫鲁晓夫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故D错误。【补偿训练】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

33、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仍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B。A、C、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5.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意调查结果,勃列日涅 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 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 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冲破了苏联模式束缚【解析】选B。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即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才得到肯定,B是符合题意的。A勃列日涅夫时期农民生活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C苏联军事实力只是与美国匹

34、敌而未全面超过美国,D勃列日涅夫也未能冲破苏联模式束缚,均排除。6.(2020遂宁高一检测)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2月出台“400天计划”,5月又出台“5年计划”,8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 D.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解析】选D。材料没有反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戈尔巴乔夫改革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社会

35、效果,排除C;戈尔巴乔夫改革在五年内不断进行经济改革计划的变换,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故选D。7.(2020林芝高一检测)对下图漫画中的改革,解读正确的是()A.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 B.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 D.导致了联盟全面解体【解析】选D。由材料中漫画信息“改革”“多党制”“私有化”等,结合史实判断可知漫画反映了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改革导致苏联全面解体,故选D;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没有缓解苏联的政治经济危机,导致苏联解体,排除A;苏联斯大林时期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排除C。二、非选择题(15分)8.阅

36、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 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材料二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 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 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 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有何局限性。(5分)(2)材料二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10分)【解析】第(1)题要注意材料中改革的盲目性;第(2)题应围绕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分析。答案:(1)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违背自然规律,严重脱离实际,缺乏实事求是精神。(2)解决: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