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0 ,大小:924.50KB ,
资源ID:72380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238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ppt

1、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1.商周时期: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_ _”政策。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 许多著名都会。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工商食 官 3.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1)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2)表现: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_呈现 出空前繁荣的景象。4.宋元时期: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_,集镇、夜市兴盛,_广泛流通 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丝绸之路 纸币 元代 5.明清时期:(1)_兴起,货币经济占据

2、主要地位。(2)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3)_在流通中的广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_、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 帮。商业市镇 白银 徽商【情境在线】右图是北宋“交子”的拓片。北宋“交子”在世界经济 史上有何地位?其对当时的商业发展有何作用?提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使用便利了 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的发展变化:周秦迄唐代宋代市的 设立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分散于城市街巷,允许城郭和 乡村置市贸易,还出现_、晓市、草市等市的 管理设市令或_管理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夜市

3、 市长 周秦迄唐代宋代城市 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_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城市 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坊市制 2.新型城市的崛起:(1)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_城市走向繁荣。(2)明清时期,除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 _为盛。沿海港口 江南地区【情境在线】美国学者施坚雅对中国古代城市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从8世纪后半期至南宋时期,中国发生了“中世纪城市革命”。分析“中世纪城市革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三、“重农抑商”1.产生(战国时期):(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

4、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 _的取向发生矛盾。(2)措施:明确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 征商税。中央集权 2.发展(汉代):_“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 人购置土地。3.松动(中唐以来):鼓励海外贸易和实行_政策。4.强化(明清时期):(1)表现:对商业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出海贸易。(2)影响: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_的成长,导 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官商分利 新经济因素 汉高祖【情境在线】下图是描述古代中国某一经济政策的漫画。漫画体现了古代中国哪一经济政策?其根

5、本目的是什么?提示:政策:重农抑商。根本目的:维护并巩固封建统治。【助学助记】1.中国古代商业的水平。古代中国的商业,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束缚与局限,整体水平并不高。2.古代中国的“城”和“市”。古代中国“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而“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和“市”才合二为一,成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3.正确认识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并非取消一切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4.图示法认识古代中国城市的演变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唐代商业 史料一 唐高宗时,富商邹凤炽“

6、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有”。太平广记 史料二 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成都)、凉府(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杜佑通典 思考:史料一、二反映了哪些现象?(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点拨】由史料中画线部分信息从商业活动情况、交通、安全、商人等角度回答。提示:唐朝前期,商业出现繁荣景象,经商活动频繁,道路畅通,旅行安全,出现大富商。2.宋代商业 史料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

7、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中国古代史 思考:据史料,分析宋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体现了打破空间限制,体现了打破时间限制。提示: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城市的市场由以前的封闭型市场演变为开放型市场,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3.明清商业 史料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范文澜中国古代史 思考:据史料,归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点

8、拨】体现了发展特点,反映了发展的原因。提示:特点:江南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原因:手工业、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城市人口增加迅速。【史论阐释】古代商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1.商业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后时空限制被打破。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及奢侈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及手工业品。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贝壳等一般等价物,后固定为金银;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5.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

9、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6.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深化点拨】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商业活动的主体商人、商业活动的场所城市和乡村集市、交易的内容商品种类、交易媒介货币和交易的范围国内外贸易等。这些发展要素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素养探究】1.战国形成 史料 末作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

10、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仲管子治国 思考:史料体现管仲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据史料分析其理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画线部分关键信息“末作文巧”“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可以看出管仲的经济主张,理由从社会秩序、富国强兵方面回答。提示:主张:重农抑商。理由: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富国强兵。2.汉代加强 史料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 思考:根据史料,指出西汉初年政府采取的主要商业政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由史料中画线的关键信息“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不得仕宦为吏”分别概括。提示:采取歧

11、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所缴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商人的子孙不得为官。3.明清发展 史料 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 思考:由史料来看,雍正帝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农工商关系?他的根据是什么?(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点拨】由中“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进行提炼关系。由中“多一工作之人少一耕稼之人”从劳动力分配的角度提炼信息。提示:观点: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的思想)。根据:人口增加迅速,造成

12、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投入大量人力不能保证粮食的需要。发展工商业使人崇尚奢靡,而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史论阐释】“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表现及评价 1.原因:(1)农业可以提供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且利用这一政策,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3)从根本上讲,它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2.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2)在土地问题上,统治者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

13、定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一是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二是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三是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四是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乘车等都有严格规定。3.评价:(1)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2)消极影响: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深化点拨】重农抑商政策作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贯穿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始末,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但阻碍了新经

14、济因素的成长。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西周晚期颂鼎铭文记载:“王曰:颂(人名),令汝官司(管理)成周(洛阳)贾廿家,监司新造贾,用宫御。”由材料推断()A.此时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B.工商业呈现出多元化新格局 C.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从商之族具有专业化的特点【解析】选A。从“司(管理)”可知此时对商业进行严格管理,故A正确;B多元化新格局指的是私商、官商并存局面出现,这一时间在春秋时期;C战国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思想;D材料没有显示专业化特色。2.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其依据是()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早市

15、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商业发展的媒介,故B正确。【补偿训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出现了()A.独立经营的大商人 B.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地域性商人群体 D.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解析】选B。在宋代,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故选B。A、C、D分别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和汉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3.明代李鼎在李长卿

16、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繁荣【解析】选D。材料说明了明代来自北方各地的货物“日夜商贩而南”,来自南方各地的货物“日夜商贩而北”,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故选D。4.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解析】选D。草市只反映出“市”突破了空间

17、上的限制,故A错误;江淮草市的发展并不能说明江淮地区成为经济重心,故B错误;草市是都市之外自发形成的市场,故C错误;“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反映出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故D正确。5.(2020辽宁师大附中高一检测)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宋明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 上面图片可以说明当时()A.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B.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C.中外交流不断发展 D.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解析】选C。根据材料“宋泉州市舶司遗址”可知,图片材料主要体现了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明朝设立的犹太会堂表明明朝时期中外之间的交流,因此材料可以说明当时中外交流不断发展,故C正确;海外贸易非常发达符合宋泉州

18、市舶司的建立,不符合明朝的犹太会堂,并且明朝时期逐渐实行海禁政策,海外贸易没有非常发达,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逐渐兴盛,不符合明朝时期,故B不符合史实;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伊斯兰教开始传入的问题,故D与材料无关。6.“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即“商”)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该言论反映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是()A.农商并重 B.农本商末 C.重商主义 D.闭关锁国【解析】选B。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使民知本业为贵”反映了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故选B。A、C说法错误,D说法与题干无关,故排除。7.(2020襄阳高一检测)康熙帝曾先后命焦秉贞、冷枚

19、等人绘耕织图,还亲自作诗题咏,“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这一做法()A.确保了农民生活的富足 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 C.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D.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解析】选D。据题干信息可知,康熙皇帝命人绘制耕织图,充分体现了康熙帝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事辛劳的深切认知,这一做法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故D正确;A中“确保”一词表述绝对,与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没有必然关系;B错误,重视农业与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与缓解人地矛盾没有直接关系。【补偿训练】(2019北京高考)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

20、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官员的思想状况,旨在考查学生研读史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题意和所学可知张咏砍掉茶树、怒斥买菜人的原因在于强迫民众固守耕织的小农模式,这体现了其重农抑商的思想特点,C正确。史料中并没有体现茶利由官方垄断的信息,A错误;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1、交子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货币使用率高的现实,B与史实相反,排除;史料反映的是强迫经商的农民回归农业,与商人社会地位高低无关,排除D。8.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政策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与统治者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钅大(钅大,踏脚钳也)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抑制中小商人的“贱商令”,各朝代一脉相承,反复颁行。汉朝,禁止商人穿丝绸、乘车骑马,也不许其子孙为官。直

22、到明初,政府还在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商贾之家只许穿绢、布;农户一人经商,全家不许穿绸纱;还规定禁止商贩、仆役、倡优、下贱穿用貂裘;商贾及技艺之人,家用不许用银制器皿等。人教版高中课本历史必修(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打击富商大贾?(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项重要的经济政策?(3)根据材料三,请你谈谈对“贱商令”的看法。【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敢私铸铁器煮盐者”治罪及设“铁官”等进行概括。第(2)题从“上农除末”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第(3)题考查对抑商政策的评价,注意辩证地分析。答案:(1)措施:盐铁官府专营,禁止私人经营。(2)政策:重农抑商。(3)看法:统治者重视

23、农业,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在封建社会初期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打击商业,使商业长期受到抑制,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时素养评价 五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0沈阳高一检测)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唐朝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宋代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元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B.C.D.【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是对我国古代商业的正确描述,故A 符合题意;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宋代的交子,表述不正确,排除B、C、D。2.(2020厦门高一检测)封建

24、时代的商人因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在 经营和竞争过程中会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于是商人们只得利用乡亲和宗族的关 系互相抱团来维持自己的权益,这就促使()A.地方商业城镇兴起 B.农产品逐渐实现商品化 C.地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D.地方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解析】选C。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形成的商人群体。依据“利用乡亲和宗族的关系互相抱团”可知,这一措施有利于地域性商人群体形成,故C正确;地方商业城镇兴起不需要“利用乡亲和宗族的关系”,排除A;农产品商品化与农业生产有关,排除B;“重农抑商”政策下地方政府并不会放松对商业的限制,排除D。【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表现(1)

25、交易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 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逐渐增多并日趋生活化,先以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 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来交易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农副产品 以及手工业品并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经历了物物交换、贝壳等为等价物、金属货币、北宋出现 纸币和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的发展过程。(4)交易范围的变化:由地区性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行业组织。(6)城市职能的变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农村 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

26、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3.(2020连云港高一检测)史书载,晋平公有门客数千,“朝食不足,夕收市赋;暮食不足,朝收市赋”,也就是靠征收商业税来供养大量的门客。这可印证当时 ()A.商业发展催生养士之风 B.城市商业已具相当规模 C.门客主要从事商业经营 D.市已彻底打破时空限制【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晋平公“门客数千”“靠征收商业税来供养”可知,当时商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的收入,即当时城市商业已具相当规模,故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养士之风并非因商业发展而催生,而是社会变革导致的,排除A;门客主要是参政和给主人出谋划策,且材料体现不出门客经商,排除C;市打破时空限制是在宋代

27、,在材料中也体现不出,排除D。【补偿训练】诗能叙史。唐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 歌彻晓闻”中描绘的现象反映了唐朝()A.城市商业有很大发展 B.市的管理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C.草市在当时很繁荣 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夜市”“客纷纷”“彻晓闻”反映了当时商业的发展繁荣,故选A。B、C、D与史实不符,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4.(2020宜宾高一检测)“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民间各行 各业的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

28、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 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解析】选B。“五行八作”中的“行”“作”分别指商业和小手工业,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土地进城谋生的农民从事各种小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又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场所,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故B正确;宋朝只是抑商政策有所松动,A“工商皆本”错误;C南宋都城为临安(今杭州),不是东京,故排除;“五行八作

29、”是泛指,不是“只允许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故D错误。5.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并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国家基本政策 强力推行。这是因为重农抑商政策()A.旨在维护小农业者利益 B.缓解了农商间的矛盾 C.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D.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解析】选C。“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发展,封建统治者以此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故选C。重农抑商政策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不是维护小农业者利益,A错误;该政策显然加剧了农商间的矛盾,B错误;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也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D错误。【深化点拨】“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

30、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6.下图中的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等。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 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 响是()A.阻碍传统建筑技术发展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D.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解析】选D。“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种现象是中国古代商 人的典型,这导致本来用于商业的资本缺乏,最终影响到工商业扩大再生产,也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D

31、。【深化点拨】中国古代商人普遍具有“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商人往往将经商所积累的财富用来购买田地、建造美宅,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从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导致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冲破小农经济限制的重要原因。7.(2020定西高一检测)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 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 D.实行闭关锁国【解析】选B。据材料“(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反映明洪武年间

32、商人只能穿绢、棉布;如果一家中有一人为商贾者,家中人都不得衣绸、纱,这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只是对商人的限制加强,A错误;C、D与材料无关。二、非选择题(15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 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 夜市。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肆,里面有“勾栏”(歌舞场 所)、酒肆、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 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 城市。早在唐代出现的在

33、大城市周围定期的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 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市镇,市镇发展为城市。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长 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 间倍之”,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 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 一”。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情况。(6分)(2)联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的 原因。(9分)【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注意根 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有效信息概括回答。第(2)题要根据提取的有效信息 分析归纳特点。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原因。答案:(1)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不受时空限制;城市内出现娱乐机构;草市发展 为城市;沿海和运河沿线地区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市。(2)主要特点:经营专业性强,经济功能加强。兴起原因:交通条件的优越;农耕 经济的发达;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