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山中学2020级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历史科试卷一、第一部分单选题(共28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城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公里,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城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 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2“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是在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3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混居。此举
2、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 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 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4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5汉初,盐、铁由私人经营,国家设官征税,一些大商人借机垄断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汉武帝时期,颁布盐铁官营和均輸平准政策,将盐铁经营和市场物资供应纳入国家工商管理体制。该措施的推行A. 说明汉武帝认识到国家干预经
3、济的重要性 B. 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C. 助长商人投机行为 D. 增加农民负担6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7明朝人章潢论中国经済地区差异时说:秦汉以前,西北壮而东南稚也,魏晋而下,壮者之齿益衰,稚者之年方长。至于宋朝,而壮者已老,稚者已壮矣!“造成以上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和生产技术向南方不断迁移 B. 北方地区经过长期开发而资源耗竭C. 政治中心由西北区转向东部地区 D. 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路丝绸之路8白居易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
4、在忧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材料表明A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 B两税法扩大了征税来源C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D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9根据唐书的宰相世系表统计,唐代宰相共有九十八姓,其中有十一姓不是汉姓。由此可知,唐代A彻底打破了士族门阀制度 B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C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重视对权力的分权制衡10唐中期出现:“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表明当时A赋税沉重,贫富悬殊较大 B按土地和财产征税C“两税法
5、”加剧社会矛盾 D户籍制度日趋完善11“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杂剧艺术形成,关汉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B书法注重追求个性,绘画突出文人山水画C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12. 由以下唐诗摘录可见诗人诗句出处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全唐诗杜甫“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刘禹锡“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A. 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 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
6、间C. 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 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13以下科技发明成果,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A B C D14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下图所示路线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马可波罗东行 郑和下西洋A. B. C. D.15. 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C.削夺将帅权力 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16宋神宗时规定在尚书省
7、都司专门设立御史房,用以记录御史是否尽职,并有权向皇帝上奏御史失职情况,皇帝以此决定对其升贬。宋朝此规定A有利于防止御史滥用职权 B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完善C表明尚书省转为监察机构 D说明御史已威胁到皇权17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A党项 B蒙古 C契丹 D女真18金代海陵王时,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其地位与防御州、县等,并纳入官员品级制的系统之中。这一改革A废除了猛安谋克制度 B推动地方官制
8、的统一C解除了“冗官”问题 D实现了官制的女真化19地方行政区划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主要经历了秦汉郡、县两级,唐代道、州、县三级,宋代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地方行政机构极不稳定 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C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削弱 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20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省”的本意为“宫禁”,引申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最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元朝行省制A主要目的
9、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B一直是中央派出的临时机构C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和对中央集权体制的挑战D具有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的双重性质21吐蕃作为元代一个单独大行政区,未设行省,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宣政院下属的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侣首领按本地习惯自相传袭。这体现古代边疆治理的智慧为A订立盟约 B因地制宜 C武力征服 D和亲联姻22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23宋高宗指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
10、动以百万计。”元世祖也认为:“有市舶司的勾当(事情),是国家大得济(得利)的勾当。”下列符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状况的有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重要财源 青花瓷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外商活动 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A B C D24宋代,政府在商业管理上出现两种模式,一曰“买扑”,一曰“钞引”。“买扑”类似于后世的招标承包制。在暴利性的盐业出现“钞引”,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换取凭证,拿凭证到指定机构支取食盐,再到指定地点销售。材料表明宋代A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 B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C民间商人已处于主导地位 D官商勾结现象日益严重25宋史 记载凡
11、大食、暹罗等诸蕃并通货物,“以金银杂色锦缗钱、 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象”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海外贸易繁荣兴盛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路上丝绸之路兴盛26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不属于这些新变化的是A. 门第观念淡化 B.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D. 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7朱熹曾上奏章说“我以前读资治通鉴,发现其间周末诸侯称王号,却未更正,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反而被写成入寇,像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两处,而是很多(于是我写了一本资治通鉴纲目)在评判是非得失时,用了春秋笔法,略示训戒”据此可推
12、知,资治通鉴纲目A以尊重事实为编著原则 B旨在宣扬封建正统观念C史料价值高于资治通鉴 D和春秋的体裁完全相同28据史书记载,不同于唐人服饰的绚丽多彩,宋人的服饰风格简洁、朴素无华,多以淡蓝、浅黄、青、墨绿和白色为主。据此可以推知宋朝A审美情趣上追求自我和意境 B服饰风格与国力的衰弱相关C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服饰变革 D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二、第二部分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9下表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发源地B周易中记载黄帝教民种植五谷西周出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C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黄河流域是中华
13、文明的重要发源地D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世界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30由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确切结论是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贽藏书A秦朝高度重视法制建设 B郡县制度利于中央集权C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 D历代高度评价秦始皇统一和秦制31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朝代制度后果秦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唐节度使藩镇割据宋文官任知州元行省(宣政院、巡检司)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B文人治国风骨不断凸显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 D集权制度建设探索
14、前行3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国家政权后,纷纷秉承传统的“华夷同族”观念,主动将本族先世祖源“续接”于以黄帝为首的中华圣王之后。这种行为客观上A消除了民族文化的差异 B促进了对华夏文明的认同C加速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D解释了政权建立的合法性33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A. 控制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权威 D. 延续唐朝统治34步辇图
15、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C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D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35中国古代文字中“租”“税”从“禾”,“庸”字同“佣”,指承担劳动的人,“调”则指以家庭为单位征收,“捐”则可以自由献纳。这些不能用来佐证A中国劳动人民承担沉重的赋役 B赋税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手段C农业税为国家最重要税收来源 D古代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36唐代科举取士兼顾士人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16、 A.沿用九品中正制 B.录取较为苛刻 C.存留察举制痕迹 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37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应为两税法实行 土地兼并严重 均田制被破坏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A. B. C. D. 38东晋孙绰(chu)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 B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39.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坚持“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A. 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 B. 契
17、丹族对中原形成的严重威胁C. 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 D. 财政状况日益恶化40北宋名臣蔡襄曾说:“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这反映了北宋A兵士激增国家负担重 B专制集权得到了强化C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 D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41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A力图长远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B彻底地解决了社会危机C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建立了完备的救荒
18、体系42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43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A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三、非选择题(共14分)。44.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
19、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它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唐玄宗347唐肃宗164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宋朝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南宋6348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请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入仕途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2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选官制度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