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课时作业01 立足教材夯基础02 合作探究解疑难03 随堂训练查效果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外: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目的(1)“一切为了前线”。(2)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直接过渡3内容(1)实行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
2、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2)普遍实行,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3)取消,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4),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余粮征集工业国有化商品贸易强制劳动4评价(1)当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的胜利。(2)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但战争结束后,非但没有取消,反而进一步加强,带来很多。军事斗争消极影响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政府亟须恢复国民经济,农民对政策日益不满。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3实施:1921 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新
3、经济政策4内容(1)农业:用固定的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2)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3)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粮食税私人小企业自由贸易5意义(1)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过渡到的正确途径。(2)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得到巩固。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1确立:经过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2表现(1)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主要以管理经
4、济。(2)政治体制:联共(布)以党代政、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民主与法制不健全。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计划经济行政手段3影响(1)积极性: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2)局限性:片面发展,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逐渐僵化,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了这种体制,因此被称为“”。工业体系重工业生产积极性计划指令斯大林模式讨论交流与西方的工业化相比,苏联的工业化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提示:实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
5、;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国营企业;通过农业集体化积累资金。1余粮征集制得到了农民的大力支持,值得持续推行。()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所以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农民可以自由支配收获的全部粮食。()4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5斯大林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主题一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材料一:1921 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
6、上去。”材料二: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请分析:1材料一中失败的尝试是什么?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3从苏联经济政策的转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提示:排斥货币等市场经济手段,用军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是计划经
7、济。如何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提示:(1)严重超越了苏俄的生产力水平。在苏俄这样一个小农占优势、工业不发达、国力贫弱的国家里,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日用品配给制等都超越了相对较低的生产力水平。(2)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不利于工农联盟的巩固。结 合 新 经济 政策 的实 质特 点分 析 新经 济政策“新”在何处。提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特点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提示:主题二 认识斯大林模式材料一: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
8、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到 1928 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苏联)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得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请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什么样的国情?2材料二说明苏联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什么?3材料三体现了苏联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提示: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2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
9、国。3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得太多,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实质是什么?提示:排斥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提示:(1)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2)苏联的工业化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债等手段筹集的。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实质是什么?有什么弊端?提示:(1)实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2)弊端: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苏联农村生产力落后,多数农民不愿加入集体农庄,而且国家无法为集体农庄提供必需的农业
10、机械和财政支持。违反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立即加入集体农庄。贪大求快,直接进入国有农业的最高形式农业公社。对富农采取不给生活出路的措施,而且涉及部分中农。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不景气,同时,加剧了社会矛盾,使工农联盟再次出现危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评价、教训。提示:(1)原因:根本原因:苏联是小农生产占优势的国家,经济文化落后。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认识以及理论上的失误。直接原因: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
11、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2)评价:功绩:a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b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弊端:a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b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3)教训:生产关系的调整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
12、应。国家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发展轻工业,实现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计划和市场都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二者必须结合使用。必须防止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题组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鱼却属于你们。”农民的不满主要针对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土地私有化A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的不满。故答案为 A 项。2191
13、8 年 6 月 28 日,人民委员会决定:“设在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下列工业和工商企业及其全部资本和财产(无论其现状如何),一律归苏维埃共和国所有。”这表明当时的苏俄开始()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向新经济政策过渡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 年 6 月 28 日实施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在 1921 年实施的,故 B 项错误;C、D 两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排除。3假如你生活在 1919 年的苏俄境内,全国上下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指导下,你不可能做的事情是()A从事经商活动B把粮食捐给前线C参加义务劳动D参
14、加红军A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 1919 年苏俄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地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渡过难关的一种临时性政策,它取消了一切商品贸易活动,故 A 项符合题意。题组二 新经济政策4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B有限度地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D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取消商品贸易,而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调节市场,发展商品经济。故选 B。5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
15、,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政府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农业集体化B解析:根据材料“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分析可知,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6当列宁认识到“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之后,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A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B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C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废除实物配给制D实
16、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解析:据材料可知,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故 C 项正确。题组三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7“它在苏联的实行曾经创造过非凡的成就,曾是 20 世纪中叶大多数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效仿的社会发展模式。”这里的“它”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自由主义政策C解析:苏联在 20 世纪 2050 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下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基本实现,成为工业强国,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模式。81931 年斯大林说:“你们愿意让我们
17、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据此可知,斯大林认为()A苏联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之上B苏联工业化应该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重点C市场经济体制比计划经济体制更有优越性D苏联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解析:材料强调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就要高速度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故 B 项正确。9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A重视发展轻工业B农业和工业发展并重C大力提倡商业D优先发展重工业D解析:斯大林模式重视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故A 项错误;苏联斯大林模式重视发展工业
18、,忽视农业,故 B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下禁止商业贸易,故 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D 项正确。10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夸大了斯大林模式的作用C解析:材料中“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目标,虽然这一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故 C 项符合题意。温示提馨请 做:课时作业 14PPT文稿(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