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课时作业01 立足教材夯基础02 合作探究解疑难03 随堂训练查效果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_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2构成(1)山东经济区、山西经济区特征:属于黄河流域,是传统的_,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地位: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_的地位。司马迁农业区经济重心(2)江南经济区特征:江南_,气候炎热潮湿,森林密布,不利于开发,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_。(3
2、)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特征: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_或半农半牧区。地位:经济实力有限。3分布特点: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_和经济实力发展_的特点。地势复杂差距较大畜牧区多样性不平衡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1)时间:_。(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_和少数民族内迁。(3)影响: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_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1)时间:唐_以后。(2)原因:安史之乱。(3)影响: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两晋之际内乱黄河流域安史之乱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1)时间:_。(2)原因:_。(3)影响: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3、,促进了_的融合。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_,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_相对稳定,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两宋之际靖康之变南北文化劳动力社会环境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江南的初步开发时间:孙吴、_、南朝时期。表现: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_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像建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东晋耕地面积(2)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时间:_。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_了北方。(3)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_。表现:经济上_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
4、代经济重心。(4)影响:_也随之发生南移。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南宋时期南强于北文化重心讨论交流 1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导致人口迁移的共同因素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讨论交流 2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古代人口南迁的本质是什么?提示: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迁移。北方战乱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社会稳定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提示:北方先进生产力向南方扩展。1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一直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2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经济的原因是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主题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材料
5、一: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材料二:下图是汉朝反映江南地区百越族经济生活的画像砖:整幅画面以船纹为主,显示了这一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现实。材料三:据南宋当时的记载:“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以至于“建炎(11271130 年)之后,江浙湘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请分析: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2据材料二分析两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特征是什么。上述概况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6、?3据材料三分析江南地区在南宋时期有了什么变化。提示:1.山西和山东经济区。原因:长期以来是政治中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2特征:两汉时期开发较慢、人少、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特点:区域的多样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3南宋时期,随着人口的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呈现出了经济繁荣的景象。经济重心的含义。提示: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黄河流域为什么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提示:(1)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
7、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推动了经济发展。(3)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对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认识。提示:(1)区域经济的形成:区域经济形成是由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土壤、气候、资源等)和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等)两大因素决定的,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各具产业特色的地理区域。(2)汉代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为传统的农业区(以种植麦、粟、高粱等耐旱作物为主);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河道纵横,以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为主;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因此形成传统的畜牧区或半
8、农半牧区。(3)区域经济的特点:多样性,而且实力发展不平衡。山东、山西以农业为主,而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北方经济发展快,南方发展缓慢、经济落后,则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及人口的南迁材料一:“关中之民,好稼穑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漕转关东粟以维中都官。”史记(注释:西汉中央政府每年要从山东运大量粮食到京师,支付官吏的俸禄和供应官奴的口粮。)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请分析:1据材料一分析,黄河流域经济在当时处于什么地位。2材料二反映南方经
9、济有哪些发展?3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提示:1.黄河流域经济处于重心地位。2宋代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3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影响及启示。提示:(1)特征: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南移往往发生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时。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2)影响:古代中国经济布局渐趋合理平衡。人口比重发生变化,南方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促进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3)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
10、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古代人口迁移的总体原因。提示:(1)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落后,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2)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导致大量北方人口南迁。(3)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4)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5)自然灾害及民众自己经营不善而破产,被迫迁移。(6)政府的横征暴敛,使农民不堪忍受而迁移。人口迁移的影响。提示:(1)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提高各民
11、族的素质。(2)促使江南经济发展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3)促使人口分布走向合理。(4)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自然因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2)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3)政府政策:政治中心的转移及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4)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题组一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下图反映了我国汉代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特征()A发展水平高B地区发展不
12、平衡C农牧平分秋色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B解析:A 项不能由图中信息得出;C 项说法错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始自两晋,且不能由图中得出,D 项错误;由图中经济区、农业区的分布可知 B 项正确。2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B统治政策的差异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解析:由于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所以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3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
13、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A中原地区农业发达B河南冶铁业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A解析:通过考古发掘,证实了在北京、山东、河南和江苏等地都发现了冶铁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冶铁业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劳动工具,而这些地区大多位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冶铁遗址集中于此,从侧面证明了中原地区农业较为发达,故 A项正确;B 项不是本质,排除;在冶铁遗址中,没有政府政策的说明,故 C 项错误;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始于两晋时期,故 D 项错误。题组二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4无家别中写道:“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社会动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
14、是()A七国之乱第一次高潮西汉B永嘉之乱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C安史之乱第二次高潮唐朝D靖康之变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A解析:中国历史上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分别是:第一次是两晋之际,第二次是唐安史之乱后,第三次是两宋之际。5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自然灾害B战乱频繁C逃避兵役徭役D逃避债务B解析:八王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三次南迁,故相同原因是战乱频繁。6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由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的北方人民南迁B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C睦邻民族政策带来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D租佃关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
15、极性A解析:根据“宋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南朝刘宋政权统治下江南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有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故 A 项正确;B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 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题组三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7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东汉B南朝C隋朝D南宋D解析: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对应的是南宋。8“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采取南北分卷的制
16、度,特许南北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B商品经济的发展C古代经济重心南移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C解析:材料中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更具优势,导致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以维持南北地区取士人数之均衡,这表明文化重心南移,而文化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在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故 C 项正确。9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时间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C解析:黄河流
17、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增加,体现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 C 项符合题意。10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这表明()A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B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C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C解析:材料只说到出现大量的才子、才女,但并未比较他们的艺术成就,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男女社会地位,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文抑武”,故 D 项错误。温示提馨请 做:课时作业 3PPT文稿(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