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221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2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课件-第3部分文化生活-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10届高中总复习第一轮(语文)热点看台弘扬徽文化精髓,彰显徽文化独特魅力 国家旅游局将2011年确定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安徽省结合实际,提出了“徽文化、让旅游更精彩”的口号,借助主题年的契机,进一步弘扬徽文化,推动安徽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安徽省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更因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而灵动而闪光。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中华民族山水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灵感的源泉。唐代诗仙李白游历安徽十余次,写下140多篇诗作。宋代文豪欧阳修在滁州琅琊山写下的醉翁亭记,成为中国散文的典范和士大夫们的楷模。国人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典故也都出自

2、这里,如十面埋伏、望梅止渴、卷土重来、打草惊蛇、班门弄斧等。江淮大地,传统戏剧、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民间舞蹈和民间美术灿若星河,许多艺术门类和成果享誉海内外。戏剧中的黄梅戏、徽剧、泗州戏、庐剧;传统美术中的新安画派、阜阳剪纸、徽州四雕、徽派篆刻;传统手工技艺中的文房四宝、芜湖铁画、万安罗盘;传统舞蹈中的花鼓灯、傩舞等,无不特色鲜明,别具韵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安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旅游强省建设构筑起重要的资源支撑。1说明安徽丰富的文化资源蕴涵的中华文化特征。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许多成语典故的出现、悠久的传统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3、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独特的徽派文化,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精彩纷呈,成果享誉国内外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说明如何弘扬徽文化精髓,彰显徽文化独特魅力。(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实现共同繁荣。(2)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方式传播安徽文化。(3)对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使徽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

4、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1.黄梅戏是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清道光前后,由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发展。黄梅戏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解析:选C。黄梅戏是在吸收和借鉴民间艺术、一些地方曲调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即包容性。A、B两项没有体现,D项说法

5、太绝对。2.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充分利用徽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有安徽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徽文化走向世界。如果你参与“实施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讨会,需要拟定一份发言提纲,你认为最恰当的一组是()A抓住机遇,加速融合,全面占领国外文化市场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全面改造提升徽文化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满足国际市场需要 D立足特色,相互尊重,全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选D。文化走出去既不是占领国外文化市场,也不是全面满足国际市场需要,而是借鉴交流、融合,促进文化发展,排除A、C两项。对徽文化要继承发展和创新,不是全面改造,故不选B项。D项

6、符合题意。例1:(2011广东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特征,符合题意;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力量,符合题意;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2:(2011海南1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

7、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区域性的认识。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符合题意;表述错误。故选C。例3:(2011福建39)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

8、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解析】本题以树立海洋意识为背景,考查关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属于分析型主观题。首先要掌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相关知识;然后依据此问所赋分值分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求同存异,二是兼收并蓄;最后结合材料与教材原理分析论述。若学生没有掌握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不会从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两个方面分点作答,从而导致失分。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