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332KB ,
资源ID:722004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220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荐举与科举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别。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都会重用。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

2、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生死存亡的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无论上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束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无论是两汉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察举制的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九品中正制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

3、持政治的工具。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至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制度。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讳的是妇人之仁。从从政的需要来看,科举出身的文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可是,科举偏偏令苏轼之类“天生就是文人”的人,其人生志向或者说是人生第一志向不是写诗而是做官,且官瘾都还不小;同时科举还使他们不仅能当上官,而且多半要在仕途上不断地遭遇坎坷及沧桑,进而因为沧桑而

4、柔肠寸断,由于坎坷而入木三分,总之是越来越适宜写诗了。结果事与愿违,一心想当的大官未必当成,大诗人反倒切切实实地做成了。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正面意义较多,毕竟科举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毕竟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确实负面性很多。科举诞生后,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眼睛则被紧紧锁在获得乌纱帽必备的敲门砖儒家经典及文学创作上,对社会发展作用更大、更直接、更具体的自然科学技术,却被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科举走向成熟、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

5、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可结果却是越想越片面,越走越极端,越“发展”越钳制人性,直到今天仍余孽未消。科举使中国读书人纷纷成为或者渴望成为统治体系内的一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无法产生不同于封建制度、思想及伦理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科举本质上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久而久之,科举制也就很自然地强化了国人本已浓厚的名利心,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対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1. 下列有关“荐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荐举制造就了中国社会

6、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对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B.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见,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里,九品中正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C. 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D. 荐举制在乱世执行较好,而在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中,则被掏空了脆弱的理性及公平。2. 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科举选拔出来都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笨蛋要好。B. 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负面性很多,它让中国读书人的心被牢牢拴在乌纱帽上。C. 科举制诞生后,中国读

7、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D. 科举选拔出的人多属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类,多非一流的政治家。3. 下列分析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 在缺乏危机约束机制下,荐举制得以较好实行的前提之一是:荐举者须是既有识人慧眼又具无私品德的人。B. 科举虽然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正的选官制度,但在本质上,却是将读书彻底名利化。C. 科举不仅使中国读书人几尽忽略自然科学,且高度强化了国人官本位意识,还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缺乏独立的知识阶层,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异端及挑战者。D. 无制度保证荐举者公正无私,且荐举权基

8、本被贵族垄断,所以九品中正制在诞生不久自然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成为贵族把持政治的工具。【答案】1. D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关荐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对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科举制造就了中国社会惯以成王败寇论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态,使整个社会対失意者缺乏应有的包容度”,由此可知,选项所说是讲科举的意义,不属于荐举的内

9、容;B项,“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察举制的结果,不是“荐举制”的内容;C项,“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错误,这一表达不严密,原文为“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选项忽略了“从理论上说”这一限制条件。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关科举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都是聪明人”错误,“都是”太绝对,原文为“科举选拔出来的大多是聪明人,用聪明人治理国家总比

10、笨蛋要好”,文中是“大多”。B项,“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负面性很多”错误,原文为“在历史的时空里,科举的正面意义较多”“但从今天的角度看,科举又负面性很多”,选项忽略了“从今天的角度看”这一前提条件。C项,“科举制诞生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骛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错误,原文为“科举走向成熟、发达的宋代以后,中国读书人心无旁鹜地在人的内心世界兜圈子、挖潜力,试图从心灵的角度寻求突破,以救众生”,选项把“科举走向成熟、发达的宋代以后”这一前提条件改为“科举制诞生后”。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

11、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分析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科举最公正的选官制度”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科举堪称国人自行设计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选官制度”,选项忽略了括号中“但非公正”这一信息。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日,中国慕课大会召开,让中国幕课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

12、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通过慕课的线上平台,知识可以跨山越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中国慕课建设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课程数量上来说,上线慕课数量由2017年的3200门增加到12500门,增加近3倍:学习人数由5500万人次到2亿多人次,增加近3倍;从结构上来说,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建立起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如今,我国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于世界第一。(摘编自中国慕课促

13、进“互联网+教育公平”,201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材料三:“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什么?不管你什么身份,身处何地,只要有一根网线,幕课上大量的学习课程就可以一键获取。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慕课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于传统教学而言,慕课上“别人家的老师”无形中成为线下授课老师的参照对象,压力也是动力,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课堂形式的日趋丰富和信息密度的加大,很难说与慕课建设浪潮毫无关系。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慕课于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但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慕课并不是没有烦恼。从诞生初期,慕课

14、建设就始终伴随着完成率不高的质疑声。有统计报告指出,中国慕课的课程完成率可能只有4%15%。在2亿多的学习人次中,有近一半是社会学习者,其完成率或更不乐观。按照传播学的知沟理论,经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正是造成知识差距的主要因素。慕课建设确实带给我们更多玫瑰色的希望,但在这之下掩藏的知识鸿沟,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从热推“颠覆者”概念到对“(慕课)不能取代传统教育”成为共识,更为理性的审视必将推动慕课建设行稳致远。而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收藏、报名一打精品课程确实可以疏解快节奏社会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但好饭也需要一口一口吃,所以与其做着玫瑰色的梦,不妨先登录打卡,学起来。(摘编自理性审视推动慕课建设

15、行稳致远,2019年4月22日光明日报)4. 下列对“慕课”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所有的优质课程都可以下载到电脑上随时免费观看学习。B. 中国慕课发展迅速,无论从课程数量还是课程结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稳居世界第一位。C. 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学习者其慕课课程完成率都比较低,后者的完成率可能更低些。D. 因为慕课能够带给我们玫瑰色的希望,所以它可以疏解人们现代生活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二表1是从慕课平台的运营主体、运营性质、开放范围等方面,介绍了中国三大慕课平台的相关情况,给人整体的印象

16、。B. 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两个平台理学和工学两个学科的开设课程数量之和,远远超过其它六个学科开设课程数量之和。C. 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课程最少的两个学科都是历史学和哲学,体现平台管理机构所在大学以理为主、重理轻文的办学特色。D. 三个慕课平台的共同特点是向公众开放,并且都提供学习客户端,方便学习者随时地学习在线课程,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做了贡献。6. 与传统教育相比,慕课学习有哪些独特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C 5. C 6. 不受身份和时空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能利用电脑获取许多慕课资源进行学习;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能够轻松获取许多名校名师的教育资源;学习成本低,许多学习

17、资源都是向公众免费提供的;课堂形式更丰富,信息密度更大;可以疏解快节奏社会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是哪些概念,然后阅读所给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A项,无中生有,“所有的优质课程都可以下载到电脑上随时免费观看学习”原文没有依据。B项,“无论从课程数量还是课程结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稳居世界第一位”错误,原文说的是“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于世界第一”。D项,强加了因果关系。原文提到“慕课建设确实带给我们更多玫瑰色的希望”,也提到“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收

18、藏、报名一打精品课程确实可以疏解快节奏社会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但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重理轻文”错误。从材料二图表来看,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课程最少的两个学科都是历史学和哲学,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平台管理机构所在大学“重理轻文”的结论。故选C项。【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

19、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如本题要求分析“与传统教育相比,慕课学习有哪些独特优势”,信息分布在三则材料中。由材料一可知,慕课学习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由材料三可知,“不管你什么身份,身处何地,只要有一根网线,幕课上大量的学习课程就可以一键获取”,依据这些信息,可概括出慕课学习不受身份和时空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能利用电脑获取许多慕课资源进行学习;材料二图表一显示慕课平台有些课是公益性质的,由此可概括出学习成本低,许多学习资源都是向公众免费提供的;材料三提到,慕课“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促进了优质教

20、育资源开放共享”,可以听“别人家的老师”讲课,据此可概括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能够轻松获取许多名校名师的教育资源;由材料三“课堂形式的日趋丰富和信息密度的加大,很难说与慕课建设浪潮毫无关系”可概括出课堂形式更丰富,信息密度更大;由材料三“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收藏、报名一打精品课程确实可以疏解快节奏社会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可概括出慕课学习可以疏解快节奏社会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点睛】第2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

21、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隐马宝山酒一醒,孟浩然就后悔了,他知道又一次失去了求仕的机会。几天前,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吃酒吟诗,谈得甚欢。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学,决定把他举荐给皇上,为朝廷效力。说好两天后一起赴长安去见皇上。第三天,当韩朝宗派人前来孟家,唤他一同进京时,和朋友喝得醉醺醺的孟浩然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来人见劝不走孟浩然,回去禀告刺史。韩朝宗很生气,一人独自进京去了。说来,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六年前,

22、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文,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为由,叫他躲在床底下。皇上与王维谈了一些政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皇上走后,王维很是埋怨了几句孟浩然。仕不成还受一顿奚落。那一次的求仕之路也就这样断了。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

23、进山隐居起来了。孟浩然隐于鹿门山的鹿门寺。寺院里有殿堂僧房数十楹。除了一二十个僧人外,没有闲杂人来,十分清静。鹿门山东南三十里外是襄阳城,有一位叫姚邺宸的长史。这是一个为襄州刺史做文案的七品官。姚长史雅爱诗书,特别是喜欢孟浩然风神散朗、清淡自然的山水田园诗。姚长史听说孟浩然在鹿门山就跑来,想与诗人切磋,向他请教。头一回进山,孟浩然醉酒,没有见到。第二回进山,说是孟浩然病了,也没有相见。姚长史真是个执着的文人,没过一个月,再次进山。寺里住持告诉姚长史,说孟浩然游山去了。姚长史在寺里等了半天,游山的孟浩然还不见回来。长史告别住持下山去了。走到半路,他看到一个樵夫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见到自己就热情地

24、打招呼:“官家,下马歇歇脚吧。”姚长史就下马,刚坐下,樵夫就问:“是来见孟山人的吧?”姚长史奇道:“你怎知道?”樵夫笑了笑:“时常有读书人来见孟山人,可是,这个孟山人却有些怪异,来人十之八九是见不到他的您也是来与山人说诗论文的吧?”姚长史说:“孟浩然是与王维并称王孟的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文名扬天下,我是来向先生讨教的。”樵夫从腰带上解下两个装酒的葫芦,一个递给姚长史说:“秋天里山风硬,喝两口酒驱驱寒吧。”说着自己先饮了一口,“孟浩然应试不第,仕途困顿,纵情山水,对自然景致、田园风光感慨几句,哪有多少好诗呀。”“世人说孟山人的诗句句尽堪传,此话不虚啊。”姚长史呷一口酒说。他们坐在路边石上,好一阵

25、谈论孟浩然的诗文,姚长史才上马走了。他很是奇怪,自己怎么和一个砍柴的人议论诗文这么长时间呢?说着冬天就到了,姚长吏就要随刺史大人进京赴任,他想走前再去拜见孟浩然。姚长史就踏雪进山,进鹿门寺院,在住持僧房里喝茶暖身。住持问:“又访孟山人来啦?”姚长史说:“年底就要进京了,想见一下孟先生啊。”“去吧,刚才还见先生往屋子里抱柴,想是暖屋子迎长史的吧。”姚长史推开孟浩然的屋子,里面暖暖的,却不见主人。长史就翻看先生散放在桌子上的诗笺。许久也不见主人影子,他便走出屋子在院子里一边寻人,一边游览这座始建于东汉的寺院,一直到晌午也没有找见孟浩然。姚长史心中索然,与住持告别。住持送姚长史出山门,住持问:“可与

26、孟先生畅谈?”姚长史悻然道:“哪里畅谈,影子都没见一个,满院子寻,只见一个头戴幞头的扫雪人。”“带紫色幞头的人?哈哈,那便是孟大山人啊。”住持仰头大笑。姚长史愕然:“失之交臂,看来我与山人真是无缘啊。”住持笑了:“你们是见过面的,就在路边一块石头上,还说了好大一阵子话嘛。”此时,他们的脚步已经走到那块路石边。姚长史一下子想起秋天坐在石上与樵夫谈诗论文的情景来了,他“啊”了一声,“那个樵夫就是孟浩然,孟大山人哪?!”住持长笑不止。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可谁见过孟浩然这样隐居的呢?姚长史不胜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啊!”(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

27、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主体部分以姚长史的经历、见闻和感受来写孟浩然,与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林黛玉的眼睛、行动和心理来写贾府有相似之处。B. 小说语言自然流畅,“吃酒吟诗”“谈诗论文”“仕途困顿”“失之交臂”等四字词语的加入,又让语言显得典雅厚重。C. 文中两次写到孟浩然醉酒不见人,意在说明孟浩然出仕不成不能全怪别人,他自己醉酒误事也是原因。D. 孟浩然与姚长史坐石谈诗论文的情节在文中两次出现,前后照应,一设迷,一解谜,给文章添了曲折,也增了趣味。8. 文末姚长史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姚长史这样评价孟浩然的原因。9. 小说前几段写孟浩然错过出仕机会的两次经历,在文中起何作用

28、?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7. C 8. 孟浩然生活上隐藏踪迹(不与世俗之人交往):隐居幽寺,远离世俗,不轻易与外界来往,姚长史登门四次才偶得一见。孟浩然行动上隐藏身份(完全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不以文人身份自居,砍柴扫雪,与当地的山水田园生活融为一体。孟浩然精神上隐藏锋芒(精神上淡泊名声):谦虚内敛,不以才华傲人,面对姚长史的夸赞淡定谦逊。 9. 交代孟浩然归隐的原因,引出下文对归隐情形的具体描写/为后文姚长史多次登门难得一见孟浩然做了铺垫。丰富人物形象。因洒脱不羁失去被韩朝宗举荐的机会,因个性率直得罪唐玄宗,通过这几段描述,孟浩然的形象特征更加丰满立体。深化文章主旨。韩朝宗和唐玄宗对孟浩

29、然的不满与后文姚长史对孟浩然的敬重构成了强烈对比,使小说在赞颂孟浩然隐者风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才归隐问题的思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意在说明孟浩然出仕不成不能全怪别人,他自己醉酒误事也是原因”理解错误。第七段说:“这两件事,使原

30、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看来写这两件事主要是说明孟浩然率性而为的性情不适合做官,为下文写其决心隐居做铺垫。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这种题首先注意分析题干,题干要求回答出评价孟浩然乃真正大隐的原因,这是答题的内容;“请结合全文”点名了答题区,“简要分析”点出答题方法。我们要通过梳理情节,分析其大隐的体现所在。第8段,说其所隐寺庙“没有闲杂人来,十分清静”,可见其在生活上摒弃尘俗,决心归隐。后又用姚长史多次寻访难得一见的事实见其真正决心归隐,不与世俗交往。从第10段起讲姚长史

31、与孟浩然的偶遇,姚长史对孟浩然大加赞赏,而孟浩然则非常谦虚:“孟浩然应试不第,仕途困顿,纵情山水,对自然景致、田园风光感慨几句,哪有多少好诗呀。”可见其在精神上隐藏锋芒,不以才华傲人。第23段开始,讲姚长史没有认出孟浩然,因为他只是“一个头戴幞头的扫雪人”。可见其在行动上也隐藏身份。【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小说中语段的作用主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等方面考虑。题干中说的“小说的前几段”很容易判断是指前7段。从情节角度分析:第7段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其中说: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

32、由此可见,前面的内容应是介绍孟浩然隐居的原因。下文就是写隐居,可见其作用是引出下文对隐居的具体描写。从人物形象角度分析:这7段内容,写了孟浩然两次失去走上仕途的故事,一次是因酒,体现了其洒脱不羁;一次因为写诗,体现了其率真的一面。这些使得孟浩然的形象更加丰满。从主旨角度分析:在前面几段中,孟浩然不被重视,因此两次失去晋身仕途的机会。而后文姚长史多次寻访,自然是对孟浩然推崇备至。前后文形成对比。隐含了对孟浩然为代表的人才不被重用终于隐居的不满,这样就深化了主旨。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34、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B.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

35、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C.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1.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迁本指变动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B. 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天子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士大夫死叫“卒”。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其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D. 巫医百工之人:巫医,古代巫、医不分,巫的职业为祝祷、占卜等,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百工,各

36、种手工艺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B. 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 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D. 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

37、的观点。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

38、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是故”意思是“因此”,是表因果的关联词语,如果断为“是故弟子”,句中没有谓语,“弟子”是“不必不如师”的主语,所以“弟子”与后面的内容不能断开,排除A项;“于弟子”是“贤”的后置状语,其后一般要断开,并且“闻道有先后”和“术业有专攻”的结构一致,所以这两句要各自断开,排除CD两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

39、知识的积累。C项,“是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文中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错误,第三段引用孔子的范例,阐明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

40、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或”,有的;“师”,名词活用为动词,从师学习;“不”同“否”,不从师学习;“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小”“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第二句中,“则”,连词,就;“卑”,(地位)低下;“羞”,以为羞耻(意动用法);“谀”译为阿谀奉承、谄媚、奉承。【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

41、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

42、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

43、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

44、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

45、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

46、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刘过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想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男儿事业

47、无凭据。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注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词上片开头三句写“西来”途中的情景,“几番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相加,也暗含词人羁旅漂泊的艰辛。B. 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可是家乡遥远,音信全无,更令人生出韶华已逝、功业未建的无限感慨。C. 下片首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又引出了对当年豪情壮志的回忆。D. “词之言情,贵得其真”,从下片看,

48、这首词像是写给一位朋友,倾吐郁郁衷怀的,所以真情毕露,挥洒无余。15. 本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答案】14. C 15. 借景抒情。词人借风雨、秋雁等萧瑟秋景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用典抒情。借冯谖弹铗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情,借荆轲、高渐离击筑悲歌,李白杜甫的友谊比况自已和朋友情投意合、豪放不羁。直抒胸臆。“男儿事业无凭据”,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

49、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错误,下片首句表意直接鲜明,并没有“委婉”的色彩。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这首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写词人数日“西来”途中所见的情景,词人借“风雨”“平芜远树”“万里西风”秋雁等萧瑟秋景表达了自己的羁旅愁绪。词中有几处用典抒情:“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词人用冯谖弹

50、铗的故事叙说自己从金陵西上,旅途艰苦、窘迫十分不得意的状况;“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用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事,以坚决抗秦的悲剧英雄荆轲、高渐离比况自己和朋友,情投意合,慷慨悲歌,豪放不羁。并用阮籍在大将军司马昭的宴会上“箕踞啸歌,酣放自若”(见世说新语简傲),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悲愤之情;“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唤起”两句是指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句。杜甫在长安城东南的杜陵附近地区住过,自称杜陵野客,杜陵布衣。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词人以李白自比,希望有杜

51、甫那样的知己能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而词中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如“男儿事业无凭据”,直接抒发了词人“西来”路上的羁旅漂泊之苦;“歌此恨,慰羁旅”则是直接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

52、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景,以“_,_”两句表现诗人急切的心情,也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答案】 (1). 千呼万唤始出来 (2). 犹抱琵琶半遮面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吾尝终日而思矣 (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53、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本题要注意如下提示信息,如(1)中“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景表现诗人急切的心情,也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2)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3)中“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始”“犹”“琵琶”“湍”“喧”“豗”“砯”“崖”“壑”“终”“须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 ,预售1.9亿,上映6

54、0小时票房破12亿,从来没有这样一场电影让众多城市 。从开始到结束,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他们为影片掌声雷动、热泪盈眶,甚至出现了观影后全场观众合唱主题曲的动人情景。艺术是现实和时代的投射。一部影片赢得广泛共鸣,( )。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历史瞬间映射出新中国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展现普通人与国家 、同心同力。电影以普通人的视角、当事人的身份切入历史瞬间,触摸时代的心率和脉搏,使得宏大叙事有了温度,接了地气。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变献礼片体大思精的宏大叙事为生活化的日常叙事、个人化的个体叙事、 的细微叙事。这种通时合变的做法,拓展了献礼片的格局,展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55、的大国气魄。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横空出世 万头攒动 休戚与共 积少成多B. 脱颖而出 万人空巷 息息相关 积少成多C. 横空出世 万人空巷 休戚与共 集腋成裘D. 脱颖而出 万头攒动 息息相关 集腋成裘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定是切中了时代的脉动,更一定要具备深刻的现实基础B. 具备深刻的现实基础、切中时代的脉动的影片才能够成功C. 时代脉动一定要准确地切中,而现实基础更是一定要深刻D. 一定是具备了深刻的现实基础,一定是切中了时代的脉动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围绕爱国

56、,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B.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C.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的爱国主题,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D.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为主题,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答案】17. C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词语(包括熟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个空,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文段中的主语是“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应选“横空出世”

57、。第二个空,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万头攒动: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文段中说人们都从家里出来观看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选“万人空巷”恰当。第三个空,休戚与共: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文段中强调的是普通人与国家利害相同,应选用“休戚与共”。第四个空,积少成多: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集腋成裘:比喻珍贵美好的事物积少成多。文段中说我和我的祖国把珍贵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部影片中,用“集腋成裘”恰当。故选C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

58、连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和各个选项,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分析比对,得出答案。上文说“艺术是现实和时代的投射”,因此所选句子应先说“现实”,后说“时代”,分别对应上文的“现实”与“时代”两个方面,据此可排除A、C两项。再比较B、D两项,结合上文“一部影片赢得广泛共鸣”,可知括号内应填影片赢得广泛共鸣的原因,且句子的主语应是“一部影片”,B项说的是什么样的影片才是成功的影片,与上文衔接不连贯,故排除B项。故选D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

59、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 本题所给句子中,“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成分残缺,应为“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 A项,结构混乱,前后句主语不一致,“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围绕爱国”应改为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且“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成分残缺,应改为“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C项,“爱国主题献礼国庆” 搭配不当,应将“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的爱国主题”改为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D项,结构混乱,“围绕爱国主题”与“以爱国为主题”两句杂糅,保留一句即可;且且“七部微电影集萃

60、的形式献礼国庆”成分残缺,应改为“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故选B项。【点睛】第1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能力。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感情色彩的误用,望文生义,适用对象弄错,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语境或逻辑错误。本题以选词填空的形式考查成语的使用能力,解答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

61、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冬眠也叫“冬蛰”,是一些异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力极度衰减的一种状态,是它们避开食物匮乏的寒冷冬天的一个“法宝”。冬天一到,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吃不动,睡着了一样,除了几乎不怎么呼吸,_,每分钟只有1020次。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当中,共释放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每昼夜释放579卡热量。由此可见,动物冬眠时体温显著下降,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仅仅能_。还有,动物在冬眠时,_会大大减少。例如,平时的土拔鼠,1立方毫米血液中会有12180个白细胞,但冬眠时平均只有5950个。【答案】

62、 (1). 心跳也慢得出奇 (2). 维持它的生命 (3). 体内的白细胞【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主要讲“冬眠”的问题。第一个空,前文有“除了”后文应该有“也”或“还”与之照应。后文“每分钟只有1020次”,可见说

63、的是“心跳”。上文有“不怎么呼吸”,此空应强调心跳特别慢慢。第二个空,前文有“动物冬眠时体温显著下降,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这种状态下还能干什么呢?当然是仅仅能维持生命。第三个空,要求填写“大大减少”的主语,根据后文举例,“平时的土拔鼠,1立方毫米血液中会有12180个白细胞,但冬眠时平均只有5950个”可知,应该填写体内的白细胞。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根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转场投运及“一市两场”航班时刻资源配置方案北京“一市两场”转场投运期资源协调方案安排,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后将采取分步实施、逐步转场的方式,安

64、排少量航班运行。计划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前完成全部转场工作。同时按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转场过渡期间,航空部门将合理控制北京两个机场的运行容量和时刻资源。其中,北京大兴机场容量为1050架次/日,高峰小时容量为62架次/小时;首都机场容量为1350架次/日,高峰小时容量为70架次/小时,力争两机场放行正常率达到80%以上。【答案】航空部门将采取分步实施、逐步转场的方式,合理控制首都、大兴两个机场的运行容量和时刻资源,力争两机场放行正常率达到80%以上,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完成全部转场工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在作答时,首先要通读段落,了解文段的内容。其次

65、,要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把每个层次的关键信息,勾画出来。最后,按要求组织答案。压缩语段的关键是找出主干,压缩枝节。表达文字共四句话,第一句的关键信息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后将采取分步实施、逐步转场的方式,安排少量航班运行”,第二句的关键信息是“计划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前完成全部转场工作”,第三句的关键信息是“航空部门将合理控制北京两个机场的运行容量和时刻资源”,第四句的关键信息是“力争两机场放行正常率达到80%以上”。解答时,须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按照字数的要求适度精简概括即可。【点睛】语段压缩、概括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

66、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主席在回复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来信中指出:广大青年要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此背景下,某班召开“青年的担当”主题班会,同学们各抒已见:张玮:我爷爷那一辈人的理想是当解放军,当科学家。他们积极参与祖国建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的强大奉献了青春与热血。刘敏:我父亲大学毕业,正赶上改革开放,他下海经商

67、,实现了经济自由,我觉得他的经商也是一种担当,能给社会创造价值。苗志:我觉得新时代的青年要实现自我价值,我想当一名网红主播,在时代科技进步中实现自己的梦想。陈梦: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被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感动,我想报考医学院,将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以上同学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春似火,担当如钢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青春似火,担当如钢青年始终是社会最有生气的力量。青春之力,可在戈

68、壁栽种树木,可于沙漠开掘井泉。青春之力,可绘时代斑斓画卷,可书历史灿烂篇章。每当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热血青年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救民族和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担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内涵。在今天这个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在战争年代,不畏枪林弹雨,流血牺牲,是一种担当;在和平年代,以创新精神,竭尽才智,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一种担当。我们当代青年幸运的是,没有屈原时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窘境,也没有李白时代“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喟叹,我们的青春年华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难得的人生际遇。广大青年应该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

69、事业中,担当时代重任,不断提升自我。担当要有情怀,情怀是担当的原动力。这场战“疫”,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与身边或是远方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同生死、共患难。疫情终将结束,与祖国和人民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爱和真情却将长存。所以,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大写的家国情怀,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担当要有勇气,勇气是担当的爆发力。担当是一种亮剑精神,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在今天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人们惊奇地发现,90后、00后成了带着稚气却又最勇敢的“中

70、国保护人”!有人说:出征那天,他们一夜长大;抗疫征途,他们一路成长;在挥汗如雨中他们脱胎换骨,在逆境挑战中他们顶天立地看来,并没有什么天生的盖世英雄,是责任和担当,让他们在一边恐慌一边勇敢中破茧成蝶、淬炼成钢。青春似火,担当如钢。有人说,再困难的时候,一个民族只要有读书声,就有无穷的希望与力量。走一小时山路在崖壁旁收听网课的高一女孩,在雪山顶上专注念书的藏族女孩斯朗巴珍,在方舱医院备战考研的大三男孩,他们都在努力用读书积蓄力量,用拼搏昭示希望。所以,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过硬的本领,要用硬核的专业本领来回应时代挑战、担当时代使命。同学们,如何为这个令你骄傲、值得用力深爱的中国担起自己的青春责任?

71、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在担当中历练成长,让自己的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在奋斗担当中谱写大写的青春。谢谢大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本试题给出了写作的背景,习主席来信中的“广大青年要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同时给出了具体情境,围绕“青年的担当”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青年与担当的关系,积极思考青春理想与时代的关系,理想与行动的关系,切合学生实际,有言说与思考的空间,并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完成写作任务。“青年的担当”这一话题看似老生常谈,却是常谈常新,在每一代青年身上都有独到的思考与共鸣。材料就不同时代的人对“青年的担当”

72、的不同理解和做法展开讨论:爷爷那一辈人的理想是理想是当解放军,当科学家,他们以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使国家强大为担当;父亲一辈人的理想是实现经济自由,他们以给社会创造价值为担当;我们这辈人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理想,在国家灾难面前能够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每一代人身处的时代语境各不相同,因此时代普遍影响着身处其中的青年学子的理想与人生选择。考生要充分理解材料中所言“担当”,要理解“担当”与时代的关系,理解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的关联,还要涉及到理想与行动的关系等,写作时需要有机组合,才能写出一篇内蕴丰富,富有层次,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还要注意班会发言稿的写作情境。参考立意:(1)爱国才是最重要的责任担当(2)

73、在奋斗担当中谱写青春之歌(3)奋勇担当是青年的时代责任参考素材:(1)沧海横流,方显本色。灾难面前,大德就是大仁、大智和大勇。在武汉读书的河北男孩郭岳,1月22日按计划返乡,一路严格防护,回家后自觉隔离,确诊后积极治疗,出院后又居住车库自觉隔离28天,在他一系列硬核隔离举措之下,包括家人在内所有密切接触者无一人感染。疫中有情,疫中见义。这个平凡男孩,用他教科书般的自觉自律告诉我们,大写的青春需要美德同行,厚德方能载物。(2)这场战“疫”里,那些看不见的病毒帮我们讲清了一个特别浅显又特别深刻的道理:灾难面前,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没有谁能置身事外,不存在一个人的桃花源。爱国的责任,就是保家卫国的责

74、任,就是为了我们共同的福祉,去做自己国家的建设者和保护人。所以,爱国既是对每个人的利益维护,也必然要求每个人的责任担当。(3)只要有“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就能扛起使命的大旗,担当为国为民的重任。“为官避事平生耻”“位卑未敢忘忧国”,无论身居何地,不论地位高低,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恪尽职守,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负起一份责任,撑起一方天地。俯仰之间,无愧于时代重任,这是一种不负期望、不辱使命的博大情怀。(4)“生死抉择已由不得我,我挺身在此刻”,韩磊和潘倩倩的一曲在此刻让多少青年热血沸腾。担当是一种亮剑精神,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

75、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担当者视探险求索为旅途,退缩者视探索尝试为畏途;担当者把克难攻坚当享受,退缩者把负重前行当吃亏。勇气和怯懦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践行责任,“不破楼兰终不还”,一个是逃避责任,“躲进小楼成一统”。结构示例:青春似火,担当如钢,演讲稿。开篇抒写青年与时代的关系,正文部分就“青年”如何“担当”展开论述,采用并列式结构,设置二个分论点:担当要有情怀,情怀是担当的原动力;担当要有勇气,勇气是担当的爆发力。结尾部分以“青春似火,担当如钢”收束,并发出呼吁。【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

76、,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