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能力提升: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2124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能力提升: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能力提升: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能力提升: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能力提升: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能力提升: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能力提升: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能力提升: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能力提升: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B某些人以“祸起萧墙”来解释巴尔干地区危机的本源,显然是不公允的。C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D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解析:威武不屈:形容在强暴的压力下不屈服,指一个人的坚贞刚强。不能用于与自然的斗争。A项,韦编三绝:比喻读书勤奋。B项,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泛指内部发生祸乱。D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困难或灾祸转嫁

2、给别人。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发展,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当前的交通需求。B艺术节的举办,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舞台,是学习借鉴各国创造的优秀文艺的契机。C电影家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大部分观众将休闲娱乐视为观影的最主要目的,认为看电影是一种追求放松的行为。D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围绕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解析:A项,主语残缺,去掉“随着”或者“使”。B项,搭配不当,“举办”与“舞台”“契机”不能搭配,主语应改为“艺术节”。D项,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

3、。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一个王朝,一个英雄,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瞬间即逝的旋涡,_。_,_。_,_。_,依然唱着秦宫小曲,在西凤酒香中吼几声秦腔,依然把对生活的追求融在民间艺术中。曾经叱咤风云的秦穆公,如今被一抔黄土掩住了风流与豪气而万里山河又毁于二世之手唯有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得到永恒今天我们依然在这华夏故土挥汗如雨,依然同命运抗争成为被人遗忘于城郊的土丘他没有想到秦王嬴政会统一六国A BC D解析:根据横线前面“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瞬间即逝的旋涡”可知,后面承接;接下来举秦穆公的例子,也就是后面承接;由句中的“一抔黄土”可知,后面承接;接下来

4、讲秦穆公以后的情形;最后是说我们,与横线后句子衔接。选择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相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B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描述,反映了先秦春秋时期的大量历史史实,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C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相传由孔子编定,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编定的战国策。D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解析: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相传由春秋左丘明编写的国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5、,完成58题。曹参赵括南宋洪迈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上曰:“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何知?”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括代颇将。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

6、兴。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大臣以为不可,秦王知之,相应侯知之,将白起知之,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B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C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D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龁/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

7、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解析:“呜呼”是一个引起下面议论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排除D项;“哉”为语气词,其后应断开,排除A项;“秦以白起易王龁”与“赵乃以括代廉颇”句式结构相同,所以在“王龁”与“廉颇”后面停顿,所以选择B。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惠帝,皇帝的谥号,君主时代帝王死后,会依其生前事迹给予一个称号。B百岁,这里指死亡,因为风俗有所顾忌而不明说。C薨,古代称皇帝、王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D上书,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解析:皇帝的死亡不能用“薨”,应用“崩”。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汉高祖临终前,吕后曾

8、问他,萧何去世以后,谁能够接替萧何之职。B萧何侍奉惠帝,在惠帝临终前,萧何问惠帝将来谁能够接替惠帝的王位。C秦应侯到赵国行反间计,说秦国只惧怕赵括,所以赵王最终让赵括代替廉颇。D包括赵括的父母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赵括不适合领兵打仗,只有赵王认为他适合。解析:“在惠帝临终前,萧何问惠帝将来谁能够接替惠帝的王位”错,原文意思是:萧何病重,惠帝问他:“您如果去世了,谁可以接替您呢?”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译文:赵国如果一定让他做将领,那么让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2)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译文:秦王听说赵括当了赵国的大将,于是暗地里

9、让白起代替王龁,于是就打败了赵国。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词:“将”,使动用法,使为将;“破”,使动用法,使失败。第(2)句关键词:“乃”,于是;“阴”,暗地里;“代”,代替。参考译文:汉高祖病重,吕后问他:“萧相国(萧何)去世以后,叫谁接替他呢?”汉高祖说:“曹参可以。”萧何辅佐汉惠帝,病重,惠帝问他:“您如果去世了,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回答说:“知道臣下的没有谁比得上主上。”惠帝说:“曹参怎样?”萧何回答说:“皇上找到合适的人了。”曹参正当齐国相国,听说萧何死了,告诉手下人赶紧准备行装,说他要入朝当宰相了。过了不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进京。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

10、他父亲赵奢也难不倒他,但不认为他学得好,对他母亲说:“赵国如果一定让他做将领,那么让赵军失败的一定是赵括。”后来,廉颇和秦国对垒,秦国的应侯(范雎),用一千两黄金到赵国行反间计,说:“秦国所怕的人,只有赵括罢了。”赵王便用赵括代替廉颇。蔺相如劝阻,赵王不听。赵括的母亲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用,赵王又不听。秦王听说赵括当了赵国的大将,于是暗地里让白起代替王龁,于是就打败了赵国。曹参适宜当相国,高祖认为他能够胜任,惠帝认为他能够胜任,萧何认为他能够胜任,曹参自己也认为能够胜任,所以汉朝用了曹参,就兴盛起来。赵括不适合当大将,他父亲认为他不适合,他母亲认为他不适合,大臣认为他不适合,秦王知道,秦国相国

11、应侯知道,大将白起知道,只有赵王认为他可以,所以用了他而遭到了失败。唉!将和相关系国家安危,能不慎重吗?再说秦国用白起代替王龁,而赵国用赵括代替廉颇,不等战争开始,胜败的形势就已经分出来了。9下面是一段探讨左传作者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出其中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姚鼐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还有人认为是刘歆。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的根据。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清代朱彝尊认为左丘为复姓(经义考),清代俞正燮又认为姓邱名明,左是左史之官(癸巳类稿左丘明

12、子孙姓氏论)。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未知所据。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1)第一方面:关于左传作者的众多怀疑之说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2)第二方面:关于左丘明的姓氏历来众说纷纭。(3)第三方面:关于左丘明的生卒行事,史皆不详,一般论者认为其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解析:回答问题,注重分析语段的具体意思,根据表述的内容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层次意思。这一段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人们对左传作者是不是左丘明的怀疑,列举了赵匡、姚鼐等人的观点;第二层,写人们对左丘明

13、的姓氏的分歧;第三层,写左丘明的生卒行事不详。概括语段意思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概括。10阅读下面的语句,根据给出的语句特征,以“烛之武”为话题,续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困于马厩;姜子牙若不垂钓于渭水,就不会被周文王重用,可能要一辈子隐居山林。答:示例:烛之武若没有出众之才,就不会得到佚之狐的推荐,可能要一辈子居于下吏。解析:注意给出的语句的句式特征:一、二句是假设关系,表述的意思“如果不表现,就不会被重用”,第三句写“不被重用的结果”。从烛之武的角度分析,可以写烛之武如果没有才华,就不会被推荐,只能居于下吏等。11为下面文段画线处加上合适的

14、句子。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历史上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提出了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孟子也提醒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太宗接受了魏征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先哲们的这些名言警句和历史现实一再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现政治清明、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解析:从全段所处的位置来看,这个画线句应该是个中心句,即体现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12请为烛之武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语言连贯,句式整齐,100字左右。答:示例: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解析:要紧密联系课文的有关信息,抓住烛之武的性格特点来写,如爱国、勇敢、有智慧、能言善辩等。此外,还应注意句式的整齐,语言要富有文采,生动形象。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