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2、唐朝时期中国以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文化政策的是()3、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史实反映了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设鸿胪寺接待各少数民族提出“示存异方之教”A BC D4、中国古代历史上,设台湾
2、府,驻军守备、统一管辖台湾发生在A洪武年间B顺治年间C康熙年间D乾隆年间5、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D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6、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作出贡献最大重要历史人物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7、尼布楚条约是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条约是在中国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因此它是不平等的B它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
3、边界C它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边界的稳定D它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8、毛泽东1960年曾对老舍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毛泽东如此评价康熙帝的主要理由是A平定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B收复了台湾,加强了东南海防C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领土完整D建立并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9、相传为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C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
4、心力D通过和亲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0、下表是清朝康熙统治时期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国家繁荣昌盛,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快速增加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开支不断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海关税收不断增加11、唐太宗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下列关于唐太宗时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羁縻府州B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位可以世袭C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安西都护府D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和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并册封喇嘛教首领12、下图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央政府的机构分布图, 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
5、皇权的至高无上B丞相是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C太尉和廷尉都是武官,共同管理全国军事D建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13、下列对武周历史的评价比较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政启开元,治宏贞观B为政苛滥,户口流移C有智有谋,千古一帝D无字坟碑,前无古人14、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绝域君长:指各个国家。九夷重译:指各国翻译人员。)旧唐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国势强盛成为世界中心对外开放国际影响深远ABCD15、640年,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A西藏地区B西域地区C陕西地区D西亚地区16、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6、”为治国理念。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无为之治,天下息兵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仁义为本,慎用刑法选贤任能,虚怀纳谏ABCD17、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18、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C前者评价的是秦
7、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D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19、“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20、清朝康熙帝开创了“康乾盛世”。下列史实中,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是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出现 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亲自指挥,平定三藩之乱ABCD21、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
8、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的一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ABCD22、唐太宗治国的思想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材料中不能体现出他的“民本”思想的是A“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失以不时为本”B“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戎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C“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D“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常守富贵”23、浙江某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详细的记载:秦始皇“在由拳
9、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 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统一事业的完成海运的兴起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京杭大运河的开通A BC D24、下列战役中,与其他三项性质不同的一项是()A萨拉托加战役B乌兰布通战役C雅克萨战役D奥斯特里茨战役25、下图是电视剧贞观长歌,下列各项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B唐玄奘西行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26、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抗击荷兰,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遣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
10、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郑成功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ABCD27、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 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葛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ABCD28、“六王毕,四海一”、“海内为郡县”,完成以上功业的是A汉武帝B唐太宗C秦始皇D周武王29、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
11、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崇尚儒家文化着力提升满族文化延揽汉族文士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BCD30、新唐书魏征传记载:征见秦王(李世民)功高,阴劝太子(李建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争吵)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早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材料反映了唐太宗任人唯贤魏征为人刚直,敢于说实话 唐太宗尊重魏征的意见魏征在唐太宗夺取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ABCD五、()31、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
12、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1)根据材料一,概括提炼商鞅变法的措施。(1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8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则材料中“务本”思
13、想的区别。(6分)分别指出上述“务本”思想所产生的影响。(6分)32、(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
14、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郭沫若全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3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清圣祖实录卷62(康熙十五年,167
15、6年谕令)材料二论者以古法今法(指西法)之不同,深不知历原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西人守之不失,测量不已,岁岁增修,所以得其差分之疏密,非有他术也。康熙帝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材料三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帝在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做法。(6分)(2)根据材料并结
16、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康熙“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9分)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在国内和对外的斗争都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有声有色和值得珍视的篇页但康熙未敢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原因何在?关键不在个人的意志和才能,而在社会条件。刘大年论康熙帝材料二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请回答:(1)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值得珍视的篇页”。任举三例。(6分)
17、(2)分析材料一中导致康熙历史局限性的社会条件。(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4分)3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及太宗即位,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更加厘改。玄龄等遂与法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贞观十一年正月,颁下之。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断其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自是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旧唐书材料二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 唐
18、律材料三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贞观政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制定法律的原因和目的。与隋律相比,唐律体现了什么特点?(4分)(2)据材料二,唐太宗制定的法律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既而悔之”又
19、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个人品质?(2分)(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2分)36、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1)秦始皇对我国统
20、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哪些贡献?(4分)(2)唐太宗是怎样“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处理与西藏(当时称吐蕃)之间的关系的?(2分)这一政策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起在到什么作用?(3分)(3)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西藏和蒙古采取哪些措施?(3分)37、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2分)(3)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维护统一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清史稿在谈及康熙年间的社会状况时
21、,用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和乐,克致太平。”请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的?(5分)3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材料二康熙帝以儒学治国,于九年(1670)十月九日发布了著名的圣谕十六条。颁布全国要求切实遵照执行。康熙皇帝曾于内廷设立了南书房。入职南书房的官员多是才华出众的汉人,他们不仅辅导皇帝读书写字、讲求学业、时备顾问,还代拟谕旨、编辑典籍。中华名人传记康熙传材料三(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
22、。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乱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运而已。”章梫康熙政要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结论。(6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熙帝治国措施的积极作用。(4分)(2)材料三中康熙帝的自我评价是否客观合理?(1分)谈谈你的看法。(4分)39、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以下材料是康熙帝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分析:材料一:“万历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康熙过金陵论材料二:“崇祯之诛除阉党。极为善政,但谓明之亡于太监,则朕殊不以为然。明朱朋党纷争,在廷诸臣置封疆社
23、稷子度外。惟以门户胜负为念,不待智者知其亡。”康熙三十一年东华录材料三!“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发天下兵迎战,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孓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康熙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材料四;后世亦有无大失德而损覆其家国者,如明之崇祯年间是也。皆由臣子背公徇私,外言路者变易非?淆乱可否,曾无实心体国之人,故至此耳。康熙讲筵绪论(1)康熙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6分)(2)康熙帝探讨明亡原因的目的何在
24、?康熙帝对明亡原因的认识有何主要偏颇之处?你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9分)。40、(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袭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资治通鉴卷198材料二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
25、。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章梫康熙政要材料三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哪些?(6分)(2)材料二是康熙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过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6分)(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3分)4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从永徽六年武氏立为皇后,至武后卒年为止,“录取进士为1157人,此数为高祖进士的445倍,
26、太宗进士的56倍。天授元年十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唐大典曾记载有:“武举以七等阅其人。”其内容为:“射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言语与举重。”新唐书中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以实,乃命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等第判之,判之糊名,自此始也。”“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武则天当政期间国内出现了“广开庠序,大敦学校,服膺训典,尊尚师儒四海之内,靡然成风”的文治局面。材料二宋代洪迈在客斋随笔说:“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清代赵翼谓其为“女中英主”。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很多功绩都没有提,只保留
27、了十五件大事:杀王皇后、萧淑妃;贬褚遂良、韩瑗;阻止李治亲征高丽;杀上官仪;泰山封禅;杀惟良、怀运;杀贺兰敏之;封赏武承嗣;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每岁明经,准孝经、论语策试;为母服齐衰三年;杀周王显妃赵氏;鸠杀太子李弘(传说,存疑);贬郇王素节;废太子李贤。历史学家孟宪实说,司马先所处的北宋,皇后、皇太后的权力很大,女主问题很严重,为了防止她们效仿武则天,司马光就在资治通鉴中故意妖魔化武则天,弱智化唐高宗。(1)材料一反映了武则天怎样的科举政策?(7分)(2)据材料二,你如何看待对武则天的评价。(8分)42、(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康熙帝)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
28、(指国库)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清实录材料二康熙始终没有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并且从那以后,旧中国与旧俄国在近代工业和科学水平上,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一直保持相当距离。刘大年论康熙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皇帝的主要功绩。(6分)(2)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对康熙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9分)43、(16分)康熙是清朝初期的皇帝。对康熙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6年,康熙派人携带杨光先编订的康
29、熙八年的历法,去向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征求意见,南怀仁当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于是康熙把杨光先、南怀仁同时召来,让他们在朝堂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康熙就决定两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优劣,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将不学无术的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注:杨光先,钦天监监正,即今国家天文台台长)康熙还命法国教士巴多明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由于康熙提倡西医,开了中医学习西医的先河,我国从此有了研习西医的专家。随着对西学的深入了解,康熙对来华教士的学识感到不满足,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
30、华。l 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国安出使罗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人员来华”。来华有技艺人员都享有优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宫中建一座法国式的科学院,只因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未能如愿。(1)据材料一康熙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康熙对待申西文化交流持怎样的态度?你对其做法如何评价?(6分)材料二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曾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康熙自己不仅对四书日日读书而且还字字成诵,他推崇朱熹是“儒家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人物。明确规定以“崇儒重道”为其统治思想。为了镇压民族反抗强化思想统治,除了正面提倡孔孟之道和程朱
31、理学之外还大兴了文字狱,用血腥镇压的恐怖手段,以钳制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反抗意识。(2)对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如何评价?(2分)材料三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康熙滇平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康熙瀚海(3)根据材料三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
32、事件。(3分)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谈谈对康熙帝上述活动的认识?(5分) 4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墨子:“一同天下”孟子:“(天下)定于一”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材料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定韩魏楚赵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初,做了许多大事,如人们熟知的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等胶东大地原始是齐国的领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齐两国是最强的,有着“西帝”和“东帝”的说法。后来秦国灭了齐国,尽管当时齐国的臣民表面上对秦国的统治言听计从,可私下很多人对秦并不认同,梦想有朝一日让齐
33、国“复活”。“对于秦国的统治而言,齐国的统治物产富饶,财力充足,将齐国的旧地安抚住,对秦始皇平定统治天下有重要的意义,他多次到齐国的属地东巡,主要目的是示王权。”秦始皇东巡三临烟台,并非只是寻长生不老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7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主要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怎样评价中央集权制的历史作用?(8分)45、(21分)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
34、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贾谊过秦论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之所不欲者劳敝。”,“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贞观政要材料三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材料四表格内是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滇平中秋日闻海上捷音瀚海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35、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材料五“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1)材料一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始皇
36、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8分)(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思考,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材料五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6分)(4) 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3分)46、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始皇刚毅戾深,乐
37、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陈登原国史旧闻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汉书食货志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政要材料四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唐太宗
38、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2分)(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5分)(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4分)(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3分)(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6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
39、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赢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赢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
40、其掌管军队,征伐各国。范双杰试论赢政的用人之道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的背景。(4分)(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在秦国对待宾客态度的不同及理由。对此,秦始皇的做法是怎样的?(6分)(3)据材料三,概括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特点。并指出其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5分)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建立政权悍然称王。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掠夺财富。1876年左宗棠抬棺西征以示决心,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根据实际制订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战术,并指示各军:“回部为安酋驱迫,厌乱久矣。大军所至,匆淫掠,勿残杀。王者之师如时雨,此其时也
41、。”清军所到之处,当地人民“望风授命”,“携酒酪,献牛羊,络绎道左”。1878年1月清军收回除伊犁外新疆领土。摘编自中华百年祭军事卷材料二针对“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的严重被动局面,1864年,左宗堂在闽浙总督任上,积极筹备自造轮船。1866年,设立马尾船政局,以便“师其长以制之。”正式建主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的新式造船厂。但因分辨不清兵船和商船的区别,以为轮船平时可供运漕,战时则可供战阵,所以船政局所造轮船系半兵半商式样,企图兼顾兵商“两用”,结果是“运货不逮商船之多,战阵不若兵船之劲,是欲求两便而适以两误也。” 出任陕甘总督后,对洋务运动仍然抓得很紧
42、。1871年,在兰州建立甘肃制造局,自造枪炮等新式武器。1880年,他又创设兰州机器织呢局,他还鉴于西北地区旱灾频仍水利不修的严重情况,多次托人在上海购置西洋开河、凿井等新式机器,运到甘肃,以发展甘肃的农田水利事业。摘编自左宗棠与洋务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左宗棠的西北军政活动。(9分)4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程朱诸贤,以辟佛老为一大事。以朕观之,奉之者固非,辟之者益增其澜耳。自古帝王,如梁武帝不足道,即有禁人为僧尼道士者,未及数年,其教辄复,复则益以披猖。朕惟置之有无之间,斯其气焰,必然
43、歇矣。”在蒙藏两大民族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传佛教,康熙皇帝更多地是从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册封名号,赏赐钱财,维持上层僧侣的政治经济特权,来抬高他们的地位。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材料二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
44、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世界文明史材料四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材料五爱因斯坦在1952年说过:“当我正在进行运算,一只小虫落在我的桌上时
45、,我就会想,上帝多么伟大,而我们在科学上的妄自尊大是多么可怜,多么愚蠢啊!”他说:“如果我身上有什么称得上宗教的东西,那就是对迄今为止我们的科学所揭示的世界的结构的无限敬畏。” “在每一个真正的自然探索者身上,都有一种宗教敬畏感;因为他发现,不可能设想他是第一个想出把他的感知关联起来的极其微妙的线索。还未被暴露的知识方面,给研究者以类似于儿童试图把握大人处理事物的熟练方式时所经历的那种情感。”李醒民爱因斯坦的宇宙宗教(感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在对待宗教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写出康熙帝为加强对内外蒙古的控制而采取的宗教政策及评价。(7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46、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5分)(3)谈谈你对材料四、五的理解。(3分)50、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事实上,在20世纪前漫长的两千多年间,CHINA确实就是“秦”,是不叫大秦帝国的大秦帝国。因为所有王朝实行的都是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就连少数民族建立的那些或长或短的王朝也不例外。易中天帝国的终结材料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台湾外纪材料三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能否合办活动?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政协委员。众委
47、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主要是什么制度?并说明“所有王朝实行的都是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有何意义?(7分)(3)据材料三,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4分)六、简答题()51、阅读
48、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在上世纪的学术界,多数传统观点认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17世纪后期18世纪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发展经济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方面有重大功绩,是大清帝国国力鼎盛,雄踞东方,史称“康乾盛世”,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进入21世纪后,史学界将康乾盛世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进行比较,并将其置于全球背景下进行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康乾盛世如果“横向比较的话,相对西方的发展则明显是缓慢的。”“与欧美国家的发展相比较,康乾盛世不免黯然失色,虽然它取得了中国古代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成就,但却落后与西方国家,落后于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和时代的潮流。而且比较起来
49、,二者变动与发展的速度,更是迅猛的不可同日而语。”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清朝康乾盛世的观点。(12分)52、唐太宗时期管辖新疆地区的主要机构是什么?请简评其历史意义。(6分)53、(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熙帝说 :“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东华录(清)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
50、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材料三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英权利法案(1689年)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2分)(2)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4分)(3)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维护统一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3分)(4)
51、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4分)54、材料三: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沙漠之舟犁耕龟兹妇女采桑驿使(1)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三你获得了什么历史信息?(3分)材料四: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采纳了大臣提出的“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建议,妥善安置了东突厥降众。(2)材料四反映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分)简述唐朝前期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3分)材料五:高宗(乾隆帝)在位期间,多次用兵统一疆土。二十年(1755年)五月,两路清军进抵伊犁,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败奔乌什。不久,归降清廷的阿睦尔撒纳因统治厄鲁特
52、蒙古四部的野心未能得逞,又聚众叛乱,高宗随即派军征讨,准部割据势力乃告平定。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复以兆惠为将军,平安了南疆大小和卓之乱。随即(1762年)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军政,建立起军府统治。并移民入疆,陆续建置州县以管民事。罗明清高宗弘历(3)根据材料五,概括清朝乾隆帝加强对新疆地区统治的措施,(6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措施实施的重要意义。(6分)5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17世纪中叶清王朝定鼎北京以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康乾盛世”。上海教育出版社高
53、三拓展型课程教材历史材料二:雍正二年全国耕地已达8.9亿余亩,已远远超过明末崇祯时全国耕地总数6.7亿亩。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增至9.5亿亩,至乾隆末年,已超过10亿亩。人口发展也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已突破1亿大关,雍正十二年则为1.4亿,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又突破了3亿大关,人均占地3.5亩。粮食产量约计2040亿斤,人均口粮约680斤,如扣除饲料、酿酒、制酱等用途,人均口粮仍达600斤。摘自清实录材料三: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摘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材料四:1793年,英
54、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虽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但马戛尔尼还是发现清国的武装部队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击。马戛尔尼发现社会上普遍的贫穷和不安定因为沿途他看见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以及大多数清国人过着低水准的生活。马戛尔尼认为,这个“半野蛮”的帝国“声誉扫地”,清国人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所以人们“胆怯、肮脏并且残酷”。摘自爱丁堡评论文章材料五:当代著名作家魏明伦说,康熙时期当然有其繁荣的一面,但远没有唐朝的思想开明,清朝最突出的是思想禁锢,其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是空前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负面影响
55、是前所未有的。康乾时代对统治者而言可能是盛世,而对人民则是非常残酷的灾难岁月。中国真正的腐败和衰落就是在清代。一个思想空前禁锢的时代,怎么能叫盛世呢?(1)指出材料中对“康乾盛世”表述的矛盾之处。(6分)(2)你如何看待“康乾盛世”?(20分)试卷答案1.【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秦始皇看来统一六国其个人贡献不仅功过“三皇五帝”,更远远超越周天子,材料中“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正是秦始皇巡游四方彰显个人功劳的真实体现,当然其中也包含宣扬国威,安定天下的政治目的,所以答案选A,B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秦始皇并没有直接亲身参与平叛的
56、军事战争,C项表述显然不符合政治目的的需要。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朝文化政策的准确理解。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核心信息、“博大的胸怀拥抱世界”、“开明、兼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朝身穿丝绸的妇女反映的是唐朝时期中国贵族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并不能反映唐朝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故选D。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3.【解析】试题分析:这一题属于唐朝民族关系的史实,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对各个民族平等的态度,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反映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同等对待的史实,符合唐太宗的主张,所以选A。考点:中
57、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4.【解析】试题分析:在关于对台湾的管理中,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理;明朝设直属于福建布政使司的澎湖巡检司;清朝康熙时,清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后建台湾省。考点:祖国的统一大业清朝的国家统一5.【解析】试题分析: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是从历史事实的角度积极方面说明其地位。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是从儒家“仁政”的治国标准和道德标准评价的。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6.【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
58、不断加强和完善。因此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是在中国让步的情况下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土地让给俄国,双方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达到了条约,因此它是平等的,所以A项说法错误,B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史实,故答案选A。考点: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举措点评:本题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考察了康熙皇帝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维护维护国家统一的举措也最能代表康熙皇帝的政治作为,因此必须牢记康熙帝的这几次巩固统一的整治行动:康熙帝在亲政后不久
59、便着手开始推行削藩政策,并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紧接着任命施琅打败台湾的郑氏集团收复了台湾,接着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东北地方的边患问题,最后打败了新疆地区噶尔丹的叛乱部队,维护巩固了西北地区的安全。8.D9.D10.A11.D12.D13.A14.D15.B16.C17.A18.B19.B20.D21.22.D23.C24.B25.D26.B27.B28.C29.B30.C31.【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等信息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措施是什伍连坐;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
60、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2)此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做为指导思想,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劝课农桑,戒奢从简。(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和唐代宗的思想都是重视农业,但是商鞅主张用严刑峻法管理国家,而唐太宗主张以民为本。二者的思想产生的影响可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和唐太宗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3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答案来源于材料,注意答题项
61、和答题方式即可,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1)陈寿是西晋时期的历史学家,是以曹操作为正统的,因此对曹操持尊重赞扬的态度;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以三纲五常作为道德准则,自然对曹操的窃国的行为予以贬斥。(2)从材料可以看出,郭沫若从当时的环境和客观的条件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的角度出发,对曹操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是一种辩证的比较的方法。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曹操。33.【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康熙帝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做法以及不改变生产关系的原因(1)从材料信息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帝采取了各种措施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比如允许外国传教士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62、,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劝导官员学习;(2)康熙帝不改变生产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经济上是小农经济;思想上受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康熙帝学习西方的途径及特点、局限性3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第(1)问“值得珍视的篇页”指的是康熙帝的贡献,结合教材举三例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一中省略号后面的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结合教材归纳总结回答即可。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35.【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一开头语句“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 可知原
63、因是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 再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目的。然后根据“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可知特点是慎用刑法。(2)提取材料信息“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可知是强调赏罚分明;“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可知是用重法惩治贪官,整顿吏治。(3)提取材料信息“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可知是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可知太宗知错能改,自我反省。(4)综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材料一体现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材料二体现唐律有利于稳定
64、秩序,材料三体现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36.【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紧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贡献有,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等。第(2)问,紧扣“民族团结”,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具体措施是通过和亲政策,形成了“翁婿”关系,加强汉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第(3)问,结合美国共和制度的建立及影响分析归纳即可。第(4)问,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与归纳能力,回顾康熙时期在民族团结方面的相关史实归纳即可。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
65、帝时期的民族政策37.【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大意为吞并了西周、东周,灭掉了诸侯国,登上了尊贵的皇位而统治全中国,由此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结合唐太宗的历史史实回答,如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以儒为师等。第(3)问,第一小问紧扣“民族国家、维护统一”,如平定三番、粉碎准噶尔贵族分裂企图、加强对西藏管理、打败沙俄等,第二小问紧扣“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结合世界形势分析可知清朝隐藏着危机,“天下”并不“太平”。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历史功绩38.【解析】试题分析:(1)列举清朝版图在康熙皇帝时期奠定的主要史实
66、,学生可从平定三藩叛乱、平定准格尔部叛乱、发展同西藏的关系和反击沙俄的侵略等内容进行分析。材料二中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有利于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等角度进行分析。(2)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皇帝39.【解析】试题分析:(1)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归纳,如:“赋敛繁而民心涣散” “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 明
67、朱朋党纷争,在廷诸臣置封疆社稷子度外。惟以门户胜负为念,不待智者知其亡”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2)“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可知其目的是吸取明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据;再根据明朝灭亡的真实原因分析归纳,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明朝专制统治的腐朽。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康熙帝。40.【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即可归纳唐太宗成功的经验。(2)依据材料二“.一天下之
68、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即可归纳康熙帝对自己的评价。(3)其实根据材料“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也可归纳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康熙帝41.【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考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归纳,关键信息:“此数为高祖进士的445倍,太宗进士的56倍”、殿试自此始、判之糊名、武举以七等阅其人、“射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言语与举重。”(2)材料二反映历史上对武则天评价褒贬不一,故应一分二为的客观评价,辩证分析材料二对武则天的评价。考点
69、:中外历史人物评述武则天(课标外)42.【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平定三藩,扫清漠北” 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户部帑(指国库)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 爱惜民力;生活节俭。(2)本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如认同材料二中的观点,可从当时东西方的对比,中国日趋落后于时代潮流,康熙毕竟是一个封建帝王等回答;如不认同,可从康熙一生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等回答。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43.【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篇幅较长,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一、康熙用洋教士制定的新
70、历法时宪历;二、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三、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由此可以总结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康熙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态度。对康熙一定要放到其特定的时代中进行评价,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作为封建帝王,康熙的这一做法是难能可贵的,是进步的。(2)首先要概括出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即强化思想统治,大兴文字狱。其次对该措施进行评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评价。(3)根据诗名滇平及“洱海昆池”,可以判断为平定三藩;根据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的“海上”,可判断为收复台湾;根据瀚海“四月天山路”、“辛苦事亲征”可以判断为平定葛
71、尔丹。第二小问注意题目要求从中华民族发展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进行总结答案。考点:中外历史人物传说康熙44.【解析】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的孟子、墨子、荀子都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仍然是周王朝时期,所以他们的天下主要指周的统治区域,那么其共同主张是主张统一。其形成的社会原因应该从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角度分析。(2)考查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问其措施主要从设立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制度加强集权,对于作用的评价要客观,看到进步性,同时也要指出问题。 考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45.【
72、解析】试题分析:(1)从“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字面含义上即可推知其描述的是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创立皇帝制度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史实。(2)结合所学可直接回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与秦始皇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即秦: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唐: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提倡节俭;材料三中“(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是指唐太宗政治功绩和政治道德高尚,即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为数不多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同时唐太宗善于纳谏,以民为本,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也体现了其政治道德的高尚。(3)结合材料四表格诗句可以看出康熙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在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但
73、其统治时期处于资本主义已经兴起的阶段,康熙帝仍旧坚持以封建专制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天下太平,这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4)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基本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发展。考点: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君主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皇帝身上,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这三位皇帝也正好代表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即封建社会的初期,中期和晚期的社会特征,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三位帝王的时代特色:千古一帝,盛世君主和
74、落日余晖。46.(1)主张: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2分)(2)主要原因:暴政。(2分)表现:严刑峻法;赋役沉重;思想专制(坑儒)。(3分)(3)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2分)联系: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或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分)(4)政绩: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任答三点得3分)(5)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任答三点得6分)47.(1)背景;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秦国经过变法国
75、力强盛;人民渴望统一。(4分)(2)态度及理由:宗室贵族主张逐客,认为宾客是诸侯派到秦国的奸细;李斯反对逐客,认为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4分)做法: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2分)(3)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任用各种类型的人才。(3分)作用:有利于实现全国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国家)。(2分)48.(1)决心坚定,准备充分;正确的战略方针;纪律严明,赢得民心;使用近代枪炮,增强战斗力;战争的正义性。(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评价: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民族利益;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关心民生,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但受时代局限,其洋
76、务成效大打折扣。(9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49.(1)态度:不尊奉,也不反对(2分)政策: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为活佛,分掌蒙古地区的喇嘛教务,而活佛直辖于清廷。(3分)评价:既保护了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2分)(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等;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5分,任答到五点即可)(3)牛顿:反映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科学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还不具备彻底改造世界的能力。(
77、或改造世界的能力有限)。爱:体现科学家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和无知成为科学研究的有力而高尚的动机,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和献身精神。综合牛、爱:反映宗教信仰并不影响对科学的探讨。(3分,任答三点即可)50.(1)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政权。(2分)(2)因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高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2分)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2分)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海防。(3分)(3)原因: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理念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国共两党都认同的;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祖国统一的心愿是
78、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4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51.答案示例:第一种: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厉行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收复台湾、抵御外敌,统一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经济上,农耕经济进入顶峰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数量、经济总量等都居世界前列;文化上,传统文化发展,出现了四库全书等集大成的著作。与历史上其他盛世和同期的欧美国家富裕程度相比,康雍乾统治确实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盛世。第二种:康、雍、乾统治时期被称为盛世,这是传统观点,这是基于中国历史自身发展所提出的。但与整个世界的发展来看,确实不符合潮流的。西方国家
79、通过革命和改革,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开始建立,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而同时期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是与同时期大踏步迈向工业文明的西方国家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为后来中国的衰落埋下伏笔。第三种:两种观点结合,只要符合评分标准亦可。52.53.(1)材料一认为皇帝应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材料二则认为权力来自于人民,反抗残暴统治是上帝授予人民的权利。(2分)(2)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4分)(3)贡献:平三藩、粉碎准噶尔贵族分裂企图、加强对西藏管理、统一台湾在
80、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打败沙俄(答对3个要点可以得分)。(3分)(4)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英国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54.(4) 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3分)(5) 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措施:唐太宗在东厥地区设都督府并任用突厥贵族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置北庭都护府。(3分)(6) 措施:平定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和州县;移民入疆。(6分)意义:保证了新疆地区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开发了边疆
81、,促进了新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新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6分)55.(1)经济繁荣与国人的贫困;人均口粮充足与抢垃圾吃;文化昌盛与思想禁锢(文字狱)等。(6分)(2)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0-2分)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材料来进行论述。如单从康乾时期强盛或衰弱来论述。(3-6分)第三层: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从康乾时期强盛或衰弱多方面论述。(7-11分)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如从康乾时期强盛与衰弱多方面来论述。(12-18分)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述。如对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即盛与衰共存,强与弱同行;如清朝的强表现在成功进行了反分裂与反侵略斗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弱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所带来的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问题而导致落后于世界。(19-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