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三讲表达技巧 考点三部曲题型一课堂四面清题型三题型二 表 达 方 式 命题指数 命题分析(1)2011年全国所有高考试卷中,新课标全国卷、北京卷、江西卷考查了这一考点;(2)该考点是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出现的频率较高,常常与诗句的赏析、思想情感以及诗歌内容综合考查。问题: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3分)解析 本题考查抒情的表达方式。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哪是“景”,哪是“情”,“景”是“东船西舫”“江心秋月白”,为什么会“悄无言”,是因为“东船西舫”上的人被琵琶女的乐声感动了。自组答案 这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1
2、分)(步骤一)诗人通过写周围船只的静,写江上月光的皎洁,(1分)(步骤二)表现了琵琶女技巧的高超。(1分)(步骤三)1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特别要关注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2常见的命题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或情景),请你加以概括说明。(2)本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试简要说明本诗中情与景的关系。(如上面题目)(4)词的上方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2011新课标全
3、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 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一)诗歌大意要读懂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这首诗的标题点明了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内容怀古。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
4、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二)审读题目要仔细 情景关系 (三)解题思路要清晰 解答诗歌“情景关系”类题目,首先应当明确常见的几种相关情景手法,如“触景生情”(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有“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其次一般要结合诗歌具体分析是如何使用这种方法,景为何景,情为何情。景情的联系。此诗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四)评分细则要明了 题干中指明了“情景关系”:要答出“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每个要点分别为2
5、分。(五)组织答案要规范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每个要点2分)考生甲 送检 样卷 本诗描绘眼前之景,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得分:2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情景关系不全面 失分探因:只是答出了触景生情,得2分。没能答出情与景之间的其他的关系。考生乙 送检 样卷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表达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得分:2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情景关系不全面,概念不清,重复作答 失分探因:“情景交融”与“融情于景”是一回事。得2分。本题情与景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先是触景生情,再是融情于景。具体来说是融哀情于哀景。一思维趋向 了解常见的表达方式:(一)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6、、发展、变化过程。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二)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特别提示 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白描等。(三)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
7、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四)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
8、抗拒的感叹。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9、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特别提示 间接抒情还有“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喻今”等,这些手法我们将归结到“题型三表现手法”中。二、答题模板 解答鉴赏表达手法类题目可采用下面的步骤:步骤一:指出诗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基本特点;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步骤三:简析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修 辞 手 法命题指数
10、 命题分析(1)2011年全国所有高考试卷中,福建卷、江西卷考查了这一考点;(2)该考点出现的频率较高,古诗描写景物十分注重形象性,修辞手法是它们常用的表现手法。问题:琵琶行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试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为例,赏析其表达技巧。(5分)解析 自组答案 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1分)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出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的特点,(2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2分)1修辞手法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一般而
11、言,往往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2常见的命题方式(1)本诗第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本诗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其表达作用。(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句。(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3 分)晓至湖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 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
12、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一)诗歌大意要读懂 这首诗情感丰富。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二)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2个关键点:表达技巧 赏析(三)解题思路要清晰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分析考查诗句,找出该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对表达技巧的判定是见仁见智,一首诗,一联诗可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在这里主要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只要根据平时所学加以鉴赏即可。(四)评分细则要明了 共3分,答出两种修辞手法即可。每种修辞手法
13、1.5分。(五)组织答案要规范 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考生甲 送检 样卷 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得分:1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答案不全面,赏析不够 失分探因:只答了“对比”一种修辞手法,同时还有对偶的修辞手法;还要结合诗歌进行赏析,此处没有赏析,故只得1分。考生乙 送检 样卷 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突出远近之感。对偶:以“动有声”对
14、“淡无影”,动静结合。得分:2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分析失当 失分探因:答出了两种修辞手法,且有赏析,只是第二种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以“动有声”对“淡无影”,非动静结合,应为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故只得2分。一思维趋向 1了解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能够根据诗句作出准确判断,即判断修辞手法 时应有理有据,不可无中生有。二、答题模板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表 现 手 法命题指数 命题分析(1)2011年全国所有高考试题卷中,山东卷、安徽卷、浙江卷、江苏卷考查了这一考点;(2)表现手法
15、包括的内容较多,是高考考查的高频点点,因为分析表现手法的过程和效果能够较好地检测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对文本的细读能力。问题:柳永的雨霖铃中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被誉为“古今俊语”(贺裳皱水轩词筌),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该句。(5分)解析 对于“虚实”类表达技巧的赏析,一定要明确哪为虚,哪为实,虚实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有何表达效果。自组答案 虚景实情。(1分)(步骤一)作者自问“今宵酒醒何处”,然后以设想酒醒后所见“杨柳岸,晓风残月”来回答。这种设想之景是虚景,但却表达出词人浓浓的离愁别绪,情是实情。(2分)(步骤二)词人运用了生动的艺术联想,既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又充分写出了
16、清秋离别的复杂内心。(2分)1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对诗歌中“用典”“抑扬”“象征”“虚实”“托物言志”等手法进行赏析。2常见的命题方式(1)试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2)试分析“,”诗句 运用的表现手法。(3)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如上面题目)(4)这首诗(词)采用了的艺术表现手法?请简 要分析。(5)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011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4 分)琅 玡 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
17、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一)诗歌大意要读懂 一二句:雪融水涨,游人渡溪过桥 景色之美 喜爱 三四句:实写山花流水 虚写山中春意 虚实结合,以实喻虚(二)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2个关键点:虚实结合 三、四句(三)解题思路要清晰 第三句“不知”是由眼前之景所作的推想,是虚写;第四句“但见”实写眼前之景,是实写。虚实结合的手法,有如宋画深山藏古寺,又如齐白石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提升了作品的意境,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四)评分细则要明了 共4分。答出实写与虚写,且分析准确各得2分。(五)组织答案要规范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1分)虚
18、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1分)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也表现了诗人喜爱自然的闲适之情。(2分)考生甲 送检 样卷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得分:2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分析欠充实 失分探因:实写分析较准确,虚写的内容分析不到位。得2分。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也是虚写。考生乙 送检 样卷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得分:3分 专家 评卷 失误类型:分析欠充实,表达效果未分析 失分探因:实写、虚写较到位,得3分。虚实结合的作用是“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等还要点明。一思维趋向 1了解常
19、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就本题来说则 要了解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即诗人通过具体的事 物,加以联想,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句的 内容。2联系背景材料作答。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 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 材料才能读懂表现手法的作用。3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最后不要忘了要 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二、答题模板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步骤二: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 表现手法的;步骤三: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1注意立足整体把握 虽然近年来题目多在具体语句上探究,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而且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只有全面把握文
20、章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效果。2注意透视表达技巧 近年来许多高考题都没有明示表达技巧,所以需要准确地透视表达技巧。透视表达技巧就是要注意联系具体语句揣摩技巧。3注意突出分析重点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题目表明的具体范围,抓住这一范围,不能泛化内容,随意鉴赏;二是抓住重要的表达技巧,不要面面俱到,只抓住重要的一个深入挖掘就够了。同时,如果是任选角度的话,要有题材意识,且从表现手法角度入手是首选,其次选修辞手法。4结合语句分析 分析效果时,主要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主旨和语言形式上的特点,说出此种表现手法的好处。5答题语言要规范 注意规范使用鉴赏术语(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常见修辞手法及
21、作用等表述关键词),规范答题:限定角度(找准)引诗中语句结合诗作内容分析此诗怎样体现了这种艺术技巧分析运用这一技巧的表达效果(一定要联系主旨)。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咏 绣 障 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作分析。答:_ _ _ _ 参考答案:侧面描写。(1分)前两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物写人,绣屏风安到花园里,足以乱真,连黄莺都上当了。(1分)黄莺入画这一侧面描写,丰富了诗歌形象,平添了动人的情趣。(1分)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5 分)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
22、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 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答:_ _ _ _ 参考答案:达观、豪迈的胸怀;如“波神留我看斜阳”,明明是旅客要行舟前进受阻,作者却说“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是“看斜阳”时所呈现出来的绚丽多姿的景色,也能说明作者的“达观、豪迈的胸怀”。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春晚山庄率题二首(其一)卢
23、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答:_ _ _ _ 答案示例:第二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日里昆虫活动的状态: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飞舞嬉戏的蝴蝶停歇在草丛间。一个“惹”字,一个“乱”字,生动地展现了春日里小动物活跃、繁忙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4分)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3 分)绮罗香 红叶 王沂孙 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
24、色,争妍如许。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注 玉杵馀丹:玉杵,是仙人捣药用的,丹即方士炼丹的硃砂。绣蓉:如锦绣似的芙蓉,即荷花。从修辞的角度,对“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作简要分析。答:_ _ _ _ _ 参考答案:枫叶上的红色,已经经过几番暮秋凉雨。(1分)词人赋予枫叶可以怨啼的感情,用拟人化的效果,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枫叶的变化。(2分)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
25、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 罟()师:渔夫,这里指船夫。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涵丰富,请略加分析。答:_ _ _ _ _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王诗以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且从江南江北一齐随朋友而归;李诗则以眼前这浩浩东去、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二诗均即景抒情,状难写之情如在眼前,且情和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4分)(大意对即可)6.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3分)白 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26、_ _ _ 参考答案: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说出其中一种艺术手法即可,手法1分,表达效果1分,情感1分)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忆 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注 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
27、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3分)答:_ _ _ _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答:_ _ _ _ 参考答案:(1)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1分)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1分)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1分)学生答此题,不必
28、求全。上述各点可任选,意思对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赏析。(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感,亦可。)(2分)8(2012南通市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后面题目。(6分)酒 泉 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答:_ _ _ _ 参考答案:a.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写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6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