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度高州四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 语文 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曝晒/曝光 炮制/庖厨 绯闻/悱恻 B 缱绻谴责 着手/着落 羸弱/输赢C 精邃/作祟 隔阂/窠臼 职称/称心D 薄荷/薄利 会晤/梧桐 纯粹/猝然2.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调查显示,70的网友认为,2013年的元旦放假安排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觉得时间太零碎,假后工作时间长。B中科院学者洪源认为,某国舰机频繁对我舰队进行挑衅,从应对地方威胁角度来说,中国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敌方舰机,防止被突袭,那也是无可厚非的。C.艺术
2、欣赏是主观的,人们的经验有不同,所好有偏执,感受有深浅,都会在认识上表现出差异。只要不是意气用事,都是正常而允许的。D.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将在2013年左右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勘查,这将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奠定进一步的技术基础。B互联网不仅能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还可以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等智能化、个性化。C水生植物能够生活在水里而不腐烂,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呼吸,有抗腐烂能力的原因。D市中医院推拿科张医生说,虽然人字拖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的损
3、害,但穿人字拖也的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大江东去。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因为它不止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_,_,_,_,_。_,我们又能期许到美好的未来。能看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记忆我们能看到一个民族艰苦奋斗的历程而从这些辉煌的历史记忆之中通过一幅幅杰出的红色题材作品而且是与过往历史神思遥接的时空媒介能看到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王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
4、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日:“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日:“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
5、为侍中。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帝尝谓和峤日:“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日:“济俊爽,恐不可屈。”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日:“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于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寻使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先浑卒,追赠骠骑将军。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晋
6、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少有逸才,风姿英爽 逸:突出 B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 去:辞职C朝臣莫能尚焉 尚:推崇 D侪类以此少之 少:轻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齐王攸当之藩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好以言伤物 以乱易整,不武D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幼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B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
7、不垂涕 C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D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孙楚雅敬济/而后/来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济年轻时不仪精通骑马射箭技术,力大无比,精通易经及庄子老子,且技艺超人,在当时非常有名。B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怏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C王济外表儒雅,但言辞直白激切。皇帝曾指责其有愧,王济则以因琐事导致兄弟不相容而为陛下感到羞耻予以回敬。D王济与堂兄王佑不合,王佑的同党都认为王济不顾念王佑的父亲,后王济被排挤在外,
8、将家也搬到了北芒山下。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4分)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3分)(2)从文章中找出能直接表现王济个性的三个句子。(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月夜江行权德舆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1)诗歌的首联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3分)(2)诗人炼字匠心独运,准确传神。试分析“寂寥寒江深”一句中“深”字的独特内涵。(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
9、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2)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_。(陶渊明 归园田居)(3) ,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然力足以至焉,_, 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
10、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
11、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
12、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
13、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或许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小人,而是有政治动员能力的圣贤君子。对于君主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造反的野心,而是有造反的能力。专制君主对一切世俗组织
14、都必然心怀警惕,“结党营私”之所以是一个很重的罪名,关键不在于“营私”而在于“结党”。“结党营私”固然不可,“结党营公”就更加显得别有用心。 所以,作为组织的墨家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那时还没有形成四海为家的大一统,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要松弛许多。而释、道二教虽有组织,但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稍可见容于世。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而且,在传教上,“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这使释、道二教高度依赖世俗政权的支持。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
15、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有关儒、墨、道、法四家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5分)A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四家都有很大影响;秦汉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出现分化。B先秦时期,墨家和儒、道、法三家一样,也是显学,但秦汉之后,只有墨家迅速走向消亡。C法家和儒家一样,主宰着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但也因此得不到舆论的好评。D道家和墨家不同,它离开庙堂政治之后,走向民间社会,从而找到了广阔的生存空间。E儒家在秦汉之后,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但它只有一套学说,没有自己的组织
16、。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墨家思想对现实生活已经没有影响力,它停留在书本上,只不过是一块思想化石。B墨家认为做人要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要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还提倡禁欲,强调严格的纪律。C如果墨家能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那它就不会消亡。D 做道教门徒不像做墨家门徒那样清苦,道教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所以道教能在民间不断发扬光大,深深影响底层民俗文化。14 第三段画线句中既有“道家”,也有“道教”,二者是不是同一个概念?请简要分析画线句,说明这个问题。(4分) 15 根据文意,墨家的消亡有哪些原因?(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
17、小题。共l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不灭的街灯长笑一个小镇,一个老人。小镇很小,小的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老人也已经够老,年轻些的甚至已经记不起他的名字,“七爷”,这是大家对他的官称。近些年来小镇很兴旺,不仅人丁,各家各户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所以一到了过年小镇上就非常热闹。小镇的灯在七里五乡是出了名的,哪个年夜也招来许多的人看灯。有人说这是因为小镇的风水好,而这风水就是
18、每当过年那条主要的街道上就挂满了街灯。街灯是小镇的一景,一到腊月二十九,这街灯就高高地挂了起来,一行行,一串串,把这条街道照得彻夜通明。七爷自己都记不清管这街灯管了多少年,小镇上年轻的人更说不清,就知道管灯的是七爷,仿佛七爷管灯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生产队的时候有人给记个工分,有队里给出做灯的材料,后来生产队没了,七爷就在街上挂了个箱子,谁往里放点钱就放点,七爷收了都是拿来做灯。所以这灯都是大家的,大家也都爱护这灯。七爷越来越老了,小镇过年时街上的灯花样却越来越多:荷花灯,西瓜灯,各种动物灯,七彩百鸟灯,吉祥宫灯,走马灯,粉红映着碧绿,水蓝托着金红。没有人知道七爷弄出过多少种花样的灯,也没有人知
19、道七爷凭着什么给大家做了这么多年的灯。七爷不是个爱说话的人,除了指挥人们挂灯,他都很少说话,人们只知道挂好灯后他就一趟趟地在街上来回走,对着每一盏灯端详了又端详,看着来来往往看灯的人,对着那一街的流光溢彩。他也偶尔蹲下来,裹紧了身上的棉袄,掏出花两毛钱一盒买的红塔山抽上一颗,只要街上还有一个人,就会有七爷的身影。突然有一年,县里有人知道了小镇的灯,过年的时候来了几个人,用拍电视的机器拍下了七爷挂的所有灯,还说要采访七爷,再拍拍他如何制作这些灯。镇上的干部告诉县里来的人,说七爷的家太乱,因为他一辈子都是打光棍,他那个家只有他一个人能住,就把七爷叫到镇长办公的地方。县里的人在七爷这里没有问出什么东
20、西,因为七爷本就不喜欢多说话,说了怕是也没用。后来,听说七爷上了县里的电视台,连同他的灯,也连同那许多看灯的人。第二年镇上一个发了的财主找到了七爷,叫七爷把街上收钱的箱子摘了,说所有做灯的费用他一个人出,只要求七爷在所有的灯上加上他的姓,七爷想了想,但竟把这么好的事给拒绝了,最后,气的那个财主说到了过年那天叫那条街道所有的灯停电。固执的七爷还是照样做他的灯,照样在大街上指挥年轻的人挂灯,村里有人知道了那件事,就有人来劝七爷,也有人去给那财主说好话。但是,没有人能说得动那财主,也没有人能说得动七爷,于是,在小镇人的心里就暗暗地多了一层担忧。但七爷还是照样用村里人集起来的钱去买做灯所用的东西。年终
21、于到了,小镇的表面上依旧是充满了祥瑞,街道上也满都是七爷挂的灯,人们看到,已经佝偻了腰的七爷,在街道上来回走着,他脸上那些沟渠显得更深,眉头也锁得更紧。没有人议论这件事,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担忧。看灯的人越来越多,但刚点着一会儿的灯却突然灭了,于是人群里爆发了一片骂声。也不知道是谁提的意,人们自发地集中在一起,大家凑钱买来了蜡烛,年轻人帮着把蜡烛点着放进灯里,于是,小镇的街道上一片欢呼,人们又开始在街道上观灯。但是,这是小镇的人们最后一次看灯,因为七爷走了,是过了年后重病一场走的,在他走的那天,小镇的街道上挂满了他自己制作的灯。但是,打那以后,再过年的时候小镇的街变得黑暗了,这黑暗带给小镇的人
22、无尽的别扭,于是,就又想起了七爷,想起曾经不灭的街灯。16.文章运用侧面描写方法表现七爷做灯的技术很好,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4分)17.请概括七爷的性格特点。(5分)18.文章题目说街灯“不灭”表达了什么感情,给你什么启示?(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东方小四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
23、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
24、在翠翠的后面。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了她的纯粹高洁。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注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
25、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古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口若悬河。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斗室
26、,沈从文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时,上顿的饭菜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
27、诣。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注中间古代服饰研究:这部书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19文章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20如何理解“那个小说中也许
28、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的含意?请简要分析。(5分)21沈从文的成功转身带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加以探究。(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6分)2010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城乡地区城镇农村某省南部某省中部某省北部人均收入(元)205568009732356363806增长率(%)12.59.58.510.713.7根据以上数据,请你写出二点结论。 2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6分)前不久,在某企业一次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90后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一下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
29、习生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策划设计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 针对这位实习生的做法,有人赞同也有人质疑,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写出理由。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物理书里有句话: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金融界有句话:你不理钱,钱不理你;民间有句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实学习、工作、生活、做人亦是如此。比如: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便对你微笑;你对生活皱眉,生活也对你皱眉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0132014年度高州四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室号: 考号: 班别: 姓名: 座
30、号: 装订线内请勿答题,姓名考号不得在装订线外填写高三 语文 答题卷1234567812139翻译。(1) (4分) (3分)(2) (3分)10(1) (3分) (2) (4分) 11(6分)(1) , 。(2) , 。(3) , 。(4) , 。14 (4分)15 (4分)试室的座位号得分本题是选做题,请用2B铅笔把所选阅读类型后的信息点涂黑,否则不得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6-18】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21】16(19) (4分)17(20) (5分)18(21) (6分)22(6分) 23(6分) 24、作文(60分) 题目: 100字200字300字400字500字60
31、0字700字800字高州四中高三语文中段试试题答案1. (3分)答案:D(A p/bo ,po,, fi/fi Bqin,zhu, li/ynC su,h/k,chng/chn D b/b,w/w,cu/c)2. (3分)答案:A(A差强人意:大体上能让人满意。B.“无可厚非”,不可过多指责,不合语境。C.意气用事:所作所为只凭个人的感情驱使,缺乏冷静的态度。D. “休戚相关”是说彼此之间祸福相互关联,此句不含“祸”,所以此句应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形容联系密切)3. (3分)答案:D(A语序不当,应为“进一步奠定技术基础”。 B成分残缺,应在“个性化”后加“服务”语序不当,“不仅”和“
32、还”后面的内容互换 ; C句式杂糅,原因是 是的原因)4. (3分)答案:D解析:这是一个议论性的语段,议论的中心是“红色题材的艺术创作,却始终是代表一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最强音”。从“它不止是艺术家风格形态的呈现”句的陈述主体、句式和关联词“不止”可见下一句是,以下是具体论述,第句领起句,第句的“这些辉煌的记忆”承接第句。5(3分)C (尚超过)6(3分)C (A项“于”:介词,表处所,在”/ “介词,表对象,向”; B项“之”分别为“动词,到”/“助词。主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以”均为“介词,用”; D项“而”分别为“而,表因果火系” /“而,连词,表转折”;)7. (3分)C8(
33、3分)B(“官升得虽快,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错,曲解原意,原文为“咸谓才能致之”)9. (10分)(1)后来,王济出任河南尹,还没有去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王佑此时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4分)(译出拜、坐、见各1分,文意1分)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3分)(译出因、让各1分,文意1分)(2)风姿英爽,气盖一时 济性峻厉,明法绳之 帝尝与济弈棋济时伸脚局下(3分)(找准1句1分)10(1)诗人塑造了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内心凄凉的行旅者形象。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
34、。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3分)(2)“深”字用得十分精当。既写出了寒江寂寥得“深”的实景,也传达出了旅人寂寥得“深”的实情。既有写景之妙,又有传情之神。寒江月夜,孤寂凄清,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更深一层,这位孤独无偶的行旅者伫立寒江船头的身影更清晰更长久地存留在读者的视野中。(4分)11. (6分)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2)羁鸟恋旧林 守拙归园田(3)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4)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12(5分)C、D(C选项:C法家和儒家一
35、样,主宰着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但也因此得不到舆论的好评。解说:原文出现在第一段、行。“因此”错,原文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原文: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D选项:D道家和墨家不同,它离开庙堂政治之后,走向民间社会,从而找到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解说:原文出现在第四段第、行。“离开庙堂政治之后”错,先秦道家是一个学派,本来就没有进入庙堂政治。 原文: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13(3分)C(C如果墨家能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那它就不会消亡。解说:原文出现在第九段第、行。原文
36、是必要条件,选项说成了充分条件,绝对化错误。原文: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或许方可免于沦亡。)14(4分)“道家”和“道教”不是同一个概念;画线句先说墨家有自己的组织,在这一点上,墨家和道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道家是没有组织的;接着说在“这方面”墨家和道教“相类”,也就是说,道教也有组织。(第一点“表态”分,第二点和第三点“句子含意及分析”共分,能答出“道家没有组织,道教有组织”的意思即可。本题是意义题,要求我们理解词语在句子或语段中的含意,需先对句子含意进行解释)15(4分)处于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缺乏把苦难化为幸福的信仰;
37、朝廷对墨家有极大的戒心。(每点分,共4分。此题一般要着眼“全篇”作答,从多个段落或首尾段来整合。答案主要从第四、七、九、十段中筛选整合,有“就外因看”“重要原因”“总而言之”“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等提示,注意观点性、结论性句子)16. (4分)小镇的灯在七里五乡是出了名的,哪个年夜也招来许多的人看灯。小镇的灯花样繁多。七爷的灯上了电视台。停电以后,人们点上蜡烛也要观灯。没有灯,人们感到别扭,不忘七爷和街灯。(每条2分,只要答对两条即给4分。意思对即可。)17. (4分)沉默寡言。不谋私财,淡泊名利。执着的热爱着街灯。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答对三条给5分,意思对即可)18(6分)感情(4分
38、):每到过年小镇就挂满街灯,表达了小镇人对街灯的喜爱。表达对七爷执着地爱灯、制灯的赞赏。人们克服了财主的阻挠,买来蜡烛代替电灯,使街灯不灭,表达了村里人们对恶势力的不满和愤怒。七爷走后,再无人制灯,但小镇人对七爷的怀念,对街灯的怀念之情永远“不灭”。(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启示(2分):执着才能成功(执着才能把一件事做好)。为百姓做好事,人们会永远铭记。做人就要有敢于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的勇气。(或可有其他启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出1点即可,每点2分)19(4分)语言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2分)“痛苦”“开花”概括了沈从文人生中两段重要的经历,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39、”为标题有统摄全文的作用。(2分)20(5分)边城中傩送离家出走,归期不定,他就是翠翠思念着的那个“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沈从文少年时因被深爱着的女孩骗而被迫离开家乡,但许多年后,他仍难以割舍那份爱恋。(答对一点2分,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21(6分)示例:一个历经磨难走向成功的人一定有非凡的毅力和勇气。沈从文骨子里有一股倔劲。面对郁达夫泼冷水,面对鲁迅的痛斥,他坚持自己的写作之路。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被苦难打倒的。他从痛苦中重新站起来,并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就即是明证。成功者背后总是站着一些无私的支持者、奉献者。在沈从文“精神失常”的岁月里,梁思成、林徽因等好友给予他支持,妻子张
40、兆和用温暖坚定的爱心支持、抚慰他,甚至救了他的命。在沈从文全身心投入文物研究时,妻子张兆和坚持每天给他送饭。沈从文成功转身离不开朋友、爱妻的支持。懂得放弃才能有所得。沈从文经过痛苦的岁月后,最终选择埋葬文学世界里的自己,而转向文物研究,他让自己的才华在文物研究领域大放光彩,成绩斐然。理性的选择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从一个角度作答即可。表明观点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若答出其他观点,于文有据,也可酌情给分)22(6分)答案: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存在明显不平衡。城乡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率高于低收入群体,地区之间的收入增长率与此相反。(6分。一点3分)23(6分).参考答案:(评分建议;表明态度1分
41、,分析理由5分)赞成者: 【示例1】这是保护自身权益的做法,实习生具有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他敢于挑战,追求人格的尊重。 (一代有一代人的思维)【示例2】“拒订盒饭”背后,让我们看到了可贵的权利觉醒。如你所知,当老人使唤新人成为一种“亚文化”、“潜规则”时,当这成为一种习惯性动作后,90后的实习生,还能意识到这不属于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这是难能可贵的。(指出让实习生买盒饭也是潜规则陋习)【示例3】在抛却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的同时,应当更直截了当地鼓励劳动和创造。如果年轻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要屈从于前辈意愿,未必全是好事。一个社会如果只能由前辈说了算,甚至于前行者错了也是对的,这不仅对于年轻人是一种不必
42、要的磨练,是一种多余的客套,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未必是好事,因为。换个角度看,能否有效接纳年轻人带来的新理念、新冲击,其实也是社会活力的一大证明。(社会毕竟要向前发展)质疑者:【示例1】策划设计是一项需要全局观、需要多方协调的工作,为众人订盒饭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拒绝一次看似跑腿的差事,实际上是拒绝了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示例2】青春洋溢的年轻人,承担一些理所能力的“分外之事”是很正常的事情。我认为,不涉及新人、不涉及欺压,为愉快的工作关系,和谐的相处环境,再普通不过的付出。90后在个人能力、对社会的了解和竞争意识等方面,很多地方都超过80后。他们更现代、更大胆、更敢于表达,自我意识很强,但
43、是很多该懂的东西不懂,比如如何谦让、克制,如何更融洽的相处等等。【示例3】90后实习生“认真地”拒绝了主任的“麻烦”,看上去这位实习生的做法的却显得很“个性”,其“特立独行”的风格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事实上,这位实习生的表现反映出来的是礼节性的问题,并非平等人权的问题。显然,实习生觉得自己没有义务去做订盒饭这种事儿,认为跟自己没关系。这其中的功利思想与自我意识是如此明显。由此看来,这位90后实习生还缺乏诸多必要的社会修养,在他身上根本看不到礼节礼貌、社会常识与为人处事之道的存在。(言之有理即可)24. (60分)写作:按高考评分标准。【文言参考译文】王济字武子。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
44、俊豪爽,气概超越一时。喜好弓箭骑马,勇力无人能比,精通易及庄、老,文词关好,技艺超人,在当世有名望。二十岁,应召离家出任中书郎,后因为母亲守丧辞官。起用任骁骑将军,逐渐升迁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在同一官列,成为当时俊杰。武帝曾在式乾殿会见公卿及地方长官,看着二济、二恂对诸位公卿说:“我的左右可以说温顺恭谨的恂恂济济一堂!”每次侍奉拜见皇帝,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都说是靠自己的才能达到的。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周围人因此轻视他。齐王司马攸将去自己的藩
45、国,王济在陈述请求之后,又屡次让公主与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同入宫,磕头流泪请求皇帝留下司马攸。皇帝生气地对侍中王戎说:“兄弟间关系最亲,如今派出齐王,自然是我家里的事。而甄德、王济接连打发妇人来活活哭死人!”由于抵触违背圣旨,被降职但任国子祭酒,常侍的职位依旧。几年后,入宫任侍中。主事人处理事情有时不恰当,王济生性严厉,依法惩处他。王济平素与堂兄王佑不和,王佑的党羽很是认为王济太不顾念王佑的父亲,(这种看法)于是助长了对王济的不同意见。后来,王济出任河南尹,还没有去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王佑此时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王济于是被贬斥出朝,王济就把家搬到北芒山下。皇帝曾经对和峤说:“
46、我想骂王济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豪爽,恐怕不能委屈他。”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因一尺布、一斗米引起的纷争竞不能相容,我常为陛下感到羞耻。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皇帝默然不语。皇帝曾与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皇帝对孙皓说:“为什么喜欢剥人的脸皮?”孙皓说:“我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就剥了他。”王济当时把脚伸到了棋盘下,因而孙皓讥讽王济。不久朝廷让他由平民身份兼任太仆。四十六岁时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等到将要安葬的时候,当时的贤人都来了。孙楚很敬重王济,而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