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929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9周周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历史周测试题出题人 刘丽杰一、单选题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

2、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C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4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 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 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 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5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B 通过实践

3、方式探求理C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6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7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这里的“先天不足”具体是指A 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B 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薄弱C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D 程朱理学在社会上根深蒂固8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

4、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9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B 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C 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D 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10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

5、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这说明古代帝王们A 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B 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C 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D 重视农业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11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A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B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D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12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

6、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131887年,清政府颁布的出洋游历章程规定:(官员)出洋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材料表明清政府A 有限制出洋考察之意图B 向西方学习出现新变化C 出国考察经费较为紧张D 重视学习西方国防科技141916年,严复在畴人诗中说:“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其才可为善,著论先孟轲日去禽兽远,用礼能贵和。人皆得分愿,后舞间前歌。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所忧天演涂,争竟犹干戈。藉云适者存,所伤亦已多

7、。”据此诗可知,严复A 抨击儒学阻碍了社会近代化B 批判进化论在社会中的运用C 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D 在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1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16在世界近代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它们的共同作用是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反对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都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A

8、B C D 17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18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 上海己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19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

9、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的产物,但是到甲午战争前在中国社会几乎没有引起反响;但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海国图志成为日本知识界畅销的读物。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表明A 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只关注科举考试,不关注社会变化B 日本民众在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方了解远远超过中国C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产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D 中国社会农耕文明“内敛”的思维方式抵制外来知识20(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高三普通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

10、梁启超此言A 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B 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C 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D 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21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22下表为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的合理推论应是:A 报刊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B 新青年特别关注西方习俗礼仪是为了反对封建礼教C 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新青

11、年最主要的撰稿者D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一股强大潮流23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的重点集中在兴办铁路、学堂和编练新军等方面。有人据此指出:“目前之急,首在筹饷,次在练兵,而筹饷练兵之本源,尤在敦劝工商,广兴学校。”这些情形A 表明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有了显著发展B 与改良派所提倡的内容有吻合之处C 阻碍了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的并行发展D 给了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合法机会2419世纪末戊戌维新运动的重大历史贡献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它之所以能在一向闭塞的中国社会中激起巨大的思想波澜,主要是因为A 它传播了西方先进的启蒙思想B 它迎合了当时寻求救国出路的人们的需要C 它推动了戊戌变法

12、运动的进程D 它首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风气25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26“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

13、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A 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B 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C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 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27(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届高三选考科目模拟卷(一)历史)下列对古今中外思想家的言论解释或评价最为合理的是思想家言论解释(评价)A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为民自正“无为”是要求君主什么事情都不做B莎士比亚: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伏尔泰:实行“开明专制”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学中解放出来D孙中山: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体现了民生主义中的“节制资本”A

14、 AB BC CD D2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这表明A 科技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转型B 科技发展走向多元化C 科技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D 科技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29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A 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B 肃清了传

15、统教育思想C 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D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30著名作家张贤亮说:“勇气,这是1980年代最可贵的东西。”他本人更是凭着勇气在这个被他形容为“不断突破禁区”的时代爆发。他是中国1980年代作家群中第一个写饥饿、第一个写中学生早恋、第一个写城市改革的作家。材料反映的是A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流行 B 改革开放让社会焕发出活力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文学 D “左”倾错误的影响已经消失311961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采取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迁(迁离北京)、放(下放地方领导)、停(撤销停办)的方法。这一政策旨在A 摆脱计划管理体制对教

16、育的影响B 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 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D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32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A 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B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D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33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从理性角度研究人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探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

17、”的转变。这从侧面反映出他A 重视培养雅典公民的理性思维B 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 已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D 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34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基督仅禁止人作恶,而孔子则劝人行善,孔子比基督高明得多,所以人应该遵循“既不使别人痛苦,也不以他人之痛苦使自己快乐”的准则。由此可知,伏尔泰试图A 推广儒家思想,拯救法国人民 B 揭露教会的压迫,宣扬思想自由C 号召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 抨击教会的虚伪和封建政府的苛政35“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

18、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国思想家A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B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C 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信仰D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愚昧36蒸汽机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看,早在公元1世纪末,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上述现象说明A 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B 赫罗蒸汽机存在技术缺陷C 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D 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37在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历程中,常常会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伟大理论,随后会

19、有一个新理论将相互矛盾的两个理论统一。如:牛顿整合了伽利略的抛物线运动和开普勒的天体椭圆运动,发现了万有引力。麦克斯韦将电和磁的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电磁场方程。爱因斯坦在解决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明显冲突时,发现了相对论。而今天,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也存在相互矛盾之处,圈量子引力理论正试图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这说明A 科学的飞跃不断更新人类世界观B 科学在不断否定前人理论中发展C 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D 圈量子引力理论比相对论更科学38“浪漫”一词原指中世纪时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多以英雄冒险与奇妙经历为主。到了18世纪后半期,此词用来比喻与现实相区别的想象中的世

20、界,和“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A 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B 启蒙运动推动文艺发展C 西方重视历史文化传承D 对“崇尚理性”的反思39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特征是流派纷呈,形态各异,如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法国的“无边现实主义”,美国的新现实主义,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等。导致这一文学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文学的影响 B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不断创新C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日益加剧 D 世界政治经济向多元化发展40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据此可知宋代理学A 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B 认为“

21、理”是万物的本原C 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D 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卢梭认为专制制度带给人民的是一种灾难。他指出“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每个人都必须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编自赵子平与材料二 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

22、,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教权是精神权力。还有,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他手里。此外,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理由,并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进一步说明。参考答案1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

23、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2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

24、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3A【解析】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从明

25、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因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提出了封建专制是舒服自由的镣铐,据此分析可知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故A项正确;B项符合卢梭,排除;CD项符合黄宗羲,排除。4A【解析】【详解】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地位较低。而到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传统的“士农工商”观念有所改变,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传统社会结构并没有解体,故B项错误;明末

26、清初出现了反封建的思想,但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等级观念深厚,故平等观念深入人心表述错误,排除C项;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主要是鸦片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5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强调通过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B符合题意;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A不正确;C是属于“伦理”方面的范畴;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不正确。6D【解析】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B选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

27、来传道;C选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7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仍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根源是经济基础薄弱,即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故B正确;“先天不足”指思想产生的条件不好,A不属于“先天不足”,排除;C不是最主要原因,而经济基础是根源,排除C;D属于思想方面的因素,“先天不足”主要指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排除D。8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

28、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

29、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9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因素,形成了京剧,故D正确;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A错误;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B错误;书法艺术以魏晋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C错误。10C【解析】材料中的“改正朔”“敬授民时”指的是重视修订历法,即每个改朝换代的帝王即位后要重新修订历法,以顺承天意,这说明古代帝王重视历法以

30、维护封建统治利益,故C项正确;A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注重统治合法性的信息,故B项错误。11D【解析】从材料的时间范围看,A、C两项均不符合;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材料并未体现,排除;“君”到“国”的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己深深地影响到民间风气习俗的变革,说明近代国家观念己在民间悄然形成,故D项正确。点睛:注意材料中的几个时间“辛亥革命前”“民国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答案。12B【解析】由材料中的“保其身体”“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可知,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故B正确;近代教育体制是在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故A错误;清廷没有背离过国

31、学,故C错误;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故D错误。13D【解析】1887年处于清政府洋务运动时期,材料“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反映了对西方军事国防科技的重视,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清政府限制出洋考察,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仍然是军事、科技方面,没有出现新变化,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出国考察经费问题,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科技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2、14A【解析】【详解】严复是维新变法时期主张用进化论思想宣传变法,材料中“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批判孔子学说愚弄人性,主张学习西方自由平等思想,故A项正确;严复主张进化论的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批判儒家思想消极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批判的是儒家思想阻碍近代化,并没有提及全盘西化思想,故D项错误。【点睛】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1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

33、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6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产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是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以新宗教进行反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

34、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主张,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维新变法运动是指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故综上分析可知,正确。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资产阶级尚未反对封建制度,错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没有涉及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且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也不是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BCD,所以选A。【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史实,二是紧扣设问“共同作用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7C【解析

35、】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8D【解析】【详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主要是发动工人运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工人阶级的世界,材料中心现象显然是受到马克

36、思主义思想影,故D项正确;当时工人阶级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项错误;上海此时并不是工人运动的中心,故错误;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已经登上政治舞台,故项错误。19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成分,但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统治者盲目自大;而日本明治维新政府主导下全方位主张向西方学习,从而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就造成了材料中的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不同的命运,C项符合题意;A项“不关注社会变化”,表述太过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

37、中无法表明;材料已表明海国图志已在向西方学习,D项同材料信息不符。故选C。20A【解析】材料反映了梁启超认为中国文化也有发展科学精神的条件,意在强调中国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故A正确;梁启超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都有科学精神,并不是肯定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故B错误;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对进化论的批判,故D错误。故选A。2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A项“断送”说法绝对化,排除。梁启超等维新派不属于保守的知识分子,C项错误。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根据材料信息“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

38、谣言”可以看出当时梁启超等请求废除八股取士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概况及认识【名师点睛】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22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中

39、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最多,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故B项正确;A项错在“唯一”,应排除;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有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者,故C项错误;西方习俗礼仪在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中最少,故D项错误。23B【解析】早期改良派提倡工商业发展、兴办学校,材料“筹饷练兵之本源,尤在敦劝工商,广兴学校”中说明通过工商业发展和兴办学校达到“筹饷练兵之本源”,属于改良派主张,故项正确;材料说明主张和洋务运动主张不符合,故项错误;该措施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发展工商业属于民族工业,有利于抵制外国资本,故D项错误。24B【解析】【详解】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0、中华民族危机深重,戊戌变法实行改革,主张君主立宪制符合当时国人救国心理的需要,故B项正确,维新变法之前就有传播西方启蒙思想,故A项错误;C属于戊戌变法运动本身活动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首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风气是魏源等“新思想萌发”,故D项错误。25C【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

41、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外关联,综合性较强,孙中山的话涉及俄国、法国、美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而又对俄国与法美存在不同的态度,需要考生综合中外历史知识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孙中山讲话的内在含义,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26A【解析】从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以得出,“分水岭”事件是遵义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这表明中共具有较好

42、的独立决断力,故A项正确;B项是指延安整风运动,排除;C项是指中共七大,排除;D项是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排除。点睛:首先分析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得出“分水岭”是指遵义会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27D【解析】“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等字眼体现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节制资本”的思想观点,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无为”是一种治国理念,并非要求君主什么事情都不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古希腊时期的智者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将西欧人从基督

43、教神学中解放出来的是宗教改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8A【解析】材料强调的主要是科技发展为农业服务,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服务,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技发展走向多元化”,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的整体意思并非是说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说明科技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故D项错误。29D【解析】“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主要是通过编纂教科书强化国家意识形态以及国家意志,故D项正确;真正的人民教育与教材编订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该措施并不是想肃清传统教育思想,故B项错误;义务教育普及是20世纪80年代实施,故C项错误。3

44、0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文学创作使整个社会都焕发出了活力,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5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已经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至196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大跃进”的狂潮中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因此1961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故C项正确,B项错误;当时的经济体制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误在“均衡发展”。点睛:“1961年”是关键时

45、间点。32D【解析】材料“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反映了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派推动了圣经在民族国家的传播,反对罗马教会的独裁,这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故A错误;材料现象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直接联系,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民族语言翻译圣经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故选D。33C【解析】【详解】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衰落时期,民众道德沦丧,材料“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体现出苏格拉底重视人道德素质培养,说明此时苏格拉底已经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说明

46、苏格拉底重视公民道德培养,不是理性思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民众要捍卫思想自由,故B项错误;扩大公民权不符合材料苏格拉底主张,故D项错误。34D【解析】【详解】伏尔泰是启蒙运动先驱,材料说明伏尔泰借助孔子的思想来批判教会的虚伪和封建等级制度,故D项正确;伏尔泰是借助孔子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不是推广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的目的是批判等级制度,不是宣扬思想自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伏尔泰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35D【解析】【详解】本题考察法国启蒙思想家探寻将自然界平等自由的规律扩展到人类社会,反对封建专制,所以D选项正确。A选项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错误;B选项是1

47、4-16世纪文艺复兴的特征,错误;C选项是16-17世纪宗教改革内容,要求摒弃传统的繁琐的基督教仪式,直接与上帝对话,并未怀疑基督教及探索人类社会的规律,错误。【点睛】本题解题抓住18世纪、怀疑基督教、法国思想家、探索人类社会的规律等关键信息,结合对教材的学习,即可得出答案。36C【解析】“古罗马的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在文艺复兴时代,赫罗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蒸汽机的基本知识为更多欧洲人所了解”说明蒸汽机的发明不单单是英国的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故C项正确;人文主义者翻译著作,并不是重视科学技术,A错误;赫罗就已发明了最早的蒸汽机,并已达到相当高的工

48、艺水平并不能说明存在缺陷,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的发明,故D项错误。37A【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人类在前人取得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和提高对世界的认识,说明科学的进步不断更新人类的世界观。故答案为A项。科学的发展是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否定,B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学发展的特点,没有涉及与技术的结合,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二者作为科学理论,都是对人类世界的正确认识,不存在“更科学”的问题,排除。38D【解析】由“浪漫”词义与“野性”“幻想”“不可思议”等形容词相近,可见“浪漫”词义的演变反映出对“崇尚理性”的反思,故选D;十九世纪中期,批判现实成为社会潮流,排除A;启

49、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排除B;材料与历史文化传承无关,排除C。39D【解析】思想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特征是流派纷呈,形态各异”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向多元化发展,D正确;AC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特征是流派纷呈,形态各异”关系不大,排除;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特征是流派纷呈,形态各异”,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解答即可。40C【解析】【详解】由材料 “天人合一”和“天人不二”来看,宋代理学主要探讨天人关系,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本体论问题,排除B;由材料“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合一”和“天人不二”,可见在

50、天人关系上均赞成天人合一,故选C;材料无关认识论问题,排除D。41(1)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卢梭: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依照社会契约原则结成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理想。(2)理由: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史实: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欧洲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反对臣唯君命是从

51、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人们共同的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明辨君臣关系;反对君主专制、社会契约原则等方面分别概括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主张。(2)本题根据材料二“西方封建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等方面说出“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潮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理由。在结合16至17世纪中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史实从经济、文化等方面进一步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