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017-2018学年度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A(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B项,混淆概念,中国美学追求美与善的统一,而西方美学追求美与真的统一。C项,张冠李戴,根本原因是民族文化的不同。D项,无中生有,“造成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落后”于文无据。)2D(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D项,没有大量运用引用论证。)3C(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扩大范围。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梁祝大团圆式的结尾使得认识价值打了折扣,与伦理价值无关。B项,因果关
2、系不当。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它们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D项,无中生有。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完全不一样,但同为叙事文学,表现形式也未必都相同。)4B(3 分)(并没有暗示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只是表现了生活窘迫,文章也不算含蓄深沉。)5.(1)“红腰带”是本命年时避灾求平安的吉祥物,每 12 年系一次,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1 分,答出一个象征意义即得 1 分。)(2)“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当同学们都穿着胶质球鞋时,他只能穿手工缝制的布鞋,这双布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3、2 分)(3)“汽笛”象征着警醒与启示。在他几近崩溃时,汽笛声让他惊醒,他的精神状态由此发生了巨变。(2 分)(共 5 分,意思对即可。)6.(1)这次赶考让作家明确了人生目标,那就是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 于是他开始不断奋斗,努力改变生活的状态。(3 分)(2)这次赶考令作家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他面对人生的苦难挫折不再卑怯、痛苦,不再动摇、辩解,而是充满希望和勇气。(3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7(3分)C(“毫不介意”错,材料二说的是敏感度趋低)8D(2分),E(3分) (D借机涨价错,E“与航行的距离和时长并无关系”错)9(4分)(1)春节期
4、间来海南旅游尤其是自驾游的游客过多,致使一些景点游客蜂拥而至,这给海南的旅游经济带来消费增量(或:海南政府没有解决好旅游消费增量与这里的生态容量的矛盾)。(2分)(2)海南的相关部门(交通部门)没能为可能发生极端天气后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2分)(所以,春节期间的交通很容易出现拥堵的问题)10.D【解析】原文标点为: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11.C【解析】多指兼任相对低的官职,“领钦州刺史”和“顷之,又领益州牧”两个例子都可推测出是兼任低一点的官职。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
5、(第二版)926页,领,兼任(较低职务)。12.B【解析】“被提拔担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务”并不是“庄宗”时,原文是在“明宗”时,与原文不一致。13.(1)张敬达在西山摆开战阵,契丹凭着羸弱的骑兵三千人,皮革做的马鞭,木头做的脚蹬子,人马都不披上铠甲,来向唐军进攻。(“阵于西山”句式、“羸”“甲胄”“趋”各1分,句意1分)(2)张敬达军中有晚上出去的人,就被契丹军抓获,因此封闭军营不敢再出来。(“辄”“得”“由是”“壁”各1分,句意1分)14.B C(答 B 得 2 分,答 C 得 3 分。B 项展开议论不正确;C 项“想尽办法来解救国家危难,为君主分忧的坚定决心”不正确。)15. 思想感情方面
6、,本诗所表现出情感,与杜诗的“忧国忧民”相似。语言风格方面,本诗用语苍凉沉郁,与杜诗的气韵非常相似。遣词用字方面,本诗多使用沉实的字眼,与杜诗的用词风格相似。如“那堪”“竟未”“危”“故”“断”“移”等。注:若答“沉郁顿挫”,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 分。每要点 2 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16(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2)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积土成山17.【答案】C 【解析】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使用错误。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使用正确。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
7、追逐(不好的事物)。使用正确。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指按照合理的步骤进行。不合语境。应该改为“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语意过重,使用错误。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使用正确。18B(A成分残缺,“的主要思路”前加“等问题”;C搭配不当,改为“改写了历史”;D语序不当,“广泛地”放到“关注”前)19. D (句把大学说成旅游景点,与陈述的主体游离;句“垂怜”不得体,“垂怜”指在上的人怜悯在下的人,此处可换成“垂青”; 句中的“俯临”不得体,“俯临”是屈尊下临之意,换成“来到”即可。A项两句均无错误。B项两句属不得体。)2
8、0.【参考答案】防篡改重点是在“防” 对于防护对象要了如指掌 关注于产品自身的安全性和管理易用性21. “良知”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属于自我约束(内心的自律),后者属于外在的制度。“长辈的命令”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只约束个体,后者约束大家。22(60分) (参考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提示:本题延续全国卷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思路,重在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立意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多角度发散思维,立意时应将两则材料结合起来看,以下两个角度仅供参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做无可替代的人;行行出状元。【参考译文】张敬达,字志通,是代州人,小字生铁。年轻时因擅长骑射效力于唐庄宗,任厅直
9、军使。明宗时,担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任钦州刺史,连续升任彰国、大同军节度使,调任武信、晋昌节度使。清泰二年,契丹多次侵犯边境,唐废帝让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驻在忻州,屯驻的士兵聚众鼓噪围住敬瑭高呼“万岁”,敬瑭斩杀三十多人才制止他们。唐废帝怀疑敬瑭有二心,就派敬达担任北面副总管,用这种办法分散石敬瑭的兵权。第二年夏天,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任用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造反。废帝任命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率军包围太原,张敬达修筑长城连栅,用云梯飞炮进攻,城栅将要造成,狂风暴雨突然到来,毁坏了城栅。石敬瑭向契
10、丹求救。九月,契丹耶律德光率军从雁门入关,旌旗前后相连五十多里。耶律德光先派人派人告诉石敬瑭说:“我想在今天破敌行不行?”石敬瑭派人回报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盛,关键是要成功,不必速战。”使者还没有回报,两军已经交战。张敬达在西山摆开战阵,契丹凭着羸弱的骑兵三千人,皮革做的马鞭,木头做的脚蹬子,人马都不披上铠甲,来向唐军进攻。唐军争相追逐他们,契丹军队逃跑,追到汾曲,契丹伏兵出击,把唐军截成两部分,在北面的唐军都被杀死,死了一万多人。张敬达集合军队在晋安扎寨,契丹军队包围他们。唐废帝派起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起延寿屯驻在团柏谷,范延光屯驻辽州,距离张敬达都有一百多里。契丹兵包围张敬达的军队,从晋安寨往南,长一百多里,宽五十里,张敬达从军中望去,只见帐篷相连,如同冈峦起伏,四面用毛绳贯穿,挂上铃铛做警报,放出狗来回巡逻。张敬达军中有晚上出去的人,就被契丹军抓获,因此封闭军营不敢再出来。赵延寿等人都有二心,没有援救张敬达的意思。张敬达还有士兵五万人、战马一万匹,时间久了,粮食吃完,只能削树木筛粪来喂马,军士吃死马,不久马吃完了。副招讨使杨光远劝张敬达向晋投降,张敬达自以为不忍心背叛唐,而且救兵快到了,杨光远不断催促他,张敬达说:“各位为什么逼我呢?为什么不杀了我然后向晋投降?”杨光远就杀死张敬达投降晋。契丹主耶律德光听说张敬达死了,哀怜他的忠诚,派人收葬了他的尸体。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