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2016年高一生物稳态与环境暑假作业5一、 单选题。1.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ABCD 2.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过程涉及到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B.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参与C.恐怖电影直接刺激神经中枢产生了上述现象D.此过程涉及到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3.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
2、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神级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5.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 D.浆细胞合成抗体6.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右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3、()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7.兴奋在传导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表示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和Gly均表示神经递质 B.A处6点时膜内为正电位C.离子通道甲表示钠离子通道 D.抑制Gly释放将阻断兴奋由A到B的传导8.图中甲、乙细胞及物质A可以分别表示为()A.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抗体B.传出神经元、传人神经元、神经递质C.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D.甲状腺细胞、神经细胞、甲状腺激素9.下列关于免
4、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 细胞和 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10.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D.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11.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对垂体分泌活动的影响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
5、. B.C.D.12.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较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此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存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14.右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
6、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15.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 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16.右图为某食物网简图,其中苔类和物种C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B.物
7、种C和苔类之间无竞争关系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17.如图所示,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A BC D18.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称为()A.第一营养级 B.生产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19.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A.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降低值D.用于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20.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I和,I和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I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中现存的消费
8、者的总能量B.I、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C.I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I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中的则相反二、简答题21.如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液为_,B液为_,C液为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填标号)(2)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 _系统22.图1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持续电刺激小鼠的副交感神经,
9、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如果C物质是胰岛素,则B细胞是_。写出C物质从分泌出细胞外到作用于靶细胞所经历的人体内环境_。(2)如果图1中A细胞是某人胰岛B细胞且功能正常,却在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他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3)据图2所示,小鼠体内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是_。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_,原因是_。(4)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周围血液中 _的浓度变
10、化确定。23.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湿地类型线虫属丰富度土层深度(cm) 植物寄生线虫(条/100g干土)腐食线虫(条/100g干土)食细菌线虫(条/100g干土)碱蓬群落190-1093151210-2014210柽柳群落180-1089192810-2021015白茅群落240-10598927110-2016397请据表中数据回答:(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
11、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选择地点。(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线虫数量明显增多。(3)表中三个群落的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 _(cm)土层;深层土壤中_积累较少。(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 ,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最高。24.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F营养级示意图(a、b、c表示能量),请据图回答: 图甲 图乙(1)用图甲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图中缺少的箭
12、头是_(用图中字母表示)。(2)图乙中能量a是指_,能量b用于_。(3)若被F摄入的能量为m千焦,其粪便中的能量为n千焦,c1中的能量为e千焦, b中的能量为f千焦,则最终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最多为_;产生c1 生理过程的场所是_。(4)在该生态系统中,D和F的行为活动互被对方感知,以利于捕食和反捕食,这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_的功能。多代选择的结果使反应敏捷的F与跑得快的D得以生存,这共同进化现象的本质是_。 【试卷答案】1.D解析:题干中的图示表明形态学上端在上,放置在上端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根据实验对照原则,对照组应该是形态学下端在上,放置在上端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即单一变量是胚芽鞘的上端在上
13、还是在下故选:D2.A 解析:A、神经调节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A正确;BC、看到恐怖电影发生上述反应时,首先是眼睛接受到刺激,然后在神经和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BC错误;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D错误故选:A3.A 解析:静息状态时K+通透性增大,K+外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B正确;神经纤维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4.C 解析:幼嫩的细胞
14、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5.A6.C7.D8.D 解析:抗体是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参与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属于细胞免疫;传入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神经细胞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9.C 解析: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其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抗体参与;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分化产生,细胞核内基因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两种细胞功能不同;胸腺是T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由于缺少T细胞,细胞免疫有缺陷;在骨髓中分化发育
15、成熟的是B淋巴细胞。10.C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病,两者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病。11.D 解析: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故正确;运动强度增加,则汗腺分泌增加,而运动强度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故错误;降雨量增加,使得土壤动物存活率降低,但土壤动物不影响降雨量,故错误;害虫数量增加,则其天敌鸟类数量增加,由于捕食者增加,则
16、害虫数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故正确所以,正确故选:D12.D 解析:A、认为林鸽群的大小对被苍鹰捕食的几率没有影响,实际上林鸽群较大时种内互助功能会明显提高,因而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A正确;B、鲈鱼捕食幼鱼,是属于种内斗争,对个体不利,但对种的生存与发展是有利的,B正确;C、猴群是典型的营社群组织生活,分工合作,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发展,C正确;D、物种间的捕食关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彼此消长,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D错误故选:D13.C14.D 15.D16.C 解析: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苔类和物种C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栖息的场所相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A获得食物的来
17、源较多,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图示的各种成分只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在生态学上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17.B 解析: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状况便属于此种情况故选:B18.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所以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故选:C19.D 解析: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同化量和获取量之间的比值没有一定的数值比例;圈养生物的目的是提高其同化量以利其生长,因此需提高同化量占食入量的比例;同
18、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的差值为该生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0.A 解析:生态系统I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I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少,而生态系统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多,因此生态系统I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但消费者所含总能量均小于生产者所含有的能量;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A正确,B、C、D错误。21.(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A和C(2)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3)循环 泌尿解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A液为组织液,
19、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2)CO2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需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因此CO2不能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血液中CO2浓度比细胞中低(3)人体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如尿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后形成尿液,经泌尿系统从内环境排出体外22.(1)全身细胞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2)不能 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可以和胰岛素受体结合,阻止胰岛素发挥作用(3)反馈调节 降低 电刺激后,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
20、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4)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解析:(1)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所以图中B细胞属于组织细胞,胰岛素分泌到发挥作用进过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肝细胞(2)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可以和胰岛素受体结合,阻止胰岛素发挥作用,所以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3)血糖调解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含量下降,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升高血糖,血糖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据图2,开始刺激以后,胰岛素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下降(4)若要证实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
21、素,再检测注射前后周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即可证明23.(1)取样器取样 随机(2)分解者 食细菌(3)植物寄生 010 有机质(腐殖质)(4)白茅群落 丰富度 解析:(1)线虫属于土壤小动物,调查线虫时应该采用取样器取样,并做到随机取样。(2)腐生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的分解者。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丰富,排放后其中会有大量的细菌生存,所以会腐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加。(3)据表分析,三个群落中的植物寄生线虫类群中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群。根据题表,线虫出现表层聚集现象可能是由于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10cm的土层,且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4)据题表分析,
22、白茅群落的丰富度为24,其余两个群落的丰富度菌低于该群落,所以白茅群落的营养结构最为复杂。24.(1)EFDBCA (2)F同化的能量F的生长发育和繁殖(3)(mn)4%千焦或(ef)4%千焦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信息传递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解析:(1)食物链只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E)和消费者(F、D、B),A代表生产者,C代表分解者,故食物链是EFDB;(2)F摄入的能量包括同化的能量(a)和粪便中的能量两部分,同化的能量(a)又分为两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b)和呼吸热散失的一部分(c1);(3)F是第二营养级,最高营养级为B,F同化的能量是(mn)或(ef),故B同化的能量是(mn)4%千焦或(ef)4%千焦;(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本题主要体现了信息传递功能,进化的本质就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