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粤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能力提升卷说明: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能力提高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老师和家长应该怎样辅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想从读精典起步,或许是有道理的。B、云南丽江奇异的山水使人流连忘返,当地人的醇朴与热情好客叫人乐不思归。C、假酒能毒死人,假药能害死人,内容不健康的出版物对读者也是遗害无穷的。D、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解析】(A项“精典”应为“经典”,B项“醇朴”应为“纯朴”或“淳朴”,C项“遗害无穷”应为“贻害无穷”。)【答案】D2.对下列加点词
2、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程途节饮食(赶)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解析】合着,算是。【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巴黎的艺术家们风云际会,大展身手,其中的佼佼者, 在社会视线之上,成为熠熠生辉的明星。(2)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遇到警察才转危为安。(3)小溪在月下缓缓地流淌,贴上耳朵去听,能够听见它们轻语时发出的 的水声。(4)你这么容易冲动, 会发生许多麻烦事的,要学会有
3、意克制情绪。A浮动 好在 叮叮咚咚 毕竟 B躁动 幸亏 细细碎碎 毕竟C浮动 幸亏 细细碎碎 终究 D躁动 好在 叮叮咚咚 终究【解析】“浮动”与“视线之上”相匹配;“躁动”为贬义。“幸亏”指由于某种偶然出现的有利条件而侥幸避免了不良后果。“好在”表示某种有利条件本来就存在。“叮叮咚咚”形容水声较大,“细细碎碎”形容水声较小。“终究”可用于助动词之前,表示预料期望或是肯定要发生的事情必然发生。“毕竟”没有这种用法。【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网吧迷上网络游戏后,吴晓便把“作业”二字抛在了脑后,掉书袋、抄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明显退步。B十月刚过,大学校园里就
4、出现了许多招聘启示,在安达信、微软、英特尔这些响当当的公司的诱惑面前,一些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的内心开始躁动起来。C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D他说话的时候眉飞色舞,用亲切的语言,把海南岛的远景叙述得形象而美丽,叫我们都不由自主地精神振奋起来。【解析】掉书袋:是讽刺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语境错误。B莘莘学子:是复数词,表示人多,和前面的“一些”不能连用。C.事倍功半:用反了意思,应为“事半功倍”。【答案】D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句是( )A一个认真的作者总是要弄清楚,他所引用的事实材料是否确实可靠?他所引用的文献材料是不
5、是恰如原意?B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C她笑眯眯地问:“这是中国货?”我点了点头。“样子很漂亮啊!”她象是称赞,又象是挖苦。D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他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 或者是有了什么预感了?【解析】A虽有疑问词,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陈述语气,故不能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答案】A二、阅读与鉴赏(30分)(一)阅读雷雨片断,完成69题(每题3分)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a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6、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b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C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d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e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6.a句表现周朴园说这话的感情是( ) A惊喜 B惶恐C惊呆 D惊疑 【解析】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感到惊异、害怕,担心会危及自己的地位。【答案】B7e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
7、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 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 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解析】周朴园以小人之心猜测、判断侍萍找他是为了报复,害怕损害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所以才有这样的追问。【答案】D8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
8、的悲叹。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解析】侍萍的觉醒与反抗是有限的、朦胧的,是饱尝艰辛、极度痛苦下的悲叹与呐喊。【答案】B9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解析】失望一说没有根据。【答案】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9、13题。(18分)“提问”与“回答”有故事说,两个孩子给孔圣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他为什么早晨的太阳大如磨盘,离得近,却不热;中午的太阳小如盘子,离得远,却那么热,这是为了什么?孔圣人瞠目结舌,无以答对。这样,就有了一个可爱的提问与尴尬的回答的场面,极其生动有趣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场面,连圣人都会遇到,就更不用说普通的凡夫俗子了。“提问”是求知的重要方式,孩子们总是以提问的方式获得知识,所以就有了一套名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丛书,成了青少年益智的读物。“回答”,却并不简单,即使饱学之士也不敢说能答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于是也就有伟人说:一个傻子提了问题,一百个聪明人都回答不了。但不管能不能回答得了,人
10、群中总有爱提问的与爱回答的两种人存在。提问的前提是置自己于“无知”的位置上。孩子敢于提问,是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甚至那乐趣正在无知之中。一当了“知识”分子,骂人最恶毒的话恐怕无过于“无知”二字;最怕被人骂的话,也无过于这二字。如有人被骂了“无知”,就会觉得是最大的侮辱,如同掘了祖坟,由此,也许会引起没完没了的官司,没准最后会断了交往。人是从孩子长大的,这就决定了人是从无知处起步的。人又非生而知之,后天所学,难免有学问不到的地方。孔子是圣人,种庄稼种菜,就不如老农,在这一方面自然是无知。鲁迅回想自己和不识字的农村孩子闰土在一起,听他讲了很多新鲜的故事和生活,显示了城镇孩子对农村生活的无知。许
11、多大学问家,都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名世,恰恰是到了晚年,仍哀叹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不知道,表现出对知识追求的不倦精神。这其间,当然有他们的谦逊,表现出良好的学风与品德,但也确实是他们悟出了人生与世界的深刻关系。生有涯,学无涯;人如沧海之一粟,一粟何以能尽知沧海。这么说,“无知”是人生之必然,且永远在这方面或那方面处于“无知”状态。如此看来,人得保持一种“无知感”,这样才会去探索新的领域,掌握新的知识。这种“无知感”的宝贵,几乎像“饥饿感”对于厌食者。英国著名的散文家罗伯特林德就写过一篇无知的乐趣的散文。为了弄清布谷鸟的生活习性,他像孩子一样观察布谷鸟,他从中体验到“博物学家的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也
12、依靠他的无知,无知给他留下这类新天地任他去征服”。这位罗伯特林德由此还引申出做学问的道理:“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他断然认为那种把无知的巨大乐趣换成“回答问题的乐趣”,这种人“已经在开始僵化”。圣人,害怕好为人师,故不耻下问,且“每事问”。既非圣贤,只为了不“僵化”,我们也该有一种孩子的心态,常常保持自己的“无知感”,不要总想“回答”世界,当了蹩脚的“回答者”。10文章开头,记述两小儿向孔子提问之事,其目的是( )(4分)A说明孔圣人无以答对,也是个无知的人。B引出本文的论题“提问”与“回答”。C表明尴尬的回答场面,连圣人都会遇到。D列举事实,证明了提问是孩子们求知的重要方式。【解析】根
13、据题目和第二段的内容可得出结论。【答案】B11第段列举孔子和鲁迅的例子,要证明的观点是:(4分)【解析】从段落的前面一段或者是段尾寻找答案。观点在第8段。【答案】(要点)人非生而知之,后天所学,难免有学问不到的地方。12第 段中英国的罗伯特林德认为“那种把无知的巨大乐趣换成回答问题的乐趣这种人已经开始僵化”,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看法的?(6分)【解析】要分析出这种人的特点,“好为人师”、“无知”“缺乏追求”“缺乏探索精神”为得分点,答案不唯一。【答案】(要点)说这样的人“开始僵化”,指的是他们好为人师(或没有无知感),不再去追求知识、探索新的领域。13作者在分析“提问”与“回答”二者的关系时,他的
14、观点是:(4分)【解析】从文章的内容和结尾的段落内涵来总结、概括。【答案】不要总想“回答”,而应常“提问,保持自己的无知感。一、能力提升(25分)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南宋 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题采石蛾眉亭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2分)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雄浑、豪放。我们在高中阶段学过辛弃疾的 ;韩元吉词“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
15、代诗人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3分)(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3分)【解析】要注意利用题目和注解提供的信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读懂诗歌的内容,把握其主旨。(1)填对一处得1分。(2)答出“蹙”或“紧锁双眉”意思的得1分,答出“山像人一样因沦陷中原而满腔愁苦”意思的得1分,答出“表达诗人的无限忧虑”意思的得1分。(3)3分。答出“实写之景”等的得1分,答出“虚写之情”的得1分,答出“虚实结合作用”的得1分。【答案】 (1)永遇乐 京口北固
16、亭怀古 李白(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意思相同即可)(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同即可)15、在横线上默写原句并翻译出画线的句子。(4分)生乎吾后,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默写2分,翻译2分,翻译要踩点评分,其
17、中“庸”以及问句的形式各一分。【答案】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16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题目。(4分)全国国民阅读抽样调查表时 间图书阅读率网上阅读人数比例电子出版物使用率2000年60.4%3.7%1.6%2002年57.3%7.5%4.4%2004年48.7%21.3%17.8%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归纳出两条结论. 【解析】注意对信息的全面把握,从数据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并提炼出主要信息。【答案】结论如:近五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下降)。传统阅读方式受到了新兴媒体的严峻挑战。近五年我国国民的总体阅读率持续提高。(4分。各2分)17、将下
18、面的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增减少量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黑洞是一种暗天体。黑洞的前身是质量比太阳大40倍以上的恒星。这个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留下一个致密的星核。黑洞是这个致密的星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缩而形成的。【解析】组织语言要有条理。把合理地组织在“暗天体”前做定语。【答案】黑洞是原质量比太阳大40倍以上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结束生命后留下来的致密星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缩而成的一种暗天体。18、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4分)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
19、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解析】注意对修辞的要求。注意“山”“交响乐”都是比喻。(此题看来简单,实则暗藏机关,其隐性要求是非常多的。首先,从整段话的大语境看,所描写的对象应是能够表现“崇高”的特点的,同时,选准对象后,描写内容也要从“崇高”的角度来写,如果写成“它可能是一条小溪,让你感受清凉”或“它可能是一朵白云,让你感受轻柔”等,都是不合语境的。其次,从例句看:巍峨是山的特点,激越是交响乐的特点,那意味着我们仿写的句子中的宾语也应是描写对象所具有的特点,而且应该是形容词。再有,从语段的层次看,前一空应填
20、自然物,后一空应填人文景观。)【答案】它可能是一条河,让你回味壮阔;它可能是一部影片,让你触摸雄浑。19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句子,表达不够规范、清晰,试改用短句来表达。可适当增删、改动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2分)发源于神农架林区附近的香溪,流经王昭君的故乡兴山县和屈原的故乡秭归县。传说由于昭君曾在溪中洗手帕从此含香因而得名香溪。由香溪往神农架,不仅一路碧水青山,飞瀑茂林,景致优美,还可顺道游览屈原祠、昭君墓等著名景点。改句: 【解析】短句要注意增加主语,交代清楚画线句子的信息。2分。有欠缺酌扣。【答案】传说昭君曾在溪中洗手帕,溪水从此含香,因而得名香溪。四、写作与交流(50分)20阅读下面的
21、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某市有一家颇有名气的“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六年前负债80多万元,现在不仅扭亏为盈,而且发展为拥有19家企业、固定资产近亿元的集团,该公司总经理也成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谈到公司的发展历程,总经理深有体会地说:“要勇于否定自己。”但是离此家公司不远的另一家本来经营得相当不错的公司,由于全盘否定了原来的经营思路、管理办法,却变盈为亏,资不抵债,曾显赫一时的总经理如今举债度日,风光不再。看来,有时候否定自己可以走出一片新天地,有时候否定自己却可能走进一条死胡同。请以“自我否定与自我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个性创新拓
22、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2004年高考试题之辽宁卷)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日:“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
23、:“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投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
24、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注)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讟:怨恨。台使:六朝时推朝廷使者。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轨遂投城遁走 投:投奔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 济:渡河C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D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祟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伺的一组是()A咸去乃见思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B罴乃煮粥与将士均
25、分食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C罴为没食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D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便袒身露髻徒跣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B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C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杀敌;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答案:1A 2C 3D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