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类汇编:Q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604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类汇编:Q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类汇编:Q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类汇编:Q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类汇编:Q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类汇编:Q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类汇编:Q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类汇编:Q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Q单元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Q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52014重庆卷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 BC D5C解析 本题以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与题干“江南不以为然”的信息不符;与题干“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耗亦不多”的信息相符;与题干“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与题干还魂纸是废纸的再利用的信息相符

2、。故选C项。12014重庆卷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C庄子 D离骚1D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反映北方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与题干“幻想境界”“南方”等信息不符,故排除A项;老子具有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抽象的哲理,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与题干“比兴手法”“瑰丽的语言”等信息不符,故排除B项;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具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与题干“对理想的

3、执着追求”等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离骚是屈原的政治抒情诗,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D项。122014北京卷 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B孟子C荀子 D离骚12D解析 本题以中国战国时期的一幅地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是燕国所在地,是齐国所在地,是秦国所在地,是楚国所在地。离骚的作者屈原是楚国人,故选D项。13、2014北京卷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

4、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13B解析 本题以东汉时期东西方的文化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两点:东汉时期(公元97年),“大秦”指当时的(东)罗马帝国。A项分别是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的成就,排除;B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罗马帝国的成就,正确;C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近代波兰的成就,排除;D项分别是中国西汉和古希腊的成就,排除。故选B项。152014北京卷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

5、,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15C解析 本题以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一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本题题干强调的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A、B、D三项都是用“单一的、个别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排除;C项唐代所有宰相中的83%来自北方,完全可以得出唐朝宰相来源存在地域差异的结论。故选C项。132014全国大纲卷 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

6、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 D李白13C解析 本题以诗歌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比较问题的能力。陶渊明的诗歌清新自然,描写田园自然风光,这一特点为王维所继承,故答案为C项。陈子昂的诗歌,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岑参是边塞诗人;李白的诗风飘逸如仙。3 12014江苏卷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

7、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3C解析 本题以书林清话的史料记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本题选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402014新课标全国卷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

8、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

9、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40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

10、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解析 本题以17世纪中外科学家为切入点,考查了17世纪中国的宋应星(明末)与英国的牛顿科技成果的情况,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相关材料。第(1)问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应星和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再结合明清时期和英国的社会情况说明其政治、经济等背景。第

11、(2)问从社会政治特征、经济发展情况、科技著作与社会转型的联系等方面分析二人的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242014新课标全国卷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24C解析 本题以周代的“雅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在周礼之下“雅言”的统一,解答角度是最早的起源地。周礼下“雅言”的起源地是在周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故答案为C项;孔子只是最早整理春秋之前的诗歌,编定了诗经,他是诗经中“雅”的最早整理者,故排除D项。32014四川卷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

12、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3B解析 本题以司马迁对司马相如赋的评价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司马相如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不可能见证西汉的灭亡,故A项错误;汉赋手法夸张,内容丰富,与诗经古朴写实的风格不同,故C项错误;汉赋气势恢宏,文辞铺张,故D项错误;B项与题干“然其要归引之节俭”的信息相符。Q2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Q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Q4双百方针和现代教育的发展192014北京卷 1977年10月

13、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19A解析 本题以1977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本题的解题技巧是抓住时间:1977年。A项时间和情境均与题干相符,正确;B、C、D三项史实都出现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故选A项。1142014江苏卷下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11C解析 本题以李岚清同志篆刻的方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文革”后与篆刻中“科教”信息可以推断出是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故本题选C项;A项是在“文革”期间;B、D两项属于经济领域的探索,不符合方印中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