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42KB ,
资源ID:71594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59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领航》2015高考历史新一轮总复习题库:第24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领航》2015高考历史新一轮总复习题库:第24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1、核心考点对点练练落实知识考点一百家争鸣1(2014山东烟台高三质检)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选B。关键信息: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A项是墨家思想;B、C、D项都是儒家思想,但C项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D项是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不属于为人处世方面,B项正确。2(2014浙江温州期中)“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

2、主张的理解。题干材料大意是:人民饥饿,是因为居上位者收过多的税费,人民难于管理,是因为居上位者太多事了,人民难以治理。这段材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C。3(2014河北保定高三质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老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4(2014山东临沂联考)“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

3、,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该主张反对“仁义”,主张法治(服之以法),这样就能“民治而国安”,因此属于法家思想。5(2014四川成都联考)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兼相爱、交相利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解析:选A。“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成功。典故出自法家代表人的著作韩非子五蠧,因此A正确。考点二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与发展6(2014广东中山高三质检)汉代儒学是

4、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发展”体现为()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由“民本”发展为“君本”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汉代儒学的理解能力。 汉代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他主张天人感应和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故是错误的,他的出发点是适应封建专制统治。故选C。7(2014云南昆明联考)英国人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容并蓄而好探求的。”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 B汉唐C明清 D近代时期解析:选B。本

5、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515世纪是基督教统治西欧时期,而且兼容并蓄是唐朝文化交流的特点,故此题应该选择B。8(2014山东滨州联考)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A道家 B儒家C墨家 D法家解析:选B。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贵贱是天生注定的,这与儒家思想“天人感应”观点有相似之处。高频考点突破练练规范意识1(2014河北联考)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

6、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达到规范。A项不符合孔子思想;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属于陆王心学的体现。2(2014河南安阳期中)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7、”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解析:选C。关键信息: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孔子是儒家创始人,A项是墨家尚贤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儒家思想;D项是道家思想。故C项正确。3(2014湖北黄冈联考)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A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主流文化被否定和限制解析:选C。秦代焚书坑儒和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都是通过加强思想控制以加强君主专制。这说明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选C。4(2014四川成都联考)董

8、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之于()A圣人 B儒者C官吏 D帝王解析:选D。根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可知立王以使民尽善,此处的王即封建帝王。故D正确。5(2013江苏卷)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国家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9、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孝悌仁之本”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一家雍睦(和睦)”“同宗相处”作答。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

10、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62014年1月人民论坛提出“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当代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文化政策。下列是百家争鸣时期有关“和”的思想,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儒家的论述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论语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材料二道家的论述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材料三墨家的论述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1)诸子百家关于“和”的论述涉及了哪些方面?在实现“和”的途径方面有哪些不同?(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当时的思想家为什么不约而同地倡导“和”?这种主张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有哪些?解析:本题以“和”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归纳能力。第(1)问

12、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归类,而非简单地归纳材料内容,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如“治其国”“齐其家”“修其身”“正其心”。第(2)问则应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归纳总结。答案:(1)主要涉及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家庭和谐、国家和平、思想文化方面“和”的不同等。在实现“和”的途径方面,儒家倡导“仁”和“仁政”;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墨家主张“兼爱”。(2)当时思想家倡导“和”的社会原因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人们要求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奴隶制瓦解,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找治理国家的方法;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加深,对不同思想文化的态度趋于包容。这种主张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有:各诸侯国进行争霸战争,而且地主阶级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不可能实行“仁政”或“无为而治”;而墨家的“兼爱”思想代表了平民百姓的主张,所以不可能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因此,各位思想家所提出的“和”的主张无法实现。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