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582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评价李华瑞进入21世纪以来,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评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认为宋代“积贫积弱”到高度美化和推崇宋代历史。这种评价的转变有两条线索,一是上世纪20年代,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假说“宋朝是中国近世的开端”,以为宋朝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越西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个假说后来被概括为“唐宋变革论”,成为宋史研究的一个标签;二是上世纪40年代陈寅恪为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所作序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

2、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被大多数治宋史学者和众多媒体奉为圭臬。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符合中国历史的实际。“唐宋变革论”立足于中国历史只是汉族的历史而不包括辽西夏金。“本来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单一的汉族社会。可是日本的研究人员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纯中国世界和非中国世界,中国本土和边疆地域等过分单纯地分割为两大图示化的倾向。”(杉山正明)“唐宋变革论”另一个核心观点“中国文明至宋代没有再进步”的停滞论实际是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张目。近几十年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表明,明中叶后的经济已超越宋代经济发展的水平。而陈寅恪先生所言的赵宋文化“造极说”代表了民国时期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认识,仅指汉族文化而且特指儒家文

3、化。显然,用这两个观点看待宋代的历史地位是片面的,而这种片面性也大大局限了宋史研究的格局。中国历史上有几大问题宋史研究都极少涉猎。由于宋朝武功不竟,北宋的面积大约只有260万平方公里,南宋更为狭小,只有北宋的三分之二弱。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为狭小的主要朝代,而且它东、西、北三面受阻于辽、西夏、金,因而宋史研究先天缺少汉唐史研究中的“中西交通”和元明清史研究中的“边疆史地”等大课题,也缺少历代边疆民族历史语言文字的课题,如鲜卑语、粟特文、回鹘文、突厥文、吐蕃文、于阗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蒙古文等研究,还缺少西夏元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融汇的课题,等等。而这些课题是关乎中国走向世界、

4、世界走向中国的大问题。当然宋代的海外贸易相当发达,但这不能与“中西交通”相提并论,因为宋代的海外贸易只是停留在经贸关系上,而不是直接与世界主要文明古国和地区展开全方位的政治文化的对话。近几年清明上河图中有无胡商、画中骆驼是否来自西域的问题引起学人的关注和讨论就是一个显例。尤其到南宋,文化更加内倾,理学的排外思想是其后中国历史闭关锁国的始作俑者。此类问题在上世纪还被经常提起和论述,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越来越少有这种声音了。有学者以为“南宋模式的文化已经成为汉文化的大传统”,这个看法跟前面讲到民国时期对中国文化的片面认知是一致的。其实在北宋和南宋时期,辽和金对“汉族”概念的解释已经发生变化,经过

5、元朝时期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的融合,到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形成了几大区域文化。对南宋文化的继承主要是在南方地区(以江南为主),明清特别是清时期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不可能没有南宋文化的影响基因,但是“南宋模式”早已一去不复返,这也是不言而喻的。最后需指出的是,宋朝文明在20世纪以来得到域外学者的很高评价,但是在当时向世界传播中国文明的不是宋朝,而是辽朝和后来的蒙元。(节选自社会科学报第1707期)1. 下列关于作者观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入21世纪以来,评价宋代历史地位,先是全盘否定宋代的历史,后来又高度美化和推崇宋代历史。B.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为狭小朝代的事实,使得“

6、中西交通”“边疆史地”等大课题研究受到局限。C. “南宋模式”已一去不复返,南宋文化不应该是明清特别是清时期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巩固的影响基因。D. 20世纪以来域外学者评价很高的宋朝文明,其实是辽朝和后来的蒙元在当时向世界传播的中国文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论”假说,起到了引出作者评论的作用。B. 明中叶后的经济已超越宋代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结论驳斥了内藤湖南的观点。C. 作者批判内藤湖南的假说时,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的方法。D. 清明上河图中的胡商和骆驼受到学人关注和讨论的实例,印证了作者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和陈寅恪关于宋代历史的见解表明,他们对“中国”这个概念的理解都是不准确的。B. 杉山正明对“日本的研究人员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的批评,显示了他是全面理解了中国历史的学者。C. 国内外研究者的不同研究目的和对中国文化的狭隘认识,导致对宋代历史地位评价并不完全符合事实。D. 中国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辽、金和蒙元、明清创造并传播出去的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成分。【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

8、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A项,“先是全盘否定宋代的历史”错误,第一段“进入21世纪以来,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评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认为宋代积贫积弱到高度美化和推崇宋代历史”,可知是“积贫积弱”,不是“全盘否定”。B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为狭小朝代事实”错误,第三段“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为狭小的主要朝代”,可只是“宋朝是最为狭小的主要朝代”。C项,“南宋文化不应该是明清特别是清时期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巩固的影响基因”错误,倒数第二段“明清特别是清时期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不可能没有南宋文化的影响基因”,可知受影响。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

9、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综合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错误,没有对比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B项,“显示了他是全面理解了中国历史的学者”错误,第二段“本来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单一的汉族社会。可是日本的研究人员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纯中国世界和非中国世界,中国本土和边疆地域等过分单纯地分割

10、为两大图示化的倾向。”这是杉山正明的观点,但是看不出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程度。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

11、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网络零售规模和去年基本持平,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加5.9%,这说明网络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进一步提升。受疫情影响,近期传统商家向线上转型发展的意愿十分强烈,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因此得以逆势增长。此前,直播带货通常是一些店铺自己开设直播间,或由职业主播进行推介,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直播带货的销售边界不断扩大,这让越来越多的商家打开了新销路,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不仅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也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甚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让受疫情

12、影响严重的衣食住行娱乐等各行业看到了新机遇。众多房企项目都在直播间开展“云卖房”,一些购物中心的手表、珠宝、服饰、化妆品商家都开通了直播间,有的商家销量因此飙升数倍。一些地方政府正着手推动直播电商与专业批发市场、传统商贸企业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新模式。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摘编自2020年4月26日北京青年报)材料二:近日直播电商卖货非常火。5月10日晚间,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现身快手直播间,全场销量达到3.1亿。央视主持朱广权和淘宝主播李佳琦的“小朱配琦”,直播带货量7

13、200万元。这令人注目围观的销售业绩后面,是知名企业家或媒体人以及网络主播加直播加电商的强势资源的组合与整合。多年前被称为“网红带货”的销售现象也称直播带货,现今吸引越来越多的“正牌军”。商务部最新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一季度直播电商超过400万场。早在今年3月广州市商务局就出台16条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直播电商;4月14日东莞网红直播带货基地正式启动。随着移动网络与智能手机的兴起,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重新定义着社交等人际关系。直播,决定了其娱乐性与媒体属性还有社交属性,流量与人气是决定直播电商成败的最根本性因素。消费动力不足,供方市场积极拓展直播电商,也是直播电商越来越火的根本动力。当下人

14、们的生活与消费越来越网络化,同时分享体验经济的发展并不断细分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这些都是促进直播电商越来越火的外在背景。可以预见,随着社会消费需求的升级,直播电商无疑将抢占先机。直播电商红火,一方面当地政府官员的信用背书是关键,另一方面知名企业家或媒体人以及网络主播加直播加电商这些强势资源的组合与整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直播电商这一潮流,或许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商家参与掘金。(摘编自2020年5月13日中华工商时报)材料三:2019年被称为“直播电商元年”,各大传统电商和社交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直播带货模式。不过,直播电商火爆的背后也有隐忧。直播电商的本质属于商业广告,带货主播往往身兼广告

15、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等多重角色。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以相应罚款;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还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但在现实中,直播翻车常有,追责处理不常有。主播群体只要人气、只获收益、不担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带货主播的侥幸心理,在宣传时往往有意无意夸大其词,吸引眼球。这一乱象不仅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厘清直播电商的责任义务,加大监管力度,才能督促其自觉诚信,规范经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于直播平台的监督,及

16、时发现和取证虚假宣传行为,依法予以约谈、行政处罚。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带货直播身份的界定往往存在争议,直接影响责任认定。不妨抓住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契机,将直播电商列入法律规制范畴,进一步厘清带货主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更好地予以规范。应畅通投诉渠道,简化处理流程,通过引入举证责任倒置等方式,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提高维权热忱。各级消协组织应积极履行消费监督公益性职责,充分运用消费公益诉讼,帮助广大消费者维权,倒逼带货主播珍惜羽毛。(摘编自2020年4月1日中国青年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据统计,今年我国一季度实物网上零售额有所增长,线上

17、销售对社会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B. 直播经济让更多的商家打开了新销路,拓展了生存空间,这也让直播带货的销售边界进一步扩大。C. 直播带货正在激活消费热情,吸引更多的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使经济转型升级有新突破。D. 直播经济的发展顺应了网络社会中人们社交方式的变化,与政府推进和供方市场的拓展不无关系。5. 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直播带货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这一潮流,但其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也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B. 网络直播并非法律盲区,主播在宣传、推广和销售时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C. 政府要厘清带货主播应该承担的法律责

18、任,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管。D. 为了有利于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带货主播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羽毛,诚信经营,规范经营。6. 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4. B 5. A 6. 材料一侧重直播带货对我国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材料二侧重直播带货火爆的原因;材料三侧重直播带货如何规范健康发展。【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先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再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最后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

19、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直播经济让更多的商家打开了新销路,拓展了生存空间,这也让直播带货的销售边界进一步扩大”错误,因果倒置,应该改为“直播带货的销售边界进一步扩大”让“更多的商家打开了新销路,拓展了生存空间”。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直播带货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这一潮流”错误,或然

20、变必然,材料二最后一段“直播电商这一潮流,或许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商家参与掘金”,可知是“或许”。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材料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网络零售规模和去年基本持平,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加5.9%,这说明网络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进一步提升”“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21、,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即侧重直播带货对我国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材料二,“直播,决定了其娱乐性与媒体属性还有社交属性,流量与人气是决定直播电商成败的最根本性因素”“消费动力不足,供方市场积极拓展直播电商,也是直播电商越来越火的根本动力”“直播电商红火,一方面当地政府官员的信用背书是关键,另一方面知名企业家或媒体人以及网络主播加直播加电商这些强势资源的组合与整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即侧重直播带货火爆的原因;材料三,“直播电商的本质属于商业广告,带货主播往往身兼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等多重角色”“但在现实中,直播翻车常有,追责处理不常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于直播平台

22、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取证虚假宣传行为,依法予以约谈、行政处罚”,即侧重直播带货如何规范健康发展。【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

23、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窗台上的小斑鸠沈洋拉开办公室的窗帘,我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一个鸟巢。那巢正好筑在窗台的西角,西面紧贴墙体,北面嵌入窗槽,紧靠玻璃,整个基座稳稳地立在约有三寸宽的窗台上。巢由细小的树枝搭成,约半尺高,直径如碗口大小。因为出差,我来不及细细欣赏这鸟巢之美。万万没想到,出差一周回来,鸟巢里竟然添了两枚鹌鹑蛋大小的鸟蛋。“主人”一直未现身,也无从判断是何种鸟下的蛋。大约过了十分钟,鸟儿终于露面,是只肥硕的大鸟。其身如鸽子般大小,外形也和鸽子

24、相似,不同的是颈部有一带白斑花纹的羽毛,看上去像是围了一条花围巾,漂亮极了。它先是飞到我窗外的树枝上歇息,之后“扑棱”一声来到我的窗台上,两只绿豆般圆溜溜的大眼睛转个不停,十分警觉地看看四周。见没什么危险,才摇摆着走到鸟巢前,轻盈地跳到巢中,蹲在鸟蛋上,开始孵蛋。尽管鸟儿们每年都在窗外叫个不停,飞翔嬉戏,但我还真是没在意过它们。但这次不同了,一只鸟儿直接飞临我的窗台筑巢,让我再也无法忽视。我的行动格外小心,生怕影响鸟儿孵蛋。我赶紧查阅资料,得知其名为斑鸠,属于鸟纲鸽形目。就这样,我每天上班,斑鸠也上岗。我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把窗帘掀开一条缝,生怕惊吓着斑鸠。每每这时

25、,就见斑鸠警觉地转动着眼睛,朝窗内望两眼,便飞到旁边的树枝上。慢慢地,斑鸠开始信任我了。之后开窗时,斑鸠先是一惊,起身展翅欲飞,却并未真的飞走。再往后,干脆稳坐巢中不动,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让我无比感动。这一天,我见到一只体形肥硕的大斑鸠,先是飞到窗外的树枝上歇息,见周边没有“外敌”,便飞到窗台上,来到巢边。巢中那只稍清瘦一点的斑鸠,纵身一跳,落在窗台上,大斑鸠“扑通”一声飞到巢中,继续孵蛋。我连忙用手机将这段场景记录下来。原来,斑鸠夫妻是轮番进行孵蛋的。亲眼见证新生命的诞生,是我这些天最为幸福的一件事。这是一份难得的生命体验,让我激动并欣喜着。一天早上,当我来到办公室,轻轻掀开窗帘的一

26、刹那,我被震撼了。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正在轻轻地蠕动。我确认,那是小斑鸠无疑。好奇心驱使我贴近玻璃去仔细观察。这是一对小斑鸠,毛茸茸的,十分可爱。身上没有羽毛,只能看到黑里透红的皮肤,表皮长了一层碎细的茸毛。那一吐一吸之间,分明能看到那一对小斑鸠身体的律动。我看到斑鸠妈妈与两只小斑鸠嘴对嘴亲密,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斑鸠妈妈正在“渡食”吧。之后的每一天,斑鸠妈妈和斑鸠爸爸更忙碌了,飞来飞去地觅食,喂养两只小斑鸠,喂饱后就蹲在小斑鸠的上面,用它们的身体温暖自己的孩子,直到小斑鸠慢慢长出羽毛,逐渐丰满,飞向蓝天。仅仅半年时间,我的窗台上,已经孵化出六只小斑鸠。他们每一次飞走,都会让我又惊喜又失

27、落。斑鸠妈妈每一次飞临我的窗台,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离开,我都一直陪伴,默默关注。我会为一场大雨或是一场大风而担忧斑鸠的命运,会为天气降温而担心小斑鸠是否受冻,我进出办公室的脚步变得轻了。单位装修办公室,我会特别嘱咐工友们,一定不要损坏鸟巢。我把这些照片和视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每一次都会感动很多朋友。明年春天,相信斑鸠一家,还会再回来的。(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05月25日20版)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以“拉开办公室的窗帘,我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一个鸟巢”开篇,写出了“我”的惊奇,又激发起读者兴趣。B. 作者对斑鸠

28、的描写,抓住它与鸽子的不同特征,用比喻的手法,着力突出了它“颈部一带白斑花纹的羽毛”和圆圆的可爱的眼睛。C. 文章以“我”与斑鸠的认识过程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客观具体地介绍了斑鸠生命诞生、孵化的过程,说明了斑鸠的生态特点。D. 文章截取“我”与斑鸠相识的几个片断,以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斑鸠的关切,细致生动表现了斑鸠带给我的难得的生命体验。8. 理解下列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尽管鸟儿们每年都在窗外叫个不停,飞翔嬉戏,但我还真是没在意过它们。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离开,我都一直陪伴,默默关注。9. 文章以“窗台上的斑鸠”为题,有哪些好处?试分条陈述。【答案】7. C 8. 窗外

29、鸟儿一直展示它们的生命活力与自在,而“我”却一直忽视,真诚地表达了自责之情。具体展现斑鸠生命变化过程,体现斑鸠带给我的态度变化,表现我对生命体验机会的珍视。 9. 特定的位置与对象,易于引起读者兴趣;便于表现“我”的观察过程,展示行为和心理变化;有利于具体呈现斑鸠的生活状态,细致刻画斑鸠与人的关系;利于表达“我”对生命的独特感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

30、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题干要求选出“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客观具体地介绍”错误;“万万没想到,鸟巢里竟然添了两枚鹌鹑蛋大小的鸟蛋”,写斑鸠生了蛋;“轻盈地跳到巢中,蹲在鸟蛋上,开始孵蛋”,“就见斑鸠警觉地转动着眼睛,朝窗内望两眼,便飞到旁边的树枝上”,“斑鸠开始信任我了。斑鸠先是一惊,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大斑鸠扑通一声飞到巢中,继续孵蛋。”,写斑鸠孵蛋;“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正在轻轻地蠕动。斑鸠妈妈和斑鸠爸爸更忙碌了,飞来飞去地觅食,喂养两只小斑鸠,喂饱后就蹲在小斑鸠的上面,”,写斑鸠出生,文章通过几个细节片段描写介绍了斑鸠生命

31、诞生、孵化的过程,从“万万没想到”“警觉”“信任”以及我观察斑鸠孵蛋的过程中的心理刻画,作者融入了自己浓厚的主观色彩,表达了对斑鸠的喜爱和对生命诞生的感悟,所以说“客观具体地介绍”错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理解语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前后语境及文章主旨来进行体会。本题是对文中两处充满作者主观感情的句子进行理解分析,答题时应结合语境分析作答即可。本文写“我”与斑鸠的认识过程,介绍了斑鸠生命诞生、孵化的过程,表达了对斑鸠的关切和喜爱,表现了斑鸠带给我的难得的生命体验。 “鸟儿们每年都在窗外叫个不停,飞翔嬉戏”,是写鸟儿生活自由自在并且充满活了,“真是没在意过它们”则表现了

32、我对鸟儿这一特点的忽视,“尽管但”这一转折则表达了作者内心充满的自责、遗憾、惋惜或者后悔。“诞生、蠕动、练翅、起飞和离开”写通过我的观察感知到的斑鸠的生命变化过程;结合开头“我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一个鸟巢”以及“但我还真是没在意过它们”,斑鸠的生命变化过程让我“一直陪伴,默默关注”,表明斑鸠带给我的态度变化;结合主旨,这也是斑鸠带给我的难得的生命体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对象是文章的标题。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如下:先由表及里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形象、情节、主旨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作用。如本题问的是“以窗台上的斑鸠为题,有哪些好处”,先要到文中找到包含“窗台上的斑鸠”的句

33、子,由表及里理解其含义,“我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一个鸟巢”,那巢正好筑在窗台的西角,”,“尽管鸟儿们每年都在窗外叫个不停,但我还真是没在意过它们”,说明窗外从不缺少鸟儿,斑鸠把巢筑在窗台,然后才开始了我的观察之旅,标题直接点明筑巢的位置和对象,能更好的吸引读者;“万万没想到,鸟巢里竟然添了两枚鹌鹑蛋大小的鸟蛋”“轻盈地跳到巢中,蹲在鸟蛋上,开始孵蛋”“就见斑鸠警觉地转动着眼睛,朝窗内望两眼,便飞到旁边的树枝上”“斑鸠开始信任我了。斑鸠先是一惊,还拿一双信任的眼睛看着我”“大斑鸠扑通一声飞到巢中,继续孵蛋。”,“只见巢中一团黑乎乎的小东西正在轻轻地蠕动。斑鸠妈妈和斑鸠爸爸更忙碌了,飞来飞去地觅

34、食,喂养两只小斑鸠,喂饱后就蹲在小斑鸠的上面,”,文章通过几个细节片段描写介绍了斑鸠生命诞生、孵化及喂养的过程,正是因为斑鸠筑巢位置的特殊,让我才有机会仔细观察,更好的展现我的心理变化,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斑鸠由“警觉”到“信任”的变化过程,体现斑鸠与我的关系,结合“我的窗台上,已经孵化出六只小斑鸠。他们每一次飞走,都会让我又惊喜又失落。相信斑鸠一家,还会再回来的”以及文章主旨,标题也更好的表现了我对生命的感悟。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按条整理作答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也。哀帝时,父仁为河南都尉,而述

35、补清水长。仁以述年少,遣门下掾吏随之官,月余,掾辞归,白仁曰:“述非待教者也。”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及更始立,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入略汉中。述闻之,遣使迎成等。成等至成都,虏掠暴横。述意恶之,召县中豪桀谓曰:“天下同苦新室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吾欲保郡自守,诸卿欲并力者即留,不欲者便去。”豪桀皆叩头曰:“愿效死。”述乃选精兵千余人,西击成等,大破之。二年秋,功曹李熊说述曰:“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将军割据千里,若奋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业成矣。宜改名号,以镇百姓。”述曰:“吾亦虑之,公言起我意。”于是自立

36、为蜀王,都成都。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为天子,号成家。自更始败后,光武方事山东,未遑西伐。关中豪杰等往往拥众以万数,莫知所属,多往归述。是时,述废铜钱,置铁官钱,百姓货币不行。后,隗嚣称臣于述。述性苛细,察于小事。敢诛杀而不见大体,好改易郡县官名。出入法驾,鸾旗旄骑,陈置陛戟,又立其两子为王。群臣多谏,以为成败未可知,戎士暴露,而遽王皇子,示无大志,伤战士心。述不听。唯公孙氏得任事,由此大臣皆怨。八年,帝使诸将攻隗嚣。嚣败,并没其军,蜀地闻之恐动。帝及与述书,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述省书叹息,以示所亲太常常少、光禄勋张隆。隆、少皆劝降。述曰:“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左右莫敢复言。九月,吴汉

37、破斩述之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十一月,述自将数万人攻汉,自旦及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汉因令壮士突之,述兵大乱,被刺洞胸,堕马,其夜死。汉乃夷述妻子,尽灭公孙氏,放兵大掠,焚述宫室。帝闻之怒,以谴汉。初,常少、张隆劝述降,不从,并以忧死。帝下诏追赠少为太常,隆为光禄勋,以礼改葬之。其忠节志义之士,并蒙旌显。于是西土咸悦,莫不归心焉。(选自后汉书公孙述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同苦/新室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B. 天下同苦新室/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

38、非义兵也C. 天下同苦/新室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D. 天下同苦新室/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掾吏:掾,原为佐助的意思。掾吏,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B. 建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年号。年号是古代中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 丹青:指红、黑二色。此二色不易褪变,文中以此表达讲究诚信之义。D. 追赠:指某人生前或死后被授予某些官职、称号等,以此来彰显其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孙述做

39、清水长时,他的父亲派一小吏随行,但小吏很快辞归,因为公孙述认为自己无须别人教导。B. 宗成进入成都后,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公孙述于是号召当地豪杰起兵反对宗成,并最终打败了他。C. 隗嚣战败以后,光武帝写信招降公孙述,申明利害,公孙述的亲信们也劝他投降,但公孙述拒绝了。D. 军事不利的情况下,公孙述亲自率军作战。士兵又饿又累,被敌人突击大败,公孙述最终重伤死去。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太守以其能,使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2)群臣多谏,以为成败未可知,戎士暴露,而遽王皇子,示无大志,伤战士心。【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

40、)后来太守因为他很有才能,让他兼任代理五个县(的长官),这五个县政事治理得好,奸盗之事不再发生了,郡中说有了鬼神(护佑)。(2)群臣多规谏,认为成败还不可知,军队暴露在外,(公孙述)却急于封儿子为王,表现出没有大志,挫伤战士的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苦”意思是“苦于”,宾语是“新室”,即“苦于王莽新朝”,语义以及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系获”的主语是“妇子”,

41、所以中间不能断开,且“此寇贼”是判断句,结构完整,前后要断开,排除D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追赠:指某人生前或死后被授予某些官职、称号等”错误,追赠是死后授予。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

42、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因为公孙述认为自己无须别人教导”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月余,掾辞归,白仁曰:述非待教者也”,意思是“一个多月,小吏回来告诉公孙仁说:公孙述不是等待教导的人”,由此可知,小吏很快辞归是因为小吏认为公孙述不必别人教导,这是说公孙述才能之高。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以,因

43、为;其,代词,他;使,让;兼摄,兼任代理;修理,治理得好;发,发生。(2)中,谏,规谏;以为,认为;戎士,军队;遽,急于,忙于;王,名词作动词,封王;示,表现,显示;伤,挫伤。【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

44、哀帝时,父亲公孙仁为河南都尉,公孙述就补为清水县长。公孙仁认为公孙述年少,派遣门下掾随他到任。月余,掾辞归,向公孙仁说:“公孙述不是等待教导的人。”后来太守因为他很有才能,使他兼摄五县(的长官),结果这五个县政事治理得好,奸盗不再发生了,郡中说有了鬼神(护佑)。等到更始即位,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侵入汉中。公孙述听说,就派遣使者迎接宗成等。宗成等到成都,虏掠暴虐。公孙述很厌恶,于是召集县中豪杰对他们说:“天下同苦于王莽新朝,所以一听到汉将军到,我就派人驰去迎接。现在百姓无辜而妇女儿童都成了俘虏,百姓的家室房屋都遭焚烧,这是寇贼,不是义兵。我想保郡自守,你们愿意同我一起干的请留下,不愿意的

45、可以走。”豪杰们都叩头说:“愿效死。”公孙述于是就选精兵千余人,向西攻击宗成等人,大破宗成。二年秋,功曹李熊对公孙述说:“现在四海汹涌不安,平民百姓肆意议论。将军割据千里,如能奋威德以投合天时,就可以成就霸王的事业了。应改名号,以镇抚百姓。”公孙述说:“我也考虑过,你的话启发了我。”于是自立为蜀王,定都在成都。建武元年四月,就自立为天子,号成家。自从更始败后,光武正忙于山东事务,没来得及西伐。关中豪杰往往拥有兵众达万,不知归属,多往归公孙述。这时,公孙述废除铜钱,置铁官以铸钱,百姓手中的货币不能流通。后来,隗嚣向公孙述称臣。公孙述喜苛求细枝末节,斤斤计较小事。敢诛杀而不识大体,喜欢更改郡县的官

46、名。出入都是天子的阵仗,持戟侍卫于殿阶两侧。又立他的二子为王。群臣多规谏,以为成败还不可知,军队暴露在外,(公孙述)却急于封儿子为王,表现出没有大志,挫伤战士的心。公孙述不听。只有他公孙一家一姓的能够当官掌权,由此大臣们都埋怨不迭。八年,帝使诸将进攻隗嚣。隗嚣失败,全军覆没。蜀地听到消息惊恐震动。光武帝就写信给公孙述,陈述祸福,以表明自己的诚心。公孙述看信省悟叹息,给亲信太常常少、光禄勋张隆看。隆、少都劝公孙述投降。公孙述说:“兴与废都是命运。哪里有投降的天子呢!”左右的人就不敢再讲话了。九月,吴汉破斩公孙述的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十一月,公孙述亲自率领数万人攻吴汉,从清晨到日中,军士吃不到

47、粮食,都很疲乏,吴汉命令壮士突击,公孙述兵士大乱,公孙述胸部中枪,坠落马下,晚上就死了。吴汉就杀了公孙述妻儿,把公孙氏全都杀尽,又纵兵大掠,焚烧公孙述宫室。光武听到发怒,谴责吴汉。初,常少、张隆劝公孙述降汉,述不从,常少与张隆都忧郁而死。光武下诏书追赠常少为太常,张隆为光禄勋,以太常和光禄勋的仪礼改葬他俩。凡是忠节志义的人士,都受到了表彰和显扬。于是西土人士都感到高兴,没有不归心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登芦台怀于鳞元美兄弟明卿诸君子二首(其二)徐中行孤城摇落气悲哉,斥卤黄花也自开。万里乡心随去雁,九河秋色起登台。自怜蓬鬓风尘老,犹忆萸囊汉

48、署来。此日衔杯谁不念,飘零天地转堪哀。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的“悲”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黄花”扣合题中表明的节令。B. 颔联的“秋色”承接上联而来,“登台”二字照应诗题中的“登芦台”。C. 颈联着眼现实,生动形象地描画出诗人此时佩戴萸囊登高远眺的情景。D. 尾联总结全诗,直抒胸臆,并且再次回扣诗歌题目中的“九日”二字。15.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14. C 15. 对朋友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年华老去的悲哀,漂泊天涯的愁苦。(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

49、、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颈联着眼现实,生动形象地描画出诗人此时佩戴萸囊登高远眺的情景”错误,颈联虚实结合,上句为实写,着眼现实,下句为虚,回忆过去。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偏远小城的百花凋残,零落,多么悲凉,含有过多的盐碱成分,

50、不宜耕种的土地上的菊花也兀自开放着。我思念家乡的心啊随着大雁而去,登上高台看到满眼都是秋光无限。鬓发蓬乱,年老体衰,自己感觉自己可怜,依然记得当年盛茱萸的袋子传来汉署之香。我的家人朋友们今日端起酒杯会念起我吧,我在天地之间四处飘零,多么的悲哀啊。徐中行的九日登芦台怀于鳞元美兄弟明卿诸君子二首(其二),写在九月九日登高怀远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单独问情感的诗歌鉴赏题,要逐联分析情感。从标题“九日登芦台怀于鳞元美兄弟明卿诸君子二首”可以看出对朋友的怀念;从“万里乡心随去雁”可以看出对家乡的思念;从“自怜蓬鬓风尘老”可以看出年华老去的悲哀;从“飘零天地转堪哀”可以看出“漂泊天涯的愁

51、苦”。【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静女中,因为是中意的女子馈赠的,虽然是茅草也让人感到美得出奇。这两句原文是:_,_。(2)欧阳修在伶官

52、传序中,对后唐兴亡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推出“_,_”的结论。(3)王实甫长亭送别(碧云天)中的“_?_”两句,化用苏轼水龙吟“点点是离人泪”,浑然天成。【答案】 (1). 自牧归荑 (2). 洵美且异 (3). 忧劳可以兴国 (4). 逸豫可以亡身 (5). 晓来谁染霜林醉 (6). 总是离人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或者给出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1)“女子馈赠”“美得出奇

53、”是提示,同时注意“荑”“洵美”的书写。(2)“后唐的兴亡”“推出结论”是提示,同时注意“逸豫”的书写。(3)“化用点点是离人泪”是提示,同时注意“染”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宋都城开封那曾经的繁华

54、如烟如梦地蒸发了,如今仅有地理坐标可以帮助我们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只有文字清浅的墨香或还有迹可循。在两宋时期,通过茶坊成为一张显微镜片,生动地窥见彼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与世态人情见之于幽然茶色。当时的开封茶坊林立,或临街而设或筑于瓦舍,茶客每日 ,往来不断。但最能体现两宋文人雅士审美 的恐怕就是茶具了。和唐代崇尚青瓷不同,宋朝是黑瓷的黄金时代。黑瓷茶盏外形古朴端庄,釉色朗润,恰符合宋代文人质朴素雅、清新返璞的志趣。( )。茶的清丽和芳香既使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生发出淡泊豁达、自在从容的悠远茶思;同时,深厚博大的中国文化又赋予了茶更新颖更多元的内涵,儒的谦和、禅的沉静、道的浩渺都使得那抹浅雅的绿色变得更

55、加耐人寻味。无论是工艺精良的茶叶生产还是工序 的品茶之道,甚至是 的茶器茶具,都是人们藉着对茶的热爱在与茶相关的领域里促生的锦绣繁花。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络绎不绝 品味 繁复 琳琅满目B. 车水马龙 品位 繁琐 珠玑满目C. 络绎不绝 品位 繁复 琳琅满目D. 车水马龙 品味 繁琐 珠玑满目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无不反映出两宋时期茶文化在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亦展现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相互交融促进的生动图景。B. 这些无不展现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相互交融促进的生动图景,同时亦反映出两宋时期茶

56、文化在中国的繁荣与发展。C. 这些无不反映出两宋时期茶文化在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亦展现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相互促进交融的生动图景。D. 这些无不展现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相互促进交融的生动图景,同时亦反映出两宋时期茶文化在中国的繁荣与发展。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茶坊这张显微镜片,生动地窥见彼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与世态人情见之于幽然茶色。B. 通过茶坊这张显微镜片,使人于幽然茶色中生动地窥见彼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与世态人情。C. 茶坊成为一张显微镜片,生动地窥见彼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与世态人情见之于幽然茶色。D. 茶坊成为一张显微镜片,使人于幽

57、然茶色中生动地窥见彼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与世态人情。【答案】17. C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题干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第一空从“茶客往来不断”来看,侧重写茶客接连不断,故选“络绎不绝”,可排除B、D。品味,一指尝试滋味;二指仔细体会;三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一般作动

58、词。品位,指格调,对事物的理解或欣赏水平,名词,前面可以加形容词,多用于文人雅客。前文语境“体现两宋文人雅士审美”,故应选“品位”,可排除A、D。繁复:指繁多复杂。繁琐:一指繁杂琐碎;二指烦扰。此空针对品茶的工序,侧重复杂,故选“繁复”。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珠玑:形容美好的诗文绘画。此处语境是说“茶器茶具”珍贵且多,故选“琳琅满目”。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题干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59、,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前文写了两宋时期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括号处应先总结前文,故应该先讲“反映了两宋时期茶文化在中国的繁荣与发展”,可排除B、D两项;后文写茶对人们和中国文化的影响,故再说“展现了茶文化与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相互交融促进的生动图景”,应该先“交融”,然后再“促进”,可排除C。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A项,结构混乱,“生动地窥见彼时世态人情”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与世态人情见之于幽然茶色”杂糅,故排除;B项,缺

60、少主语,分句“通过”和“使人”均没有主语,故排除;C项,搭配不当、中途易辙;“茶坊生动地窥见”主谓搭配不当,前一个分句主语是茶坊,“见之于幽然茶色”的主语是“彼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与世态人情”,转换了话题,故排除。故选D。【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词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61、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液体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液体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体置于密闭的真空体系中,液体分子持续不断地逸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最后使得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回到液体中的速度相等,蒸气保持一定的压力。此时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实验证明, _,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将液体加热至沸腾,_,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液体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物质分离开来。但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

62、很大(一般至少相差30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当蒸馏组分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时,_,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物质留在蒸馏器内,这样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所以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答案】 (1).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 (2). 使液体变为蒸气 (3). 沸点较低的先蒸出【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第空,“实验证明”表明要填结论性语句,根据后文“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的提示,以及需紧承前文饱和蒸汽压,可知应写饱和蒸汽压和温度的关系;

63、第空,根据前文“将液体加热至沸腾”和后文“然后使蒸气再液体”,可知横线处应写将液体加热的结果,可拟写“使它变成水蒸气”一类的句子;第空,根据后文“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物质留在蒸馏器内”可知是写蒸馏的过程,结合“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内容和结构,故应填 “沸点较低的先蒸出”。【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21.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句子要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本报讯 15日,江苏省“情系留守儿童,共享温暖阳光”

64、文明实践集中行动启动。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等苏北五市文明办的负责人,以及陈红明、杨洪雨、姚士群、邹必新等“中国好人”“江苏好人”与留守儿童代表围桌而坐,共同开启温暖时刻。据统计,目前我省有17万余留守儿童,且主要分布在苏北五市。为了让孩子们过个欢乐的春节,活动现场,“情系留守儿童,共享温暖阳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行动项目发布。“把爱带回家,幸福过大年”关爱留守及困境儿童活动、“破解孩子的情绪密码”智慧家长讲座、“有我在,不孤单”等53个行动项目,让留守儿童“过年有人陪”。活动现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好人志愿者与10名留守儿童关爱结对,10家社会志愿组织与10个村现场签订结对关爱留守儿

65、童协议。【答案】“情系留守儿童”文明实践集中行动启动,让留守儿童“过年有人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是语言由丰富到简洁的过程,包括筛选概括类压缩、新闻类压缩等。筛选概括类压缩首先要辨明材料类型,进而把握重点。新闻类压缩多为拟写标题、一句话新闻。在拟写标题和一句话新闻时,要抓住新闻中的“主体”和“事件”。通读这则新闻报道,第一段,“15日,江苏省情系留守儿童,共享温暖阳光文明实践集中行动启动与留守儿童代表围桌而坐,共同开启温暖时刻”,即主体事件是“情系留守儿童文明实践集中行动启动”,第二段是留守儿童分布情况和这次活动的目的,“为了让孩子们过个欢乐的春节,活动现场让

66、留守儿童过年有人陪”,即“让留守儿童过年有人陪”。注意字数限制。【点睛】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组合关键句或短语;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

67、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暮春时节,落英缤纷。上海杨浦区推出“落樱不扫”街道。S市也打算上征求市民意见。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保留了城市的自然美,有人认为这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还有人认为 假如你是该市的市民,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落樱不扫,是你心底的浪漫近日,上海首条“落樱不扫”道路在杨浦区展

68、开试点,让市民全方位体验樱花之美。一片叫好之声甚至把“落樱不扫”送上了微博热搜。毕竟,这既是审美趣味的提升,亦是管理水平的提升,的确值得叫好。“落樱不扫”为何获得这么强烈的关注?只因人们见惯了城市里干干净净、几乎一尘不染的道路,千篇一律的视觉景观下,一条落樱遍地的道路,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受。更主要的是,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落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王维写有这样的名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落樱铺陈的景象,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陶渊明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总之,“落樱不扫”为城市平添了一份自然诗意。落花落叶及时清扫,街道规整洁净,自是极好的。但就像居家,有人喜欢窗明几净,也有人偏

69、爱自在随意。至于审美,有人偏爱整洁之美,就有人偏爱自然之美。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的人工制造有其美,山川草木、鸟兽鱼虫的自然创造亦有其美。整洁与自然、精心与随意都可供赏。留得落樱,可以理解为一种更贴近自然的审美取向。有人见落花,伤春之倏忽而逝;有人见落花,却喜“花落春仍在”。不过,无论何种心境,不扫的落樱,都替我们延长了春的“赏味期”。对于落樱间的杂物,原来可一起用工具打扫,现在则需要弯腰捡拾完成。城市管理者愿意增加城市管理成本,而留下美景给市民,这是许多网友为之叫好的另个原因。对于“捡拾”代替清扫,有网友表达了担心:“给环卫工人涨工资吗?”这正是提醒我们:得了落樱的美,也要为这美担点儿责垃圾别乱

70、丢,不小心掉了,捡起来,别给环卫工人添麻烦。当然,不只是城市在尝试释放更多自然之美,有的小区还走在了前面。“落樱不扫”上热搜之后,一位朋友颇有些骄傲地夸赞自家小区的物业服务:落花落叶早就不扫了,春秋两季小区美极了。落樱不扫,是你心底的浪漫。从“落樱不扫”“落叶不扫”受到广泛关注与点赞这样一个细节中,我们应当进一步懂得,很多的美不需要整齐划一;真正的美,不但是自然的,也是日常的。愿每个春天,我们都能在漫天飞花中,任落樱染轻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

71、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审题:本题是一道有关时评类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考生对材料所述现象发表看法

72、。时评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时政热点或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其在写作上往往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政)热点话题展开分析,就材料中的事件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等。这次作文命题属于典型的争议性时时评作文:上海打造“落花不扫”道路的政策好与不好;S市政道路的落花该不该扫;落花不扫能否留住了春色,是否能透出城市温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而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思考?首先,你得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对“落花不扫”政策是支持还是反对,二选一。要避免态度骑墙,认为扫有扫的道理,不扫有不扫的好处,可扫可不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你得摆事实、讲道理或引经据典说明理由。落花不扫:留住了春色,透

73、出城市温度;缅怀传统文化,让城市诗意栖居,让市民亲近田园;接轨世界理念,连接人与自然;提升精细管理,促进科技研发落花当扫:人工捡拾垃圾增加环卫负担,众人踩踏过后卫生落花更难打扫,影响环境卫生,影响市容市貌,引发疾病疫情,不利于城市统一管理参考立意:角度一:落花不扫:1落花不扫,留下美好;2落花不扫,让城市诗意栖息;3落花不扫给城市添美景;4落花且不扫,留她一段春;角度二:落花当扫:1落花不扫,市民白日梦;2落花不扫,难留诗意。参考素材:1落花留地不扫,人工捡拾垃圾,的确会增加环卫工人的负担,诚然腐败的落花的确也影响环境卫生,然而改革莫怕弯路多,方法总比困难多,工作量增加环卫工人不也可以相应增加

74、吗?动员赏樱游客参与捡拾垃圾,不也是很好的环卫宣传手段吗?针对“落花不扫”研制新的清扫工具,说不定还能助推科技飞跃呢!所以,落花不扫的负面意见的产生不在落花,也不在“落花不扫”政策本身,而在执政者是否能迎难而上,国人的理念是否能与时俱进。2如果落花不扫,就能留住了春色,温暖城市,那么如下春色都当留下了:城市花圃里,先于花草疯长的野草;市区河道里,让鱼虾窒息的绿萍;路边绿化树上,肆意生长的蘖春天的落花不扫是诗意栖居亲近田园,那么立夏飘飞的柳絮、杨絮就当任其飘飞,秋天的落叶也应该全部保留于地面,冬天城市的落雪就让它自然融化好了!如果落叶不扫是接轨世界理念,连接人与自然,那么如下“世界理念”我们也一

75、并接轨好了:印度的动物崇拜仍凭各类动物横行街市;英国的群体免疫,任凭新冠肺炎患者痛苦离世落花不扫看似美好,不过是万千市民关于自然田园的一场自欺欺人的白日梦而已!3当然,类似这种“落樱不扫”的做法也非上海独创。早在2018年,央视新闻1+1栏目曾播出北京、成都、宜昌等地秋冬季节不扫落叶或缓扫落叶的经验。更早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去南京,街道上厚厚一层金黄的法国梧桐树落叶曾经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4比如,一些城市曾经兴起拆除报刊亭的行为,就是因为在一些人眼里,报刊亭是城市面容上的“粉刺”,有碍观瞻, 必欲“挤“之而后快。这是对城市固有文化生态的一种破坏。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没有了报刊亭

76、的城市,市容有了,但在更多人看来,内容没了不起眼的报刊亭、咖啡馆和酒吧一起,支撑着城市的文化氛围,是城市味道的有机组成部分。结构层次:文章题目“落樱不扫,是你心底的浪漫”亮明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揭示主题;作文以题干材料 上海道路“落樱不扫”入笔,指出其优势:既是审美趣味的提升,亦是管理水平的提升。之后通过引用古诗文和分析现实材料指出不扫是一种更贴近自然的审美取向;然后从怎么办的角度指出落樱不扫,城市管理者和普通市民各应该承担的责任,然后结合现实,进一步说明落樱不扫的作用,并且升华观点,指出“真正的美,不但是自然的,也是日常的。”最后,点题并照应标题,进一步强调落樱不扫。【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窗

77、口,心灵之眼,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透过标题,我们可初步感知作者的文学素养,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有经验的考生,往往会在作文中,尤其是短时间内就要判定分数的考场作文,拟一个亮丽新颖的标题,留给阅卷老师良好的第一印象。常见拟题方法有:1.论点式,表现为主谓、动宾短语,或判断句、祈使句形式:直接亮出观点,为阅卷老师节省时间,避免误判;2.问悬式,巧用问句,设置悬念或矛盾,引发兴趣,新奇抢眼;3.并列式,对偶、对仗、排列词语,形成对比、对照、类比关系,整齐生美;4.反复式,指题目中有词语重复的现象,又叫复沓、叠词或反复;5.化用式,巧借相声小品、影视剧歌曲的名字或经典语句,古诗词、名言警句、歌曲题目和歌词等;6.比拟式,巧用比喻、拟人,想象丰富,形象亲切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