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2、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
3、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
4、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
5、耳闻目睹的事。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C.现代小
6、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7、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答案】1B2C3D【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以偏概全,原文是说“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这是部分现象,不能简单概括为整体现象。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无中生有,“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在文中并没有明确体现。 二、古诗文阅读(一
8、)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
9、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
10、还丰穰。(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
11、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
12、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2)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答案】4C5D6C7(1)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去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2)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
13、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并比较选项辅助判断。比较四个选项,区别点有三:“太后定策”“迎安帝”,中间可断可不断;“朝政”是个专有名词,不应断开,“以”是连词,表原因,连接下一个分句,因此排除A、B两项;“事事减约”表示每件事都减省节约,中间不应断开,因此正确答案为C。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仙逝、薨、不禄”并不是专指皇帝的死亡。“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6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
14、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原文说“即时首服”,说明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邓皇后亲自找出来的。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注意得分点。得分点:(1)“非”:批评。“衣服”:名词做动词,做衣裳,做服饰。“更”:改变。“务”:致力于。“举”:参加科举考试。(2)“官爵”:名词做动词,加官进爵。“辄”:就。“终帝世”:整个和帝在位时期。【备注】【参考译文】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
15、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
16、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殇帝尊邓皇后为
17、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
18、首词,完成问题。昭君怨马洪路远危峰斜照,瘦马风尘衣帽。此去向萧关?向长安?便坐紫薇花底,只是黄粱梦里。三径易生苔,早归来。8简析词的前两句,语言有什么特点,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9结合全词,简析“三径易生苔,早归来”两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答案】8这两句词语言凝练,全由名词组成,六个名词形成六个典型意象,写尽求仕路途的艰难;塑造了一个为功名而艰辛奔波的落魄者的形象。9在词人看来,求仕艰难,即便寻得功名,也终究不过是黄粱一梦;与其为仕途而在外奔波劳碌,不如放弃那虚浮的功名,早日归隐家园。【解析】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的能力。第一问,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前两句,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由名词组成
19、,运用意象组合,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问,“瘦马风尘衣帽”是对人物的外在形象描写,“路远危峰斜照”是对人物所处环境和人生经历的写照,综合起来即是为功名而奔波的落魄者形象。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抓住词末的“早归来”,思考作者说“归来”的原因。联系上阕的人物形象“为功名而奔波”,再结合前句“只是黄粱梦里”,可知作者看透功名利禄最终是黄粱一梦,因此不如早日归来。 (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
20、始之前的准备过程。(3)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诗句是:,。【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于情境式默写,首先要理解所给的情境,然后找出对应语句,默写时注意易错字词,如“已往”“谏”“从”等。 三、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生沈从文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
21、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他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王九
22、,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闲人聚集得
23、越来越多。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众人又哄然大笑。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
24、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查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场中剩
25、了七个人。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
26、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中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这说明傀儡”王九”不仅是老头子表演的道具,更是老头子儿子的替身,是孤独人生的寄托。B.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另一方面也借摔
27、倒来发泄心中的苦痛。C.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的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D.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被人致死已有十年,但老头子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E.作者语言朴实,用从容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个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2)小说主人公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3)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4)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小说
28、主题的理解。你从这个主题中又获得什么人生启示?【答案】(1)AE(2)年迈,地位卑微。孤独寂寞,悲哀,无人理解。深沉的爱子之心(答案为要点,学生作答时应还有相应的分析)(3)结尾揭晓了老人行为的原因,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4)小说的主题:生的寂寞与孤独表演傀儡打架的老头子,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知道他喋喋不休与之说话的是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死去,更没有人知道打死他儿子的就是那个赵四。他把一切埋在
29、心里,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老去,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寂寞。生的顽强。白发的生者只能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那衰老身躯的吃力表演,便是寂寞凄凉之中慈父深沉的爱,这种爱支撑着他顽强的活下去。生的无常。赵四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也受着命运的拨弄,而且,他也像王九一样已经死去了。作者写的并不是王九和赵四之间的恩怨,而是在命运拨弄之无常躲藏的生的无常。【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老人的这个行为并不是为了挽留闲人,也不是借摔倒发泄心中的苦痛,联系文章结尾的内容可知,他是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儿子深沉的爱;C,“冷漠无情”有些夸大;D,“对其人其行怒
30、其不争的批判”无中生有。(选A得2分,选E得3分,选C得1分)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概括性格时应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他人评价等侧面描写。文中老人的外在形象给人的整体印象是年迈、卑微,而文章结尾的内容揭示了他的孤独和对儿子深沉的爱。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结尾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内容上一般是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突显作品主题等,结构方面一般是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后照应等。本文结尾的内容是揭示了老人行为的原因,这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并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在结构上又照应了前文的伏笔
31、,使结构圆满。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思想意蕴的能力。本题是探究题,答案开放,但要言之成理。小说的主题较为深邃,要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生”的具体内涵,文中老人的“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寂寞”,外在的孤独与内心世界的丰富形成反差,而无人理解其内心世界,更显寂寞。第二问谈启示,可围绕“生”引导积极的人生观,老人生得寂寞却依然顽强,赵四打死了儿子却是无心之失,且也已受到命运的惩罚,无论是老人还是我们都无需再纠结于此。四、语言文字运用1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
32、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句语境强调的是“快速变幻的布景”让观众眼睛忙得看不过来,应改为“目不暇接”。“厝火积薪”指把
33、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句语境强调对待石油这一战略资源应早做准备,此处不合语境。“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句语境强调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创立航空事业的艰辛,使用正确。“讳莫如深”指紧紧隐瞒。句语境强调参加会谈的“他们两个人”不肯说出会谈内容,导致会谈内容成了难解之谜,使用正确。“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句语境强调王教授听说病人情况危急,立刻向医院赶去,使用“安步当车”显然错误。“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句语境强调作者创作诗歌用字讲究,使用正确。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
34、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C.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偷换主语。可
35、以将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改为“在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作状语。“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句中代词“他”指代不明,不合逻辑,改为“土耳其”。B.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在“证明”前加上“这一事实”;“围绕以为中心”句式杂糅,可删掉“围绕”。C.语序不当,分句共主语,所以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关联词“不仅”调到“嫌疑人”之后。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崇文抑武”是宋王朝所采用的具有纲领性的治国思想与方略。这一思想源于专制集权主义,又会对专制集权推波助澜,强化了专制皇权。这一制度同时也表示,朝廷凭借军队,还依靠意识形态化的儒家道德规范和纲常伦理来控制社会,维系人心,求长治久
36、安。A并且而且不仅而且以B况且而且但是尽管但C从而而且如果就以D而且因此只要而且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本句空白处所填全是虚词,因此需把握前后句间的逻辑关系,以选用正确的关联词。前句的“源于专制集权主义”和后句的“强化了专制皇权”构成递进关系,因此处应填表示递进关系的词,句紧承句未完的语意,不应再用关联词。“同时也表示”表明与前句呈并列关系,应用“而且”,根据语意可知是递进关系,应用“不仅而且”,表目的,应用“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不分
37、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答案】(1)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2)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3)心理问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空句的内容和句式,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句根据前句“并非伤春悲秋者”和后句“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可
38、知,是涵盖所有人;根据前句可知是继续论述抑郁症的成因,根据后句可知包括很多方面;根据前文内容“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后文说还和其它病理性改变有关,可知抑郁症不单纯是心理问题。 16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下面是这次峰会的会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答案】构图要素:20根线条构成上下对称的拱桥轮廓和倒影,桥洞与倒影恰好合成圆形。当中辅以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字样的印章。寓意:说明此次峰会必将构建各国沟通、合作、共赢的桥梁。【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仔细观察图案,注意
39、图标中对称的线条数目,中间的象征“和谐、圆融、圆满”的圆,在辅之以数字文字符号,结合会议的名称及主旨,即可概括出其寓意。 五、作文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7月23日,延庆区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致1死1伤。延庆区宣传部通报称,动物园已停业整顿。另据了解,伤者下车前曾被提醒不要下车。此事发生后,网络上的各种议论一直没有消停。在这些议论中,有对不守规则的反思,有对野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更有将愤怒指向老虎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40、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时事素材,人们对这一热点事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材料中给出了三个方面的观点,可针对这些观点逐一分析:一,“对不守规则的反思”,这是从伤者角度来看,社会需要规则,人人各行其道,社会才能有序发展,反之,不遵守规则,最终只会害人害己。二,“对野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这是从动物园角度来看,作为经营管理者,确实需要承担安全方面的责任,应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杜绝玩忽职守,从源头做起,消除安全隐患,让游者乃至整个社会安心放心。三,“将愤怒指向老虎”,这是从网友评论的角度来看,显然将愤怒指向老虎是荒谬的,提醒我们对待社会事件应理性思考,不应一时冲动,把矛头指向无法承担责任的过错方,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根溯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写作时可选取任一观点生发议论,也可辩证分析,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