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1.01MB ,
资源ID:71548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54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 明治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 明治维新 WORD版含解析.doc

1、明治维新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改革地方行政制度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重视发展教育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ABCD2、面对工业革命的冲击,俄日均选择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的根本原因是两国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D缺乏民主传统3、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D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

2、国家的危机4、学者认为:日本学习西方的“征兵制”从一开始就转向为天皇制服务建立的“皇军”成为一台极端忠诚于天皇的战争机器。这说明日本A社会结构极不稳定B具有军国主义传统C继承对外扩张政策D士兵享有崇高地位5、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背景是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C封建经济比较薄弱D农民阶级全面支持改革6、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7、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实行币制改革B从外国引

3、进先进的生产技术C政府大力扶持D通过对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8、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B英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英国权利法案9、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解体”也是中国医学名词的鼻祖。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B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D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

4、方文明的传人10、1902年,新民丛报连续刊登新民说:“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由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文中省略的应是A英美B法德C英日D美俄11、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取消封建割据局面ABCD12、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

5、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13、“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特权B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C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承认土地私人所有制14、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

6、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1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取士设立农工商总局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ABCD16、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A改革社会风尚B吸收世界文明C发展近代交通D主张机器生产1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

7、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18、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带动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19、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20、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

8、,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21、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2、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取消封建割据局面ABCD23、明治维新措施中

9、,从社会近代化角度看,最根本的是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D改革地税制度,承认土地私有24、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排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车、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25、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因是A甲午战争的取胜B1889年宪法的颁布C“殖产兴业”的政策D军事工业的刺激26、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

10、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27、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28、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A黑船事件B大盐平八郎起义C“大政奉还”事件D“戊辰战争”29、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B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

11、改革D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30、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ABCD五、()31、(19分)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

12、想家们”的主要代表。 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2)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分)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伏尔泰(礼俗论(3)根据材料,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发现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2分)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

13、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3分)(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机遇指什么?(2分)中国应如何对待这次机遇?(3分)并举例说明。 (2分)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众所周知,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

14、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梭伦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

15、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节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二一九法令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梭伦改革中有哪些政策能体现这一思想?(2分)(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2分)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1分)(3)材料三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时期在这一政策

16、方面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2分)(4)结合上述材料,请指出梭伦、亚历山大二世、大久保利通等人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1分)33、(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鲜卑族部落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材料二: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7分)(2)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分别说明两次

17、改革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8分)34、(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題。材料一 (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 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 国)学习,等等。通过改革,现代世俗教育制度出现雏形。由于阿里对埃及現代教育的突 出贡献,而被后人称之为埃及“現代教育之父”。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1) 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7分)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

18、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但是“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2)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 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3分)3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

19、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1)据材料一

20、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日本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3分)分别列举导致俄国、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外部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6分)36、(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笫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

21、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1)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釆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5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

22、的改革措施”。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6分)3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请回答:(1)1897年英国拥有怎样的世界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取得这一地位的原因。(8分)(2)以学过的史实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与附

23、庸,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挽救了危机保持了自己的独立”的观点。(4分)3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人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以这种方式

24、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二战之后,日本的和平宪法等再次确认了私有财产权利与公司的产权地位。在法制的护航下,日本公司通过兼容并蓄式的学习借鉴,开创了本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在日本公司之中,尽管有着较为完善的劳动合同制度,但是个人利益仍然被视为集体利益的附属品,当两者发生冲突之时,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在日本公司中,员工的忠诚与否以及忠诚程度是公司绩效评价的首要标准。同时,日本公司也实行或明或暗的终身雇用制度,宁降薪,不裁员在以涩泽荣一为代表的企业家的推动下,日本在学习欧美国家公司制度的同时,也将认真与勤奋深刻地渗透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之中,将“认

25、真”的思维习惯带入到公司管理当中,由此催生出了质量管理的“日本模式”。山西教育出版社:公司的力量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实现经济近代化的主要途径,(3分)并分析日本企业的主要特征。(3分)(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6分)日本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大启示是什么?(3分)3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

26、,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9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

27、其改革结果的不同原因。(6分)4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材料二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

28、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廷再次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1)根据以上材料,比较近代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29、6分)(2)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日两国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8分)4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

30、,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

31、%,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42、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美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1875年李鸿章与日

32、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英国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时代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因素。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简述日本学习西方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

33、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4分)(3)明治维新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4分)4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三菱公司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是尊王攘夷的功臣曾在尊王倒幕时期借给尊王派1千块钱。他在1871年买下几艘小轮船,创办了三菱。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时,明治政府让其负责军事运输,并拨赠给其13艘轮船。1875年,当局将所有官船卖给三菱,并在15年内给予其巨额“航线补助金”。当年,日本在朝鲜制造江华岛事件的两个月时间里,三菱公司就赚了40万日元。当局还扶持三菱兼并日本中小航运公司、排挤外国航运公司,垄断日本近海和

34、亚洲海上运输。1875年,当局以331万元收购了一家破产企业的18艘轮船,转给三菱。后来又贷款11万元让三菱收购了一家美国轮船公司的航线、船只及其在日本的财产。1877年西南战争期间,三菱从政府取得运输军需的垄断权和70万元贷款。三菱用这笔钱进口了十艘轮船。整个西南战争的政府军费开支约4、5千万,其中1500万付给了三菱。三菱还依靠雄厚的财力和政府扶持,开办银行、造船厂、炼铁厂等等,成为一大财阀。不应忽视的是,不论是发展军工产业还是民用产业、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明治政府都非常重视一个原则:“日本领导者们恐怕日本在经济上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而没有引进外资。但是他们认为,通过聘请外籍人员的办法来

35、输入外国技术是没有危险的,于是用高薪聘用了外籍人员。据许华盛世之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菱公司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三菱公司发展历程,说明明治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9分)4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伊文成等著明治维新史材料二在东方后进国的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

36、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其剥夺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征收地税。万峰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材料三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3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本地税改革的作用是什

37、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土地和地税改革方面的相关内容。(5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2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15年前,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145年前,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这两次相隔30年的维新变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然而,两者的成效和结局却大为不同。明治维新的成功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跃成为东方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而戊戌变法只是昙花一现,中国依然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是维新,为何结局不同?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的维新变法有何相似之处?(6分)(2)同是维新改革,明

38、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结局为什么会不同,这对今天我们改革开放有何帮助意义?(9分)46、(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874年,当时担任日本内务卿的大久保利通在其殖产兴业的建议书中写道:“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自工业物产之利,至水陆运输之便,凡属人民保护之要者,宜顾国之风俗,民之性情智识,制定方法,以为今日行政之基轴。其开成者保护之,未就者诱导之。促进西洋技艺之推行,兴起劝业殖产之事。使事无一夫慢怠其业,国无一民不得其所,以之使入富足之境。人

39、民殷富充足,国必随之富强,此必然之势,不俟智者后知也。果如此,直与诸强并驾齐驱,夫亦何难哉!”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日本史籍协会丛书,1927年版,第561566页材料二李鸿章说“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万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他认为,“洋机器于耕织、刷币、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李鸿章从兴办官督商办企业开始,倡言“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而且也确实采取了一些“维持”官督商办企业的措施

40、。其中主要是借垫官款,减免税厘和申请专利特权等等。在中国主要民用产业的发生期,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对于这些产业的控制和扶持是互为表里的。而官督商办制度所固有的封建性,又大大便利了企业内官权的膨胀。所以,这种制度实质上又是一种封建势力对商办企业控制多于扶植的制度。-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7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李鸿章与大久保利通有哪些共识?在对待商办企业的问题上又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8分)4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80年代中

41、期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在18851890年的短期内,棉纺织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因“官督”而涌来成串总办、会办、帮办以及腐朽的官场习气、由此而产生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深刻矛盾

42、。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两者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据材料一回答:该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经济状况,以及产生的原因。(8分)据材料二回答:中国洋务企业中民用工业性质,形式,以及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的关系。(7分)48、(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由于当时欧洲和日本科学文化落后,欧洲人和日本人虽然见到了中国的火器,但却没有立即加以仿制和使用16世纪以来,欧洲人在火炮上取得的任何一点新的进步,就即被运用到舰船上欧洲国家重金聘用铸炮师和技术精湛的制炮工匠,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把大批犹太工匠请到国内,给予优惠待遇,

43、令其铸炮。1793年英使马嘎尔尼到北京谒见乾隆皇帝,在呈送的礼品单中包括8门每分钟可发射7颗炮弹的铜质野战炮。事后清廷将之束之高阁,未加认真研究和仿造。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册材料二丁宝桢(洋务派)在办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期间“未雇用一洋人”,他认为雇请“洋匠”不但费用昂贵,“每名工值岁费二三千金”,更重要的是,“我方学彼之长,若再借彼人为工师,则西人之教法必将秘之而不能尽授”,凡“一切受制于洋匠”,制造亦不能精良。他在督川期间选拔和起用了曾昭吉、高启文等精通机器制造、勤奋钻研的技术人员。他还在四川省内挑选“巧而朴者入局肄习”,为四川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2010年1月22日中国民族报材料三自明治

44、元年至三十一年,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1879年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籍专家人数十分注意将引进的西方技术加以“日本化”。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册(1)唐宋时期,中国已开始使用哪些火药武器?(2分)根据材料一归纳16世纪以来英国火炮技术领先中国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丁宝桢的人才政策及其理由,(6分)并分析丁宝桢在洋务运动中做出的突出贡献。(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日本“求知识于世界”的影响。(2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好人

45、才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2分)49、(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1)材料中的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4分)(2)“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其策略正确密不可分。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50、(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

46、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大国崛起解说词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日本文化没有“核”?(9分)六、简答题()

47、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一位鲜卑族拓拔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材料二佩里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材料三材料四美国侨报日前刊出署名文章说,1959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当年林肯总统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成果:国家统一和废除(西藏)农奴制。应该说,仅此两条,毛泽东就可以名垂史册,与林肯一样被人类共同铭记。中新网(2009年3月30日)(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

48、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4分)(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的性质,并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分别说明其影响。(9分)5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定国是,建立制度法规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

49、(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发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日本维新政体书材料三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五条天皇在帝国议会的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第十九条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及就其他公务。大日本帝国宪法请回答:(1)材料一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 “文明”指的是什么?“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4分)(2)材料一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2分)(3)比较材料

50、二与材料三,日本政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据材料指出其具体表现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三在任用官员的原则上有何不同?(8分)53、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

51、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3分)(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6分)(3)在“

52、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5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岳麓版选修I材料二“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

53、位且不保,何况其他?”光绪大事汇鉴卷九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明治天皇(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6分)结果有何相同之处?(4分)(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分)55、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内容是:“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

54、纲领。请回答:(1)明治天皇进行这项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5分)(2)“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的目的是什么?请举出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事例各一项。(4分)(3)明治天皇的这些措施对日本乃至东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3分)56、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3)19世纪

55、60年代起,日本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日本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4)分析英国、德国、日本崛起道路的共同之处,并就中国的繁荣富强之路谈谈你的看法。57、材料一: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名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材料二: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

56、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文忠公奏稿材料三:(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奏折请完成:(1)据材料一、二,概括李鸿章是怎样批驳旧官僚的?根据洋务派对待近代技术的态度评价李鸿章的观点。(6分)(2)材料三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变革持怎样的认识?(4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不同对近

57、代中日两国产生的影响。(2分)58、(26分)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材料二:日本的第一个防灾法是备荒储蓄法,制定于明治13年,即1880年。之后,日本陆续制定

58、了一系列专项灾害防治法律。1961年日本更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这是日本灾害应对的基础性法律。迄今已进行了23次修改,平均每两年修改一次。可以说,日本的防灾法律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吴飞日本防灾立法的体制和精神中国改革2008年第7期材料三:国土厅防灾局是日本中央防灾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为政府制定全国防灾对策。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都制定了防灾对策规划。日本的都、道、府、县、市的消防局和消防队是地方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所属的紧急救助队伍。日本重视建设“城市防灾中心”及完善公众社区的自救体系发挥着平时可进行防灾培训和对居民科普教育的基地的作用,遇到灾害时可起到防灾对策场所的功能。吴飞日本防灾立

59、法的体制和精神中国改革2008年第7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6分)结合史实从政治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三在救灾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6分)结合近代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分析日本救灾减灾成功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反映出历史学的价值是什么?(2分)59、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回答:(1)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和19世纪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2)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

60、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60、(15分)材料一: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材料二: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1904年,清政府颁

61、行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上的差异?(9分)(2)分析教育改革的差异对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影响?(6分)试卷答案1.D2.A3.D4.【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关键信息在于“转向为天皇制服务”、“皇军成为一台极端忠诚于天皇的战争机器”,这正是明治维新以来有日本特色的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带有浓厚军国主义(对内独裁、对外扩张)传统的改革,正确答案为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5.【解析】试题分析:A、B两项为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故与设问不符;全面支持明治维新的为中下级武士,故D项的表述错误

62、。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之一为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得多,中国的封建经济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较大。故本题应选C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6.【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70年代日本正进行明治维新,所以A正确;当时的明治维新是以西方文化作为自己效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B错误,C也不对;因为当时日本刚刚开始明治维新,所以还不能说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所以D不符合史实。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影响。7.【解析】试题分析:题目的限定词是“显著特征”。“显著”也就是这是其他国家很一般的,而就是日本所特别的。明治维新期间,针对日本资本主义相对

63、薄弱的状况,日本先是由政府投资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如铁路、矿山、机器制造等,后来,政府又把大量的国有企业优惠甚至无偿的转让给资本家,所以C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8.【解析】试题分析:从日本1889年宪法看,日本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带有明显君主专制色彩,与此相似的是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皇帝同样总揽统治大权。故选A。B项说法错误,1787年宪法是美国宪法,且是实行的共和制,没有君主; C项实行的是共和制,并未保留国王;D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9.【解析】试题分析:1819世纪日本为了掌握西方科学技术,曾经努力学习荷兰语文,日本锁国时代通过

64、荷兰传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叫做兰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仍在学习西方的文明成果。兰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近代科学,它对日本生产力的发展和反封建思想的产生都起过重大作用。ABC的说法均无法从材料找到信息支撑。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10.【解析】试题分析: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即可,“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以英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由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以日本为代表,虽然是君主立宪制但封建主义色彩浓厚。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11.【解析】

65、试题分析:明治维新期间推行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在政治上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废藩置县,取消封建割据局面。在经济上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这些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故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1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从材料中诸侯对商人的态度可以看出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故选C。A项材料未体现;BD项明显错误,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并非封建统治基础。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的背景13.【解析】 解读材料,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近代

66、工商业。14.C15.D16.B17.A18.C19.B20.A21.D22.D23.A24.D25.C26.C27.A28.D29.D30.C31.【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描述的特点结合中国和世界近代历史来判断三次战略机遇期各指什么。第一次从材料中的大航海,1500年等信息可判断出应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二次从材料中初开国门,中日洋务竞赛,判断时间应该是在鸦片战争后,此时西方国家正值两次工业革命的交替过程中。第三次材料明确指出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问错失机遇的原因则从中国自身的制度、政策、社会环境方面来思考。第一次新航路开辟,我国处在明清封建专制统治下,腐朽没落

67、,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是统治者的腐败,封闭,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也是中体西用,仅仅学习的是科技,另一方面是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加落后挨打;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结束前后,此时的中国处于国共内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不就,党和政府犯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政治运动不断,更是爆发了十年文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发展进程。(2)面对工业化浪潮,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抓住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外资,学习西方科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适时进行

68、战略调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该问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归纳。(3)根据材料二可知,第四次战略机遇应指的是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科技革命向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中国只有应对挑战,发展教育科技,持续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绝对不能闭关锁国。举例可以中国加入WTO来说明。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32.【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

69、结合材料中的“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得出其指导思想是公平思想,第二小问联系已学知识,即教材中梭伦改革内容中的土地、权利等措施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要分暂时义务农、完全自由的农民两个方面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分析可直接就土地问题回答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对日本明治维新政策的准确记忆与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回答日本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结合其分析即可。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归纳时需要注意联系改革与创新的相关内容,不得偏离主题。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与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土地政策;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经济政策33.【解析】试题分析:(

70、1)共同特点:由材料一中的“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和材料二中的“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可以得出结论,即社会发展落后。重要措施:需要按要求来将所学两国当时改革的知识迁移过来即可,即要求只写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的,其他方面的不可以。(2)影响:两幅图体现了一定的改革内容,即孝文帝改革在服饰上采用了汉族服饰,明治维新时服饰上采用了近代西方的服饰,由此可以推断出两个改革都在向进步的地区看齐,影响也就可以得出来,推动了各自地区的社会进步。态度:应该一分为二来表达,既要学习先进的文化,又要注意保持本民族自身的特色。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与影响;历史上重大

71、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明治维新比较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34.【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 术学校”可以看出是学习西方;“增加现代科学内容”世俗化改革;“增加现代科学内容”可以看出是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此题是小论文性质的问题,此类问题需要先解决的是观点的问题,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阿里改革;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35.【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和日本近代的改革影响和变革的原因。根据本题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俄国、日本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的国

72、际环境的影响是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导致俄国和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外部原因是日本西方列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加重;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2)从材料第一句话“改革的动力是西化”可以看出日本改革的特点是向西方学习。从材料可以看出,日本向西方学习并不是照搬西方某一个国家,而是有选择的学习,经济方面学习的是英国,法制方面学习的是法国;美国方面学习的是军事技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背景及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36.【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

73、紧紧跟上”“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在沙皇俄国指的是工业文明的潮流下,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再根据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回答。(2)“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经济上采取“殖产兴业”的政策,国家运用政权的力量扶持国营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实际加强天皇制。注意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共同点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考点:历史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措施和影响。37.【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897年还是处于世界上最大

74、的殖民主义国家的地位。英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需要从英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新航路的开辟等角度进行分析。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位置,随后进行了殖民扩张,市场扩大,工业革命进行等都是重要的原因。(2)问题的意思是在西方侵略面前,要么是通过自身的改革努力,获得独立的地位,要么伦威尔西方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列举事例可以结合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进行。日本通过维新变法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实现了国家的强盛,最后走向了扩张之路,中国则是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殖民主义国家地位极其原因;近代中国的民

75、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极其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影响。38.【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以这种方式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得知明治政府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在政府帮助下迅速形成了大垄断财团。明显特征是垄断财团与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2)根据材料“个

76、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员工的忠诚与否以及忠诚程度是公司绩效评价的首要标准。实行或明或暗的终身雇用制度,宁降薪,不裁员。学习欧美国家公司制度的同时,也将认真与勤奋深刻地渗透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之中,将“认真”的思维习惯带入到公司管理”。得知,日本的企业文化重视集体主义精神,忠诚度,对职员终身雇佣,要求职员认真与勤奋。日本的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大启示方面也要围绕日本的优秀企业文化来谈,重视集体主义精神,忠诚度,要求职员认真与勤奋。企业发展要“以人为本”。重视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同技术一样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无形的文化软实力同有形的技术硬实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77、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日本“脱亚入欧”39.【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日本崛起的特点及历程,中日改革的异同。(1)日本改革的特点具有双重性,既保留了专制和军国主义的色彩,同时积极学习西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最终使日本确立了亚洲强国的地位;(2)中日改革的背景相似,都遭遇了民族危机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是领导力量、民众支持、文化传统等角度去全面分析。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崛起;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0.【解析】试题分析

78、:第(1)问,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两国的改革相似之处可以结合材料归纳即可,如两国都有自己学制-学制、“壬寅学制”;均重视儒学道德教育-“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还有既借鉴外国经验,也不忘记自身特点;政府主导等。第(2)问,考查深层次分析原因的能力,可以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归纳,国内如政府的权威、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及配套措施等方面归纳,言之有理即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教育学制改革;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之清末新政41.【解析】试题分析:(1)重点理解

79、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即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即是培养实用人才;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即是学习西方教学模式(或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即是模式自主、经费自筹。(2)材料二中的大学、中学、小学的设立,困难学生的经费保障,重视对儿童的文化教育等,其指导思想即可归纳为发展国民教育;进一步概括其意义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日本社会进步和国家崛起。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历史上重

80、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42.(3)启示: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国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中森有礼的回答归纳、概括要点即可。第(2)主要“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指的是明治维新中的落后措施,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明治维新的改革理念对我国改革的影响即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43.【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第(1)问,阅读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归纳出历史背景,如明治维新及其内容、

81、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科学技术等方面即可。第(2)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归纳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结合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以及日本政府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等归纳即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44.【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2)注意材料信息“日本,资本原始积累这一历史过程,与英国和其他西欧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可知作用是促进了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和地税改革两个方面回答相关内容。(

82、3)综合上述材料,材料二说明明治维新期间的农业改革促进了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材料三“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说明其保留浓厚封建色彩;给农民带来灾难。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45.【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虽然是材料题,但是主要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把握,同时会比较分析。(1)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主要是从背景、性质、领导阶级和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2)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可以从两国的封建阶级的力量与领导这场变革的资产阶

83、级的力量对比和二者采取的具体的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改革启示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但回答的基本内容往往较为固定。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46.【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可以看出大久保利通主张通过国家的力量殖产兴业,发展经济。这种思想对日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兴起了殖产兴业的热潮,后来,日本政府把企业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大久保利通和李=李鸿章在发展工商业发面态度一致,但是

84、对于商办的企业,二者的态度不一样,反映了阶级利益的不一致。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47.【解析】试题分析:(1)先根据材料信息回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席卷一切工业部门,而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再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点分析原因。(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形式;“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说明洋务企业中民用工业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的两面关系。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洋务运动(课标外)内容、

85、评价。48.【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唐宋时期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从材料“16世纪以来,欧洲人在火炮上取得的任何一点新的进步,就即被运用到舰船上欧洲国家重金聘用铸炮师和技术精湛的制炮工匠,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把大批犹太工匠请到国内,给予优惠待遇,令其铸炮”可以分析英国火器领先中国的原因。(2)从材料“未雇用一洋人”,他认为雇请“洋匠”不但费用昂贵”可以看出沈葆桢主板洋务运动时期不雇佣洋人,原因是费用高,此外更深层的考虑是反对“一切受制于洋匠”,注意培养人才。(3)从材料“自明治元年至三十一年,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1879年专家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些外籍

86、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人才政策。(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没有固定的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技;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49.【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问是观点评述,因此解答时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其次选择其中一种观点阐述即可,但需要结合史论、语言规范;第(2)问,该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的成功与其策略的关系,可以从明治维新的进程与特点去分析归纳,比如: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及时改革,武装倒幕,奠定了改革的政权基础,改革措施全面、得力,贯彻比较彻底,政府积极主导工业化等等。考点: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结果及评价。50.【解

87、析】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2)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历史上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如古代史上,日本曾经效仿中国隋唐,进行“大化改新”;近代史上,学习西方国家,进行明治维新。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51.(1)共同特点:社会发展落后。(2分)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1分)移风易俗,改行汉制。(1分)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1分,任答一点即可) 文明开化。(1分)(2)孝文帝改革:性质: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1分)影响: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或汉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

88、流与融合,为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2分)明治维新: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或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分)影响:(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2分)1959年西藏农奴制改革: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分)影响:使西藏跨入社会主义.(推进了民主政治,巩固了国家统一)。(2分)52.(1)文明:西方主要国家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2分)表现:农奴制度、沙皇专制制度。(2分)(2)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3)变化:由君主专制改成君主立宪。(2分)表现:宪法规定设立帝国议会,由议会协助天皇行使立法

89、权。(2分)材料二依据的原则是封建等级;材料三依据的是近代法律。(4分)53.(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烈过程。(3分。摘抄材料不给分。)(2)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2分)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2分)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分。只答“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给1分。)(3)措施: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答具体内容也可);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4)共同特点:都采取改革的方式。(2分)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1分)54.(1

90、)不同:俄国改革原因是与英、法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其农奴制的落后;日本改革的原因是西方列强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深(6分)相同: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写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2)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从封建统治阵营中分化出来的改革派实力强;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并真正地实行;有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答出其中两点即可。5分)55.(1)明治天皇进行这项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5分)明治天皇进行这项改革的背景是幕府的封建统治导致国内矛盾尖锐,广大下层民众、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以及中下级武士都对幕府不满,加上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91、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5分)(2)“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的目的是什么? (2分)请举出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事例各一项。(4分)目的是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摆脱民族危机。(2分)请举出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事例各一项。政治:废藩置县。经济:承认土地私有或大力引进西方技术。文化:倡导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举办新式学校。军事:学习西方,建立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4分)(3)明治天皇的这些措施对日本乃至东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3分)明治天皇的这些措施对日本的影响:日本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列强的侵略,成为独立的国家(2分)。但是,日本也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

92、路,对朝鲜、中国进行侵略给东亚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分)56.(1)政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实现。经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4分)(2)德意志统一,通过三次战争实现。(主要内因:推行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主要外因:推行殖民扩张政策。(6分)(3)对内举措:1868年明治维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对外举措:推行殖民扩张政策。(4分)(4)共同之处:都经历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都推行对外殖民扩张政策。看法:中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之路。(6分)57.(1)旧官僚不能正确认识外国先进技术的作用,认为西

93、方先进的科技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主张学习先进技术。这种观点有其进步意义,能认识到科技进步使得国家强大,但也有其片面性,忽视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相互的影响。(2)李鸿章赞成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工业技术和派遣留学生等,反对日本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对日本威胁中国、侵略台湾表示担忧。(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58.(1)主要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注重预防(6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统治者的腐朽(6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注重立法、不断完善,政府专门机构、

94、政府公助与民众自助相结合;注重制度化;(6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原因: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改革,政治上的民主化,促进对民生的关注:经济上近代化和经济崛起为日本救灾奠定了经济基础;文化上明治维新以来的重视科技、教育。(6分)(3)借鉴、吸取人类智慧,古为今用(2分)59.(1)英国:通过(贵族地主)圈地运动和(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2)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主要原因:由于市场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单靠私人投资无力发展新工业。不同点:英国工业起阶段政府的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在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和。60.(1)差异:日本:政府制定国民义务教育制度;(2分)大、中、小学体制完备;(2分)国民受教育比例高。(2分)中国:洋务运动运动只有技术学校,未建立近代教育体制;(1分)维新变法运动中只设少数新学堂;(1分)近代教育体制建立比日本晚30年。(1分)(2)联系:日本实现近代化的重要经验是教育兴国(或教育改革推动了日本近代化发展的速度。)(3分)清政府不洋重发展近代教育,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3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