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玉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卷)高 一 语 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城乡文化的交融过去,社会文化同生活方式一样,也可以分为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两者之间似乎泾渭分明。城市文化认为乡村文化缺乏文化含量,而乡村文化则认为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由界线分明走向相互渗透,趋于统一。其中农村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向城市文化靠拢的趋势。当然,这种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将乡村文化包容在城市文化之中。实际上,
2、两者之间的融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都经历了根本的变化。 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乡村文化的确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如在广大农村,许多地方存在着自己的地方戏曲,它们代表了不同地方的“文化风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市文化的猛烈冲击下,这些地方戏曲日益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特别是对青年的吸引力。现在的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的是流行歌曲,在此情况下,一些地方戏曲,特别是一些小的地方戏曲的衰落就是难免的。但是,大凡为历代所传承的文化都不会如此脆弱。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文化在与城市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而且某些乡村文化在逐渐融入城市文化,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组
3、成部分。如东北大秧歌一直是东北乡村流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在今天,人们更多地是通过电视看到大秧歌。而这些节目的制作者,是戴着大众的“眼镜”来生产这些节目的。到最后,连跳大秧歌的人都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样,经过改造的大秧歌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独立存在的乡村文化,而成了城市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了。再看城市文化。如果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那么它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被改变的不是乡村文化,而恰恰是城市文化自身。而导致城市文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 大众文化自从产生之日起,
4、就和城市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产生于城市,以大众为自己的“典型”受众,和原有的城市文化相比,“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社会大众百姓的一种日常文化消费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关注世俗人生的文化品性”,这就有力地弥补了原有的城市文化远离生活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大众文化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可以按照市场规律成批生产,大量复制,这些特点使大众文化很快就在城市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了城乡文化融合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具体地讲,城市文化是通过两种方式向农村延伸的:一是人口的流动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在这众多的流动人口中,来自农村的打工者占绝大多数,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使城市文化在无声无息之间渗透到了农村
5、。二是现代传媒的传播。与城里人一样,电子传媒现在也已成了乡村居民打发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电视所传播的大众文化就是主要源于城市文化,一些乡村题材的节目,也是按照大众的“口味”进行加工和提炼的。当乡村居民和城里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欣赏节目的时候,也正是城乡文化悄无声息相互融合的时候。可以说,城乡文化是在相互延伸中逐步走向统一,而现代传媒每发展一步,这种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当然,对中国而言,这种延伸还刚刚开始,但它毕竟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1.下列对于“大众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城市的文化,它与城市文化密不
6、可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城市文化,却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 B.大众文化的崛起会促使城市文化不断地被改变并不断向外扩张,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乡村文化的衰落。C.城市文化缺少生活气息,大众文化关注世俗的特点则有利地弥补了城市文化的这一先天不足。D.以现代传媒为传播手段,成批生产,大量复制,大众文化利用自身优势成为推动城乡文化融合的主要力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一天天跟进,我国的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也会逐渐变小,这对乡村文化的冲击最为显著。B.乡村文化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呈现衰退趋势,地方戏曲尤其是地方小剧种的衰退是历史的必然。C.东北大秧歌及其
7、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城乡文化的交融中脱颖而出,印证了乡村文化也会对城乡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D.跳大秧歌的人会认为电视上的大秧歌是“标准”的大秧歌,这可以看作是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趋同的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3分)A.虽然乡村文化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大体上呈现劣势,但不意味着其所有的文化都将走向衰亡。B.随着城乡人口的频繁流动,现代传媒的日益繁荣,势必加速城乡文化的“一体化”的到来。C.从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一样喜欢流行歌曲而不愿再去关注地方戏曲中,也可以看出城乡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D.在城乡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其主流是城市对乡村文化的冲击,但农村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渗透也不
8、可忽视。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材料,完成47题。(19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9、。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10、,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乌江亭长檥船待, 檥,通“舣”,檥船:使船靠岸。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率领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向东C亡其两骑耳亡:失去D籍独不愧于心乎?独:难道5.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直接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3分)直夜溃围南
11、出,驰走项王嗔目而叱之汉军不知项王所在复斩汉一都尉骑皆伏曰:如大王言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羽被农夫欺骗,误入沼泽地,看似偶然的情节说明项羽丧失人心,同时也看出他不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B由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三个细节描写中,显示出项羽的声威、力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瞬间的光辉与悲壮。C在文中项羽反复强调说“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明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深刻地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D文章扣住数字的变化写项羽的日暮穷途,敌我悬殊,项羽必定死于此。但项羽有船也不
12、过江,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5分)(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注释】 淡磨明镜:形容水面平静,池水清澈。檐楹:屋檐及檐下的堂柱。8.诗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9.这首诗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13、缺部分。(1)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中颈联“,”含有八层意思。(2)荀子劝学中用比喻手法,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语句是“ ,。”(3)“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感恩节的荆棘花束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
14、团鲜花面前。“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
15、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 “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
16、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
17、想要这个东西。”“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
18、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有删改)1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
19、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B.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C.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D.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E.“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句不止一处。12.小说以“感恩节的荆棘花束”为题,有什么作用
20、?请简要分析。(6分)13.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1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珊德拉,也有人认为是店员。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当今社会, _,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是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_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 _,除了唤醒人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A.鱼目混珠 振振有词 扬汤止沸B.鱼龙混杂 侃侃而谈 扬汤止沸C.鱼
21、龙混杂 振振有词 釜底抽薪D.鱼目混珠 侃侃而谈 釜底抽薪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习近平国庆讲话提到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表明中国将一如既往地贯彻在和平基础上发展、在和平基础上繁荣,不搞霸权主义,不欺小凌弱。B.“占中”组织者得到美国民主基金会的援助,该基金会由一些国际大企业撑腰,令人质疑“占中”的真正目的并非为了争取民主。C.成功设立烈士纪念日这件事明确提示我们,当下的中国社会并非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已是思想政治上的一盘散沙。D.网站10月2日报道,中国军方首次试射了一款路基洲际导弹的新型衍生导弹东风-31B,标志着北京针对美国的战略袭击能力正在完备。 17.
2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中产阶级妇女形象。_,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和舒展的笑肌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展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据记载,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 岁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详而又意味深长A. B. C. D.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一
23、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的,而是,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19.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6分)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需要你去播种的种子,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画,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
24、0字的文章。国王收到了一份礼物两只威武的猎鹰。国王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猛禽,便把它们交给自己的首席驯鹰人进行训练。几个月过去了,一只猎鹰已能展翅飞翔,另一只却没有半点动静,从来到王宫的那天起就待在枝头纹丝不动。国王召集了各方兽医和术士,命他们设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但所有人都无功而返。国王命人去找熟悉野外环境的农夫进宫。第二天早晨, 国王看见那只不可救药的猎鹰正盘旋在御花园的上空,就问农夫:“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的?”农夫低着头回答:“陛下,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5、 右玉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卷)高 一 语 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 1.B; 2.D; 3.B解析: 1.文中说“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乡村文化来说是一个衰落过程的话,那么它对于城市文化而言则是一个扩张的过程”,“导致城市文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大众文化崛起促使城市文化改变与扩张,但乡村文化的衰落的原因在于“城市化的进程”。2.原文是“乡村文化在逐渐融入城市文化”,“融入”不是“趋同”,偷换概念。3.文中只提到“这种文化的传播和文化融合的速度就加快一步”,但全文并未提到城乡文化是否走向“一体化”的问题。二、古代诗文阅
26、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材料,完成47题。答案: 4、B5、C6、D7、(1)但是今天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关键词:“困”、“亡”)(2)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千里,百姓有几十万人,也足够称王了。(关键词:“地方”、“王”)解析: 4、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放弃;舍弃。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走。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是间接表现,用排除。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D错在“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项羽
27、在最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更不存侥幸的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以确证“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原文详解:于是项王乃上马骑(j),麾下壮士骑(q)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q)将灌婴以五千骑(j)追之。项王渡淮(hui),骑(j)能属(zh)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f),田父(f)绐(di)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
28、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j)。汉骑(j)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j)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y)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j)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j)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j)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m),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j)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j)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29、,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j),亡其两骑(j)耳。乃谓其骑(j)曰:“何如?”骑(j)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ji)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q)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j)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
30、(j)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y)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y)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wn)而死.文言归纳一、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名词作动词,西行、西征 3、期山东为三处,期,:名词作动词,约定4、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二)名词作状语1、直(当)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2、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二、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 左,乃陷大泽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2、籍
31、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句)“于心”是后置的介宾结构。译: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应为:吾闻汉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以)头千金,邑万户”为后置的介宾结构。译: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二)定语后置句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译: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3、汉骑追者数千人 (定语后置句)译: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三)被动句1、所当者破 (被动句)译: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2、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译: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
32、(四)判断句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译: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五)固定结构1、无以渡“无以”,固定结构。由动词“无”加介词“以”构成,没有用来.的办法译:没法渡过去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为什么。三、通假字1、骑皆伏曰 伏,通服,心服2、乌江亭长檥船待 檥,通“舣”,檥船:使船靠岸四、古今异义1.期山东为三处 山东 古:山的东面 今:山东省2.地方千里 地方 古:山地纵横 今:某一区域翻译: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
33、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
34、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
35、样。”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
36、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答案: 8.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的特征是清新明丽。(某一具体景物的特点,如水势浩大、杨柳婀娜等,)表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抒发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答对一点即可得分。)9.动静结合。前两句是静景,给人一种清淡平和的心理感受。后两句,东风“忽起”,使得杨柳瞬间由静而动,给人以强列的动感,荷心声作,寂而有声,形声兼备。全诗写景,以静显
37、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解析: 8.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属于景物形象题,分析景物形象类题目步骤如下: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一是要忠于原诗,二是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创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四字短语即可。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如本题写雨后池塘空气清新,湖水清澈平静,杨柳忽然被风吹动,水中的荷叶也发出声响。好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3、分析作者的感情。根据画面景物所表现的出来的氛围特点,去体会寓于其中的感情。从本题中我们很容易从景物的描写中体会出作者内
38、心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会描写出如此没得画面。9.试题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们要注意审清题干,题干是“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那么我们需要从描写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通读全诗,这是一首写景诗,我们从修辞方法上,发现并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从描写手法上看,动静结合这种手法最为明显。在答出“是什么”之后,再回答“为什么”,可以知道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写出雨后湖水的涨满湖面,湖水清澈的特点,后两句东风忽起,杨柳拂动,荷叶发出声响。这是动态描写,给人一种动态美。最后再回答“怎么样”全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画面优美而不呆滞。 10.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
3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濯清涟而不妖。解析: 此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作客”“螯”“鳝”“躁”“濯”“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 错字的正确书写。考到学习态度、感伤情怀、崇高爱国思想、优美意境、对历史的思考、各家学派进步思想等。平
40、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 规定篇目。 三、答案:11.DE; 12.它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串联起小说中四个人的生活经历,也见证了珊德拉由困惑、怨恨到落泪、感恩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了小说对生命中的荆棘感恩这一主题,昭示了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3.乐于助人(真诚善良)。热情主动地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勇敢坚强。面对人生中的不幸,不抱怨,不逃避,乐观面对生活;懂得感恩。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感恩,更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思想深刻。饱受苦难之后,拥有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富有哲理。14.参考示例1:我认为主人公是店员。店员是联系小说其他三个人物
41、的纽带;她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思考以及对别人的帮助,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情节方面,正是店员的帮助,才使珊德拉等人走出了人生的困境;她别出心裁地用带刺的玫瑰花枝来抚慰遭遇不幸的人,还有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是小说的亮点。参考示例2:我认为主人公是珊德拉。珊德拉这一人物贯穿小说始终;小说是从珊德拉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她的遭遇及心理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小说对珊德拉的正面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特别突出。 解析: 11.E给3分,D给2分,A给1分;答B、C不给分。(A“招揽生意”并非店员的主要目的,她是想要帮助别人治好内心的伤口。B“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无中生有。C“一直向珊德拉推荐”
42、错;“始终将信将疑”不准确,结尾处珊德拉已经不再怀疑。)12.此题考查小说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这道题,可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从以上几个角度考虑即可。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
43、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1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根据人物身份、气质等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其言行举止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加以概括作答。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这类题目要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性格、品质特征+身份 +形象的意义。14.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题时,应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即喜欢哪个篇名。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小说具体内容,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创作背
44、景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本题是一个开放性探究题,要有观点,有分析。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见仁见智。对于这种选择问,个人建议贴近作者的情感来回答,这样顺理成章,如果与作者观点相反,唱反调很难自圆其说。15.答案: C解析: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含贬义。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含褒义。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16.答案: C解析: A.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
45、,在“繁荣”后加“的方针”。B.句式杂糅,可将“并非为了争取民主”刪去。D.搭配不当,将“完备”改为“提高”。17.答案: D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要先通读完题目提供的六句话,明确总体话题,然后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进行排序。本题中,根据句意可知,能衔接横线前的内容,谈其身份,应放在首位;介绍画中形象;评论画中微笑的形象;是总结。18.答案: 什么叫文化 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解答此题,要仔细研究横线的上下文,明白其语境。第道横线应填的是个
46、问句,其下文讲“文化就是”,可知此处应填的是文句“什么叫文化”。 第道横线应填的也是个问句,其上文讲的是“素质”,下文讲的是“得”之处。因此此处应紧承上文填入“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之类的问句。根据第三道横线的上文,可知此处应填入“好素质的得之处”,结合文段开头,不难知道这里应填入“读书”之类的语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一空,
47、其下文讲“文化就是”,可知此处应填的是文句“什么叫文化”。 第道横线应填的也是个问句,其上文讲的是“素质”,下文讲的是“得”之处。因此此处应紧承上文填入“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之类的问句。根据第三道横线的上文,可知此处应填入“好素质的得之处”,结合文段开头,不难知道这里应填入“读书”之类的语句。19.答案: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画;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解析: 这是一道句式转换中的散句变整句,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确立基准句,然后把其它句子按照基准句的句式来改写,最后再调整一下语序即可。考点:选
48、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 解析: 材料中鹰立脚的“树枝”的象征意义是多方面的:是依赖,是凭借,是保护,是温柔,是舒适,是安逸,是幻想,是倚仗,是指望,是依托,是退路,是诱惑,是侥幸,等等。材料中的现象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因此,可以从整体、农夫和术士、猎鹰等多个角度构思立意。以下立意可供参考:整体: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农夫:抓住根本看轻其余。学会抓住根本,我们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术士: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样我们的心中就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直到结出最丰硕的果实。猎鹰:依赖。猎鹰不告别依赖,怎么能在天空中经受风吹雨打?骏马不告别依赖,怎么能在大地上跨越艰难险阻?人,不告别依赖,怎么能在生活中战胜挫折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