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再现】一、选择题03(2013年新课标卷文综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二、非选择题04.(2013年广东卷文综39题(3)小题)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
2、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请回答:(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05.(2013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4题第(2)小题)材料二图4(2)图4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考点剖析】中国现代文化 “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二、 现代中国科技成就国防(两弹一星)农业(杂交水稻)载人航天(神州五号等)三、 文化方针1956年“双百方针”
3、的提出,是建国后初期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繁荣的保证。四、 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革”十年,教育受到严重的破坏;“文革”后,通过恢复高考,科教兴国,颁布教育法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4.有位名人曾说:“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B这种说法说明社会上形成了严重的浮夸风C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D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5.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
4、“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6.“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7.“1977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是指()A实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C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名校模拟】一、选择题4.(浙江省绍兴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测)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在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表面成
5、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升空C“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 D“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成功5.(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此,A建立基本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非选择题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6、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5分)(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2分)(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2分)7.(淮北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第3问)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三 一位78级学生描述说:“当时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说要恢复高考了。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我跟同学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种情况,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前头突然冒出火光,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赶快蹦到那儿去。”商道编辑部1978年后的邓小平和他的中国(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恢复高考”的社会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新时期教育实施的必要性。(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