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62KB ,
资源ID:71503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50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评估训练1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单元评估训练1 WORD版含解析.doc

1、单元评估训练一(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社会制度已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已被废除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战国时期,晋被一分为三,史称“三家分晋”,这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社会制度,等级秩序延续整个古代,贵族特权在古代一直没有废除,故B、C、D三项与材料不符。答案:A2.钱氏家训家庭载:“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这反映出古代家族( )A.具有广结善缘的行举B.

2、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行善济世的乡风礼俗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如果家庭富裕了,就应该提携宗族、设置私塾、赈济亲朋等,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关系,说明古代家族浓厚的宗法观念,选C项。答案:C3.“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道教D.佛教解析:坟是先人入土为安的地方,“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说明中国人注重血缘关系,崇尚祖先,这是宗法制影响的结果。答案:B4.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

3、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解析:分封制下实行的是食邑制度,即封地内的经济权利属于受封者,战国时期,官吏实行俸禄制度,说明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郡县制。从食邑制度到俸禄制度,体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选C项。答案:C5.(2013山东潍坊一模,9)“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段话( )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 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 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 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

4、一A.B.C.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段话认为,人们都指责秦朝专制,但秦人完成了国家统一,秦人所做的,也是当时形势所需要的,不宜有更多的非议,故说法正确。材料没有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错误。答案:B6.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三省六部制度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解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皇位是世袭的,地方则由非世袭的、皇帝和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僚管理,故选A项。三省六部制、郡县制、行省制、科举制都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A7.下面各项与“土”相关的解读中,不准确的是( )A.“普天之下

5、,莫非王土”实为一种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制度B.“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是指皇帝对全国拥有至高的主权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即废除郡县制D.“王在,礼治在,军令行,是王道乐土”意在维护封建正统解析:A项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特点,B项说明皇权的至高无上,D项旨在主张用儒家的“仁”“礼”治理天下,三项说法都正确。“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是指汉代部分恢复了分封制,但没有废除郡县制,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8.农书强调生产要“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在人事方面,则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 )A.注重农时B.因地制宜C.精耕细

6、作D.男耕女织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农书强调农业生产要注重各个方面的精耕细作。答案:C9.(2013江苏南京二模,1)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人们更注重自我,同一宗法家族内的争夺和厮杀大量出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在经历着剧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7、,铁犁牛耕的出现,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春秋战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答案:C10.据左传记载,鲁成公十二年,楚国与晋国订立盟约:“凡晋楚无相加戎交贽往来,道路无壅。”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晋楚重视商贸往来C.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动摇D.晋楚重商违背时代潮流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晋楚争霸并私自订立盟约,说明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动摇,A、C两项说法正确。盟约中“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说明晋楚重视商贸往来,B项正确。晋楚重商没有违背时代潮流,D项不正确。答案:D11.(2013吉林吉林二模,25)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

8、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B.汉代贫苦百姓通过经商致富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司马迁认为,商业最容易使人致富,“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商业是穷人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该材料反映了司马迁的重商思想。答案:C12.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盐铁官营制度 早市夜市出现 商人群体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A.B.C.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政治权力型经济”的理解。“政治权力型经济”,顾名思义,是与政治权力密切结合的经济

9、类型,是政府机构干预的结果。是商品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属于政府行为。答案:A13.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商业的艰难发展,这是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答案:D14.“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派主张“远仁义,去智能”,显然不是儒

10、家,“服之以法”“民治而国安”表明是法家的思想。答案:B15.“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持这一观点的是( )A.墨子B.老子C.孔子D.董仲舒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该派主张把父兄、弟子、大臣“视若其身”,体现了墨家的“兼爱”思想。答案:A16.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D.提供了研究公元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500多年的诗歌,故A项错误,D项正确;B项反映了汉赋的特点

11、;诗经属于文学作品,不是历史著作,并且不包括战国时期的诗歌,C项错误。答案:D17.(2013湖北黄冈一模,29)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 )A.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主流文化被否定和限制解析: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秦汉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选C项。A项说法证据不充分;B项说法错误,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是在明清;D项错误,主流文化是儒家,汉武帝独尊儒术。答案:C18.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

12、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 )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认为,在皇权之上,还有正义、良心、“天”的监视等,主张君主要行仁义,不然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很明显这是对君权的限制,选C项。答案:C19.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13、( )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解析:“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道家思想,“以教化为大务”属于儒家思想,“正法度之宜”属于法家主张,由此可见,董仲舒的思想融合了道、儒、法等多家思想,故选B项。答案:B20.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重农抑商政策强化出现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书写用品的重大改进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综合表格信息,可知这是汉代的历史特征。西汉初年,汉高祖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汉赋专重铺陈排比、文采

14、华丽;造纸术的出现是书写用品的重大改进。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21题18分,22题22分,共40分)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1)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6分)(2)材

15、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5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7分)解析:第(1)问,两则材料体现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两则材料的信息,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小问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答案:(1)孔

16、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2.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

17、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据中国历史先秦卷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6分)材料二 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18、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2)结合材料,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根据所学简要概括。(6分)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各国、日本等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有密切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

19、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10分)解析:第(1)问考查分封制,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客观原因是交通条件的落后,主观原因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第(2)问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郡县制的推行是吸取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教训的结果,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大特点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第(3)问结合材料信息可以判断三人论述的不同角度,背景可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回答。答案:(1)西周疆域辽阔,交通、通讯等技术条件落后;通过分封诸侯,建立藩屏拱卫王室,维护统治。(2)历史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不休。特点: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的任免、迁转权悉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自主权,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3)角度:康有为:地方自治是强国之道,立国之本。梁启超:地方自治是伸张民权的基础。留日学生:地方自治是发展民族工商实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保证。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张变法强国,实业救国。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