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66KB ,
资源ID:71490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49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安徽省宣城市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安徽省宣城市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六校联考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西周时期,周天子的宗庙是全国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祭祀祖先的场所,只有他才能祭祀自始祖以来的历代祖先。这是因为周天子()A是天下的大宗B是先王的长子C是最大的诸侯D拥有最高法权2钱穆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孕育了中央集权的雏形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3周礼春官载:战国时各国御史总计172人,其最初之职

2、为掌管图书法令,随国王左右的书记和秘书之官。这表明战国时()A各国天子设置了御史B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C各国的御史位高权重D御史是负责监察的官员4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其内容主要有: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司法的公正B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C损害了法律的权威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5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到公元前221年,实

3、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说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A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B由天下共主走向了中央集权C由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D由侯国林立走向国家的统一6据记载,战国以前,任命贵族为官,要在宗庙里举行册命仪式。而战国时代任命官职开始用玺(即图章),任命时只要发给官玺,免官时只要夺印或收玺即可。材料所反映的变化说明了()A世官制度被彻底废除B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C平民政治已初步形成D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7秦朝九卿的职责为:奉常,掌管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这表明()A带有

4、家国一体的特征B是贵族政治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是世官制度8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A导致七国之乱B彻底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C加强中央集权D激化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9宋代史家马端临曾这样评述我国古代某一选官制:“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A是世官制度的一种B缺乏统一的选拔标准C与门阀制度相呼应D地方举荐与考试结合10中国:传统与变迁一

5、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完善机构,皇权顶峰D分工明确,相互牵制11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A使得官员之间的相互压制倾轧B推动了专制皇权的加强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D导致中书省为三省之首12宋史选举志总结说:“又立新科明法,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案,所以待诸科之不能业进士者。未几,选人、任子,亦试律令始出官。又诏进士自第三人以下试法。”

6、宋代士大夫群体的“工吏事,晓法律”这种风尚()A为政治清明提供了制度保障B体现了法治的指导思想C为分化事权提供了制度保障D表现了强干弱枝的原则13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14言官即谏官,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齐桓公最早所设大谏一职,秦汉沿用但没有专

7、职机构,至武则天时改置的左右拾遗和补阙应该算是言官制度的定型,宋朝改称正言和司谏,并设置了谏院,以谏议大夫为长官。这种设置()A利于约束国君的言行B威胁到君主专制C表明古代民主制萌芽D表现了言论自由15明代何良俊说:“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A内阁首辅由皇帝亲信担任B内阁为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C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D内阁大学士拥有最高决策的权力16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奏折制度,原来基本因袭明代,题奏本章须先送内阁阅览票拟后再进呈皇帝裁夺,故权相多以其私人专主其

8、任。雍正夙知其弊,乃命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折阅并用朱笔批示,然后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中间不必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可见其实施()A放宽了权臣干政的权限B有效地削弱了宰相的权力C要求皇帝具备勤政意识D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镇压17“约法十二章的颁布,只是防止贵族阶级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另立新的规章。这一切只不过是给予了平民阶级比较大的安全感,以及对国家事务参与的切身感。”下列有关“约法十二章”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公民大会制定和颁布B使平民获得了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C废除了维护贵族利益的不合理法规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18“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

9、立法程序制定的,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A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B具有灵活实用性C不能维护平民的利益D缺乏客观公正性19亚里士多德说,在民主政体中,一切事物的最后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的弊端在于()A法律不符合实际B容易形成多数人暴政C法律约束力过强D普通民众也享有权利20欧洲历史学家指出:“古代雅典与当代

10、欧洲的民主之间的联系是脆弱的。民主并没有在它的诞生地盛行起来。在一千多年中它几乎被遗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雅典民主制度()A是近代欧洲民主政治产生的先决条件B只是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观念上的影响C与近代民主政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D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在实践层面的再现21有学者说:“很多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也对国内的体制引以为荣,同时蔑视西方国家的民主传统,他们认为德意志特殊道路是一种积极的方式,是处于欧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采取的不同于西方其他国家的特殊方式。”这表明德国君主立宪政体()A在民主方式上优于英法B建立有它的偶然因素C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D有强大的社会基础22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2人

11、,任期六年,每隔两年改选约三分之一的席位。众议员任期任两年。这体现了()A政治民主性与决策科学性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C政府与人民之间双向制衡D南方州与北方州妥协23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颁发任何贵族爵位。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 这体现了()A共和制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民主性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241783年,24岁的小皮特成为首相,下院多数议员反对“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小皮特要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这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在失去了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这反映了()A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B首相成为权力中心C责任内阁制度

12、的完善D内阁权力无所制衡25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说明了()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B法国的治国能力不如英美C法国浪漫情怀影响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D法国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

13、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日知录材料四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

14、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上)卷一(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王绾、柳宗元、顾炎武对郡县制的态度及其依据。(2)根据材料四,归纳王夫之评价郡县制的观点和标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对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夏侯惇谓王(曹操)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馀年,功德著

15、於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三国志武帝纪材料二 公元前431年雅典居民人数约为40万,而享有公民权的只有4.2万,只占总人数的1/10左右。并非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都当人看,在雅典1/3以上的奴隶被看作奴隶主的财产和工具,可以自由买卖。世界近代史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材料三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马克垚主编世

16、界文明史(1)依据上述三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个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的本质区别。(2)从现代化史观的视角看,材料三所指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个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认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妥协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化的过程也是政治家们学会如何掌握妥协艺术的过程。妥协意味着,在政治过程中尤其是在政治冲突中,发生意见和利益冲突的政治家们通过彼此在谈判过程中,共同做出

17、让步来和平解决冲突,而不诉诸暴力。摘编自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主是妥协的制度提取材料所反映的关于政治斗争的若干因素的观点,并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探讨。(说明:提取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六校联考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西周时期,周天子的宗庙是全国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祭祀祖先的场所,只有他才能祭祀自始祖以来的历代祖先。这是因为周天子()A是天下的大宗B是先王的长子C是最大的诸侯D拥有最高法权【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在宗

18、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解答】“周天子的宗庙是全国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祭祀祖先的场所,只有他才能祭祀自始祖以来的历代祖先“这是因为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钱穆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孕育了中央集权的雏形D实现了中

19、央权力的高度集中【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解答】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3周礼春官载:战国时各国御史总计172人,其最初之职为掌管图书法令,随国王左右的书记和秘书之官。这表明战国时()A各国天子设置了御史B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C

20、各国的御史位高权重D御史是负责监察的官员【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解答】“最初之职为掌管图书法令,随国王左右的书记和秘书之官”表明战国时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4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主张,唐律对亲亲相隐原则作了具体规定,其内容主要有: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司法的公正B认可了家庭

21、在司法中的地位C损害了法律的权威D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考点】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解答】“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控告应相隐的亲属,要处刑;有两类罪不适用亲亲相隐原则:一类是谋反、谋大逆、谋叛及其他某些重罪,另一类是某些亲属互相侵害罪”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5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

22、现象说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A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B由天下共主走向了中央集权C由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D由侯国林立走向国家的统一【考点】1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的关键是从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切入,结合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思考【解答】题干说明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发展趋势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6据记载,战国以前,任命贵族为官,要在宗庙里举行册命仪式。而战国时代任命官职开始用玺(即图章),任命时只要发给官玺,免官时只要夺印或收玺即可。材料所反映的变化说明了()A世官制

23、度被彻底废除B君主的权力得到加强C平民政治已初步形成D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解答】“战国时代任命官职开始用玺(即图章),任命时只要发给官玺,免官时只要夺印或收玺即可”表明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5选D7秦朝九卿的职责为:奉常,掌管宗庙礼仪;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

24、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这表明()A带有家国一体的特征B是贵族政治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是世官制度【考点】17: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公九卿制度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三公九卿,是国家机构,但管理的具体事情是涉及到皇族家族的事情,体现了当时国家机构的家国一体特征B结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我们可知秦朝已经废除了贵族政治,实行的是官僚政治C材料涉及到的是中央官制,不是地方官制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秦朝的中央和地方官制都不是世袭的故选A8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

25、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A导致七国之乱B彻底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C加强中央集权D激化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考点】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具体内容和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的事情B汉朝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割据问题C反映的是汉武帝推恩令具体措施,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D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官职,不是中央官职,没有涉及到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故选C9宋代史家马端临曾这样评述我国

26、古代某一选官制:“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不相关,帮徇私之弊无由惩革”。这一选官制度()A是世官制度的一种B缺乏统一的选拔标准C与门阀制度相呼应D地方举荐与考试结合【考点】1K: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汉朝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选官有评论和擢用两个程序,这个应该是汉朝的察举制或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不是世袭制度B从材料可以看出,评论所不许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可以看出选官标准比较

27、统一,不能随意的改变C从材料中擢用或非用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可以看出评论者对所提拔的人才是否能胜任不负责,这样就容易为世家大族笼络人才所用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汉朝的察举制,没有考试的环节故选C10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完善机构,皇权顶峰D分工明确,相互牵制【考点】1G: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要求学生结合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特征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政治突破性的进展,主要考查的是隋朝中央官制的

28、特点,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一分为三,但他们不能独立施政B材料主要讲到的是中央官制的变化,而地方官制在隋唐时期,并没有走向成熟,最后导致唐朝出现藩镇割据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皇权发展到顶峰,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D三省六部之间职权分明,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故选D11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A使得官员之间的相互压制倾轧B推动了专制皇权的加强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D导致中书省为三省之首【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9、唐朝的中央官制,要求学生结合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特征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中的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可知,这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并没有体现出官员之间相互压制倾轧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各机构之间的权力相互制约,并没有体现出对皇权的作用C材料中可以看出,在重大事务的决策是由,共同来决定的,而且还要受到,中书侍郎中书令的审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地位平等故选C12宋史选举志总结说:“又立新科明法,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案,所以待诸科之不能业进士者。未几,选人、任子,亦试律令始出官。又诏进士自第三人以下试法。”宋代士大

30、夫群体的“工吏事,晓法律”这种风尚()A为政治清明提供了制度保障B体现了法治的指导思想C为分化事权提供了制度保障D表现了强干弱枝的原则【考点】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宋代注重官员的法律培养的目的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代要求士大夫群体“工吏事,晓法律”是为了政治清明提供了制度保障,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应排除分化事权、强干弱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D两项错误故选A13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

31、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考点】1E:元朝行省制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置背景,具体内容,特征,和影响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反映出元朝行省地域设置的特征,打破了山川地理的阻隔,导致了地方险要的丧失,不是强调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B材料没有体现出元朝行省制导致国家分裂割据,而是说闲甚至无力镇压地方的叛乱C材料中试试元朝行省制,破坏了唐宋地方

32、官制的合理划分D由于元朝行省设置打破了山川河流的险阻,所以地方一旦有叛乱行为,就失去了地理的阻隔而不断的扩大,不利于维护地方统治的稳定故选D14言官即谏官,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齐桓公最早所设大谏一职,秦汉沿用但没有专职机构,至武则天时改置的左右拾遗和补阙应该算是言官制度的定型,宋朝改称正言和司谏,并设置了谏院,以谏议大夫为长官。这种设置()A利于约束国君的言行B威胁到君主专制C表明古代民主制萌芽D表现了言论自由【考点】1P: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言官即谏官,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切入,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思考【解答】监官和谏官,古代

33、并称台谏,通称言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所以中国古代设置言官有利于约束国君的言行,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15明代何良俊说:“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A内阁首辅由皇帝亲信担任B内阁为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C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D内阁大学士拥有最高决策的权力【考点】1S:明朝的内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制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明朝内阁制设置的背景和发展的历程以及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内阁

34、有票拟权,所以其权力的上升不是因为首府得到皇帝的信任B我们可知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法定的行政机构C从材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奏章要送到内阁进行票旨,体现了内阁有票拟的权利,这是内阁权力上升的主要原因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内阁没有最高决策权力故选C16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奏折制度,原来基本因袭明代,题奏本章须先送内阁阅览票拟后再进呈皇帝裁夺,故权相多以其私人专主其任。雍正夙知其弊,乃命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折阅并用朱笔批示,然后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中间不必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可见其实施()A放宽了权臣干政的权限B有效地削弱了宰相的权力C要求皇帝

35、具备勤政意识D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镇压【考点】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清朝奏折制度的特点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乃命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折阅并用朱笔批示,然后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中间不必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乃命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折阅并用朱笔批示,然后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中间不必经过任何机构或个人转手”可知,清朝的奏折制度强调皇帝具备勤政意识,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加强皇权,故A项错误丞相制度在明朝就已经被废除了

36、,故B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对官员的控制,没有体现对人民的控制,故D项错误故选C17“约法十二章的颁布,只是防止贵族阶级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另立新的规章。这一切只不过是给予了平民阶级比较大的安全感,以及对国家事务参与的切身感。”下列有关“约法十二章”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公民大会制定和颁布B使平民获得了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C废除了维护贵族利益的不合理法规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

37、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解答】材料信息强调十二铜表法有利于防止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定新的法律,可以给予一般平民较大的安全感和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权,说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了原来贵族对法律的随意制定和任意解释的权利,所以选择D项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机构,排除A项;B项的“平等”不符合史实,平民是不可能与贵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权的;C项不正确,十二铜表法仍然包含很多维护贵族特权的条款故选D18“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38、。”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A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B具有灵活实用性C不能维护平民的利益D缺乏客观公正性【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解答】“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表明罗马法具有灵活实用性,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19亚里士多德说,在民主政体中,一切事物的最后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

39、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的弊端在于()A法律不符合实际B容易形成多数人暴政C法律约束力过强D普通民众也享有权利【考点】VE: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认为真理高于一切,提出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名言;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解答】“一切事物的最后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表明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形成

40、多数人暴政,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20欧洲历史学家指出:“古代雅典与当代欧洲的民主之间的联系是脆弱的。民主并没有在它的诞生地盛行起来。在一千多年中它几乎被遗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雅典民主制度()A是近代欧洲民主政治产生的先决条件B只是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观念上的影响C与近代民主政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D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在实践层面的再现【考点】4A: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广大奴隶主专制的基础之上,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解答】“民主并没有在它的诞生地盛行起来在一千多年中它几乎被遗忘了”表明雅典民主制度只是对近代

41、民主政治产生观念上的影响,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21有学者说:“很多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也对国内的体制引以为荣,同时蔑视西方国家的民主传统,他们认为德意志特殊道路是一种积极的方式,是处于欧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采取的不同于西方其他国家的特殊方式。”这表明德国君主立宪政体()A在民主方式上优于英法B建立有它的偶然因素C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D有强大的社会基础【考点】6H: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比较低,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封建容克贵族和军阀势力强大在统一战争中,资产阶级没有能充当领导地位,而充当领导地位的是容克贵族【解答】抓住材料中

42、的关键信息“很多受过教育的德国人也对国内的体制引以为荣认为德意志特殊道路是一种积极的方式,是处于欧洲中心位置的国家采取的不同于西方其他国家的特殊方式”,可以看出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被很多人接受,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2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2人,任期六年,每隔两年改选约三分之一的席位。众议员任期任两年。这体现了()A政治民主性与决策科学性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C政府与人民之间双向制衡D南方州与北方州妥协【考点】69: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解答】“参议员每州2人,任期六年,每隔两年改选约

43、三分之一的席位众议员任期任两年”体现了政治民主性与决策科学性,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23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颁发任何贵族爵位。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 这体现了()A共和制原则B三权分立原则C民主性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考点】69: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解答】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说明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44、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因此这所体现出的体现共和主义的原则,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241783年,24岁的小皮特成为首相,下院多数议员反对“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小皮特要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这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在失去了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这反映了()A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B首相成为权力中心C责任内阁制度的完善D内阁权力无所制衡【考点】66: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解答】“小皮特要求解散议会重新选

45、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内阁在失去了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反映了责任内阁制度的完善,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25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说明了()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B法国的治国能力不如英美C法国浪漫情怀影响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D法国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考点】6D:法国1875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需要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特点和局限性解题

46、的关键是结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对“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是一波三折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则是一票共和的产物,则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A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26阅读材料,

47、回答问题。材料一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日知录材料四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

48、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上)卷一(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王绾、柳宗元、顾炎武对郡县制的态度及其依据。(2)根据材料四,归纳王夫之评价郡县制的观点和标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49、对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考点】18:郡县制【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要求学生结合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作用和秦朝以后郡县制的实施和发展来分析材料(2)本题主要考查对郡县制的认识,要求学生街和明末清初活跃儒家思想的内容来分析材料(3)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物的认识的影响因素,要求学生结合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来分析材料【解答】(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绾反对推行郡县制,认为郡县制度不利于秦朝中央政府对新占领边远地区的管理和控制而柳宗元则认为郡县制打破了贵族血缘继承关系,体现了天下为公的特点,顾炎武认为郡县制,导致中央过分集权,容易导致皇权过分膨胀,出现民穷国弱的局面(

50、2)根据材料我们可知王夫之认为推行郡县制是历史的趋势,郡县制的选官标准不以血缘世袭为标准,唯才适用体系,天下为公的特征,同时郡县制可以减少分封制所导致的战乱和分裂王夫之评价郡县制主要是从天下的角度来分析(3)评价和认识历史事物往往会受到事物本身是非曲直的影响,但更多的时候会受到评价者所处的时代个人修养以及看问题的出发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故答案为:(1)王绾反对推行,认为郡县制不利于加强对新占领的边远地区的管理与控制柳宗元赞成推行,认为郡县制打破血缘世袭,为公天下之端顾炎武反对推行,认为郡县制导致皇权膨胀,导致民穷国弱(2)观点: 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大势所趋;郡县制不以血缘世袭,任用有才能的人

51、,体现了天下之公;郡县制可以减少分封导致的战乱标准:为天下之公义(3)时代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个人的学识修养不同等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夏侯惇谓王(曹操)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馀年,功德著於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三国志武帝纪材料二 公元前431年雅典居民人数约为40万,而享有公民权的只有4.2万,只占总人数的1/10左右。并非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都当人看,在雅典1/3以上的奴隶被看作奴隶主的财产和工具,可以自由买卖。世界近代史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

52、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材料三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依据上述三个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三个材料中有关“民主”含义的本质区别。(2)从现代化史观的视角看,材料三所指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这个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认识。【考点】6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分

53、析】(1)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东西方政治的区别和近代民主政治根据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早期资产阶级时期美国和法国革命的特点通过对各自革命的特点比较,认识各自的意义和影响(3)本题主要考查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认识,虽然政治文明受到各国国情、时代特点的影响,但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解答】(1)根据所学,中国古代的“民主”,实际是“替民作主”的专制统治,古代希腊是奴隶制度下的“有限度”民主,近代欧美则是资产阶级民主(2)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法国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封建专制,而美国是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英国和美国通过革命后都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政治模式不同,

54、但都对近现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根据古代希腊、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性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材料一中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民主”指主权在民,是政治制度,但材料二是奴隶主民主,材料三是资产阶级民主(2)法国:推翻封建君主政治制度,确立现代民主政治美国:解决民族独立,确立现代民主政治理解:英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建立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政体典范(3)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要符合本国国情;民主的观念有传承和借鉴性;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没有冲突,就

55、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妥协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化的过程也是政治家们学会如何掌握妥协艺术的过程。妥协意味着,在政治过程中尤其是在政治冲突中,发生意见和利益冲突的政治家们通过彼此在谈判过程中,共同做出让步来和平解决冲突,而不诉诸暴力。摘编自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主是妥协的制度提取材料所反映的关于政治斗争的若干因素的观点,并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进行探讨。(说明:提取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6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根据材料中内容概括、归纳要点作

56、为观点,并注意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抓住材料中政治与妥协的关系进行归纳【解答】根据材料内容,材料中阐述了政治与斗争、妥协的关系如“民主政治就是一个斗争和妥协的产物”,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光荣革命;在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中,也存在斗争与妥协的过程,如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时的斗争和最后的妥协注意答题要论点和论据相结合,以论据进行佐证故答案为:答案一:观点:政治斗争是暴力冲突与妥协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史实论证:英国通过暴力冲突,把查理一世推上断头台,此后,统治者争权夺利,英国政局动荡,斯图亚特王朝乘机复辟,复辟势力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反攻倒算,竭力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这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极大不满,他们发动宫廷政变,与旧贵族妥协,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避免了政局的剧烈动荡答案二:观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是妥协的结果史实论证: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说明,它是南方州与北方州、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妥协的产物法国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也可以用英国的光荣革命来为例说明2017年7月12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