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476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8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3.1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础自主梳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基础自主梳理 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基础自主梳理 荒漠化与荒漠化景观荒漠化不是指荒漠景观,而是指由土地退化逐步形成荒漠景观的过程,可表示如下:基础自主梳理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

2、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分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基础自主梳理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基础自主梳理 四、荒漠化

3、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要点归纳探究 考点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

4、,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要点归纳探究 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分布区及破坏原因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

5、植业)生产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 要点归纳探究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要点归纳探究【典题例析1】(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

6、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CD要点归纳探究 解析:(1)由题干材料可知,“生态裂谷”交错带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裂谷”是由绿洲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的;绿洲地下水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的地下水会流向绿洲区;在“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自然植被会退化,风力侵蚀作用增加,固定沙丘会转化为流动沙丘。(2)森林消耗水量大,故不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发展

7、灌溉农业容易出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绿洲地区降水稀少,主要依靠地表水和地下水发展农业和生活,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符合实际;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有利于促进绿洲区生态环境改善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答案:(1)C(2)D要点归纳探究 下面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表,读表回答(1)(2)题。是()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过度放牧,草场被破坏过度开垦,土地退化A.B.C.D.(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均实行退耕还林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B.C.D.(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的

8、主要原因BC解析:(1)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主要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故选。(2)结合我国土地荒漠化主要集中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故错误;结合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可分析合理放牧和合理开矿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而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荒漠化扩大。答案:(1)B(2)C要点归纳探究 考点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要点归纳探究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要点归纳探究【典题例析 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1 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概括我国 A 区域的自然环境

9、特点。(2)简要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3)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特大沙尘暴的变化趋势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说明其主要人为原因和治理措施。要点归纳探究 图表解码要点归纳探究 解析:(1)从A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干旱。(2)沙尘暴多发于我国冬春季节,此时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所以呈现西北东南方向。(3)沙尘暴的沙尘来源于土地的荒漠化,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荒漠化主要的人为原因及解决的措施。答案:(1)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地表径流少。(2)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盛行西北风。(3)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垦过牧;不合

10、理灌溉;工矿建设。治理措施:退耕还草;合理放牧(控制载畜量);草方格治沙;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矿区恢复植被。要点归纳探究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回答(1)(2)题。要点归纳探究(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2)保护和恢复西北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 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B.C.D.

11、CA解析:(1)新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A错误;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所占比重大致相同,但内蒙古的土地总面积远大于宁夏,故B错误;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有利于荒漠的发展,C正确;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过度破坏植被。(2)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自然资源,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并不矛盾,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可对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可持续利用。所以A正确。答案:(1)C(2)A要点归纳探究 考点

12、三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1.成因(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要点归纳探究(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

13、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2.水土流失的危害(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3.水土流失的治理(1)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2)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3)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

14、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要点归纳探究 水土流失危害的整体性分析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图所示:要点归纳探究【典题例析3】(2014全国新课标卷)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面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要点归纳探究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切沟会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切沟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对切沟危害的防治措施,可以调整

15、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可以设置障碍,如种植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减少水土的流失,对切沟填埋。都是减少切沟危害的措施。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治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要点归纳探究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

16、(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D要点归纳探究(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C.森林减少D.荒漠化解析:图中显示坡度较小的地形区发展节水种植业,而坡度较大的地区实行退耕种草种树,在沟谷实行筑坝蓄水,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一致。答案:(1)D(2)AA随堂训练提升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 1999 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 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回答 12 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 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

17、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随堂训练提升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解析:根据该区域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判定,该区域应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毁草开荒,草地破坏,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因此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退耕还草。答案:BB随堂训练提升 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析:据上题分析可判断,该地应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DD随堂训练提升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

18、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34题。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森林破坏严重A.B.C.D.A4.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自然灾害使黄河含沙量增大,塑造华北平原淤积河床A.B.C.D.B随堂训练提升(2014陕西一模)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下图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相关关系图”,读图,回答56 题。随堂训练提升 5.图示信息表明()A.草地植被指数越低

19、,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C.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D.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解析:图中显示,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植被指数越低,说明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故 D 项正确。A 项因果关系颠倒了,故错误。答案:DD随堂训练提升 6.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切实可行的是()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养羊数量B.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C.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D.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解析:图中反映的是超载放牧引起的草场破坏,因此,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既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护草地植被。答案:

20、CC随堂训练提升 7.(2015湖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我国平均每年土地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 500平方千米,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材料二:下表列出我国西南某地区坡度与土层厚度与有机质层厚度的实测数据,下图为“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的统计图”。坡度515152525土层厚度(mm)1208080707020有机质层厚度(mm)28202012127(1)根据上图中坐标和文字分析图中三条曲线分别是:;。(2)根据材料,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析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答案:(1)石漠化面积;人口环境容量;生物多样性。(2)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严重。(3)有利区位条件: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建议: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区接待能力;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和旅行社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