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程集中学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第1到10题每题1分,第11到30题每题2分)1(1分)(2008佛山一模)有关细胞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元素C、H、O、N的物质是核酸、酶、果糖、脂肪B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故用来作为检测脂肪的材料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D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且要现配现用考点:检测脂肪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版权所有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
2、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解答:解:A、核酸含有元素C、H、O、N、P;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含有元素C、H、O、N;果糖和脂肪含有元素C、H、O,A错误;B、花生种子中含有蛋白质,只不过含量相对较少而不是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B错误;C、淀粉、蛋白质、脂肪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C正确;D、对蛋白质的检测用双缩脲试剂,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先
3、加0.1g/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硫酸铜溶液,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有机物的种类与鉴定及化合物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1分)(2014秋北京校级期中)三鹿牌等婴幼儿奶粉中掺入了一种“假蛋白”三聚氰胺如图为三聚氰胺分子的结构式下列有关“假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后提高了蛋白质的含量C三聚氰胺中氮元素的含量比碳元素的含量还高D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三个肽键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是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基本组成单位的考查,回忆组
4、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特点和蛋白质的结构,然后结合题干和题图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A、三聚氰胺不是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B、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了N元素的含量,但是不能提高蛋白质的含量,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一个三聚氰胺分子含有3个C原子、6个N原子,C正确;D、三聚氰胺中不含有肽键,D错误故选:C点评:对蛋白质的结构和蛋白质检测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关注生活热点并进行辨析的能力3(1分)(2013珠海校级二模)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
5、涨破B分离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C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膜的制备方法;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版权所有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和细胞核、具膜细胞器,可以用蒸馏水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然后通过过滤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不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健那绿是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的活体染色剂,可以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解答:解:A、用蒸馏水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吸水涨破
6、,然后通过过滤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A正确;B、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B正确;C、观察线粒体利用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C错误;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进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制备的方法,分离不同细胞器常用的方法,观察线粒体用到的染液,分泌蛋白合成过程的研究方法,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4(1分)(2013秋宿松县校级期中)1对正常夫妇生了1个色盲男孩,试问这位母亲的下列细胞中肯定不存在色盲基因的是()A造血干细胞B次级卵母细胞C成熟的红细胞D卵细胞考点:卵细胞的形成
7、过程;细胞膜的制备方法版权所有分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对正常夫妇(XBX_XBY)生了1个色盲男孩(XbY),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这位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其所有体细胞中都含有色盲基因,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和配子中不一定含有色盲基因据此答题解答:解:A、造血干细胞是体细胞,肯定含有色盲基因,A错误;B、次级卵母细胞有的概率含有色盲基因,B错误;C、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不含任何基因,C正确;D、卵细胞有的概率含有色盲基因,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卵细胞的形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
8、,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5(1分)(2013秋宿松县校级期中)联合国曾严格要求伊拉克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包括神经毒气神经毒气一旦释放出来,很容易进入人的神经细胞,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杀死神经细胞神经毒气容易进入神经细胞的原因是()A神经细胞有大量的神经毒气载体B神经细胞膜上有神经毒气通道C神经细胞膜与神经毒气的结合能力很强D神经毒气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版权所有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
9、能量,如水,CO2,甘油2、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3、主动运输,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解答:解:A、神经毒气为气体,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的,不需要载体,A错误;B、神经毒气为气体,进入细胞的不需要通道,B错误;C、神经毒气为气体,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的,C错误;D、神经毒气为气体,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自由扩散的知识,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特点,以及实例判断6(1分)(2009海南)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
10、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ABCD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版权所有分析:20%蔗糖溶液高于10%蔗糖溶液,故10%蔗糖溶液水分会流向20%蔗糖溶液多,导致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高,而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低,当二者浓度达到相等时,水分出入达到平衡,二者浓度不再变化解答:解:鱼鳔内盛有20%的蔗糖溶液,而鱼鳔外是10%的蔗糖溶液,依据渗透作用原理,水分子总的渗透方向表现为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从鳔外向鳔内,从而导致鳔外烧杯内蔗糖溶液的浓度升高,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故选
11、:B点评: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分的运输方向7(1分)(2008江苏)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C神经细胞吸收K+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版权所有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生物体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12、;线粒体基质中还含少量的DNA、RNA,属于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DNA受损导致呼吸酶的合成受阻,进而影响线粒体有氧呼吸供能解答: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A错误;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B错误;C、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线粒体DNA受损伤会影响K+的吸收,故C正确;D、肺泡吸收氧气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功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3、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1分)(2013秋宿松县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BDNA可由细胞核进入线粒体C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D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版权所有分析:1、分泌蛋白由合成到分泌的具体过程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3、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在核糖体中发生翻译合成蛋白质,翻译过程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解答:解:A、分泌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粗加工是内质网,再加工和转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在整个过程
14、中需要线粒体为其提供能量,故A正确;B、线粒体本身含有DNA,细胞核中DNA不需进入线粒体,故B错误C、mRNA在细胞核中经过转录合成,再从核孔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故C正确;D、tRNA转运氨基酸进入核糖体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复习时要善于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题9(1分)(2013秋南安市校级期末)有一个学习小组在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设计了如表实验步骤:1取10支试管分成5组,编号,向每组的1支试管中加入2mL3%淀粉溶液,向另1支试管中加入1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将5组试管分别置于30、35、40、45、50
15、的水中保温5 min3把每组的两支试管中溶液相混合、摇匀,并放回原水浴环境中继续保温5 min4向每组混合液中滴加1滴碘液,摇匀5观察现象,记录结果请指出下列对该实验步骤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范围设置不合理B检测因变量的方法可行C还应该设置对照组实验D无关变量得到了较好控制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版权所有分析: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的剩余量,其他均为无关变量,实验中要求控制还无关变量据此答题解答:解:A、淀粉酶的适宜温度较高,而本实验中涉及的温度相对较低,A正确;B、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淀粉的剩
16、余量,可用碘液检测,B正确;C、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实验本身可以形成相互对照,C错误;D、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中无关变量得到了较好控制,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根据实验的目的正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0(1分)(2009上海)将刚采摘的乱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活性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C防止玉米粒发芽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考点:酶的特性;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是
17、考查糖的分类和特性及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在生活中的应用,刚采摘的嫩玉米中可溶性糖含量高具有甜味,放置时间一久,可溶性糖转化成淀粉失去甜味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温会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解答:解:A、将玉米立即放入沸水,由于温度过高会使酶失去活性,A错误;B、刚采摘的嫩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原因不是高温改变可溶性糖的分子结构,B错误;C、刚采摘的嫩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原因不是高温可以防止玉米发芽,C错误;D、可溶性糖转变为淀粉是酶促反应,高温可以使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可溶性糖不能转化成淀粉,从而保持其甜味,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
18、知识点是糖的分类和转化,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析题干明确刚采摘的嫩玉米放置时间一久失去甜味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11(2分)(2010卢湾区模拟)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对酶的影响因素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A炒肉的过程中加入B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C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D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版权所有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
19、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据此答题解答:解:A、炒肉的过程中温度高,此时加入酶会使酶变性失活,A错误;B、肉炒熟后起锅前温度较高,此时加入酶也会使酶变性失活,B错误;C、用沸水溶解后,酶会变性失活,C错误;D、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影响,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因此最佳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在室温下将嫩肉粉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炒熟,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嫩肉粉为素材,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相关曲线,明确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12(2分)(2005上海)下列生命现象中不伴有ATP
20、消耗的是()A神经冲动的传导B含羞草受到刺激小叶合拢C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D根尖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版权所有分析: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体进行肌肉运动、生物电、细胞分裂和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细胞中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这即可以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又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因此ATP是生物体细胞中流通着的“能量货币”解答:解:A、神经冲动的传导依赖离子的不均匀分布,离子的进出细胞消耗能量ATP,故A正确;B、含羞草受到刺激小叶合拢
21、,属于感性运动,不消耗ATP,故B错误;C、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故C正确;D、根尖生长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消耗ATP,故D正确故选:B点评:考查生物体内耗能过程,难度中等,理解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13(2分)(2007上海)人们采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若每吨玉米可转化为m吨葡萄糖,现有生产46吨酒精,理论上需要玉米(原子量:C12,H1,O16)()A吨B吨C吨D90m吨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是考查关键无氧呼吸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利用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计算出生产46吨酒精所需要分解的葡萄糖的量,然后再更接近每吨玉米转化成葡萄糖的量进行
22、计算解答:解: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设生产46吨酒精需要分解的二氧化碳为X吨根据反应式列出关系式:=,解得X=90因此生产46吨酒精所需要分解的葡萄糖的量为90吨,又知每吨玉米可转化为m吨葡萄糖,则生产46吨酒精,理论上需要玉米是吨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正确地无氧呼吸反应式是解题的前提,根据反应式进行化学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4(2分)(2014宁城县模拟)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表中数据为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其单位为Lg1h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植物器官呼吸速率(O2)植物器官呼吸速
23、率(O2)胡萝卜根25大麦种子(浸泡15h)胚715叶440胚乳76苹果果肉30叶266果皮95根9601480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D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的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的分析,要把握住实验的结果是由于变量导致的解答:解:A、胡萝卜的根和叶的呼吸速率不同,苹果的果肉和果皮的呼吸速率不同等,得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A正确;B、根据表格种子胚的呼吸强度比较高,说明种子胚
24、代谢比较旺盛,需要能量比较多,B正确;C、呼吸作用需要水的参与,而且生化反应也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C正确;D、呼吸速率的大小可反映某生物体代谢活动的强弱,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的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也与功能有关,比如种子胚和胚乳就不一样,并且呼吸作用是由一系列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所以温度对呼吸作用有很大影响,还有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也是影响呼吸速率的条件,D错误故选:D点评:实验的把握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导致不同的结果的原因就是那个变量,本题的变量是不同植物器官15(2分)(2013秋宿松县校级期中)国庆长假期间很多人去拉萨
25、旅游时都困某些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而感到腰酸腿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因利用减少而被储存在肌肉细胞中B此时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肌糖原直接供给C此时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有氧呼吸D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有麻醉作用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无氧呼吸的知识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解答:解:A、很多人去拉萨旅游时都感到腰酸腿痛,是因为某些组织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
26、导致,A错误;B、此时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ATP直接供给,B错误;C、骨胳肌细胞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主要还是靠有氧呼吸提供大量能量,故此时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有氧呼吸,C正确;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16(2分)(2014秋汉川市期末)如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
27、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选项现象结论甲装置乙装置A液滴左移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B液滴不动液滴右移只进行无氧呼吸C液滴不动液滴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D液滴左移液滴右移既只进行有氧呼吸,又只进行无氧呼吸AABBCCDD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侧装置中的20%NaOH的作用是吸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该装置测量的是酵母菌细胞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右侧装置中的蒸馏水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该装置测量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吸收量的差值解答:解
28、:A、如果甲中着色液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中着色液滴不动时说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综合以上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B、如果甲中着色液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消耗,酵母菌不进行有氧呼吸;乙中着色液滴右移时说明有二氧化碳的释放,综合以上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如果甲中着色液滴不动,乙中着色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呼吸,C错误;D、如果甲中着色液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中着色液滴右移时说明有二氧化碳的释放,综合以上可知酵母菌既只进行有氧呼吸,又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
29、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装置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分析试管内的气压有没有发生变化,确定液滴是否移动17(2分)(2006江苏)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1)有氧呼吸的过程: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3、24H+6O2
30、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2)无氧呼吸的过程: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2、2丙酮酸2酒精+2CO2 (细胞质基质)或C6H12O62乳酸+能量 (细胞质基质)解答:解:A、无氧呼吸虽不需氧气参与,其中的碳元素仍然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所以但仍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B、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由于无氧呼吸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产生酒精,会引起水果腐烂,因此水果贮藏需要低氧环境,抑制无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有氧呼吸的强度也很低,B错误;C、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细胞质基质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C错误;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
31、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所以有氧呼吸的酶则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比较,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8(2分)(2013秋宿松县校级期中)1915年、1930年、1965年的诺贝尔奖授予了有关叶绿素研究方面的科学家,下列有关叶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黄绿色,叶绿素b呈蓝绿色B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C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快D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重要的物质,能吸
32、收光能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版权所有分析:高等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其组成元素有C、H、O、N、Mg等;由于在层析液中,叶绿素a比叶绿素b的溶解度大,所以在滤纸条上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快;解答:解:A、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主要有两种,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A错误;B、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B错误;C、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由于在层析液中,叶绿素a比叶绿素b的溶解度大,所以在滤纸条上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快,C正
33、确;D、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重要的物质,能吸收转化光能,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叶绿素的种类、组成成分和功能以及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9(2分)(2015宁城县一模)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光照强度/klx1.03.05.07.08.010.0CO2变化量mg/(100cm2h)+2.03.06.010.012.012.0A光照强度为1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B光照强
34、度为2klx时,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应为0C光照强度由5klx增强为7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D光照强度为9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版权所有分析:表格中可以看出,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实验因变量为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光照强度为1 klx时,容器内CO2增多是因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吸收CO2量逐渐增大,因此装置中CO2量越来越少;光照强度由8 klx增强为10 klx时,CO2量不变,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解答:解:A、表格中测得的CO2变化量是净
35、光合作用,只要有光照,植物就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强度为1 klx时,容器内CO2增多是因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故A正确;B、表格中没有光照强度为2 klx时的实验数据,因此不能获得该结论,故B错误;C、光照强度由5klx增强为7 klx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增加,因此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故C正确;D、光照强度由8 klx增强为10 klx时,CO2量不变,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量为主要的环境因素,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有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等,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36、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0(2分)(2009浙江)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版权所有分析:本题的是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和在生活中应用,光合作用过程、影
37、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在生产中应用的综合性题目回忆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温度、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过程影响的曲线模型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模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由于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较低氧条件下旺盛;零下低温,虽然细胞呼吸速率很低,但温度过低水果容易被冻坏,因此无氧和零下低温均不利于水果保鲜,A错误;B、C6H12O6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成CO2,葡萄糖首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酵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分解成二氧化碳,B错误;C、ATP是物质不是能量,ATP中含有能量,因此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
38、,C错误;D、夏季连续阴天,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夏季的气温较高,细胞呼吸作用较强,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较多,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增加净光合作用强度,可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温度,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影响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的因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A选项往往因对氧气对细胞呼吸影响的理解不透彻而出现错误分析21(2分)(2006北京)夏季,在青天、阴
39、天、多云、高温干旱四种天气条件下,猕猴桃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ABCD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版权所有分析: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和CO2浓度等在夏季,晴天中午12时左右,绿色植物有“光合午休”现象,这主要与环境温度过高有关解答:解:在夏季,晴天中午12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会明显减弱,因为此时环境温度高,蒸腾作用强,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将大量气孔关闭,使CO2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但净光合作用强度仍然大于零,即曲线
40、在正午12时左右会出现凹点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夏季晴天中午时分,植物的“光合午休”现象,再结合曲线图选出正确的答案22(2分)(2006四川)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左
41、移,b点右移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版权所有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的含量等图中的a点表示光合作用起始点所对应的CO2浓度,b点表示光合作用达到最高点时对应的CO2浓度,其限制因素为叶绿体内的ATP、H、酶的数量等是有限的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给植物提高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给植物提供充足的 CO2解答:解: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的进行,因此需要更多的CO2进行补偿,此时a点和b点均右移,故AB错误;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增加,这将促进暗反应的进行,因此在较低CO2浓度
42、时就出现光合作用,在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下CO2吸收量也会增多,则a点会向左移,b点会向右移,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3(2分)(2009秋西城区期末)分裂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有丝分裂期细胞与其GI期细胞融合后,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来自GI期细胞的染色质可以复制B来自GI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C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I期细胞的2倍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
43、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版权所有分析:分裂细胞的细胞质内有促进染色质凝集的物质,当分裂期细胞与其GI期细胞融合后,这种物质就会促进GI期细胞中的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解答:解:A、融合的细胞由于染色质凝集,无法进入S期进行DNA的复制,所以染色质不再复制,A错误;B、当分裂期细胞与其GI期细胞融合后,这种物质就会促进GI期细胞中的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B正确;C、分裂期细胞中DNA含量是G1期的1倍(末期)或2倍(前、中和后期),分裂期细胞与其GI期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中DNA含量是GI期细胞的2倍或3倍,C错误;D、融合的细胞由于染色质凝集,无法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因此不会进
44、入分裂状态,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凝集素为素材,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再结合题干信息“分裂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4(2分)(2008山东)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考点: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版权所有分析:体细胞
45、和干细胞遗传物质相同,但分化程度;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解答:解:A、类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可以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故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丢失某些基因,故B错误;C、已分化的体细胞和未分化的干细胞二者功能有差异,形态也会有差异,故C错误;D、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所以表达的基因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干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5(2分)(2014蓟县一模)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
46、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C分别控制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ABC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版权所有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AbbC的个体能将无色物质转化成黑色素解答:解:由题干信息可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
47、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图可知,基因型AbbC的个体能将无色物质转化成黑色素因此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6(2分)(2013秋宁波期末)有人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A在基因18中,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5B若基因18中有一个是控制细胞呼吸酶的基因,则最可能是基因7C功能最为近似和差异最大的细胞分别是1与6、5与7D细胞分化使不同细胞中RN
48、A完全不同,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版权所有分析:据图分析,7种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7种细胞中基因2都表达,而每个活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因此基因2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或呼吸酶基因解答: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2基因在每种细胞中都表达,所以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故故A错误;B、细胞呼吸酶基因属于管家基因,在每种细胞中都表达,应是基因2,故B错误;C、据图分析,细胞1表达15基因,细胞6表达25基因,表达的相同基因最多,差异表达的基因最少,则细胞1和6中基因表达最相似,差
49、异最大的是5和7,故C正确;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不同细胞RNA不完全相同,但管家基因,如呼吸酶基因等每个细胞都表达,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识图27(2分)(2015渝水区校级三模)下面4项表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其化学组成基本相同,结构大体相似B在检测某人尿液中的含糖量时,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的方法更为简便、有效、精确C通常青春期人体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要比幼年和老年时期要多D在研究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实验中,可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放在
50、相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研究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尿糖的检测版权所有分析:1、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系统2、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3、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解答:解:A、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B、尿中的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但斐林试剂检测时还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在检测某人尿液中的含糖量时,用斐林试剂进行鉴
51、定的方法不简便,B错误;C、性激素属于固醇,其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C错误;D、在研究不同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农作物的种类,光照强度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可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放在相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研究,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物膜系统、尿糖的检测、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识记尿糖的检测方法;识记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影响因素;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8(2分)(2013秋宿松县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蛋白的产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关B癌细胞类似与胚胎细胞,都脱
52、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C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成正相关D衰老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不发生改变,癌变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的有关知识癌细胞的特征有:无限增殖,改变形态结构,易分散和转移,常有“多极分裂”现象,对不良的环境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等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解答:解:A、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造成的,癌变的特点之一是糖蛋白减少,所以可以推测糖蛋白的产生与这两种基因有关,A正确;B、癌细胞畸形分化,胚胎细胞能正常分化,B错误;C、癌
53、细胞能无限增殖,其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无关,与畸形分化有关,C错误;D、癌变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但衰老细胞的遗传物质也可能受自由基的攻击而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癌症的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都可以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29(2分)(2012朝阳区二模)如图为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复制时没有核糖体参与B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C经低温处理后,处可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D细胞分化程度处比处高,故不易诱导脱分化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54、;细胞的分化版权所有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洋葱根尖结构,其中是成熟区,有根毛,细胞中含有大液泡,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良好材料;是伸长区;是根据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能不断进行有丝分裂;是根冠解答:解: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复制时有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而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故A错误;B、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因为该区域细胞已经成熟,含有大液泡,故B错误;C、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经低温处理后,根尖分生区可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故C正确;D、细胞分化程度处比处低,其全能性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根尖结构示意
55、图,考查根尖结构及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0(2分)(2013秋宿松县校级期中)在下列生物领域的发现中,科学家与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对应完全一致的有()科学发现 科学家 科学家的思想或方法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 巴斯德 显微镜观察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萨克斯 植物绿叶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卡尔文 同位素标记H2180DNA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 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膜由脂质组成的 欧文顿 细胞膜对不同的物质通透性不同亮一暗一亮结构三层结构 罗伯特森 电镜观察细胞
56、膜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要熟练掌握每一科学实验的科学家、实验过程和相应结论,逐项分析后解答解答:解: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正确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是萨克斯通过植物绿叶光合作用得出的结论,正确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是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标记H2180得出的,错误DNA是遗传物质是赫尔希和蔡斯通过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得出的结论,错误膜由脂质组成的是欧文顿通过细胞膜对不同的物质通透性不同得出的结论,正确暗
57、一亮一暗结构三层结构是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细胞膜得出的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二非选择题(共7题,总分50分)31(7分)(2009秋宣武区期末)科学家从牛的胰腺中分离出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检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质”(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被贴上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处被水解掉,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Ub由75肽键组成,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2)过程说明Ub的作用是识别靶蛋白并与之结合;由图可知细胞中去
58、除“不适用蛋白质”的过程需要多种酶、ATP提供能量Ub和蛋白酶体等条件(3)被降解的蛋白质产生的氨基酸可以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版权所有分析:由题意知,多肽Ub属于蛋白质由多肽的脱水缩合肽键=氨基酸的个数肽链的条数解决(1);由题意可知Ub的作用是识别某些“不适用蛋白质”(即:靶蛋白),由图可知细胞中去除靶蛋白的条件解答:解:(1)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肽键=761=75,多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2)由靶蛋白到氨基酸箭头上下即为所需条件(3)降解的蛋白质产生的氨基酸作为营养物质可以合成新的蛋白质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故答案为:(1)75 核糖体(
59、2)靶蛋白 多种酶 ATP提供能量(3)合成新的蛋白质 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像这类题目,理解题目的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32(6分)(2013秋宿松县校级期中)如图为ADH(抗利尿激素)对肾集合管(肾小管集合部)管腔壁细胞管腔膜的AQP2(水通道蛋白)数量的调节机制示意图当血浆ADH升高,肾集合管腔壁细胞基质中的AQP2小泡向管腔膜迁移并与之融合,通过出泡作用,小泡膜上的AQP2嵌入管腔膜,使管腔膜AQP2的数量增加,从而使水渗透通透性相应增加当血浆ADH水平降低时,细胞管腔膜出现胞吞作用,又形成AQP2小泡迁移到细胞基质中,此时,细胞管腔膜上的AQP2数量相应减
60、少,管腔膜水通透性也相应降低(1)ADH对肾集合管腔膜AQP2的数量的调节主要是B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神经激素调节 D自我调节(2)胞吞和出胞现象证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3)AQP2基因突变可诱发两种结果:肾集合管细胞生成的AQP2蛋白丧失水通道功能;生成的AQP2仍具有水通道功能,但不受ADH的调节则关于AQP2基因突变的说法,下列有关叙述肯定错误的是B影响ADH对肾集合管水通透性的调节 患者必定会出现糖尿病患者出现尿浓缩功能障碍,并持续排除大量稀释尿ABCD(4)当血浆浓度升高时,ADH含量增加;可促进对水分的吸收,并且水分的吸收方式需要AQP2或水通道蛋白协助(5)如肾
61、集合管内的液体含有蛋白质,则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是A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集合管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版权所有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为ADH(抗利尿激素)对肾集合管腔壁细胞管腔膜的AQP2(水通道蛋白)数量的调节机制示意图当血浆ADH升高,肾集合管腔壁细胞基质中的AQP2小泡向管腔膜迁移并与之融合,通过出泡作用,小泡膜上的AQP2嵌入管腔膜,使管腔膜AQP2的数量增加,从而使水渗透通透性相应增加当血浆ADH水平降低时,细胞管腔膜出现胞吞作用,又形成AQP2小泡迁移到细胞基质中,此时,细胞管腔膜上的AQP2数量相应减少,管腔膜水通透性也相应降低解答:解:(1)ADH
62、是一种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属于激素调节(体液调节)(2)胞吞和出胞现象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AQP2基因突变可诱发肾集合管细胞生成的AQP2蛋白丧失水通道功能,或生成的AQP2仍具有水通道功能,但不受ADH的调节,可见,AQP2基因突变会影响ADH对肾集合管水通透性的调节,正确;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原因所致,与ADH无直接关系,因此患者不一地会出现糖尿病,错误;AQP2基因突变后,可能导致生成的AQP2仍具有水通道功能,但不受ADH的调节,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浓缩功能障碍,并持续排除大量稀释尿,正确故选:B(4)当血浆浓度升高时,即血浆渗透压升高,
63、会导致ADH含量增加,使管腔膜AQP2的数量增加,从而使水渗透通透性相应增加,促进对水分的吸收,并且水分的吸收方式需要AQP2协助(5)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如肾集合管内的液体含有蛋白质,则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是肾小球故答案为:(1)B (2)一定的流动性(3)B(4)增加AQP2(水通道蛋白)(5)A点评:本题以新科技成果为背景,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图象分析题干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必修3个模块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33(8分)(2008四川)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
64、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实验过程: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测定其pH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中等运动(步行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min)后,立即分别想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运动状态安静中度运动剧烈运动实验前pH6.16.16.1实验后pH5.95.65.3请回答:(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 CO2的浓度增加(2)该实验的原理是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 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
65、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 CO2浓度的变化(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运动强度越大,pH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得出结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 CO2浓度增加,从而验证以上假设(4)人体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分解三大营养物质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人体细胞糖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版权所有分析:本题突破口是根据表格作出假设;实验原理是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成碳酸,使得PH值下降;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要抓住“细胞器”关键词即可解答:解:实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并不影响实验过程和结果,但实验假设的提出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某种现象所提出的一种解释,所以还是需要一定科
66、学依据的 要注意实验原理中知识的相关性如运动状态不同,呼吸强度不同,产生的 CO2浓度不同,最终导致水中的 pH的不同 人体通常情况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如葡萄糖的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可通过无氧呼吸来弥补供能的不足,但人体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而没有CO2,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题目中强调的是产生 CO2 的细胞器只能是线粒体故答案为:(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 CO2的浓度增加(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 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
67、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 CO2浓度的变化(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 CO2浓度增加(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线粒体点评:本题考查实验、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是学生提升获取表格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34(7分)(2006广东)材料1: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2.3kg的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90.8kg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5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7
68、6.7kg,泥土烘干后的重量为90.7kg,比原来只减少0.1kg于是他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74.4kg物质只是来源于水:材料2: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质的吸光率,结果如图1所示:光质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nm)700650600550500450400吸光率(%)55102138540(1)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确切?不确切,为什么?因为柳树重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积累(2)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0.1kg,其原因是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柳树吸收利用了(3)请用如图1所示数据在如图2所示方格纸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
69、曲线,并分析得出结论植物对蓝光、红光和紫光的吸收率大,对黄、绿光基本不吸收(4)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规律如图3所示当外界CO2浓度处于A时,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为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CO2应控制在C(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版权所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材料1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质量增加,主要来自于有机物的积累,少量来自于无机盐材料2则说明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谱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等解答:解:(1)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对自己的实验
70、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准确的,因为柳树的增重是由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断积累的结果(2)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土壤重量的减少是因为其中的无机盐被柳树吸收利用了(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对蓝光、红光和紫光的吸收率大,对黄、绿光基本不吸收(4)从右图可以看出,当外界C02浓度处于A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相对值为0,即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0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到达C点后不再增加,C点为二氧化碳饱和点,说明此时可能受其它因素如温度、光照强度等的限制故答案为:(1)不确切,因为柳树重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71、的积累(2)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柳树吸收利用了(3)结论:植物对蓝光、红光和紫光的吸收率大,对黄、绿光基本不吸收(4)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C点评:认真阅读题干提供的材料,正确分析理解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做好该题的关键35(5分)(2008江苏)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份资料资料一 一份“实验报告”的部分内容(一)解离:剪取洋葱根尖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二)染色:把根尖放在盛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cm(三)漂洗:将根尖放
72、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四)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资料二 全班20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细胞周期间 期分 裂 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实验小组1计数细胞个数43412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44303全班计数细胞个数880671885计数细胞总数1 000各时期细胞数的百分比88.06.71.83.5(1)请改正“资料一”中的3处错误将“5cm”改成“23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2)若已知洋葱
73、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0h,请根据“资料二”,在答题卡上的饼状图中表示出间期、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取材时间 根尖培养温度 解离时间长短 载玻片厚度 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 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版权所有分析:分析表格: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2.0h,则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前期所占的时间=,中期所占的时间=,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解答:解:(1)应该根尖取23mm;实验的正确操作
74、步骤应该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压片过程中,应该先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载坡片(2)由以上分析可知,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依次为10.6h、0.8h、0.2h、0.4h,所以扇形图如下:(3)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变化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关,而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观察的如果不是分生区,都可能认为是分裂间期的细胞;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如果不准确,肯定也会影响统计结果故答案为:(1)将“5cm”改成“23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2)见右图 (3)点评:本题结
75、合图表,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取材、实验步骤等知识;其次根据所学的知识找出题干中实验步骤的不足之处;能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所占时间长短,并据此绘制扇形图36(7分)(2005上海)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生物小组某同学获得了某一品系水稻的种子,为了较快地鉴定出这种水稻的基因型,他们将种子播种,开花后收集大量成熟花粉将多数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滴碘液,盖上盖玻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有呈蓝紫色和呈红褐色的花粉粒如图表示在同一载玻片上随机所得的四个视野中花粉粒的
76、分布状况黑色圆点表示蓝紫色花粉粒,白色圆点表示红褐色花粉粒(1)统计上述4个视野中的两种花粉粒数目,并将结果填入下表花粉粒数(个)蓝紫色红褐色甲33乙53丙44丁34平均数3.83.5(2)在右上方的直角坐标内绘制表示粳性和糯性花粉粒的数量关系图(直方图)(3)根据统计结果,这一水稻品系中两种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由此可知该品系水稻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杂合体(4)如果将此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A,a,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植株能否产生可育后代?不能,因为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能形成正常种子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单倍体诱导与利用版权所有分析
77、: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可根据碘液检测后的颜色判断水稻的粳性与糯性解答:解:(1)注意只统计一个视野中蓝紫色和红褐色花粉粒数,而圆形视野中其他各种花粉不要统计在统计4个视野中花粉数目时,应当选择每个视野中的一个方格内花粉粒数目统计然后再转换视野,再选择一个方格统计,几次后计算平均值(2)根据平均数绘制相应比例的直方图如下:(3)根据(1)中计算的两种花粉粒的平均值约为1:1,可确定该水稻品系为杂合体(4)进行花粉离体培养时,所得植株都是单倍体,一种为A,另一种为a,这样的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
78、配子,不能形成正常种子故答案是:(3)1:1 杂合体 (4)A,a(或A和a) 不能 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能形成正常种子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单倍体诱导和利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分析图表、获取信息和绘制图表的能力37(10分)(2013天元区校级一模)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活活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下图甲所示,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X物质是三碳化合物,Y物质是丙酮酸(2)乙图所示植物浸泡在完全培养液中的细胞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写标号)(3)甲图中过程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上
79、进行的,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4)甲图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写标号)(5)若将乙图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的NaHCO3溶液(可为植物提供CO2)换成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的NaOH溶液(可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CO2),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与C5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减少、增加(6)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标号为1号、2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HCO3溶液,给予充足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试管无现象,2号试管有气泡,其原因是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反应,叶绿体可以
80、利用NaHCO3溶液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版权所有分析:本题是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场所、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的综合考察,回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场所、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题图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物质X由二氧化碳产生且被光反应产生的H还原形成葡萄糖,因此X为三碳化合物;物质Y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是丙酮酸(2)甲图中,是光反应
81、阶段,是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是还原,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或者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阶段,乙图所示植物浸泡在完全培养液中,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发生过程(3)甲图中过程是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这一过程是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4)甲图的过程中,是暗反应过程,消耗ATP,能使ADP含量增多(5)将乙图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的NaHCO3溶液(可为植物提供CO2)换成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的NaOH溶液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还原仍然进行,因此三
82、碳化合物含量减少,五碳化合物含量增加(6)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进入线粒体参与的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反应,因此1试管无现象;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加入NaHCO3溶液后,叶绿体可以利用其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2试管会产生气泡故答案为:(1)三碳化合物 丙酮酸(2)(3)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4)(5)减少、增加(6)无现象 有气泡 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反应,叶绿体可以利用NaHCO3溶液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点评: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场所、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