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讲 推理与证明(二)【学习目标】1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2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基础检测】1下列表述: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法;综合法是顺推法;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分析法是逆推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法其中正确的有()A2 个B3 个C4 个D5 个D2要证:a2b21a2b20,只要证明()A2ab1a2b20Ba2b21a4b420C.(ab)221a2b20D(a21)(b21)0D【解析】由分析法,只要证(a21)(b21)0,即可3用反证法证明某命
2、题时,对结论:“自然数 a,b,c 中恰有一个偶数”正确的反设是()Aa,b,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Ba,b,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Ca,b,c 都是奇数Da,b,c 都是偶数【解析】自然数 a,b,c 的情况为:a,b,c 全为偶数,a,b,c 有两个为偶数,a,b,c 有一个为偶数,a,b,c 全为奇数,反设是 a,b,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为奇数B 4设 a 3 2,b 6 5,c 7 6,则 a,b,c 的大小顺序是()AabcBbcaCcab Dacb【解析】a13 2,b16 5,c17 6.0 3 2 6 516 517 6,abc.A C5在实数的原有运算法则中,我们补
3、充定义新运算“”如下(“”和“”仍为通常的乘法和减法):当 ab 时,aba;当 ab 时,abb2.则函数 f(x)(1x)x(2x)(x2,2)的最大值等于()A1 B1 C6 D12【知识要点】1直接证明(1)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称为_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法(2)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_直接证明综合法推证过程如下:已知条件 结论.用文字表示为:“因为所以”或“由得”,其思维过程是由因导果(3)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
4、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与已知条件或 已 知 事 实 吻 合 为 止 这 种 证 明 方 法 常 称 为_推论过程如下:结论 已知条件.用文字表示为:“要证只需证”,“即证”,其思维过程是执果索因分析法2间接证明反证法(1)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_(2)反证法证题的步骤:先假设原命题结论_ 成立,即假设结论反面成立;由假设出发进行正确的推理,直至推出矛盾为止所得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由矛盾断言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简言之:否定归谬断言反证法不一、
5、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例1设 a,b,c 为任意三角形三边长,abc1,Sabbcca,证明 4S1.【解析】证明:由 12(abc)2a2b2c22(abbcca)a2b2c22S,a,b,c 为任意三角形三边长,abc,bca,cab,a2a(bc),b2b(ca),c2c(ab),即(a2abac)(b2bcba)(c2cacb)0,a2b2c22(abbcca)0,a2b2c22S,a2b2c22S1.【点评】(1)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不等式关系的综合应用综合法的思维特点是:由已知推出结论另外,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中常用的重要不等式有:a20;a2b22ab(a,bR);ab2 ab(a,bR);
6、baab2(a,b 同号)等(2)由于作为综合法证明依据的不等式本身是可以根据不等式的意义、性质或比较法证出的,所以用综合法可以获证的不等式往往可以直接根据不等式的意义、性质或比较法来证明二、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例2已知 a0,求证:a2 1a2 2a1a2.【解析】要证a2 1a2 2a1a2,只要证a2 1a22a1a 2.a0,故只要证a2 1a22 2a1a 22,即 a2 1a24a2 1a24a22 1a22 2a1a 2,从而只要证 2a2 1a2 2a1a.只要证 4a2 1a2 2a22 1a2,即 a2 1a22,而该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点评】逆向思考是分析法证题的
7、主要思想,通过反推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迅速获解的关键三、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例3已知 a,b,c(0,1),求证:(1a)b,(1b)c,(1c)a 不同时大于14.【解析】假设(1a)b14,(1b)c14,(1c)a14.0a1,1a0.(1a)b2(1a)b 14 12,同理可得:(1b)c212,(1c)a212,得:1ab21bc21ca232即3232,这与3232相矛盾 假设不成立,因此(1a)b,(1b)c,(1c)a不同时大于14.【点评】(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 p,则 q”时,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导出非 p 为真,即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导出
8、q 为真,即与假设“非 q 为真”矛盾;导出一个恒假命题(2)一般地,以下题型宜用反证法:当结论的反面比结论本身更简单、更具体、更明确时,宜考虑用反证法去证 否 定 型 命 题(命 题 的 结 论 是“不 可 能的”,“不能表示为”,“不是”,“不存在”,“不等于”,“不具有某种性质”等),唯一性命题,存在性命题,“至少”、“至多”型命题,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等都可用反证法去证 有的肯定式命题,由于已知或结论涉及到无限个元素,如“无限多个数”,“无穷多个交点”,“无限不循环小数”等,因为我们要直接证明无限的情形比较困难,因而也往往采用反证法(3)反证法的原理是“正难则反”,它常常是解决某些“疑难”
9、问题的有力工具,是数学证明中的一件有力武器备选题例4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a11,且 2nSn12(n1)Snn2n(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证明:22 1(n1)(n2)1a21 2a22 3a23 na2n 2 22(nN*)【解 析】(1)由 2nSn 1 2(n 1)Sn n2n(nN*),得 Sn1n1Snn 12,所以数列Snn 是以S11 1 为首项,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Snn S1 (n 1)12 n12,得 Sn n(n1)2,当 n2 时,anSnSn 1n(n1)2(n1)n2n,经检验,a11 也满足上式 综上所述,ann(nN*)(2
10、)证明:由(1)可知 ann(nN*),所以 na2n nn2 1n3,所以即证 22 1(n1)(n2)1 123133 1n3 n1 n1,所以当n2时,1n3 1n(n1)(n1)2(n1)(n1)2 n 2(n1)(n1)(n1 n1)n1 n1(n1)(n1)1n11n1,所以 1 123 133 1n311 13 12 14 1n11n1 2 22(nN*),而当 n1 时,显然 12 22 成立,所以 1 123 133 1n3 n2 n,所以1n31n(n1)(n2)n2 nn(n1)(n2)1n(n1)1(n1)(n2),1 123 133 1n31121231231341n
11、(n1)1(n1)(n2)22 1(n1)(n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相关知识的应用及不等式的证明,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析法与综合法各有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1关于综合法与分析法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质上是要寻找它的充分条件从而看出,综合法与分析法是两种思路截然相反的证明方法,既对立又统一用综合法证题前往往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即所谓的“分析”因此,分析法既可用于寻找解题思路,也可以是完整的证明过程并且在解决较
12、复杂问题时,往往是分析法与综合法相互结合使用2关于反证法使用反证法证明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公式、事实矛盾等反证法的步骤:(1)反设;(2)推出矛盾;(3)下结论矛盾的主要类型:(1)与假设矛盾;(2)与数学公式、法则、公理、定理、定义或已被证明了的结论矛盾;(3)与公认的简单事实矛盾;(4)自相矛盾(2014 山东)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 a,b 为实数,则方程 x3axb0 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A方程 x3axb0 没有实根B方程 x3axb0 至多有一个实根C方程 x3axb0 至多有两个实根D方程
13、 x3axb0 恰好有两个实根A【解析】依据反证法的要求,即至少有一个的反面是一个也没有,直接写出命题的否定方程x3axb0 至少有一个实根的反面是方程 x3axb0 没有实根,故应选 A.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 ab,那么3 a3 b”时,假设的内容应是()A.3 a3 bB.3 a3 bD.3 a3 b,或3 a3 bD2已知实数 a,b 满足等式12a13b,下列五个关系式0ba,ab0,0ab,ba0,ab.其中不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B 3在非等边三角形中,a 为最大边,要想得到 A 为钝角的结论,则 a,b,c 三边应满足的条件是()Aa2b2c2
14、Da2b2c2C【解析】由 cos Ab2c2a22bc0,知 b2c2a2b2c2,选 C.4若 a,bR,则下面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是()Alg(1a2)0Ba2b22(ab1)Ca23ab2b2D.ab0,q0,则不等式 logx(pq)1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0 x14 B.14x12C.12x1D 6下列条件:ab0,ab0,b0,a0,b0 且ab0,即 a,b 不为 0 且同号即可,故有 3 个7试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不写过程)1 2与 2 3;2 3与 3 4.通过上式请你推测出 n1 n与 n n1(n2 且 nN)的大小,并用分析法加以证明【解析】1 2 2 3;2 3
15、34.由上式可推测出 n1 n n n1,用 分 析 法 证 明:要 证n1 n n n1,只需证:n1 n12 n,两边平方化简得:2n2 n214n,只需证:n21n,两边平方,即 n21n2,显然成立 所以 n1 n n n1.8已知数列an中,Sn 是它的前 n 项和,并且 Sn14an2(n1,2,),a11.(1)设 bnan12an(n1,2,),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2)设 cnan2n(n1,2,),求证:数列cn是等差数列;(3)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解析】(1)证明:Sn14an2,Sn24an12,两式相减,得 Sn2Sn14an14an(n1,
16、2,),即 an24an14an,变形得 an22an12(an12an),bnan12an(n1,2,),bn12bn.由此可知,数列bn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2)证明:由 S2a1a24a12,a11.得 a25,b1a22a13,故 an2n(n1,2,),cn1cnan12n1an2nan12an2n1 bn2n1.将 bn32n1 代入得 cn1cn34(n1,2,),由此可知,数列cn是公差为34的等差数列,它的首项 c1a12 12,故 cn34n14(n1,2,)(3)cn34n1414(3n1)an2ncn(3n1)2n2(n1,2,),当 n2 时,Sn4an12(3n4)2n12.由于 S1a11 也适合于此公式,所以an的前 n 项和公式为 Sn(3n4)2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