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4月网上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都含有C、H、O、N、PB. 氨基酸种类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C. 低温会使蛋白质变性D. 生物体内所有结构蛋白的氨基酸的排序都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具有多样性。【详解】A、蛋白质都含有C、H、O、N,但是不一定含有P,A错误; B、蛋白质的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
2、关,因此氨基酸的种类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B正确;C、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低温不会,C错误;D、不同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般不同,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体积较大B.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膜上核孔的数目较多C. 进行有氧呼吸的酶都附着于线粒体内膜上D. 线粒体可定向运输到细胞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答案】C【解析】【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仁与某种RNA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位于核膜上,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工厂。【详解】A、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3、,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因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体积较大,A正确;B、代谢旺盛的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旺盛,转录形成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某些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因此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膜上核孔的数目较多,B正确;C、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三个场所都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错误;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代谢旺盛的部位需要消耗的能量多,因此线粒体能够定向往代谢旺盛部位运输,D正确。故选C。3.下表中的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和实验现象及结果都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现象及结果A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4、苏丹染液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B西瓜汁液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C豆浆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洋葱内表皮细胞碱性染料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A错误;B、斐林试剂鉴定
5、还原糖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西瓜汁的颜色是红色的,会对结果产生颜色干扰,B错误;C、豆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D、洋葱内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不可能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D错误。故选C。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分子物质都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B. 细胞需要的离子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C. 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时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 大分子物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错误;B、在神经调节过程中,钠离子可
6、以通过离子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错误;C、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时有可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如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C错误;D、大分子物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D。5.为探究高浓度的CO2对冷藏水果细胞呼吸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等量新鲜蓝莓分别置于两个等温且密闭的冷藏箱中,一个冷藏箱中通入普通空气(未处理组)另一个则通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CO2处理组)。每10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和O2的吸收量,并计算二者的比值,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和是否含有高浓度的CO2B. 010d,蓝
7、莓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C. 相比CO2处理组,未处理组更早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更少D.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可使蓝莓细胞持续只处于旺盛的有氧呼吸状态【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时间,因变量是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吸收量的比值,与为处理组相比,10天后二氧化碳处理组的该比值较低。【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时间,A正确;B、010d,CO2释放量/O2吸收量=1,说明蓝莓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8、而叶绿体不能进行细胞呼吸,B错误;C、根据图中曲线可知,未处理组的CO2释放量/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出现的时间更早,所以未处理组更早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更多,C错误;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高浓度CO2处理可使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受到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方程式,弄清楚两者的气体变化情况,明确纵坐标的比值等于1时,蓝莓细胞只能进行有氧呼吸,而比值大于1时,可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B.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功能趋向专门化C. 细胞凋
9、亡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在凋亡的过程中有基因的表达D. 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癌变是不利两对,A错误;B、细胞分化使得细胞产生了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使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功能趋向专门化,B正确;C、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在凋亡的过程中有基因的表达,C正确;D、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正确。故选A。7.下图是某小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已知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实验开始时关闭两装置的活塞,下列选项中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方向能判断酵母
10、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是A. 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B. 装置1的红色液滴右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C. 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左移D. 装置1的红色液滴右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左移【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的体积等于释放CO2的体积;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时,不消耗O2,但释放CO2;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消耗O2的体积小于释放CO2的体积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O2的体积大于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装置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详解】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
11、呼吸,或呼吸作用释放CO2的体积大于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气。因此,装置1的红色液滴右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左移,可判断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故选D。【点睛】本题比较抽象而复杂,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好两个装置中不同溶液的作用,分别考虑液滴移动情况和对应的呼吸方式。8.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甲、乙表示基因型不同的豌豆植株)。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有9种基因型B. 甲植株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分别为AB、Ab、aB、abC.
12、 甲、乙植株杂交能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 甲、乙植株杂交产生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甲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甲与乙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详解】A、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33=9种,A正确;B、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能够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分别为AB、Ab、aB、ab,B正确;C、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两者杂交时,两对基因都是测交实验,能验证基
13、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两者杂交后代理论上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明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图形写出甲、乙的基因型,明确两者杂交实际上为测交实验,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9.图表示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细胞中有3条染色单体B. 该细胞此时不含有核膜、核仁C. Y染色体的着丝点已经分离D. 甲染色体一定是X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
14、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其无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且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甲为Y染色体,则甲是常染色体上,且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详解】A、图示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A错误;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含有核膜、核仁,B正确;C、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Y染色体的着丝点还没有分离,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应该是常染色体,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染色体的特征判断其所处的分裂时期,并能够根据Y染色体的存在判断甲的种类以及该
15、细胞的名称。10.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需要ATP供能B. 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C. DNA复制一般与细胞分裂有关D. DNA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条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模板(DNA的两条链)、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3)方式:半保留复制;(4)产物:DNA分子。【详解】A、DNA分子是由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A错误;B、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16、条件,B正确;C、DNA分子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正确;D、DNA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正确。故选A。11.下对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基因表达能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 具有相同基因的细胞转录出的mRNA相同C. 转运20种氨基酸的tRNA总共有61种D. 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B【解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细胞核内有DNA,能进行转录过程。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核糖体,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能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A项正确;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内的DNA虽然
17、相同,但mRNA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B项错误;密码子是由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的,所以密码子共有43=64种,其中有3种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即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每一种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都对应有一个反密码子(在转运RNA上),所以转运20种氨基酸的转运RNA共有61种,C项正确;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细胞分化的实质、转录和翻译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场所等基础知识。1、线粒体、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也能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具
18、有相同基因的细胞转录出的mRNA不一定相同。12.下图是某家族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1与2婚配,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A. 1/2B. 1/3C. 1/4D. 1/5【答案】C【解析】由系谱图可知,3和4均患病,而他们的女儿3正常,可推知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所以3和4的基因型分别是XAXa和XaYA,则2的基因型是1/2XAYA或1/2XaYA。1正常,基因型是XaXa,1与2婚配,生育正常女孩(XaXa)的概率是1/21/21/4,C项正确,A、B、D项错误。1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
19、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B. 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则基因突变不会发生C. 自然状态下突变和人工诱变都是不定向的D. 与染色体变异相同,基因突变也会改变基因的数量【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原因: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
20、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DNA分子是由基因部分和非基因部分组成的,如果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则会引起基因突变,A错误;B、在没有外界诱发因素时,生物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C、自然状态下的突变和人工诱变都是不定向的,C正确;D、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数目,D错误。故选C。14.下列成果依据的原理不是基因重组的是( )A 我国科学家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海水稻B. 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种子培育出太空椒C. 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D.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抗棉铃虫的棉花【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
2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我国科学家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海水稻,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B、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种子培育出太空椒,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C、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
22、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抗棉铃虫的棉花,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15.下列有关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欲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植株,杂交育种时都需要自交多代B. 秋水仙素能作用于细胞分裂后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 基因工程育种中的目的基因不能从其他物种中获得D. 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可能含等位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
23、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杂交育种时,若选择的优良性状是隐性纯合子,则不需要自交多代,A错误;B、秋水仙素能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基因工程育种中的目的基因可以从其他物种中获得,C错误;D、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可能含等位基因,如四倍体AAa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D正确。故选D。1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B. 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出现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C.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
24、基因突变而出现超级细菌D. 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正确;B、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出现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正确;C、细菌基因突变不是抗生素作用的结果,抗生素只是对细
25、菌本来就已经产生的基因突变进行选择,C错误;D、漫长的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D正确。故选C。17.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C. 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的协调就可维持内环境稳态D. 在寒冷中的战栗、尿毒症和过敏反应不都属于稳态失衡【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
26、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B正确;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同时还需要机体内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C错误;D、尿毒症、过敏反应属于稳态失衡,而在寒冷中的战栗不属于稳态失衡,所以三者不都属于稳态失衡,D正确。故选C。18.人被针刺时总是先缩手,然后感觉疼痛,后来疼痛又消失。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缩手反射和疼痛反射的
27、神经中枢都是大脑皮层B. 神经冲动产生后会沿着反射弧进行传导或传递C. 兴奋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的D. 该过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中一定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存在【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详解】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疼痛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A错误;B、神经冲动产生后会沿着反射弧进行传导或传递,B正确;C、兴奋在反射弧种的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C错误;D、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
28、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该过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中不一定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存在,D错误。故选B。19.下图是环境温度变化时的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从t1到t2,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B.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ATP供能时释放的C. t2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 t3以后,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又恢复到t1之前的水平【答案】A【解析】【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
29、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当环境温度从25C下降到10C时,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散热量增加,因此产热量也增加,A正确;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散失以维持体温,一部分形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B错误;C、t2以后,散热量减小,但是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C错误;D、t3以后,由于环境温度下降,为增加产热量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t1之前不同,D错误。故选A。20.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菌酶不一定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 吞噬细胞
30、参与的免疫不一定是特异性免疫C. 浆细胞一定来自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 T淋巴细胞一定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答案】C【解析】【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吞噬细胞等。【详解】A、溶菌酶也可以由其他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A正确;B、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有作用,直接吞噬外来病原体,B
31、正确;C、在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还可以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错误;D、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在胸腺,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考生需要识记相关知识。21.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对于有叶枝条的生根均不可缺少B. 生长调节剂对两种不同枝条的生根作用表现不同C. 只用营养素处理对两种枝条的生根无明显的促进作用D. 利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处理的无叶枝条可能更容易生根【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枝条的种类
32、和处理物的种类,因变量是根的平均数量;营养素对两种枝条生根的作用差异不大,生长调节剂X对有叶枝条生根作用更明显,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联合使用时对无叶枝条生根作用明显一点。【详解】A、单独用营养素处理后,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实验结果相同,都几乎不生根,说明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A错误;B、单独用生长调节剂X处理后,无叶枝条实验结果无变化(与营养素处理),有叶枝条实验结果显著,B正确;C、单独用营养素处理后,两种枝条都几乎不生根,说明营养素对两种枝条的生根无明显的促进作用,C正确;D、据图分析可知,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联合使用时对无叶枝条生根作用明显一点,D正确。故选A。22.下列有关标志重捕
33、法和样方法这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都要采用标志重捕法B. 选取的样方一般呈长方形,样方面积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大小C. 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D. 样方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且要计算样方边线上所有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
34、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相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详解】A、动物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的采用样方法,A错误;B、样方的性状应该根据选定的地方的地形决定,所以不一定是正方形,B错误;C、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第一次捕捉个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C正确;D、样方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对于压线的个体计数方法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D错误。故选C。【点睛】了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
35、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易错点是样方法的计数原则。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B.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C.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不属于物质循环的过程D. 所有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
36、,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详解】A、对于人工生态系统来讲,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种的能量,A错误;B、根据能量的去向可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B正确;C、能量流动往往伴随着物质循环,所以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也属于物质循环的过程,C错误;D、顶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不会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故选B。24.下列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 群落的演替现象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C.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
37、会出现群落的演替D. 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演替总的趋势是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正确;B、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着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38、,B正确;C、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与干扰或破坏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D、在没有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干扰的前提下,演替总的趋势是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正确。故选C。25.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B. 疏松土壤可以加快过程C. 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 过程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分析】1、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
39、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2、据表可知A是分解者,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代表生产者和消费者被分解者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是分解者,B是生产者,A错误;B、疏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从而加快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正确;C、代表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C正确;D、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所以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碳循环的知识,需要考生
40、结合图解分析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再结合碳循环的过程进行解答。二、非选择题26.下图是研究人员在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的情况下,研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净光合速率影响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除去CO2浓度、光照强度外,还包括_(答两项即可)等,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用_(答两项即可)等来表示。(2)当CO2浓度为a时,该植物在高光强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速率;当CO2浓度在ab时,该植物在中光强条件下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_过程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当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都不再增
41、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3)若在CO2浓度为b时停止光照,则该植物叶绿体内C3/C5的值将_(填“增大”或“减小”)。【答案】 (1). 温度、pH (2). 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或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3). 等于 (4). 暗反应 (5). 光照强度 (6). 增大【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曲线与横坐标相交的点代表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曲线上升的过程中,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都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曲线达到平衡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详解】(1)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除去CO2浓度、光照强
42、度外,还包括温度、pH和光照时间等;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或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来表示。(2)由图可以知道,当二氧化碳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二氧化碳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A、B、C的净光合速率都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高而增高,说明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都是二氧化碳浓度,而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阶段,所以主要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曲线A、B、C的光照强度不同,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c时,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曲线B、C的净光合速率不变,说明二氧化碳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限制两者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43、。(3)当该植物在CO2浓度为B时,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减少,所以C3的含量将升高,而C5的含量将下降,所以C3/C5的比值增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根据图形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弄清楚曲线不同段的含义和限制因素的种类,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7.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控制。现让纯合红花和纯合白花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全为红花植株,F1自交得F2,F2中红花:白花=9:7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_。(2)理论上
44、,在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_。假若亲本白花植株与F1杂交理论上,子代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3)现让F2中红花植株与隐性纯合白花植株杂交,_(填“能”或“不能”)通过次杂交实验将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全部区分开来,判断的依据是_。(4)若另选两种基因型的植株作亲本杂交,F1和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与题干结果完全相同,可推断这两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_。【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YYRR和yyrr (3). 3/7 (4). 红花:白花=1:3 (5). 不能 (6). F2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YYRr、YyRR和YyRr,其中基因型为YYRr和基因型为YyRR
45、的红花植株与隐性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都是红花:白花=1:1,不能区分开来 (7). YYrr和yyRR【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性状的遗传涉及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F2中分离比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且F1的基因型为YyRr,Y_R_表现为红花,其他基因型都是白花,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2)F1基因型为YyRr,F1自交得F2,F2白花植株基因型及其比例为Y_rr:yyR_
46、:yyrr=3:3:1,其中纯合子占3/7;亲本白花(yyrr)与F1(YyRr)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3。(3)现让F2中红花植株(Y_R_)与隐性纯合子白花植株(yyrr)杂交,由于F2中的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四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YYRr和基因型为YyRR的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都是红花:白花=1:1,因此不能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将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全部区分开来。(4)当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时,F1和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与题干结
47、果完全相同。【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9:7是9:3:3:1的变式判断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不同的表型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8.氨基丁酸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氨基丁酸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可能需要经_才能与突触小体膜(突触前膜)融合并分泌出去。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氨基丁酸释放,并与位于图中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氯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 _(填“静息、电位”或“动作电位”)的产生。(2)人体注
48、射麻醉剂后,麻醉剂起到了与_ ( 填物质名称)一样的功能,从而可 _(填缩短或延长)氯离子通道打开的持续时间,产生麻醉效果。【答案】 (1). 高尔基体的加工、包装和运输 (2). 氨基丁酸受体(特异性受体) (3). 动作电位 (4). 氨基丁酸 (5). 延长【解析】【分析】1、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解】(1)氨基丁酸属于神经递质,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所以需要
49、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包装和运输才能与突触小体膜(突触前膜)融合并分泌出去;递质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的受体(氨基丁酸受体)结合;氯离子内流使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电位差进一步增大,从而抑制了动作电位的产生。(2)麻醉剂可以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起到和氨基丁酸一样的功能,延长氯离子通道打开的持续时间,产生麻醉效果。【点睛】本题的重点是要理解氨基丁酸引起的是抑制作用,理解抑制作用产生的机理是解题的关键。29.下表表示某湖泊中几种生物的食物网关系(“V”表示存在捕食关系)。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被食者捕食者绿藻螺螄水草鯽鱼轮虫螺螄鯽鱼轮虫(1)此生态系统中鲫鱼属于第三营养级的食物链有_条,在该食物网中占
50、有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 _。(2)该食物网中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有_。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螄全部死亡,则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1 kg需消耗绿色植物 _kg。(4)可以增加该湖泊生态系统中放养鱼的种类,如草鱼、鱅鱼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该生态系统_的复杂性,从而加快了该生态系统中_的速率。(5)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投入鸡粪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向湖泊中少量投入适量的鸡粪不会对该湖泊生态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答案】
51、(1). 3 (2). 鲫鱼 (3). 螺螄和鲫鱼、轮虫和鲫鱼 (4). 降低 (5). 46 (6). 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7). 物质转化 和能量流动 (8).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中信息可写出5条食物链,即绿藻螺蛳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轮虫鲫鱼、水草螺蛳鲫鱼、水草鲫鱼。【详解】(1)鲫鱼属于第三营养级的食物链有绿藻螺蛳鲫鱼、绿藻轮虫鲫鱼、水草螺蛳鲫鱼3条,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螺蛳和轮虫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占有营养级最多的生物是鲫鱼,有第二和第三营养级。(2)螺蛳和鲫鱼都捕食水草和绿藻,同时鲫鱼捕食螺蛳,所以二者有竞争和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物种种类越多,
52、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所以螺螄全部死亡,生物种类减少,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3)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1 kg需消耗绿色植物为1/510%10%+1/510%10%+1/510%+2/510%=46Kg。(4)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可以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加快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5)少量投入适量的鸡粪不会对该湖泊生态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能根据表中关系准确判断
53、食物链的条数;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并能进行相关计算。【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30.泡菜和腐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食品,但是泡菜和腐乳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g时,会导致死亡。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菜中不得超过20mgkg-1。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和腐乳的问题:(1)腐乳发酵过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是_,该微生物可分泌_(填酶的名称),使腐乳变成风味独特的食品。(2)制作泡菜所选用的菌种是_,其代谢类型是_。制作泡菜的原理:_。(3)下图是某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54、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根据此图实验结果,请你给出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导意见。_(4)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的剩菜或变质的蔬菜,理由是_。【答案】 (1). 毛霉 (2). 蛋白酶和脂肪酶 (3). 乳酸菌 (4). 异养厌氧型 (5). (6). 制作泡菜时,食盐用量要适量,腌制时间不能过短 (7). 微生物大量繁殖会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健康【解析】【分析】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
55、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即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详解】(1)腐乳发酵过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是毛霉,该微生物可分泌蛋白酶和脂肪酶水解豆腐中的营养物质,使腐乳变成风味独特的食品。(2)制作泡菜所选用的菌种是乳酸菌,乳酸菌发酵是在密封环境中,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故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制作泡菜的原理:。(3)由题图可知,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
56、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故制作泡菜时,食盐用量要适量,腌制时间不能过短。(4)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的剩菜或变质的蔬菜,因为微生物大量繁殖会产生有害物质,危害健康。【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腐乳制作和泡菜制作的原理、过程以及实验流程等知识点,了解不同的发酵过程中菌种的种类、代谢类型以及发酵条件等,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1.“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制”项目生产的药用蛋白具有表达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基因工程中。如果直接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得抗虫基
57、因,需要用到_酶,该种酶的特点是_。获得抗虫基因的过程可用图中序号_表示。(2)上图中B表示_。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中,在过程中一般采用_,受体细胞一般是_;在过程中一般采用_。(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经在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中成功表达,通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是_。【答案】 (1). 限制(或限制性核酸内切) (2).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制DNA分子 (3). (4). 重组DNA(或基因表达载体) (5). 显微注射法 (6). 受精卵 (7). 农杆菌转化法 (8). 抗原一抗体杂交【解析】【分析】由图分析可知,是目的基因的获取,A是目的基因,目的
58、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B,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为培育出转基因生物过程。【详解】(1)如果直接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得抗虫基因,需要用到限制酶从细菌DNA分子中将目的基因进行切割,限制酶的作用特点是一种该酶(或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图中是目的基因的获取。(2)B是重组DNA(或基因表达载体);为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体细胞(受精卵)中,一般采用显微注射技术方法;为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棉花)植物细胞,而一般使用农杆菌转化法。(3)在分子水平上检测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是否存在药用蛋白的方法是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如果出现杂交带,表明乳汁中出现了药用蛋白;如果不出现杂交带,表明乳汁中未出现药用蛋白。【点睛】本题关键需要结合基因工程操作流程,结合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逐一解决各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