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15MB ,
资源ID:714067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406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3第一章至第二章、中国地理分区。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M、N两地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土壤B. 纬度C. 海陆位置D. 地形2. 图中四地中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是( )A. 地B. 地C. 地D. 地3

2、. 图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 地附近B. 地附近C. 地附近D. 地附近【答案】1. D 2. A 3. B【解析】【1题详解】图中M地位于河西走廊,海拔较低,N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两地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主要与海拔有关,是地形因素造成的。故选D。【2题详解】图中位于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地位于宁夏平原;其中海拔最低,热量条件最好,有黄河流经,流量较大,灌溉水源丰富,因此农业生产条件最好。故选A。【3题详解】图中四地均位于黄河干流,但四地中只有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落差最大,水能资源最丰富。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我国各区域的位置及区域自然

3、特征熟悉并掌握。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新疆发展经济的优越资源条件是( )A. 森林资源丰富B. 水力资源丰富C. 矿产资源丰富D. 水热资源丰富5. 新疆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A. 山麓和绿洲地区B. 沙漠边缘地区C. 高原和山地地区D. 大河沿岸地区6. 新疆( )A. 地广人稀,可大量迁入人口B. 资源贫乏,不宜大量迁入人口C. 资源丰富,可大量迁入人口D. 环境脆弱,不宜大量迁入人口【答案】4. C 5. A 6. D【解析】试题考查新疆【4题详解】结合图例可看出,新疆煤、石油、天然气、铁、盐等矿产资源丰富,可判断出新疆发展经济的优越资源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

4、C正确。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森林、水力和水资源不丰富。【5题详解】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城镇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山麓和绿洲地区,A正确。【6题详解】从图中看,新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环境脆弱,不宜大量迁入人口,D正确。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两平原均分布有大面积的( )A. 森林B. 沼泽C. 沙漠D. 绿洲8. MN两河中( )M河有凌汛 N河有凌汛 M河含沙量较大 N河含沙量较大A. B. C. D. 9. 图中P城市是我国( )A. 纬度最高的城市B. 东北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C. 位置最东的城市D. 冬季最寒冷的省会城市【答案】7.

5、 B 8. B 9. D【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是松嫩平原,是三江平原,两平原降水丰富,地势平坦,排水不畅,纬度较高,地表水蒸发较弱,地下有冻土分布,阻碍地表水下渗,形成大面积的沼泽。东北地区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东北地区的沙漠和绿洲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以西半干旱地区。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8题详解】凌汛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河流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M、N两河都有结冰期,M河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N河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故N河有凌汛。M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N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

6、B。【9题详解】P城市是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由于纬度高,是我国冬季最寒冷的省会城市。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是黑龙江省的漠河市;东北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是辽宁省的大连市;我国最东的城市是黑龙江省抚远县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形成、河流水文特征、中国城市概况。下图为中国某区域图,图中R县适宜毛杜鹃等花卉的生长,特别是桂花种植已有百年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县就开始发展花卉产业,近年来花卉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并提出“建设乡土特色花卉基地”的区域规划目标。图中虚线为我国规划建设的沿海高速铁路在本区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R县20世纪80年代以后快速发

7、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政策、地形B. 河流、地形C. 资源、交通D. 地理位置、政策11. R县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气候冬暖夏凉,花卉四季皆可生长交通便利,距离国际市场近 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A B. C. D. 12. 图示规划高铁建设施工的有利条件是( )沿海地形平坦 经济发达,原有交通基础较好城市众多,高铁利用率高 与海岸线平行,便于工程人员乘船往来A. B. C. D. 【答案】10. D 11. A 12. C【解析】【10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R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同时,注意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以后

8、”,因此该县城的发展还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D正确;读图可知,R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可能是该县城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AB错;材料无信息表明该县城的资源分布情况,同时,交通并不是R县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图中的虚线为该区域沿海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图,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该县城的交通条件并不是十分优越),C错。故选D。【1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县城桂花种植已有百年历史,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该县城就开始发展花卉产业,花卉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正确;该县城所处纬度较低,冬季气候较为温暖,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夏季气候较为凉爽,花卉四季皆可生长,正确

9、;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当地或周边花卉市场较为广阔,并不是距离国际市场近,错;该县城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有利于花卉生产,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规划的沿海高铁位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形较为平坦(注意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有利于高铁建设施工,正确;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原有交通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高铁建设施工中物资的调运,正确;城市众多,高铁利用率高不是“建设施工”的有利条件,错;虽然规划高铁线路与海岸线大致平行,但与工程人员乘船往来关系不大,错。故选C。【点睛】1、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条件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总结如下:下列两幅

10、图分别为甲、乙两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地形B. 纬度C. 经度D. 大气环流14. 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A. 降水量较少B. 河流水能较丰富C. 年均温较高D. 河流结冰期较短15. 甲、乙两区域中()A. 甲区域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B. 乙区域以水稻种植业为主C. 甲区域以地中海式农业为主D. 乙区域以种植园农业为主【答案】13. B 14. A 15. B【解析】【13题详解】据图中经纬度定位甲是我国东北,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为汉水谷地,纬度比东北低,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故影响气候差异的原因是纬度,B正确

11、。【14题详解】由于甲区域是温带季风性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与乙比甲的年降水量小,河流的径流量小,水能也不如汉江丰富,温度低,冬季气温在0度以下,河流结冰期长,故A正确,BCD错。【15题详解】甲是位于秦岭以北的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以旱田为主,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乙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以水田为主,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故B正确。读我国北方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6. 该城市最初形成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河流、地形、资源B. 气候、纬度、地形C. 纬度、土壤、资源D. 植被、气候、河流17. 图中第阶段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的特点是( )高速化 水陆空联

12、合运输 网络化 多样化A. B. C. D. 【答案】16. A 17. B【解析】【16题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区最初是分布在河流交汇处,众多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且有煤炭、铁矿石,因此促进了城市的形成,故A正确,故选A。【17题详解】考查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据图可知,没有空运和高速公路或高铁,高速化没有体现,故项错误;没有空运和高速公路或高铁,没有水陆空联合运输,故项错误;图中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运。铁路、公路、河流交叉成网,因此体现了多样化和网络化,故项正确;图中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运。铁路、公路、河流交叉成网,因此体现了

13、多样化和网络化,故项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冻融荒漠化发生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其表现为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过程,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冻融荒漢化问题日益凸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我国冻融荒漠化集中分布于( )A. 青藏高原B. 东北平原C. 云贵高原D. 华北平原19. 冻融荒漠化地区的下列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有可能加剧冻融荒漠化的是( )A. 泥石流B. 地震C. 工程开发D. 砍伐森林20. 下列措施中,可防治冻融荒漠化的是( )提高低海拔地区的碳排放量 采取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高寒地

14、区草地植被面积 合理开发,协调发展A. B. C. D. 【答案】18. A 19. C 20. D【解析】【分析】【18题详解】冻融荒漠化是在气候变异以及人为活动的作用下,使高海拔地区多年冻土发生退化,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大,地表岩土的冻土地质地貌过程得到强化,造成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过程。青藏高原海拔高,冻融荒漠化明显,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题详解】人类活动的工程开发,它使地温升高,冻土退化,土壤干燥化,造成山地、缓坡、漫岗地带的地表破碎化、裸露化,加速冻融荒漠化过程。C正确。ABD不会加剧冻融荒漠化。故选C。【20题详解】为了减轻冻融荒漠化的负面影响,

15、需要降低低海拔地区的碳排放量、恢复高寒地区草地植被、科学合理地控制人为活动,合理开发,协调发展,采取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等。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冻融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根据材料的信息,并结合学习的荒漠化知识进行解答。亚马孙雨林占地面积达700万km2,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据统计,巴西境内的亚马孙雨林在2019年发生的火灾数量已创下纪录。自2019年1月以来,亚马孙雨林经历了74155起火灾,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5%。毁木伐林和火灾的频发使亚马孙雨林发挥的生态效益正在逐渐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引发亚马孙雨林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 毁林烧荒B.

16、气候变暖C. 火山爆发D. 降水异常偏少22. 亚马孙热带雨林发挥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提高土壤肥力 净化大气 维持生物多样性 抑制水循环A. B. C. D. 23. 为促进亚马孙雨林地区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引种速生树种,优化雨林结构B. 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开发雨林C. 拆除雨林建筑,禁止人类活动D. 大力开垦雨林荒地,发展林下经济【答案】21. A 22. C 23. B【解析】【21题详解】亚马孙雨林流失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即人类对雨林的不合理开发,如滥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考查雨林的生态效益,雨林地区降水丰富,流

17、水的淋溶作用强,大部分营养物质被雨水带走,对提高土壤肥力作用小,错误;雨林具有净化大气,作为全球的生物基因库,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正确;雨林面积巨大,蒸腾作用旺盛,促进水循环,错误,故选C。【23题详解】考查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引种速生树种,会破坏原来的群落结构,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A错误;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开发雨林有利于雨林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生活在雨林地区的人们还要发展,拆除雨林建筑,禁止人类活动,不正确,C错误;大力开垦雨林荒地,发展林下经济将会进一步加大对雨林的破,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雨林破坏原因、雨林的生态效益及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粤

18、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近些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湿地资源大量衰退和萎缩,使得赖以为生的水鸟和候鸟数量出现大幅度减少。粤港澳大湾区计划2025年建成水鸟生态廊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推测粤港澳大湾区湿地资源主要( )高原沼泽 滨海湿地 水网湿地 人工湖泊湿地A. B. C. D. 25. 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的实施,将( )A. 解决区域淡水短缺问题B. 优化区域产业合作C. 拉动区域能源需求D. 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答案】24. C 25. D【解析】【分析】【24题

19、详解】由材料可知,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珠江入海口附近,河流一侧河网密集,为水网湿地,正确,排除A、D;海洋一侧海岸滩涂广布,为滨海湿地,正确,排除B,选择C。【25题详解】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主要是针对“湿地资源大量衰退和萎缩,使得水鸟和候鸟数量出现大幅度减少”提出的,而不是为了解决区域淡水短缺问题,大量抽取湿地淡水用于生产,将让湿地萎缩的更快,排除A;水鸟生态廊道建设需要恢复部分湿地,会让部分生产性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不利于区域产业合作,排除B;对能源的需求随之减低,排除C;扩大湿地面积,减少人为因素对湿地的干扰,改善湿地生态,有助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选择D。【点睛】该题考查

20、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湿地种类,建设水鸟生态廊道对区域的影响。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古由秦入蜀“难于上青天”。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成功打败了这一魔咒。西成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西安,南至成都。下图为西成高铁线路示意图。(1)简述西成高铁沿线地区的地貌特征。(2)分析西成高铁在广元一汉中路段应采取的建设措施及其主要原因。(3)推测西成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渭河平原和四川盆地底部地形平坦;四川盆地北部多丘陵、低山;秦岭等山地地势起伏大,

21、地貌复杂。(2)措施: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主要原因:尽量取最短距离,目的是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3)高铁建设对沿线生物栖息地及多样性可能有影响;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带来的影响,考查综合的分析能力。【详解】(1)西成高速铁路自北向南穿越渭河平原、秦岭山区、汉中平原和大巴山区、四川盆地。地貌复杂,四川盆地、关中平原、汉中平原地势平坦,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地形起伏大,地形崎岖。(2)从图可知,广元一汉中路段穿越秦岭和大巴山脉,地形崎岖,为了减少坡度,缩短距离,提高行车安全,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应采

22、取的措施:逢山开隧道,遇水(沟)搭桥。(3)因高铁修建可能破坏沿线的植被,可能造成生物的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型工程建设,加上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睛】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稞是-种重要的高原谷类作物,属于大麦的一种,现今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省西部等地区。它不仅是藏民的主要食粮、燃料和牲畜饲料,而且也是啤酒、医药和保健品生产的原料。下图示意西藏地区青稞大致分布范围。(1)据图推测青稞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原因。(2)图中青稞分布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平原地区小麦成熟要晚得多,试简述其原因。(3)当地政府欲在图示青稞分布区大规模扩大青稞生产

23、,有人表示反对,试为反对者提出理由。【答案】(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原因: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有灌溉水源,水热条件较好;河谷地区河流沉积层较厚,土壤肥沃;河谷地区人口聚集,劳动力充足。(答出两点)(2)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多种植冬小麦,春末夏初成熟;而图中青稞分布区位于青藏高原,冬季严寒,青稞不能越冬,只能春季播种,秋季才能成熟。(3)当地高海拔地区不宜耕作,河谷地区耕地数量有限;人口规模小,劳动力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耕作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退化。(答出两点)【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详解】(1)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青稞分布特点,可看图描述,结合图例可看

24、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第二问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考查的是农业区位因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劳动力等方面来回答。该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河流谷地,有灌溉水源,水热条件较好;河谷地区河流沉积层较厚,土壤肥沃;河谷地区人口聚集,劳动力充足。(2)影响青稞成熟早晚的因素是热量。图中青稞分布区位于青藏高原,冬季严寒,青稞不能越冬,只能春季播种,秋季才能成熟。我国东部同纬度平原地区小麦为冬小麦,秋季种春末夏初成熟,因此成熟的早。(3)反对大规模扩大青稞生产的理由可从青稞生产不利的区位因素和对当地不利影响两方面来回答。从图中看,该地海拔高,热量条件不足,且河

25、谷地区耕地数量有限;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口规模小,劳动力不足;该地区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耕作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退化。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具有蓄水防洪、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淀内以水体为主,水域间芦苇田星罗棋布,组成特有的河淀相接、田园交错的景观。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上游天然水断流,白洋淀水位下降,干淀频繁,整个水系成为保定市的污水排放河道,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水是白洋淀湿地的生命线,自1992年起,我国通过一系列水利工程向白洋淀补水。2018年4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开通三条通道同时向白洋淀生态补水,白洋淀水域

26、面积扩大,周边浅层地下水水位回升。下图为白洋淀水系图。(1)简析20世纪60年代以后白洋淀水质恶化的原因。(2)推断白洋淀水量减少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3)分析恢复白洋淀水量需要注意的问题。【答案】(1)淀内水体减少,自净能力下降;干淀频繁,水生植物大量减少,拦截和吸收污染物的能力下降;周边生产生活污水排放,白洋淀水质恶化。(2)白洋淀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耐污生物量及藻类植物增加,生物种类明显改变;富营养化严重,水生生态环境恶化。(3)在恢复白洋淀水量时要注意确定合理水位,保证生态需水的同时保证汛期时不受洪涝灾害威胁;加强流域水资源调配和管理,协调生产生活用水和湿地生态

27、用水之间的关系;恢复水量时要注意对水质的检测,保证白洋淀水质不被污染。【解析】【分析】本题以白洋淀湿地为背景,考查水质变化的原因、影响及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详解】(1)考查白洋淀水质恶化的原因,注意时间是60年代,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上游天然水断流,白洋淀水位下降,导致白洋淀水体减少,水体的纳污能力减弱,自净能力减弱;同时,干淀频繁,导致生物缺乏稳定的水源而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整个水系成为保定市的污水排放河道,周边地区大量的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进一步加剧了白洋淀水质的恶化。(2)考查水质恶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量减少,导致水体净化能

28、力减少,水质恶化,导致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差,水生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一些适合生活在污水中的植物大量繁殖,导致生物群落和结构的改变;大量生活污水的进入,导致水体营养物质增多,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湖泊环境变差等。(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水量减少、和水位变化大及水质变差是导致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因此在恢复白洋淀水量时首先应注意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量稳定,在保证生态需水的同时,避免丰水期洪涝灾害的发生;其次应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分配,需要处理好生产、生活用水和湿地生态用水之间的关系;最后还要注意水质的监测,定期做好水质的监测,关注水质的动态变化,保证水质不受污染。29. 阅读图文材

29、料,完成下列要求。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历史上是我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盐池属鄂尔多斯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北接毛乌素沙漠,南靠黄土高原,属典型的过渡地带。县境由东南至西北为广阔的草原和荒漠草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沙子漫地跑,沙丘比房高。”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盐池县的真实写照。盐池县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探索出“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总体思路,如今的盐池县全县植被覆盖率达到70%,生态环境已从“最愁”的沙窝窝成为“最舰”的风景线。(1)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盐池县风沙严重的原因。(2)指出盐池县治理风沙可采取的有效措施。(3)说明盐池县风沙得到

30、有效治理后产生的生态效益。【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冬季大风频发;北接毛乌素沙漠,距离沙源地近;位于农耕区与游牧区的过渡地带,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2)规划草原禁牧与舍饲养殖;实施封沙育林与生物固沙工程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枃,退耕还草、还林;发展耐旱经济作物种植;合理灌溉,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3)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小,大气质量改善;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生物多样性増加;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土壤水分增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荒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及治理的环境效益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考查风沙严重的原因,

31、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强烈,风力大;北接毛乌素沙漠,受沙漠的影响大,沙原来源丰富;历史上是我国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开垦、过度种植、过度放牧等,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很大,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进而风沙严重。(2)考查治理风沙的措施,结合上题分析该地风沙严重的原因一方面有自然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原因导致的,可以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农业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作答,首先该地位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说明该地降水相对较多,可以采取恢复自然植被或草类等生物固沙工程进行治沙;农耕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作物的种植,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退耕还草等;还应改进灌溉技术,该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牧区应该合理规划放牧的数量,可以变游牧为舍饲养殖等。(3)考查治沙的生态效应,主要从风沙发生的频率、强度、植被恢复状况等,首先通过治理后该地区风沙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少,环境整体变化,大气质量改善;全县植被覆盖率达到70%,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生物多样性増加;植被恢复,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土壤水分增加,生态变好。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