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龙溪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 20111210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豁达/霍然 轻佻/窈窕 迄今/起讫时间B赝品/砚台 缜密/镇定 档案/浩浩荡荡C跛脚/逼迫 隽永/眷属 雾霭/好高骛远D蕴藉/碣石 菁华/清华 澄澈/辙乱旗靡答案:D(D分别读ji/ji, jng/qng,ch/zh;A 豁、豁同读hu,迄、讫同读q,佻tio/窕tio不同;B赝、砚同读yn,档、荡同读dng,缜zhn/镇zhn;C隽、眷同读jun,骛、雾同读w,跛b/迫p)2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呼和浩特警方通
2、报称,蒙牛集团“未来星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在网络上别出心裁地发布了多篇诋毁伊利产品的文章。这次恶性营销事件给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敲响了警钟。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旦一些不准确的消息发出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要求传媒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如果把捕风捉影、未经核实的消息传播出去,造成了重大损失,即使不构成犯罪,民事责任也不能免除,这一点毋庸置疑。A别出心裁 B不堪设想 C捕风捉影 D毋庸置疑答案:A(A、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独创一格,与众不同。褒义词。在这里感情色彩与语境不合。B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C、捕
3、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D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B法国工人在大罢工了一个星期后,法国社会经济运转出现严重迟缓。马赛街头垃圾堆积如山,炼油厂工人封堵油库使法国几乎断油,交通也大受影响C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这是讨薪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最潮标语”,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D夜郎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
4、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300年之后神秘消失。其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答案:C(A项动宾搭配不当,“增进” 不能与“责任感”搭配;应将“增进”改为增强。B项成分残缺,第一个主语“法国工人”后缺少谓语部分。就把“法国工人”放在“在”之后,“大罢工”之前。D偷换主语,“它的历史”不能与其后的几个谓语成分“存在约300年”“神秘消失”搭配,应在“存在约300年”前加上主语“这个小国”。)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 , 。可是,即使如此, ,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
5、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A B C D答案:B(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句中的“芦苇”,照应前文的“芦苇”,“脆弱” 照应第句“都能致人于死地”。第句“人高贵”与前文的“人脆弱”形成转折关系,并与第句形成因果关系。第句“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与后文“惟有作为灵魂的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衔接,由此可选B。)二、本大
6、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翁公平寇记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乃夜缒城上,鼓噪而入。时守者皆偃甲卧,贼众两千人号万人猝至,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贼因环啸城上,城中闻之大恐,以为倭寇入也。于是公即勒兵戒严,而自骑往见贼,问贼何来状,贼中相顾愕然,窃惊怪之。顾贼业已入城,即不下。公乃部署吏士分布诸要路,而调守备军于郊。贼亦分队焚烧边城庐舍,城中愈益恐,咸奔依公所,男女以万计。公为感泣,露祷:“愿身先士卒,受矢石,为百姓请
7、命。”父老无不流涕。时有上书者,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公从其计。于是益调诸路援兵,兵自远近至者盖数千人。得所捕者,公辄手斩之以徇,贼气遂沮。而邑人刘应望等皆以诸生起兵属公,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捕虏一十三人。会天大雨,贼兵愈益溃乱,自相蹂踏。而守备、指挥等军,复进攻西南路,与公兵合,因夹击之,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于是贼自度力不支,因北退保城隅,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我兵,往往奋喊邀战,从雉堞中掩击之,矢石入城中如雨,所击杀又数十人。贼人大败窘甚,我兵犹殊死战。相持至暮,有逾城遁者,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后者莫敢出。贼乃蒲伏号泣
8、求生,愿以残虏退。城中父老亦以为言,公因传令,北开城门放逐之。贼投戈袖手裹疮驰,从间道去。于是城中案堵如故,公因抚其众而还。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其感人如此。(选自潮阳县志,有删改)注潮阳:今广东潮阳一带,时属潮州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公即勒兵戒严 统率B顾贼业已入城 回头看 C公辄手斩之以徇 巡行示众D贼乃蒲伏号泣求生 痛哭 答案:B(“顾”义应为“顾虑”。)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9、A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 城中闻之大恐B咸奔依公所 所击杀又数十人C因夹击之 公因传令D适备倭而督兵行县 鼓噪而入答案:C(C项俱为介词“趁机”;A、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代前面情形;B、名词,“处所”/所字短语;D、承接连词/修饰连词,均可不译。)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表明平寇取得胜利的原因的一组是( )乃夜缒城上 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复进攻西南路 因北退保城隅从雉堞中掩击之 我兵犹殊死战A B. C. D. 答案:D(运用排除法,项乃写贼。)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规模袭入潮阳的贼人不知通判翁公在城内,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进入县城。B翁公独自骑马往见贼人,
10、探听虚实,反而使贼人既惊且怪。C在守备、指挥率领的军队与翁公带领的士兵共同夹击下,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且解救被抓男女二十人。D走投无路的贼人号泣着请求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于是翁公传令打开城门放行。答案:C(“倭寇首领”错,原文是“伪倭首”。)9断句和翻译。(10分)给文末一段文字用“”符号断句。(4分)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其感人如此(评分标准: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出其不意,惊起,莫
11、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答案:行动出乎人们的意料,城顶守军被惊醒,却不知怎么办,大多向城下奔跑。(补充省略的主语“城顶守军”1分,“所为”1分(译为“做什么”也可),大意1分。)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答案:城外士兵多偷偷埋伏在路旁,等候贼人出来就把他们活埋于城壕中。(补充省略的介词“于”1分,“坑杀” 1分,大意1分。)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江 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
12、园菊,应傍战场开。(注:岑参,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1)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江诗实写的是诗人随南云、北雁归乡,虚写的是故乡今日篱下菊花;岑诗实写的是诗人欲登高,无人送酒,虚写的是故乡菊。(4分)(2)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异”在哪里?依据是什么?请作简要赏析。(3分)答案:江诗:从“篱下菊”的用典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之情的同时,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岑诗:第三句“遥怜”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长安遭战乱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的渴望。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冰泉
13、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2)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文天祥过零丁洋)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3)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4)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科学和审美张世英科学和审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或者说,是两种不同的“在世结构”。科学的“在世结构”是“主体客体”的关系,审美的“在世结构
14、”是“人世界”的融合,但两者都起源于惊异(好奇心)。惊异既是求知的开端,是科学与哲学的开端,也是审美意识的开端。惊异的特点之一是自由的精神,即不受实际兴趣或者说利害关系的束缚。人在处于惊异状态时是不计较利害的,是完全自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和审美具有共同的特点。人无论在进行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富于感性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还是在进行主客关系的抽象思维的科学活动过程中,都是自由的,是不计较利害的。审美活动之不计较利害,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康德在这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而即使是科研活动,其本身也是不计较利害的,因为科学工作者所进行的科研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由无知到有知的过程,在获得最终的科研成果以
15、前,科学工作者一直处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由无知到有知的惊异状态之中。不同的是,审美活动,就鉴赏者来说,鉴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无外在目的之可言,无利害关系之可言;就创作者来说,一个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作者在创作之初并无外在的实用目的,更无个人利害的计较,而只出于个人审美的感兴,他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是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本身并不具有关系到实际利害的效用(作品被作为商品出售,那是另一回事)。至于科学活动,它是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它的成果是对客体的认识,因而可以成为对主体有效用的对象;也因为如此,与审美不同,科学常被人们与现实的利害和效用联系起来。其实,科学的成果可以为人们所利用,这一点并不
16、妨碍科学活动本身是不计较利害和效用的活动。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所说,古希腊人对于大自然各种现象如日、月、星辰等等天地万物如何产生、变化以及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所产生的惊异,是求知的开端,是哲学的开端,古希腊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非出于实用的目的,而只是由于好奇心驱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无知而要求摆脱无知,求得有知,他们是“为知识而知识”,他们的这种知识是“自由的知识”。柏拉图当时就指责埃及人和腓尼基与希腊的科学精神相反,他们所关心的完全是利益、效用,而不是为求知而求知。柏拉图的话应能引起当前反对“为学术而学术”、“为求知而求知”自由精神的人的警醒。我们赞赏古希腊人“为知识而知识”的
17、自由精神,这决不排除我们可以出于实用的目的,为了获得可供人满足实际需要的成果而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古希腊人就是既有为知识而知识的自由精神又同时很讲实效的人。但是第一,科研活动本身,如前所述,是不受实际利害和效用所束缚的自由活动。第二,许多伟大的科学理论和创造性成就往往是在根本不计较利害、不考虑实用目的的情况下获得的,把科学研究只限于实用目的(更不用说出于个人的私利)的狭隘实用主义观点和急功近利的观点,必然使科研成果的广度和深度受到极大的限制。从我国的传统思想和当前的科研状况来看,特别是从当前人们的精神状态来看,我以为需要强调得更多是发扬科学所固有的为学术而学术的自由精神。12.下列各句中,与原
18、文意思不符合的两项是( )()(5分)A科学活动和审美活动都起源于惊异(好奇心),两者在本质是相同的。B科学的成果为人所利用,使人们误以为科学活动本身是计较利害的。C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创作之初并不具有关系到实际利害的效用。D科学与审美不同,常被人们与现实的利害和效用联系起来。E不计利害、不考虑实用, 科学研究便能获得伟大的理论和创造性成就。答案:A E(A两者有共同特点,但本质并不相同;E说法太绝对)13.下列各句,不属于“审美活动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A.不受实际兴趣束缚,出于个人的感兴 B.不具有关系到实际利害的效用C.是人与世界融合的抽象思维活动 D. 能给鉴赏者审美的享受答
19、案:C(“抽象思维”为科学活动的特点)14. 第四段和第五段作者都谈到了古希腊人的事例, 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第四段说古希腊人对大自然各种现象的思考并非出于实用目的,证明科学活动本身是不计较利害和效用的活动。(2分)第五段说古希腊人既有自由精神又很讲实效,证明科学研究往往又是出于实用目的现象的存在。(2分)15. 作者认为,在当前我国,应该怎样正确处理科学研究的效用性与自由性的关系?(4分) 答案:在我国,科学研究活动在讲求实际效用(出于实用的目的,满足实际需要)的同时(2分), 更应该强调发扬科学所固有的为学术而学术的自由精神(2分)。(评分说明:只答了第二点的给2分,因为最后一
20、段也谈到了第一点,且如果只答第一点,也没有回题干所说的“二者的关系”。)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秋的气魄【日】丰岛与志雄 陈德文译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和秋的本质相去甚远。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
21、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你会看到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的照射着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毋宁说他们是属于残暑的,不是真正的秋的领域。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没有活力的红叶,经一夜冷风,散落而去。只有这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从飘落到庭院的一枚桐叶,到林中飞舞的无数的树叶,或者多半经霜打枯的田野的草叶,都浓浓地涂抹着秋的气韵。踏着莎莎作响的落叶,走过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地感受着秋。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微风中,常绿树的病叶和落叶树的红叶,是那样毫无反抗地自然地从树梢飘到了地上。大自然窃窃私语:让地上的回到地上去。而落到地上的那个枯叶
22、,却依然无法在原地安住,被风四处吹散开去。经霜打枯的草丛,结籽的杂草茎静静地迅速生长。人的心,被自身的寒气和寂寥所驱使,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在地平线的彼岸,有着淡梦般令人憧憬的世界。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需的全部的外皮自行剥光,使万物赤裸裸地伫立着。说秋并不寂寞的人,那一定是愚钝麻木或厚颜无耻之徒,因为他们对脱衣裸体而立时那种奇妙的无所凭依的苦寂丝毫没有感觉。为这个落叶的剥脱的世界平添一层特殊情味的是淡薄而敏锐的阳光。渐渐南倾的日脚和北方来的泠泠的微风,使阳光变得又弱又淡,但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和大气,这日光非常锐利地直照下来,宛如于真空中一般。这毫无遮挡的光线
23、,是如何将光和影鲜明地投射到地面上啊!看到这番情景,人们尤其深深感到了秋。落叶上的树影,田亩上的草影,原野上的鸟影,还有,即使是狭小的城镇里,那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屋宇的暗影,还有那映在格子门窗上的树枝的清荫,所有这一切都和明丽的日光区分得清清楚楚,人们见了会在心中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震颤。这震颤正是秋所具有的本来的感觉。静谧、澄净的剥脱的世界里,清晰地显现出明暗的区划,直接迫击着人们的心扉,在那赤裸的心里,也鲜明地投射着光与影。人在不知不识间,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纯的,不纯的,清澄的,污浊的,所有这一切,都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这赤裸的凝视的眼,从它自身性质来说,不是向着未来,只是回顾着
24、本来的自己肩负着过去的现在的姿影。自然、人、整个秋的世界,都在默默地专念于守护着自己赤裸的身姿。能够忍受这专注的沉默,并能从中尝到真味的人,只有对他们来说,秋才不是寂寞的,清苦的。这里只有清净的冥想。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的灵魂,满怀着原来的憧憬又回归于胸中。这劲健而清新的激情,吹拂了一切杂念,强化了自己的存在感一种反馈于母胎的存在感。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赞美的。那令人想起修道院的祈祷的爽净的黎明,那令人回忆着心灵的恋爱的月明之夜,都丝毫不为任何卑俗之情所玷污,原原本本为人的灵魂所收容。16请结合全文回答,秋具有怎样的气魄? 答案:真实,震颤,专注。或:有了极度澄净的天和大气。静谧、澄
25、净的剥脱,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不依附于外皮,明暗清晰。)。不是向着未来,只是回顾着本来的自己(不轻浮卑俗,心灵回归)(答对一个方面给1分,答对3个方面给满分)17作者在写“秋”的同时,还写了“红叶”“阳光”“微风”等景物,请简要分析画线句的作用。答案:语句运用衬托手法,明写日光锐利、澄澈,实则写出了秋的真实的气魄。(手法2分,概括日光的特点2分,概括秋的气魄1分)18文中第段说“秋是寂寞的”,而第段又说“秋才不是寂寞的”,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秋是寂寞的”是指秋剥光外皮时的无所凭依的苦寂;“秋才不是寂寞的”是指秋对自己赤裸的身姿能够忍受并且专注,能从中尝到真味。二者看似矛盾,
26、实则分别从外表及内涵两个层次解读秋。(每点2分)(二)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1921题。(15分)另外的道路(美)刘易斯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但是这两条道路完全不一样。我们长期来一直行驶的这条道路使人容易错认为是一条舒适的、平坦的超级公路,我们能在上面高速前进。实际上,在这条路的终点却有灾难在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个叉路一条“很少有人走边的”叉路为我们提供了最后唯一的机会让我们保住我们的地球。如果在经历了长期忍受之后我们终于已坚信我们有“知道的权利”,如果我们由于认识提高而已断定我们正被要求去从事一个愚蠢而又吓人的冒险,那么有人叫我们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填满我们的世界,我们应该
27、永远不再听取这些人的劝告。我们应当环顾四周,并且发现还有什么道路可使我们通行。生物学家约翰.霍普金斯说:“任何一门科学都好象是一条河流。它有着朦胧的、默默无闻的开端;有时在平静地流淌,有时湍流急奔;它既有涸竭的时候,也有涨水的时候。借助于许多研究者的辛勤劳动,或是当其他思想的溪流给它带来补给时,它就获得了前进的势头,它被逐渐发展起来的概念和归纳不断加深加宽”。从生物控制科学的现代情况来看,科学的发展正与约翰霍普金斯的说法相一致通过。在美国,生物控制学于一个世纪之前就在朦胧中开始了。那时是为了首次尝试去控制已判明成为农民烦恼的天然有害昆虫,这种努力过去有时进展缓慢,或者完全停顿下来;但它不时地在
28、突出成就的推动之下得到加速和前进的势头。当从事应用昆虫学工作的人们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新式杀虫剂的洋洋大观搞得眼花缭乱时,他们就丢弃了一切生物学方法,并把自己的双脚放在了“化学控制的踏车”上。这时候,生物控制科学的河流就处于干涸的时期,于是,为争取使世界免受昆虫之害的目标就渐渐远去了。现在,当由于不经心和随心所欲地使用化学药物已给我们自己造成了比对昆虫更大的威胁时,生物控制科学的河流由于得到新思想源泉的接济才又重新流淌起来。一些最使人着迷的新方法是这样一些方法,它们力求将一种昆虫的力量转用来与昆虫自己作对,利用昆虫生命力的趋向去消灭它自己。这些成就中最令人赞叹的是那种“雄性绝育”技术。这种技术
29、是由美国农业部昆虫研究所的负责人爱德华克尼普林博士及其合作者们发展出来的。 约在二十五年以前,克尼普林博士由于提出了一种控制昆虫的独特方法而使他的同事们大吃一惊。他提出一个理论:如果有可能使很大数量的昆虫不育,并把它们释放出去,使这些不育的雄性昆虫在特定情况下去与正常的野生雄性昆虫竞争取胜,那么,通过反复地释放不育雄虫,就可能产生无法孵出的卵,于是这个种群就绝灭了。对这个建议,官僚主义无动于衷,科学家们怀疑,但克尼普林博士坚持着这一想法。在将此想法付诸现实之前,有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需要发现一种使昆虫不育的实际可行的办法。这些都在室内实验获得成功,不过,离实际应用还有距离。 当前使用毒剂这一
30、流行作法的失败使人们考虑到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就象远古穴居人所使用的棍棒一样,化学药物的烟幕弹作为一种低级的武器已被掷出来杀害生命组织了这种生命组织一方面看来是纤弱和易毁坏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惊人的坚韧性和恢复能力,具有一种以预料不到的方式进行反抗的秉性。生命的这些异常能力一直被使用化学药物的人们所轻视,他们面对着被他们瞎胡摆弄的这种巨大生命力量,却不曾把那种“高度理智的方针”和人道精神纳入到他们的任务中去。“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这些概念和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
31、科学上的蒙昧。应用昆虫学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己经被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19从全文来看, “另外的道路”具体指什么? (4分)答案:“另外的道路”是指与当前人们广泛使用的化学控制方法相对的(2分)、运用生物控制技术来杀灭有害昆虫的方法(2分)。20文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哪两个特点?(5分)答案:第一问:比喻(排比)(1分)。第二问: (1)任何一门科学始于朦胧的开端后都会经历一段发展或快或慢或停滞不进的迂回时期。(2分)(2) 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有研究者人力精力的
32、投入或其他思想的补给才能获得纵深发展。(2分)21作者认为,为了保护地球,人类必须走“另外的道路” 。紧扣全文,探究人类走“另外的道路”的必要性与可能性。(6分)答案:必要性:(1)昆虫(生物)对化学(有毒)物质产生了(具有了)惊人的坚韧性和恢复能力,以及反抗的秉性(免疫力);(2)化学(有毒)物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也严重威胁着我们整个地球(人类)。(3分)可能性:(1)生物控制学是门原始的科学,人类曾经有生物方法控制有害昆虫的尝试和实践;(2)一些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化学物质的危害,并致力于相关研究,生物控制方法在室内实验已获得成功。(3分)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22.右图是2010年广
33、州亚运会的志愿者标志。此次亚运会的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向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发出了“一起来,更精彩!”的号召口号。请结合这一口号和画面内容,写一段话,阐释标志的含义。(6分)示例: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真诚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双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强调“有心,更要有行动”。志愿者标志唤起了人们的心灵共鸣,代表着志愿者出色的服务、友善的行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号召大家一起来,举办一场精彩的亚运会。(6分。画面内容描述2分,标志寓意2分,能结合口号阐释2分。)23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某大学生求职时,考官对他说的
34、话,请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替该大学生应对。(6分)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1)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2分)(2)应 对:示例一(希望留下):我认为单纯也是一种美德。如果有幸加盟贵公司,我也能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肯定自我1分,巧妙转化缺点2分,语言得体1分。)示例二(解除尴尬):感谢您对我的肯定和善意的提醒,我坚信直率单纯是一种美德。将来与你们打交道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就会有我。 (坚持自我1分,体面解除尴尬2分,语言得体1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
3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人我们常称之为贵人。贵人往往以自身的言行使人顿悟,给人教益,让自卑的人充满自信,让颓废的人奋发上进;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有时甚至改变了人的一生。在生活中,谁都希望自己能碰到贵人,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贵人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与“生活中的贵人”有关的经历、见闻或你对“生活中的贵人”的认识与感受,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参考译文: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然有贼人曲折连绵从西北方向而来,大规模偷袭进入潮阳县城,且自称是士兵。当时县里没有长史已久,潮州府通判翁梦鲤恰逢为防备倭寇而监督军事巡视到潮阳县,跟县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在
36、一起。贼人最初不知翁公在县内,于是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大呼小叫着进入县城。当时守卫的士兵都偃甲而卧,贼人两千人号称万人骤然到来,行动出乎人们的意料,守军被惊醒,却不知怎么办,大多奔跑向城下。贼人借机绕城呼叫,城里人听了很是害怕,以为是倭寇攻入城内了。于是翁公马上统率军队戒严,而自己骑马过去会见贼人,问贼人从哪里来之类,贼人相顾愕然,内心既惊又怪。翁公顾虑贼人已经进入城中,短时间内恐怕攻打不下。于是部署守城官兵分布各主要路口,再调动守备军于城郊。贼人也分队焚烧城边民宅,城中百姓愈加恐慌,都奔走投靠翁公所在地方,人数以万计。翁公深为感动,露天祈祷:“愿身先士卒,接受箭石,为百姓请命。”父老闻之无
37、不流泪。当时有人上书,倡议拿出公家钱银悬赏壮士来抵御贼人,翁公采纳这条计谋。于是调动诸路援兵,援兵从远近而至者大约有几千人。贼人有被抓到的,翁公就亲自斩首并游行示众,贼人气势于是大泄。而城里人刘应望等带领诸生员起兵由翁公调遣,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虏贼十三人。恰逢天又大雨,贼兵更加散乱,自相踩踏。而守备、指挥带领的军队,又进攻西南路,跟翁公士兵汇合,趁机夹击,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并捕获慌称是倭寇首领一人,救回被抓男女二十人。于是贼人自己估计力量不足,往北退守在城墙一角,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是我兵,到处大声喊叫邀战,借着雉堞的掩护攻击,矢石射入城中有如雨下,又击杀几十人。贼人大败
38、,境况非常窘迫,我方士兵犹拼死作战。相持至日暮,有的贼人逾越城墙逃走,城外士兵多偷偷埋伏在路旁,等候贼人出来就把他们活埋于城壕中,后面的人再也不敢出来。于是趴在地上哭泣请求放一条生路,愿意将剩下来的人全部撤退。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翁公趁机传令,北开城门放走贼人,逐出城外。贼人立刻放下武器空手而奔,有的还包扎着伤口,从小路离开潮阳。于是城中安居如初,翁公抚慰民众后回到潮州。当初,翁公采用父老建议,四次向外招纳壮士,壮士无不望风响应。他在阵前传布策略,无论大小都掏出诚心跟士兵商议,因此人们也喜欢被他使用,而得到大家极力拥护。那些拔旗斩首的奖赏,从未逾越时限。至于有被杀伤或致死的士兵,翁公亲自为他们敷药或到场看望,听闻的人没有不感叹流泪。翁公的感人事迹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