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353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1.掌握导致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人为因素及其后果。2.知道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说明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3.掌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人为因素及其严重后果。4.了解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而警醒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5注意区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工程活动导致的自然灾害类型。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自主学习】1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如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土壤侵蚀(1)概念: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2)后果侵蚀区:耕

2、作层流失,土层变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旱涝灾害加剧。沟谷: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远离侵蚀区的下游: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湖泊淤浅,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土地荒漠化(1)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速度土地荒漠化。干旱和半干旱区: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2)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土壤侵蚀为什么会加重洪涝灾害?提示:在侵蚀区,土壤遭受侵蚀后,大量泥沙被流水携带至下游地区,随着地形趋缓、河道变宽,使得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就会沉积在河床或与河流相连通的湖泊中,结果造成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湖泊的调洪蓄洪能力降低。所以,加重了洪涝灾害的危害程

3、度。【核心归纳】生态破坏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土壤侵蚀(1)土壤侵蚀的原因造成土壤侵蚀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的加入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具体如下图所示:(2)土壤侵蚀的后果在侵蚀区在沉积区用联系的方法理解侵蚀区和沉积区出现的自然灾害3土地荒漠化(1)土地荒漠化的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跟踪训练】读图,回答(1)(2)题。(1)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酸雨危害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2)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酸雨危害严重A BC D解析:第(1)题,位于塔

4、里木盆地边缘,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都位于我国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劲,土壤遭受风蚀作用严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第(2)题,三个地区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三个地区都是人口密集区,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加重了土壤侵蚀。答案:(1)C(2)C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自主学习】环境污染的范围(1)区域性: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2)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2)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主要有:一是造成海平面上升;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5、;四是影响人类健康。(3)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对农业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臭氧层耗竭(1)臭氧层功能: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2)破坏原因:人类大量排入大气的氟利昂等。(3)危害: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会损坏人的免疫力,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1)减少原因:人类对森林、草地的大规模破坏;对生物物种的过度利用。(2)危害:物种的灭绝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逐渐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二氧化碳的增加为什么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提示:二氧化碳除吸收少量太阳的短波辐射外,还大量吸收地面的红外线长波辐射,并由此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增强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随着大气中二氧

6、化碳浓度的增加,促使入射能量和逸散能量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造成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发生变化,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地面辐射增强,从而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核心归纳】1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2臭氧层耗竭与自然灾害3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自然灾害【跟踪训练】读下面漫画图,判断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威胁生态平衡D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变暖,破坏地球生物生存环境解析:选C。图所示应为排放工业废水引发的水污染,为环境污染问题。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自主学习】大都市:过度开采地下水和高层建筑物重力作用

7、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矿区:竖井或斜井采掘,地下形成大片采空区,引发地表沉降、塌陷和地裂缝。山区:工程建设挖高填低,人工边坡也经常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表失稳现象。大型水库蓄水容易诱发地震。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提示: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从而减少灾情损失。【核心归纳】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都市建设与自然灾害开采矿山与自然灾害山区建设与自然灾害修筑水库与自然灾害【跟踪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简要分析该地

8、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解析: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黄土的垂直节理比较发育,内部孔隙较大,在坡脚遭到人为作用而变陡,或者发生暴雨时容易使黄土层发生崩塌。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图中显示黄土覆盖层和基岩之间有明显的滑动面,特别是该区域降水较多,加之人为开挖边坡的影响,从而导致滑坡发生。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

9、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对点练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 12 题。1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ABC D2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解析:第1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过

10、度放牧或过度开垦,易导致荒漠化。第2题,全球变暖,短时间内冰雪融水会增加,但蒸发愈加旺盛,会愈加干旱,加重荒漠化,故全球变暖不会使“沙绿民富”。答案:1.B2.A 对点练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阅读漫画,完成34题。漫画说明了()A人类活动破坏了对流层B人类活动破坏了高层大气C人类活动破坏了平流层D人类活动破坏了臭氧层臭氧层正在不断减少的人为原因是()A核电站的建设 B制冷工业的发展C热电工业的发展 D常规能源的使用解析:第3题,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第4题,臭氧层的破坏是由制冷设备排放的氟利昂所致。答案:3.D4.B 对点练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赞比亚的卡里巴水库坝高1

11、28 m,1958年开始蓄水。施工前,该水库库区周围地区仅发生过小地震。到1963年水库蓄满水后,库区周围地区的地震仅记录到的就有2 000多次,绝大多数地震震中都位于库区下部。1969年库区发生了一次里氏5.8级的较大地震。据此回答56题。5赞比亚位于()A环太平洋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C东非大裂谷地震带D洋脊地震带6下列有关修建水库后,地震次数增多的可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修建水库降低了地下岩体的稳定性B岩石上部工程量增加引发地震C水对地下深处岩石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D修建水库增加了地表环境的稳定性解析:第5题,赞比亚位于非洲东非大裂谷带,由其地理位置可知属于东非大裂谷地震带。

12、第6题,修建水库后,发生地震的次数增多,显然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稳定性,从而对灾情起到了“放大”的作用。答案:5.C6.D自然气候变化日前发布研究称,北极冰雪的融化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欧洲、美国及全球其他地区夏季日渐猛烈的热潮和暴雨天气有关,全球变暖带来威胁的范围之广可见一斑。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加强B全球气候变暖C极昼天数较多 D太阳辐射增强2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B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C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解析

13、:第1题,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两极冰雪融化,导致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缩小。第2题,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人口迁移影响不大。答案:1.B2.C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A洪涝灾害 B地面沉降C海水入侵 D大水漫灌4造成图中问题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 B水污染严重C过量开采矿产 D过度开采地下水解析:从漫画中可以形象地看出,导致该地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答案:3.B4.D5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

14、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A BC D解析:选D。由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区域的林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地表植被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加大河流的含沙量,大量泥沙在河流下游的沉积,容易引发洪涝灾害。随着区域城市面积不断增加,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降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处阴山山脉北坡,内蒙古

15、高原南缘。年降水量316.7 mm,年蒸发量为1 748 mm。读多伦县牲畜头数年变化图,回答67题。6从干湿地区划分看,多伦县应属于()A干旱区 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 D湿润区7牲畜头数的变化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B盐碱化C水土流失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第6题,根据多伦县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判断出多伦县属于半干旱区。第7题,牲畜头数的不断增长意味着过度放牧,易造成土地的荒漠化。答案:6.B7.A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材料二江湖很受伤,珠峰不下雪。隆冬时节,珠峰反倒没有大雪满山、冰川倾泻的风采,强烈的高空风吹走了珠峰“颈部”的一圈白色“围巾”,裸

16、露出瘦骨嶙峋的青色岩石,尖尖的峰顶“雪帽”显得单薄而孤独,而珠峰“腰部”以下的“裙摆”则呈现一片赭黄色。“15年前,珠峰的冬天往往大雪封山。这两年夏天降水明显减少,冬天也几乎不下雪。”珠峰山脚下寺庙的一位僧人如是说。(1)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是_。(2)珠峰不下雪的原因是_,随之而来的是珠峰的雪线不断_。(3)冰川快速融化,对喜马拉雅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_,进而导致_上升,危及沿海低地。(4)应对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解析:第(1)题,注意准确描述气温的变化特点。第(2)题,全球变暖导致降雪量减少,雪线上升。第(3)题,喜马拉雅地区主要为高山,地形起伏大,大量的冰雪融

17、水易诱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冰川融水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第(4)题,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加剧了全球气候的变暖,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致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植被遭破坏,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针对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答案:(1)波动上升(2)全球变暖上升(3)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海平面(4)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2015年6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的主题是“绿化沙漠,守护家园”。读图,回答

18、13题。1甲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C气候干旱 D水资源减少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植被破坏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A BC D3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解析:第1题,甲地区位于我国呼伦贝尔高原,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区草原退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第2题,水土流失包含水资源的流失和土壤资源的流失,主要发生于地形起伏较大、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的地区。第3题,土壤次生盐渍

19、化多和气候及不合理的耕地灌溉方式有关。北方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滞留于地表出现盐渍化现象。答案:1.C2.B3.B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回答45题。4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5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行动,控

20、制氟利昂的排放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是南美洲的南端,靠近南极洲。第5题,近年,由于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时,排放的大量氟利昂使南极上空的臭氧大量减少,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答案:4.B5.C如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67题。6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7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解析:第6题,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的冰川面积比1972年的小,说明气候

21、变暖导致冰川融化,A项正确。地壳抬升、流水搬运和风力侵蚀都不能造成冰川面积减少。第7题,“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意味着气候继续变暖,冰川进一步缩小,冰蚀作用不可能增强,也不可能使绿洲面积增大,A、B项错误。冰川作为陆地淡水资源(固体),面积缩小将导致该流域干旱程度进一步加剧,导致恶性循环,C项正确。流域面积与地形地势有关,与冰川面积无关,D项错误。答案:6.A7.C8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2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解析:第(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

23、第(3)题,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该区域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自然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