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325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一课 曹操献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单元概述目标导航1体会“历史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基本特点。2结合历史背景,准确把握所给选文中曹操、李逵的形象特点。3鉴赏选文中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4提升感悟,充分认识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内容概说历史与英雄是两个永恒的话题,它们在历代文人的生花妙笔之下,流淌出许多灿烂的篇章。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书中的曹操不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更是有雄才大略的乱世奸雄。作者对曹操奸雄形象的刻画,最突出的情节是曹操杀吕伯奢及其家人。如果说曹操杀吕伯奢的家人是出于误会,那么杀吕伯奢本人则完全暴露了他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本性,尤其是曹操杀死吕伯

2、奢后说的那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了他的“经典名言”。大凡想起曹操,都会想起他说的这句话,这也是人们视曹操为奸雄的一个原因。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经典之篇,书中李逵的结局很惨,死于大哥宋江之手,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但在整个故事中他又是一个喜剧性的人物。由于他粗鲁直率,有勇无谋,所以常常吃亏,成为被耍弄的对象。他嗜斗、嗜杀,也常遭惩罚。李逵负荆就是这样一个喜剧片段。李逵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不说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并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个粉碎,接着要杀宋江。这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李逵的性格,既正直,又鲁莽。他和宋江立下军令状,并以人头为赌注,后

3、来发现抢夺民女之事并非宋江所为,只好认输,负荆请罪。当宋江说要他捉住假冒者方肯饶去死罪,李逵立刻“跳”了起来,一个“跳”字也充分说明了李逵的内心活动,他并非真的不怕死。从这个小细节,我们也能看到李逵性格中率真的一面。李逵戴罪立功,抓住假宋江,为民除害,故事以喜剧的方式收场。赏析指导历史演义小说叙述多有来历,大都本自正史传,以描写历史演变朝代兴废为重点,约略为“七实三虚”;而英雄传奇却并不以纪实为主,多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属于作者虚构,以塑造传奇式英雄为主体。鉴于此,首先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品写作、发表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其次要认真分析人物

4、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最后还要分析小说的情节、线索、结构等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第一课曹操献刀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常识;把握文章的大体意思;识记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学习本文以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的技巧。3了解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体会曹操这一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性格化的人物身上,吸收其精华,提高自己的修养。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太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又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不见传。他是一位杰出的

5、通俗小说家,所写小说很多,相传有数十种,留存至今的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三遂平妖传。他也是一位杂剧作家,也写杂剧和词曲,现存的剧本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孝子连环谏等三种。他是一个颇有政治抱负的传统文人。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也就在这时,罗贯中结识了当时在杭州居住、但年龄比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约在公元13601363年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来到了起事称霸

6、的张士诚那里。 不久,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

7、岁的老人了。公元1400年前后,罗贯中在庐陵逝世,享年约七十岁。2了解背景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皇帝昏庸无能,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地方割据势力。朝廷中,丞相董卓弄权,废掉了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这一行为引得朝野震怒。满朝文武却对董卓束手无策,甚至敢怒不敢言,只有曹操在此时挺身而出,献出一计,借献刀之机,刺杀董卓,本文就围绕曹操献刀一事来写曹操在献刀的前前后后及献刀过程中的语言、行为,从而来表现曹操这一人物形象。3丰富视野(1)三国演义内容评介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当权。导致黄巾军农民大起义爆发,各地豪强纷纷建立地方武装,形成割据势力,天下

8、大乱。不久,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掌权,被挤出权力中枢的宦官不甘失败,设法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了宦官,又被董卓赶走,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其时,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与其义子吕布的关系,然后与各路豪强联络,设计杀死董卓。董卓部将又杀死王允及其同僚。随之,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先后割据混战。经过一番征战,最终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

9、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四川全境,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州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曹、孙、刘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此后,三国展开了角逐争夺。由于镇守荆州的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孙权乘关羽忙于和曹兵交战之机,派兵袭占了关羽后方荆州全境,关羽由此败死。未几,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建国号为“魏”。刘备闻讯,亦“继汉统”,正式建立蜀汉政权。为了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亲自统兵与孙权交战,结果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全军丧亡殆尽,他自己也病死白帝城。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诸葛亮坚持联

10、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庸,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吴国此时也宫廷政变不断,国力大不如前。魏国大权此时已被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把持,地位逐渐巩固,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统一天下。他整顿兵马,趁蜀国朝政混乱之机,派兵几路夹击蜀国,刘禅惊慌失措,只好投降,蜀国灭亡。姜维企图假降,说服魏国大将钟会造反,事败被杀。不久,司马昭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逼魏主让位于他,他即位为皇帝后改国号晋。吴国国主耽于淫乐,不理朝政,很快也被司马炎派兵征服。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三国演义用小

11、说手法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一百年间的历史,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公开或隐蔽的种种斗争。三国演义把蜀汉当全书矛盾的主导方面,把刘、关、张、诸葛亮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表现出“拥刘反曹”的倾向。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又穿插了各种民间传说,可以说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实与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趋向。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运用不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以及运用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甚至取代了历史人物的本来

12、面目。几百年来,曹操、诸葛亮等人物成为奸诈和智慧的代名词,张飞则代表莽撞,关羽则代表忠义。特别是关羽,在清朝逐渐被神化,被尊封为“关帝”供奉。小说另一突出成就是描写各种战争,手法千变万化。三国演义描写战争成就之高,堪称独步。小说共描写了大大小小战争上百次,在作者的大手笔下,可谓惊心动魄,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作者善于集中笔墨,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决战前的力量对比、形势分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从而揭示出战争胜负的原因。因此一向被军事家当作兵书来读。书中对权谋的描写,蕴含着智慧和哲理,被喻为生活的教科书,在国内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全书所叙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但作者围绕主线,全局在胸,精

13、心安排,从而使整部小说前后连贯,脉络分明,布局严谨,构成了一个相当完美的艺术整体。对于一个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的早期长篇小说而言,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语言上,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具有简洁、明快而又生动的特色。但是,三国演义在艺术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人物形象缺少发展,呈现定型化特点。如鲁迅先生所言:“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2)相关情节本文节选的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第二部分,这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密诏董卓进京。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此后,董卓相继驻扎到京城外,

14、他每日带铁甲军马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肆无忌惮。不久董卓在温明园中,召集百官,大摆宴会,遍请公卿,欲废帝,立陈留王。丁原、卢植、司徒王允持不同意见,于是百官皆散。后吕布杀丁原而投奔董卓,董卓废帝而立陈留王,自立为相国,又因“怨诗”而杀帝。董卓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在这种形势下,袁绍与王允书,图谋杀死董卓。(3)体裁常识小说,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小说情节起着展示

15、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4名句欣赏(1)操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点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出史记陈涉世家,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曹操引用此语,意在表明自己志向远大,有雄才大略,非一般庸碌之人。在落入陈宫之手后,曹操尚能说出这样的话,一方面表现了他非凡的远大志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16、我。点评:这是曹操的“经典名言”。这句话突出表现了曹操的野心,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叫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这完全暴露了曹操自私自利、奸诈残忍、心狠手辣的本性。(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赍(j)恣(z)其跋扈奄(yn)有沥(l)酒言讫(q)骁(xio)骑羸(li)行沽()酒惶遽(j)暗忖(cn)掣(ch)宝刀下榻(t)解鞘(qio)沽()酒鞍辔(pi)前鞒(qio)小觑(q)成皋(o)2解释词语(1)跋扈:专横暴戾,欺上压下。(2)贱降:古代对自己生日的谦称。(3)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4)奄有天下:统一天下

17、。(5)暗忖:暗想。(6)惶遽:惊慌。(7)矫诏:假托皇帝的命令。3一词多义(1)乃(2)适(3)之(4)即(5)以(6)而4特殊句式(1)丞相何在?(宾语前置句,应为“在何”)(2)吕布侍立于侧。(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侧侍立”)(3)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判断句)(4)今事不成,乃天意也。(判断句)5与三国演义有关的熟语(1)成语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很酸,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会生出口水,因而解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18、:“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歇后语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貂蝉唱歌有声有色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

19、葛亮进入课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情节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_答:本文作者在情节安排上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进行的。具体情况如下:好处:这样安排情节,使情节紧凑,既能让读者清晰地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又能调动读者的兴趣。2“借刀”一节展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_答:“借刀”一节从“献计”到“请命”充分体现了曹操的远见卓识、缜密思维以及“虽死不恨”的雄壮之气,体现了其“雄”的形象特点。王允得袁绍书,苦无良计,诈称生日而邀旧臣至家中。正当众臣相对而泣时,“坐中一人抚掌大笑”,这人正是曹操。曹操先笑众人无计,再凛然说出自己的打算,不仅让王允等人疑云散尽,也让

20、读者感受到他的英雄气概。“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这段话,表现了曹操过人的胆识、超人的谋略。3“杀伯奢全家”一节,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_答:多疑、自私、残忍是曹操性格的另一个方面。吕伯奢是曹父的结义兄弟,像父亲一样细心周到地款待匆匆而来的曹操与陈宫。而曹操呢?他先是疑心重重,见伯奢“良久乃出”,已心存疑惑;待见到伯奢言买酒“匆匆上驴而去”,疑心更重;听到磨刀之声时,马上变了脸,“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于是拔剑而入,杀死了伯奢家人。让人更觉得残忍的是

21、,他明明知道杀错了人,当再见到盛意相邀的吕伯奢时,竟连伯奢也杀了以绝后患。当陈宫指责他不义时,他竟堂而皇之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曹操性格中的多疑、自私和残忍。4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运用了哪些手法?手法例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1)作品中的人物有主次之分,次要人物对比、衬托主要人物,是本文描写人物的重要手法。如写对待曹操错杀吕伯奢全家的态度时,陈宫“默然”,而曹操却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错杀有理通过生动的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2)如曹操在献刀一节所说的话就极有力地表现出了他的随机应变和谋略超群(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1选文描写了几个情节?两个情节:刺杀董卓未果

22、;逃亡途中杀死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全家。而这两个情节,恰恰反映了曹操性格的两个方面:既“雄”且“奸”。2本文作者对曹操这一人物持什么态度?三国演义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近百年间各个社会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生动画面,思想内容丰富复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历史上的曹操,为统一国家起过积极的作用,在文学史上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三国演义却把他塑造成“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奸雄形象。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虽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劣迹斑斑,受到人们的唾弃。本文中的曹操既是一个英勇机智、胸怀大志的英雄,又是一个多疑自私、心狠手辣的奸贼。同样渗透着作者对曹操这一人物

23、有否定态度的思想倾向。3结合三国演义全篇,谈谈如何认识曹操“奸”“雄”合一的形象。全书第一回作者通过转述名士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为其性格定了基调,这里的“奸雄”二字,恰是曹操性格的二重组合:奸与雄的天然融合,奸是雄者之奸,雄是奸者之雄。曹操既有不可思议的文韬武略,又有不可思议的鬼蜮伎俩。他不屑作鸡鸣狗盗式的小恶,也不乐施针头线脑式的小惠,欲为善则为大功大德,欲为恶则为至丑至邪。曹操的处世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极端的利己主义。在这一处世哲学的指导下,他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许田狩猎,他自与天子并驾齐驱,又讨天子弓箭来射鹿,射中

24、后,竟代天子接受群臣祝贺(第二十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玩弄权术,笼络人才。在即将怒杀不降的张辽时,转瞬用“解衣衣之,迎之上坐”来感化张辽;为留住关羽,不惜赐马、赠袍,费尽种种心机。赤壁大败后,他说:“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甚至捶胸大哭。表面上是推崇郭嘉,实际上是将战败的责任推给部下。他嫉恨杨修之才,用扰乱军心的罪名将他杀了;他恼怒祢衡,借黄祖之手杀之。最令人痛恨的是他恩将仇报,杀了吕伯奢全家(第四回);为报父仇,他下令杀尽徐州百姓(第九回)。他甚至为防行刺,以“吾梦中好杀人”而滥杀无辜(第七十二回)。作者在突出表现曹操奸诈、残暴性格的同时,也写了他的“雄才大略”,如他善于审时度

25、势和任用人才,具有超凡的政治眼光和军事才能等等。这种“奸”与“雄”的有机统一,正是构成曹操典型性格的核心。4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三国演义的语言亦文亦白,在浅近文言的基本格调中,杂入口语,显得通俗而活泼。明人蒋大器说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这段话较好地说明了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文不甚深”,指其通俗晓畅;“言不甚俗”,言其文采斐然。或文或白,无不生动传神,显示出人物的个性。这种文中带白的语言风格,很适宜表现三国时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也表现了文言小说向白话小说过渡的特征。(三)针对性训练(2020高考

2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_,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

27、华文化的_,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_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解析】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

28、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故选A。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B互为一体前赴后继博大精深卓尔不群C互为一体薪火相传繁荣昌盛源远流长D一脉相承前赴后继繁荣昌盛卓尔不群【解析】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排除AD。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火相传”。排除B。博大精深:

29、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境是中华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故选C。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解析】原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不仅而且”,据此排除CD;文段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

30、精神命脉,因此,应为“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项“因素”赘余,排除C。故选B。4下列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曹操谋刺吕布未成,逃出京城,被中牟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患。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B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于是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C曹操依蔡瑁建议训练水军后,周瑜暗窥

31、曹军水寨,大惊“此深得水军之妙也!”欲除蔡瑁、张允。此时恰逢蒋干为了邀功,主动往江东说降。周瑜将计就计,在群英会上故意做出狂态,假装醉酒泄露机密,诱使蒋干偷了假书信,除掉了蔡瑁、张允两位水军都督。D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他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诸葛亮泣拜表示要“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嘱赵云“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应“事之如父”。【解析】曹操不是谋刺吕布,而是谋刺董卓。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三国演义具有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这不仅是因为作者认为刘备乃汉室之胄

32、,代表了正统,更表现了作者对明君贤臣的渴盼,从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作品也因此带有强烈的人民性。B诸葛亮隆中对策,向刘备提出跨有荆益、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的立国之策,表明了他的政治家的远见,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后来的形势发展完全证明其谋划的正确可行。C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魏蜀的赤壁之战、吴蜀的彝陵之战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都采用了火攻的战术。D三国演义的叙述语言是浅近文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能够雅俗共赏,因而其中的故事能广为流传,主要人物也都家喻户晓。【解析】官渡之战未用火攻战术。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允以杖击地曰:“谁想汉天下却在汝手中耶!随我到画阁中来。”貂蝉跟允到阁中,

33、允尽叱出妇妾,纳貂蝉于坐,叩头便拜。貂蝉惊伏于地曰:“大人何故如此?”允曰:“汝可怜汉天下生灵!”言讫,泪如泉涌。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允跪而言曰:“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贼臣董卓,将欲篡位。朝中文武,无计可施。董卓有一义儿,姓吕,名布,骁勇异常。我观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用连环计,先将汝许嫁吕布,后献与董卓。汝于中取便,谍间他父子反颜,令布杀卓,以绝大恶。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貂蝉曰:“妾许大人万死不辞,望即献妾与彼。妾自有道理。”允曰:“事若泄漏,我灭门矣。”貂蝉曰:“大人勿忧。妾若不报大义,死于万刃之下!”允拜谢。

34、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情节。【答案】王司徒巧施连环计。7纵观全文,说说司徒王允是个怎样的人。【答案】王允是一个忠君爱国、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忠贞节烈之臣。董卓篡权之时,王允忧心如焚,足见其忧国忧民之心;面对剪除奸佞董卓的行动一再受阻,王允丝毫不为之动摇;利用董卓贪利好色的特点,巧用连环计,最终铲除奸凶;为了不连累势微的汉献帝,王允凛然赴难,足见其忠贞节烈之心。8有人说:“自古红颜祸水”,你怎样看貂蝉其人?【答案】貂蝉是一个知恩图报、聪慧机敏、忠义勇敢的女子。她自幼受司徒王允养育之恩,于是竭力为其分忧,于家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足见其知恩图报,忠义勇敢;从容镇定地周旋于狡诈凶残的奸佞之间,完成剪除国贼的重任,足见其聪慧机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