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自测据报道,黑龙江三江平原灌区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灌区,能发展水田87万公顷,其中新增水田44.2万公顷,改善水田近43万公顷。据此回答13题。1三江平原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原因是()A这里夏季日照时间长B纬度低,生长期长C可耕荒地多 D灌溉水源充足2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A以水稻种植为主B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3三江平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当地()A地势平坦,地广人稀 B机械化程度高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黑土地的土壤肥沃根据气候
2、、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据此完成46题。4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5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A玉米 B小麦和大豆C春小麦 D甜菜6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A松嫩平原西部 B呼伦贝尔草原C三江平原 D林区草地7据新华社报道,图L411中甲地大片湿地被偷偷开垦为耕地,转租暴利惊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价格的
3、上涨使土地收益增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图L411(1)分析甲处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乙处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3)甲处湿地开垦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提出对湿地合理开发的可行性建议。能力提升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七虎林”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近年来,虎林市围绕绿色生态农业舞活科技龙头,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虎林灌区、水稻智能化催芽育秧基地等项目,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收活动,粮食生产连年增收。结合图L412,回答810题。图L4128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
4、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9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入口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10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图L413为我国农业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图L41311与基地相比,基地近年来粮食总
5、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A. 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占用大面积耕地B. 自然灾害多发C. 劳动力资源不足使劳动力价格上涨D. 城市化占用耕地12基地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包括()A. 水土流失 B. 石漠化C. 土壤次生盐渍化 D. 植被破坏13下列关于各农业生产基地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地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B. 基地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 基地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D. 基地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14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
6、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图L414),回答下列问题。图L414(1)比较南方荒地与北方荒地地形类型的差异,说出“西大荒”与“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2)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是“南大荒”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与海南岛、雷州半岛相比,西双版纳发展天然橡胶生产有何气候优势?“西大荒”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过几代兵团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3)简述“西大荒”地区棉花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西大荒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将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4)以前“北大荒”地区沼泽广布,现已变成“北大仓”,不少专家指出这种变化“
7、遗患无穷”。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此阐述自己的观点。综合拓展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影视剧的热播,使人们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材料二图L415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图L415(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 粮基地,并填下表。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发(2)
8、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其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的粮食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社会经济原因是_。 (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积极意义。(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C2.B3.C解析 第1题,三江平原拥有面积广大的可耕荒地,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耕地扩大潜力仍较大。第2题,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第3题,三江平原是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能够满足水稻生长需求,故其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4D5.A6.C解析 第4题,耕作农
9、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此外,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也较快。第5题,根据题中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在东北地区的分布可知,玉米的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第6题,东北地区的放牧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江平原开垦后主要用于农耕,以种植业为主,可发展舍饲养畜业。7(1)降水较多,蒸发较弱,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多,来水量大;冻土广布,水不易下渗;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分条件好。(2)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现代
10、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3)影响:气候变干,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污染加剧。建议:进行保护性开发,如发展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甲处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由于其纬度较高,蒸发较弱;地形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较多;冻土广布,下渗作用弱。第(2)题,乙处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其地势平坦,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第(3)题,甲处湿地开发之后的影响可从气候、径流、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可采取保护性开发的措施,如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8C9.D10.D解析 第8题,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1、。第9题,据材料可知,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第10题,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11D12.B13.A解析 基地为东北商品粮基地。基地为鄱阳湖、洞庭湖平原商品粮油基地。基地近年来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与人口增多、城市化速度加快,占用耕地有关。基地位于黄土高原,不存在石漠化问题。黄淮海平原需进行盐碱地、涝洼地的改造。14(1)南方荒地以丘陵地形为主,北方荒地以平原地形为主。限制性因素:“北大荒”热量条件不足,“西大荒”水源条件不足。(2)既不受寒潮影响,也无台风侵袭。(3)主要区位因素:政府政策的支持,交通运
12、输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进步,消费市场的拓展,棉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消耗大量水资源,水资源枯竭易导致荒漠化;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壤盐渍化。(4)湿地(沼泽)面积缩小,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害增加;今后该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应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要有计划地退耕还湿、还林,恢复植被。解析 第(1)题,由图例可知,“南大荒”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南部和海南中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北大荒”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其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西大荒”主要分布在西北盆地边缘、山麓地带的绿洲上,水资源的分布与丰歉程度决定了绿洲农
13、业的区位与规模。第(2)题,西双版纳位于滇南谷地,无寒潮、台风侵袭。第(3)题,“西大荒”地区棉花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应主要从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棉花大规模种植会引起绿洲退化、水资源紧张和土壤盐渍化等。第(4)题,沼泽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故应停止过度开垦,并实行生态退耕,恢复湿地。15(1)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乙水资源不足丙光、热、水充足(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布人口稠密、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4)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
14、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 解析 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甲商品粮基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商品粮基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不足;丙商品粮基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足,但旱涝灾害频发。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第(4)题,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