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3 ,大小:1.35MB ,
资源ID:71214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214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

1、专题学什么高频考点1.市场调节及其弊端2.市场配置资源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考什么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各种题型均有所体现,多以图表材料为背景,结合社会热点命题。如2011年福建卷第30题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为载体,考查市场秩序的维护;2011年广东卷第26题以环境保护条例的颁布为背景,考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2011年安徽卷第1题、北京卷第33题及重庆卷第26题分别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及解决“菜贱伤农”等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2012怎么考3.结合“十二五”规划,说明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措施4.以

2、“三农”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包容性增长为切入点,考查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专题学什么专题考什么2012怎么考热门考点1.市场秩序与宏观调控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结合社会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及生产安全等重大事件,考查整顿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运用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未来五年我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线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3)市场调节的弊端。原因

3、结果侧重点自发性价值规律发挥作用与人们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不需人为引导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自发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盲目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对生产某种商品以及生产数量“一窝蜂”原因结果侧重点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尤其是在建设周期长的项目上生产经营决策落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4)市场秩序。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经济

4、的长处。维护:第一,依赖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第二,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第三,从主体看,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维护。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3)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入理解我国的宏观调控(1)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

5、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2)正确认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既能够区分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不同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又能够理解三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要既能够从材料中概括宏观调控的手段,又能根据几种手段的含义和特点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出具体化建议。经济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政策、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财政支出、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

6、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法律手段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查处、打击等,主要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区 别原 因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可见,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依靠市场调节。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

7、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2)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区 别手段主要是依靠价格、供求、竞争等杠杆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依靠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命令等方式来进行,其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区 别优势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区 别劣势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

8、府干扰而破坏市场调节的正常运作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联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二者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同时具有的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共同目的都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误区一: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和计划缺一不可,二者同等重要。()警示:(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2)在市场经济中,计划和市场都不可缺少,但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和主要手段,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3)

9、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因此,在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同时,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误区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只能依靠法治。()警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必须依靠法治。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还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依靠德治。误区三: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基本特征。()警示:市场调节固有的弱点和弊端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因此,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有力和更有成效。宏观调控与政府经济职能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与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经济

10、职能是相通的。政府经济职能中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就是宏观调控的表现。答题时要注意区分设问的范围。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

11、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为什么正反两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点原因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

12、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要点原因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三个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点原因措施加快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

13、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我国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正确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1)全面小康的目标不等于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全面小康 的目标包括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而不单指经济目标。(2)全面建

14、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3)全面小康并不意味着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同步小康。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误区一: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警示:(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主要指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2)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社会发展和进步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3)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

15、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该命题是不科学的。误区二:GDP增长速度越快越好。()警示: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定GDP的作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1.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 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载体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实质以发达

16、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因此,它往往又使得世界经济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消极影响一是使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二是使世界经济更加不稳定,尤其是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如何应对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2.全面理解和把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原因。第一,(外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第二,(内因)发展社会

17、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2)总体要求。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3)基本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第一,“引进来”。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二,“走出去”。“走出去”的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走出去”的内容:创新对

18、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1.全面认识贸易顺差的影响(1)有利影响。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推动国内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国内就业;对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2)不利影响。使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

19、间的贸易摩擦增多;使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增大;使我国在外汇政策上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等。2.外贸摩擦的利与弊 表现企业对策利促进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避免过度依赖外需;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如开拓新的国际、国内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财税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与相关国家进行交涉弊导致我国产品出口量下降,出口企业利润下滑,甚至使一些企业破产,这对我国实现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误区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

20、()警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旧经济的“游戏规则”。这是由于国际旧经济秩序仍然存在,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误区二:贫穷弱小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面前无所作为。()警示:(1)现阶段的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这种全球化的确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贫穷弱小的国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2)但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即使现在贫穷,但只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也能获得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影

21、响及应对措施体现的哲学道理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风险的全球化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体现了必须坚持矛盾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方法论;经济全球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发展中国家的应对则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例1(2011广东高考)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附近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的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的社会收益为1.0亿元。这一过程表明 ()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B

22、.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 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 学会审题 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考查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材料中,政府颁布新条例,促使企业改变其行为从而获得更佳效果的信息对于解题极为关键。解题指导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A错误;治理污染是全社会的责任,B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由材料中企业在政府新条例的监管下采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故C正确。反思归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

23、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单纯的市场调节也存在着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我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例2(2011江苏高考)为解决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我国某钢铁集团先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投资8个铁矿资源项目,争取在2015年实现铁矿石的自给自足,并使之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该实例说明,我国扩大海外投资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使对外开放上升到一个新层次 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

24、国内两个市场 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面临巨大风险 A.B.C.D.学会审题 本题以我国企业扩大海外投资为背景,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材料中在“投资”、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等信息可帮助我们解题。解题指导 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解决原材料供给问题,是我国“走出去”的表现,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上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符合题意,故选C。材料中并未体现独立自主原则,排除;我国扩大海外投资有利于解决因原材料价格上涨面临的风险,但把原材料价格上涨面临的巨大风险当做我国扩大海外投资的原因是不充分的,排除。答案为C。反思归纳 新阶段我国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在经济

25、全球化趋势面前,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2)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 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4)面对“绿色壁垒”、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我 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大

26、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1年10月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 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 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 区,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 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积累经验的需要;是加快河南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项统揽全

27、局、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牢固树立发展为民的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撑起中原经济区的美好明天。1.中央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要积极探索不以 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确保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根据材料说明中央的指导意见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

28、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观点;坚持民生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确保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观点;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国 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简述国家应如何推动这一战略?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

29、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3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促进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 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2)政府具有组织领导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 府认真履行职能,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协调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4如何使华夏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培育具有中 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成为摆在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道战略命题。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原

30、地区应如何实现文化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继承中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5.中原经济区战略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 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请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对此作简要分析。(1)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 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只有从整体着

31、眼,才能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 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到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中部地区资源雄厚,人口众多,但经济基础薄弱。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全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 略方针,从东部沿海开放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到中部崛起,区域经济发展可谓风起云涌。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区域之间彼此协调发展是()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体现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重

32、要条件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未在材料中体现,可排除。答案:A 2中原经济区战略对于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打破行政架构,冲破行政壁垒,形成面对新风险、新情况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将是率先面临的问题。上述材料说明 ()A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B市场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C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 D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宏观调控要起决定性作 用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正确进行宏观调控,要冲破行政壁垒,打破行政架构,C正确;A、B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答案:C 3改革开

33、放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特别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河南也面临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诸多挑战和问题。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河南省应如何促进本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解析:本题结合河南省实际考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要结合材料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分析。熟记教材知识并能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答案:(1

34、)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本省的核心竞争力。(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 提高劳动者素质。(4)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强农 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考备考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复习中要注意从为什么(原因及意义)、怎么做(措施)两个方面加以把握,要注意运用哲学中意识的能动作用、整体与部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原理分析相关问题。同时,中原地区尤其是河南省是我国的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复习中要注意从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角度分析相关问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