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十二)(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 BC D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
2、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1.B2.C3.D解析第1题,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蓄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雨季时下渗减少,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使径流量年内变化增大。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涵蓄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坡面径流减小,植被的覆盖率与降水的数量无必然关系。故选C项。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增加,故甲乙两河径流总量都减少。图中透水岩层向乙河方向倾斜,乙河受来自山岭的透水岩层地下水的补给较多,故河流径流量增加,甲河受补给较少,故甲河径流量减少。读我
3、国某环境问题分布图(如下图),完成46题。4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5在我国图示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6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退耕还林还草 B大力修建水电站C人工增雨 D大力发展耕作业答案4.B5.A6.A解析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该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这些地区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全年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第6题,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可有效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科学
4、家通过19世纪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年里明显上升了0.3 0.6。据此回答7、8题。7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B热带雨林的毁坏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D近年来,太阳辐射增强8由于CO2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1月0 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东北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现在大C珠峰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D我国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小答案7.D8.D解析第7题,太阳辐射强弱主要与纬度、云量等因素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
5、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大气保温作用增强而形成的。第8题,CO2增多导致全球变暖,1月0 等温线将会移到秦岭淮河以北;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减少,春季水量减少;珠峰冰川界线上移;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9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全球变暖 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10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水资源短缺加剧答案9.B10.D解析图示中森林、草原土地面积减少,而耕地、牧场面积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人口的增多。植
6、被的破坏,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多,旱涝灾害频率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的浓度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为南京市某年冬季、春季、秋季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季节和空间变化图。读图,回答11、12题。11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区域是()A交通干道旁、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B居民生活区、交通干道旁、商贸饮食区C交通干道旁、商贸饮食区、居民生活区D居民生活区、商贸饮食区、交通干道旁12图中秋季PM10污染物浓度低,原因可能是()A秋季降水少 B大气流动性强C工业粉尘排
7、放少 D交通流量小答案11.A12.B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甲区域的污染物浓度在三个季节都最大,结合污染的来源可知该区域一定不是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区的污染程度应当最低,因此乙为居民生活区。第12题,秋季时,冷空气的势力增强,区域风力增大,大气污染的扩散速度快。下图为某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和该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示地区中节能减排压力最大和压力最小的地区分别是()A东北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B西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C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D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O2排放总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我国CO2减排效率西部高于
8、东部,南部高于北部南部沿海因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西北地区减排效率最低,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低A BC D答案13.A14.B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排放总量较多,减排效率较低,节能减排压力最大;南部沿海地区排放总量较少,减排效率较高,节能减排压力最小。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减排效率较高,但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南部沿海工业多为轻工业,高耗能的重工业比例小,减排压力较小;西北地区减排效率最低,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低。二、综合题(共22分)15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2016年两会期间,代表建议:“十三五”期间,除对现有农村供水工程
9、实施巩固提升外,按照普遍受惠的原则,建议中央以实现全国农村自来水“村村通”为目标,继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材料二(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_、_等。(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_(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_答案(1)生活污染工业污染(2)BDE(3)影响居
10、民的正常生活;危害居民身体健康。(4)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污染物构成类型解答。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水源污染占饮用水污染事故的56.6%,是最主要的环节;自来水管网问题占17.1%,不到1/5;水源和自来水管网问题合占73.7%。第(3)题,运用生活知识解答。第(4)题,可从水源地的保护、供水系统的管理、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加强立法等方面归纳分析。16下图为四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1分)(1)厄尔尼诺是
11、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在厄尔尼诺年,受其影响最为显著的国家是_。(2)图中甲环境问题是_,解决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_(3)经检测发现,图中甲、乙、丙所在区域都是PM2.5的高密度区,但甲区域与乙、丙区域相比,PM2.5密度高的原因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_答案(1)印度尼西亚(2)酸雨开发新能源;依靠科技手段,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鼓励市民出行时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3)甲环境问题发生区域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中国,是由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导致的;乙、丙环境问题发生区域多位于干旱区,地表细小颗粒多,且昼夜温差大,大风天气多。解析第(1)题,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太平洋中低纬度的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从图中看,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秘鲁等国受其影响都很大,但印度尼西亚是散布在该区域的一个群岛国家,受影响应更大些。第(2)题,从分布区域看,甲环境问题应为酸雨,治理酸雨危害的途径,应从污染源、科技手段及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入手分析。第(3)题,甲区域与乙、丙区域相比,前者主要为人口稠密区。PM2.5密度高的原因分析应侧重于“人为”方面;后者主要位于人口稀疏区,PM2.5密度高的原因分析应侧重于“自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