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152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解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48分)24、 吕氏春秋 载:“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罚不义也。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黔首(百姓)利莫厚焉。”此观点直接反驳的是( )A 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王道”思想C 墨子的“非攻”思想 D. 孟子的“仁政”思想【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墨子思想【名师点睛】诸子百家思想学派代表主张特点道家(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25、唐末徐黄有诗云: 披翠融

2、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 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融青瑞色新”说明瓷器质地纯净,“先得贡吾君”瓷器说明此种瓷器被官府垄断,故A项正确;材料“融青”“盛绿”等信息与选项“晶莹如雪”不符,故B项错误;粉彩瓷器的出现是在清朝,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与“面向市场”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手工业 瓷器特点26、“观念形态的革命以批判传统为条件,但实现观念形态

3、的变革又不仅仅在于批判传统。它表现为破坏旧传统与正面重建的同一。”下列选项能准确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梁启超发表 变法通义 B.康有为发表 孔子改制考 C 胡适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D 李大钊发表 庶民的胜利 【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名师点睛】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

4、“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27、1957 年经济学家顾准发表了 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提出“由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来做出决策。”这与同时期的思想家孙治方观点一致,但学术界对此反应不一。该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 A.计划经济理论尚未付诸实践 B.市场经济理论己引发探索C.左倾错误弥漫使双百方针开始遭到破坏 D三大改造明确经济整改方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建国初期已经实行计划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来做出决策”说明市场经济

5、探索的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经济指导方针,不是文学艺术,故C错误;三大改造已经完成,故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世纪年代经济探索市场经济探索28、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 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是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答案】B.Com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名师点睛】改革开放以

6、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9、1953 年开始,美国带头组建亚洲版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有学者认为:“此组织建立加快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宣言的发布速度,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宣言”是指( )

7、 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求同存异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 考点:现代中国外交建国初期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名师点睛】现代中国外交:建国初期出现第一次建交热潮,参加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开展新型区域合作。30、1830年,歌德痛苦地说:“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普士。”这反映出( ) A歌德善于抒发感情 B

8、要求欧洲联合的愿望C批判了德国封建制 D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普士”说明德国当时处于分裂状态,故D项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欧洲联合不是处理中主旨,故错误;材料中不是批判君主专制。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1787 年美国宪法31、某思想家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按照这个道理,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方法。”下列文献的制定最符合

9、材料主旨的是( )A 权利法案 B. 1787 年美国宪法C 人权宣言 D. 1936 年苏联宪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双方都应该放弃一些要求,才能联合起来,商量出一个解决方法。”和美国联邦制的内涵符合,故项正确;A材料中没有体现;属于文献,与材料中意思不符;D是社会主义宪法,不符合题意。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1787 年美国宪法32、“不合宜者,渐渐凘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

10、( ) A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C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D达尔文的进化【答案】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成就生物学成就进化论【名师点睛】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的理论,它不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规律,并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伪科学理论。同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形成,也不是达尔文追求的目标。所以,不能因此而否定达尔文及其进化论。33、1947年杜鲁门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并将其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由此判断他认为冷战的根源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C二战后实力大人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D共

11、同敌人法西斯被败后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说明冷战的起源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故A项正确;属于军事对抗,不是意识形态对抗;和均属于政治形势,不是根源。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两极格局出现冷战起源【名师点睛】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的含义及相互关系1含义(1)雅尔塔体系是美、苏、英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2)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3)冷战是美苏除了

12、直接战争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处于对抗的状态。“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2相互关系(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34、尤尔根 哈贝马斯在 包容他者 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

13、标【答案】A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出现欧盟35、“传奇主义以拒古典主义之文学而起,一言以蔽之,则情思对于理性之反抗也。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形辞句皆所不顾”下列作品中,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大卫 科波菲尔 C 等待戈多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案】A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浪漫主义【名师点睛】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

14、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二非选择题(52分)40、(25分)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它会给不同的文明带来冲击与碰撞,也会促进了不同生产方式的传播与交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一一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时间1750年1800年1850年城市人口(%)21.0%27.5%52.0%农村人口(%)79.0%73.5.0%48.0%引自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葛剑雄移民:牵动中国历史棋局的人们材料四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

15、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15万人,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截至2007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元,派遣各类劳务人员419万人。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60年的足迹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影响。(6分)(2)归纳材料二的现象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6、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8分)(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5分)【答案】(1)变化特征:西汉至盛唐,西部地区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唐朝后期至元朝,西部地区人口比例急剧下降。(2分)影响:推动江南经济发展,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农耕文明范围扩大。(4分)(2)现象:农村人口不断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农村人口。(2分)原因:圈地运动的进行;工业革命的推动。(4分)(3)方向:欧洲、非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华人向美洲和东南亚迁移;印度人移向非洲、东南亚和美洲。(任答2点,4分)影响:引发北美独立

17、战争;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步伐;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促进世界人种、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任答2点,4分)(4)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影响。(5分)【名师点睛】背景原因型材料题解题技巧:此类材料题只要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背景或者原因角度思考作答即可。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2.审题:审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问答题的内容大多数依托课文,因此课本上有关的

18、“蛛丝马迹”往往会是解题的重要依据。考生应尽可能把题目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内在联系,诱发联想,启迪思路知识定位准确,审题定位这一步方告结束。3.答题: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此外,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萧条前.Com金融危机前19191929年19802007年新兴产业收音机销售额由4500万美元增加到8.42亿美元金融地产业占GDP份额由15.1%上升到20.7%汽车产量由150万辆增加到540万辆信息技术产业占GDP份额由3.9%上升到8.7%建筑业产值由120亿美元增加到540亿美

19、元商业服务业占GDP份额由6.2%上升到12.1%传统产业农业衰落,出口肉类价值下降889%出口小麦价值下降33.3%;农场破产率由6.4%上升到17.7%;煤炭、纺织、服装、皮革等传统产业不同程度下滑制造业占GDP的份额由20%下降到11.6%资料浙江大学历史系编20世纪世界史以上表格描述了产业变革与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请你选择其中可对比的某些数据予以分析探究。(要求,选择合理数据简要提出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探究,事实无误,知识正确,逻辑严密,并且得出历史启示。)【答案】(12分)评分说明和答案示例(其他合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答案示例评分说明选择合理数据简要提出问题(3,2,1,0

20、分)示例1:19802007年,金融业的上升,制造业的下降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示例2:19191929年建筑业的上升,农业的衰落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分三个等级给分:A等3分,数据合理可对比,叙述问题清晰;B等2分,数据合理可对比,能够叙述出问题;C等1分,数据对比勉强,问题叙述模糊。利用知识进行分析(6,4,2,0分)示例1:金融业上升,虚拟经济膨胀,金融投机盛行,金融风险增加,2008年金融危机是从金融业首先引爆的;传统制造业的下降,造成大量失业,形成庞大的弱势群体,加剧社会的恐慌。示例2:建筑业上升,房地产业兴旺,推动购房消费及相关的贷款业务,金融风险上升;传统农业衰退,农业劳动力失业

21、大增,已潜伏危机,当股市泡沫无法支撑时,全面经济危机爆发。回答问题的逻辑推理是:新技术推动经济繁荣,人们对经济乐观,投机盛行,金融风险上升;传统行业衰退,产生失业,潜伏危机。分三个等级给分:A等6分,利用合理的知识,与问题构建必然的逻辑关系,论述清晰;B等4分,知识合理利用,逻辑关系不紧密;D等2分,知识有不科学,与问题关系不紧密,论述模糊。历史启示(3,2,1,0分)示例:以上分析可见,新科技革命在带来经济繁荣时也往往带来危机;科技进步一方面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也对传统产业带来冲击,造成结构性失业。人们在对新科技欢呼的同时,应该保持危机警惕。回答问题的关键是:回扣提出的问题,得出历史启示。分

22、3等给分:A等3分,紧扣问题,前后呼应,叙述清晰,观点正确;B等2分,紧扣问题,叙述不全;D等1分,结论与问题不紧,论述不清。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经济大危机经济政策的调整;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南宋的吕中说,如果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得以尽行,则不会有熙宁之急政又说,熙宁时期“引用小人自安石始盖安石之法扰出于所学,章子厚(俘)之法将托安石以报私怨耳,至蔡京则又托绍述以奉人主(徽宗)之侈心耳,愈变愈下,所以致中原之祸也”。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指出:“国民之交敞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国疟民,而尚未足以亡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缩.章俘.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同上之

23、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摘编自宋大事记讲义等材料二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为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川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易世而未之游(洗刷)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摘编自梁启超为什么要写王安石传(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忠和王夫之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相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9分)【答案】(1)观点:一

24、方面认为王安石变法急于求成.增加民众负担,本身有问题;另一方面它引起激烈的“党争”,导致北宋的灭亡。(6分)(2)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具有近代改革的意识;为改良寻找历史依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9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愈变愈下,所以致中原之祸也”“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变法急于求成”以及“导致北宋覆亡”的角度分析相同点。 (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依据近代

25、中国社会特征从“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具有近代改革的意识、为改良寻找历史依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以及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等角度分析原因。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历史改革王安石变法;4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扰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像痛斥暴君那样,他痛斥为暴君服务的纲常名教:

26、“三纲之摄人,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是“暴乱无理之法”,是“愚黔首之术”。他特别指出,“两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他由此发出了“冲决罗网”的呼声,把“君主之罗网”、“伦常之罗网”,统统列为应被冲决之列。摘编自谭嗣同传(l)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主要观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9分)【答案】(1)否定君权神授、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民共主(或民贵君轻或君主立宪);痛斥纲常名教。(6分)(2)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谭嗣同的个人阅历;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产生与壮大;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9分)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历史人物谭嗣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