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的一篇重要课文,单元话题是情节,探讨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的运行模式,在这些运行模式中,“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和“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而“摇摆”这一概念学生非常陌生,因此让学生了解“摇摆”这一情节运行模式,体会“摇摆”在刻画人物、凸显主旨方面的作用,就成了学习这一篇课文的主要目标。另外,清兵卫与葫芦是一篇现代小说,小说的主题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既反映了个人的兴趣爱好被抹杀,又揭示了文化习俗对个性审美的排斥和强权政治对人性的扭曲,文章最后更是将清兵卫放置在了“坚守放弃坚守”的循环怪圈之中,这是
2、清兵卫的悲剧,他不得不时而妥协时而坚持(或者说时而屈从时而不屈从),外在压迫导致清兵卫内心割裂。因此,探讨主题的多元性、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内蕴、分析清兵卫这一人物形象,就成了教学这篇文章需要突破的难点。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情节运行模式之一“摇摆”; 2,品味赏析情节的摇摆,深入分析作品的多元主题及清兵卫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赏析情节的摇摆,分析作品的多元主题及清兵卫的人物形象。教学活动:1,选一选:从三幅图片中选出喜欢的葫芦,引导学生要具有包容悦纳的心态。 2,理一理:梳理情节主线,分析情节中的摇摆部分。 3,演一演:学生表演“教员家访”这一细节,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人性的压制。
3、 4,辩一辩:辩论“清兵卫是否屈服了”,进一步深化对清兵卫这一人物形象及文章主旨的理解。 5,练一练:课后作业,找出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中情节的摇摆部分,并分析其作用。教学过程:1,导入激兴趣:选一选 展示PPT,三幅有关葫芦的图片 要求学生从上面三幅图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葫芦,谈谈理由。学生可以选择任意一幅、两幅甚至三幅。 第一幅,奇特;第二幅,朴素;第三幅,精美。其实,每一种葫芦都是一种不同的美,审美无所谓高下,我们应该用一种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的美。这是这些葫芦在当下的幸运,今天我们要学习清兵卫与葫芦,看看这篇文章中的葫芦又该是怎样的命运?2,初读知大意 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情节。3
4、,再读理情节 A,课文标题为“清兵卫与葫芦”,请学生按照清兵卫与葫芦之间发生的故事梳理文章的主线,并初步感知文章的主旨,按照“关于 的故事”的句式表述。 清兵卫热衷葫芦 清兵卫购买葫芦 清兵卫摩擦葫芦 清兵卫失去葫芦 本文讲述的是 “关于个体的爱好兴趣被抹杀的故事” B,请学生再读课文,抓住细节,议一议,清兵卫的爱好兴趣是怎样被抹杀的,进一步探讨文章的主旨。 客人父亲批评清兵卫(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三人的对话) 这一细节讲述的是“关于大众审美排斥个性审美的故事” 教员没收葫芦 父亲砸碎葫芦(让学生演一演“教员家访”这一情节) 这一细节讲述的是“关于强权政治扭曲人性的故事” C,展示PPT,介绍情节
5、“摇摆”这一知识点并分析“摇摆”的作用 清兵卫热衷葫芦 摇摆 客人父亲批评清兵卫 清兵卫购买葫芦 清兵卫摩擦葫芦 教员没收葫芦 摇摆 父亲砸碎葫芦 清兵卫失去葫芦摇摆: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的,而是要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所以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疑不定的状态。摇摆的作用:不仅仅是让行文摇曳多姿,更是丰富文章内容、凸显主旨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D,请学生继续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还用了摇摆,并分析其作用。葫芦卖了高价表明清兵卫的眼光是独到的,他的审美观应该受到尊重。清兵卫喜欢画画
6、表明清兵卫对葫芦的兴趣爱好被彻底抹杀,不得不转向其他。4,辩论促理解文章最后,清兵卫喜欢上了画画,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了,同学们基本上都认为,这下清兵卫又得放弃画画,继续寻求新的爱好了。这是个悲剧。有人说,这意味着文化习俗、强权政治彻底的胜利,也有人否认。请学生辩一辩,清兵卫屈从了吗?没有屈从:清兵卫是能够坚持自己个性的人,如他父亲和客人谈论葫芦的时候,他敢于说马琴的葫芦并不好,当教员没收葫芦时他“连哭也没有哭一声”(不示弱,内心并不屈服),当父亲砸葫芦时,他的脸色发青(忍受痛苦和愤怒),尽管他又爱上了画画,他的父亲“又开始嘀咕了”,说明他还是在坚持自己的画风。屈从了:从文章的开篇看,清兵卫是如
7、此热爱葫芦,可最后他不得不放弃葫芦,转而又喜欢画画,我们从结局还可以推测,他极有可能还会放弃画画,转向其他。文章结尾这一细节讲述的是“关于个体内心被外在压迫割裂的故事”结语:清兵卫是一个悲剧,我们要给予他怜悯:怜悯他在世俗文化、强权政治逼迫下所受的挤压与折磨,更要怜悯他的内心与外在世界存在的严重割裂。但我们更要敬佩他,敬佩他的勇敢坚持,对艺术追求的自我坚持,让可怜的艺术追求保有一份尊严,虽不彻底但也可贵。以情节为主线的现代小说往往在情节的摇摆中揭示孤独、渺小、割裂、荒诞等人类普遍存在的境遇,展现一个个在其中挣扎、坚守、超越的人物形象,引起读者的思考。阅读以情节为主线的现代小说,把握情节的摇摆,
8、深入理解文章的内蕴,这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5,练习固新知 A, 课后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找出情节中的摇摆部分,并分析其效果。 B,分析一,在“卖”鸟笼这个环节,作者安排了老大夫观赏鸟笼和蒙铁尔拒绝鸟笼这两个环节,老大夫非常喜欢鸟笼,说明鸟笼很美,很精致,同时老大夫嫌鸟笼贵,终于不舍得买;蒙铁尔是个财主,贪财,他“无动于衷”,根本不关心鸟笼之类的艺术品,他的妻子的生活也过得枯燥乏味,“形容憔悴”,当她看到鸟笼时“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当巴尔塔萨把鸟笼送给彼贝后,他真的一个子儿也没给,典型的一守财奴。 这两个人物都是用来衬托巴尔塔萨的,老大夫既有精神追求,又看重物质财富,但
9、这二者相比,他更看重后者;蒙铁尔只有物质追求,而无精神生活。而在那个下午,巴尔塔萨是在追求精神生活,放弃了物质财富。这一摇摆对凸现主人公巴尔塔萨的精神世界是有帮助的。二,“巴尔塔萨喝酒”,有两层含义:1,他高兴,因为在很多人看起来很重要的事,他轻而易举地就做到了;2,他也很痛苦,他也需要钱,可花费了那么多精力做的鸟笼,连一个子儿也没有换回来。这一摇摆,让巴尔塔萨的形象更加丰满,他并不是一个舍己为人的高尚者,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时常在世俗利益与精神追求之间徘徊,只不过他在那个下午做到了精神上的超越,把鸟笼送给了真正的欣赏者彼贝。而这一举动却令周围的人不解,他“清晨五点钟,还劈腿坐在街上”,这个世俗的生活,他不敢回,也不愿回。 可以说,没有情节上的摇摆,巴尔塔萨的形象就不会那么丰满,作品的主题就不会如此深刻。图示如下:巴尔塔萨做鸟笼 摇 老大夫观赏鸟笼 巴尔塔萨“卖”鸟笼 摆 蒙铁尔拒绝鸟笼巴尔塔萨送鸟笼 摇 摆 巴尔塔萨喝酒板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 志贺直哉 个体的爱好兴趣被抹杀 大众审美排斥个性审美 关于 的故事 强权政治扭曲人性 个体内心被压迫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