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考点知识重组明考向主题突破专题限时集训第 8 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人民的探索1沉重的民族危机(1)1894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2)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2中国人民的抗争(1)戊戌变法:1895 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
2、高潮。(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屡遭挫折。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初步发展(1)背景: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短暂春天”(1)背景:辛亥革命
3、扫除发展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9121919 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近代前期的四大社会思潮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启。2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3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
4、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新变化1物质生活的变化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事业的进步各大口岸相继出现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发
5、展(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主题 1|政治上:世纪之交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人民抗争探索的深入1(2016全国乙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导学号:02792083】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国
6、的情况。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1888 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其实力曾是远东第一、世界第九,故“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故选 C 项;A 项表述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直到 20 世纪初,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仍是编练“新军”;日本明治维新后也是集权制度,故排除 B 项;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已多次遭到英国、法国等国的侵略,其他列强也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获取在华权益,D 项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不符,故排除。2.(2013全国卷)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
7、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现代化的理解。现代化主要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体现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体现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方向,B 项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阻碍作用;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故排除 A、C、D 三项。备选真题3(2016江苏高考)下表是 18941914 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
8、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A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表格中的数字信息。据表格数据可知,18941914 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不断上升,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强,A 项符合题意。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
9、战后,排除 B 项;这一时期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C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4(2015海南高考)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A 根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 A 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
10、料未体现,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 C 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 D 项错误。1多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角度 影响 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即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的侵略阶段,且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角度影响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
11、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的学习开始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2.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1)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进程中,一开始资产阶级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表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性和进步性。(2)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原因: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
12、地半封建社会中,特定社会环境决定了资产阶级具有同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妥协的一面。表现:辛亥革命中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更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通史视角考查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命题猜想 近代列强侵华的表现、影响及中国的抗争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命题多运用图文史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综合考查列强侵华战争及其影响、评价。特别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从民族觉醒角度命题也会成为命题的重要切入点。1(2016内江三模)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道:“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该诗的写作背景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辛丑
13、条约的签订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D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A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失去了大片土地,维新派痛心疾首,才有谭嗣同此诗,故 A 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时,谭嗣同早已牺牲,故 B 项错误;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谭嗣同已经被杀,故 C 项错误;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2(2016宜宾一诊)1901 年 3 月,鉴于总理衙门法定地位不强,衙署和编制过于简单,根据驻北京外交使团的照会,李鸿章提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这反映了清政府()【导学号:02792084】A由被动外交转为主动外交B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吸取了义和团事件的教训D
14、与列强开始了平等交往B 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由被动外交转为主动外交,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鉴于总理衙门法定地位不强,衙署和编制过于简单”和“李鸿章提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可知进一步向近代外交转变,故 B 项正确;义和团事件属于农民起义,不属于外交事务,故 C 项错误;与列强开始了平等交往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创设情境多角度命题考查辛亥革命命题猜想 资产阶级是近代前期抗争与探索的主体阶级,辛亥革命等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命题主要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多角度分析评价各阶级的探索。复习备考时,要重视分析资产阶级探索的表现、特点及影响;还要注意将辛亥革命与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五四
15、运动链接起来分析比较。3(2016唐山一模)1895 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1900 年 10 月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三民主义逐渐为民众所接受B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断趋于反动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在中国完全确立B 1905 年,三民主义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和“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
16、事之不成矣”可知清政府在政治上不断趋于反动,故 B 项正确。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由此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在中国完全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4(2016郴州质检)1912 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A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B明显的限袁倾向C缺乏明确反帝要求D强烈的排满色彩B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从结果来看,故 A 项错误;
17、根据题干“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可知此题强调的是临时约法明显的限袁倾向,故 B 项正确;材料与明确的反帝要求及强烈的排满情绪无关,故 C、D 两项错误。主题 2|经济上: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2全国卷)1895 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导学号:02792085】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的
18、含义。“捐弃所恃,舍身喂虎”体现了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认识到兴办实业对于救国的重要性,但是在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下,商业一直被视为末业,而身为状元的张謇为了救国,毅然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投身于实业救国的实践中,故选 A 项。备选真题2(2016海南高考)19 世纪 70 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 90%,1900 年降至 38%左右,20 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A 由“近 90%,1900 年降至 38%左右”到“20 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
19、茶输出国的地位”出现的情况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丝茶出口下降,一种是出口没有下降,其他产品的出口迅猛增长。根据近代中国对外出口的情况,从 19世纪 70 年代开始,在西方的资本主义浪潮中,中国并没有出现具有竞争力很强的商品,所以只能推断出中国丝茶受到竞争,出口下降,故 A 项符合题意。3.(2016上海高考)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D 材料反映
20、出张謇办厂经历的艰辛,“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反映出阻力来自外部。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是缺少机器技术属于内部原因,故 A 项错误;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是劳资矛盾属于内部原因,故 B 项错误;经营管理的弊端属于内部原因,故 C 项错误;民族企业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外部原因,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阻碍,故 D 项正确。4(2016海南高考)1903 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
21、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D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一味追求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早就丧失了当初的活力,故 A 项错误;由“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可知其与新式教育与传统科举是不相融的,故 B 项错误;新学之人认为发式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区别,新旧学的根本区别在教育的内容,故 C 项错误;由“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可知,虽然新学追求民权,但并无报效国家的有效方式,只能服从封建选拔人才的方式,故 D 项正确。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特点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
22、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后天畸形: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轻工业领域发展迅速,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工业结构和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的不平衡特点,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影响因素推动发展的因素a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旧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b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c民族主义的驱使: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
23、发展。d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持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与力量源泉。阻碍发展的因素a根本因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严重阻碍了其发展。b主观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自身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c客观因素: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全面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1)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2)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
24、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3)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4)运用史观整合: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活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国衣、食、住、行、通讯、习俗等各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创设新情境,考查清末、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命题猜想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
25、程中的特征、成因是高考命题高频点,且非选择题命题较多,主要利用图表材料考查对其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复习时应注意梳理每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特征及成因,综合分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和影响。1收藏家郑先生藏有“申新纺织厂原始合同股票”:“立合同议据荣宗锦等今议定在上海陈家渡白利南路地方合创申新纺织厂,专购子花纺纱织布行销事业。共集股本银元三十万元,作为三千股订章程邀集全体股东具名向该管官厅注册,兹依公司条例之规定,订立合同中华民国七年二月。”这表明该厂()A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B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壮大C在抗日战争时期陷入困境D新中国成立后企业性质发生了变化A 材料中民族企业申新纺
26、织厂发行股票,“订章程邀集全体股东”“依公司条例之规定,订立合同”都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故 A 项正确;“中华民国七年”是 1918 年,新民主主义经济出现在 19491956 年期间,故 B 项错误;抗日战争是在 19371945 年期间,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于 1949 年,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备选习题2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是()近代中国外债情况时期款项数目总清政府210 项18 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 61%;实业借款占 28.7%北洋政府633 项15.56 亿银元:军政借款占 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国民政府108 项28 亿银元:军政借款占 86.
27、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A B C D A 由表中信息可见,军政借款,即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故正确;实业借款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故正确;国民政府超过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故错误;外国对华借款是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即资本输出,故正确。从社会史观角度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命题猜想 随着列强的侵略,特别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它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呈现出新旧
28、冲突、中西碰撞与交融的特点。高考命题经常以此为切入点,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表现、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解题时一般根据材料具体分析即可。3(2016济南模拟)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导学号:02792086】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校上海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提高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A 根据材料中“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中设立的“毕
29、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体现出辛亥革命后妇女参政的可能性,说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 A 项正确;在材料中,女子学校的专业设置并未提及守旧势力的问题,故 B 项错误;根据部分女子学校的开办为个例,就说明妇女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这是不准确的,故 C 项错误;从传统文化的束缚解放出来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 D 项错误。备选习题4(2016湖北重点高中联考)“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半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
30、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A交通工具近代化 B物质生活近代化C城市生活近代化D工业发展近代化B 材料“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反映出交通工具近代化,但只是部分内容,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城市建筑、交通、自然环境、工业等的变化,总体上体现出物质生活近代化,故 B 项正确;城市生活近代化只是部分内容,故 C 项错误;“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反映出工业发展近代化,但只是部分内容,故 D 项错误。主题 3|文化上:从君主立宪到民主科学思想的演变特点及影响1(2015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
31、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导学号:02792087】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 B、D 两项错误。2(2014全国卷)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
32、易服”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02792088】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维新派的目的。康有为认为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故其主张易服主要是为变法营造社会氛围。本题选择 B 项。作者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的关系,A、C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同,排除。不能武断地说长袍马褂代表守旧势力,排除 D 项。备选真题3(2015海南高考)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
33、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B 题目要求分析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出现的原因,之所以出现三个层面的学习,根本上是由于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由抵御外来侵略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到实行民主、科学,故 B 项正确。1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2)学习过程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
34、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各进步思想之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4)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要原因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派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
35、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激进民主主义者 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从传承与创新角度命题考查近代思想的演变命题猜想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内容及特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时要重视分析各阶级、各阶层主张所体现的思想解放的特点,辨析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主张的异同,理解近代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作用。1(2016石家庄质检)“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
36、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B 根据题干中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全面大变”并非“跪着”变法,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维新变法的结果,故 D 项错误。2(2016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突出表现为法国的民族主义和德国的民族主义。前者指的是一个民族的
37、“自决权”,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宣传、介绍和接受的是德国的民族主义。究其原因是()A中国经济发展更接近于德国经济B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C梁启超企图效法德国君主立宪制D法国大革命过于激进与改良不符B 中国经济状况与德国不同,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可知,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故 B 项正确;梁启超效仿的是日本,故 C 项错误;材料侧重谈论的是德国,而不是法国,故 D 项错误。从对比联系角度命题考查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命题猜想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借助孔子的外衣来宣传维新思想;而新文化运动
38、时期,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不同历史阶段,儒家思想的境遇也不同。解题时需根据二者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和目的来分析。3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该思想()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与材料中“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
39、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相符,故 C 项正确。4(2016南昌一模)“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上述言论出自()A资产阶级立宪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激进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C 题干中“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说明该言论主张人民主权学说,资产阶级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故 A、B 两项错误
40、;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主张,故 C 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与题干中言论并不完全相符,故 D 项错误。主题 4|多维探究:从多角度综合考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转型(近五年全国卷未在此处命题)备选真题(2016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896 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
41、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据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解析】第(1)问由材料“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相去几何矣”可得出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发达;由材料“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可得出主张引进西学;由材料“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
42、废”可得出主张学习最新成果。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即可。【答案】(1)认识: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2)意义: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1政治领域(1)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虽然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起到了思想启蒙作
43、用;农民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来挽救危亡,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3)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政治更为黑暗。2经济领域(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孕育了先进的因素。(2)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4、,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3)社会生活方面,西方新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不断传入,加上中国的政治运动的推动,引起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种种变化。3思想领域(1)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各种社会思潮兴起和发展。(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历史潮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促进了革命的进一步发展。1(2016滨州模拟)18 世纪末叶以后,
45、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这说明()A基督教文化是西方工业文明产生的思想根源B中华文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中断C西方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不能并存发展C 材料主旨是说明西方工业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并非材料说明的重点,故 A 项错误;中华文明虽遭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但从未中断,故B 项错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冲击,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迫使中国做出改变,
46、逐步迈向近代化,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不能并存发展的信息,故 D 项错误。2(2016浙江六校联考)下列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表述,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从政治、文化的觉悟走向社会的觉悟 把民主作为工具理性以使国家力量强大 追求器物层面的学习导致经济力量的出现 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个人主义启蒙A BCD C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这三个阶段。放在最前面,故 A 项错误;康梁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都是在追求民主,紧跟后,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对人进行了启蒙,紧跟后,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纵横交汇通古今戊戌变法历史上重
47、大改革回眸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康梁维新思想的传播。2内容(1)政治上:实行提倡官民上书言事等措施。(2)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3)文化上: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4)军事上:裁汰旧军。3影响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贡献(1)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3)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主要活动与贡献(1)中西结合,建造滦河铁路大桥。(2)修筑京张铁路等铁路工程,自行设计和修筑“人”字形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迹。(3)督办川粤汉铁路。(4)监管中东铁路。2历史评价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专题限时集训(八)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