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聚焦一科学家首次发现琥珀中的古鸟类2016年6月29日,中加英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和昆虫学家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琥珀中的古鸟类标本,这是人类首次有机会一睹恐龙时代古鸟类的真实面目。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邢立达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教授瑞安麦凯勒领衔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上。据介绍,此次的标本发现于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来自白垩纪中期诺曼森阶,距今约9 900万年,包括了两个鸟类的翅膀和部分软组织。科学家将其分别称之为“天使之翼”与“罗斯”标本。请运用世界物质性原理谈谈你对中加英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和昆虫学家首次发现了琥珀中的古鸟类标
2、本的认识。聚焦二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成功2016年6月25日20时整,“点火”口令下达,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从距离海边约800米的发射平台上腾空而起,拖曳着一束耀眼的白色尾焰,飞越茫茫大海,飞向浩瀚太空。此次发射刷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纪录,掀开了中国运载火箭发展的新篇章。火箭运载能力取得新突破。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其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是中国以往运载火箭的1.5倍。“全新测发流程,全新航天产品,全新技术状态,全新设备设施,全新参试队伍,全新指挥模式,全新气候环境。”发射场区总指挥张振中用七个“新”形容此次发射的特点。 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3、谈谈此次发射刷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纪录,掀开了中国运载火箭发展的新篇章的认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把握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3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2)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
4、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背景材料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版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费米伽马射线天文望远镜以最新数据证实了宇宙存在着反物质。无独有偶,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首次发现了一种可能大量存在于宇宙“婴儿期”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氚核,这打开了物质元素世界“立体几何”研究的大门。问题探究(1)从哲学的角度看,反物质和山川湖海、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事物有什么共性呢?(2)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3)这里的反物质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吗?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1)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5、,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承认、是否喜欢、是否感受得到,反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3)不能把反物质等同于哲学上所讲的物质,反物质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存在状态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是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
6、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知识升华1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含义理解意义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本原性,从而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但不是所有事物都会被人们马上认识,这需要一个过程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万事万物
7、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哲学将物质混同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缺陷2.明确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典题印证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
8、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ABCD解析:选B“物质是永恒的”指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说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故二者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错误。正确,本题选B项。1从产生和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从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
9、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背景材料“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阿尔卑斯)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鲁迅“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问题探究(1)你赞同以上哪些观点?说说你的理由。(2)人类社会是如何产生的?其构成和发展说明了什么?答案:(1)梁启超的观点属于唯心史观,夸大了人的意志特别是少数英雄人物的意志在人类历史发
10、展过程中的作用;鲁迅的观点看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属于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的观点看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人类社会的构成及其发展充分表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知识升华1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只能影响社会的发展,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
11、然结果,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3)从人类社会的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如图示:2关于世界物质
12、性的表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典题印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的。下列要素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有()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思维ABCD解析:选A人类思维是主观世界的组成部分,可排除;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选A项。 学业水平达标热点一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以最严制度保护环境近年来,西藏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底线、红线和高压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据此回答12题。1西藏的做法集中体现了中国“天人
13、合一”的传统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周易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利用自然首先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的原貌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 BC D解析:选D“天人合一”的意思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方法论上看,启示我们利用自然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故选D项;错误,利用自然首先要尊重自然;错误,改造自然不是要保持自然的原貌。2西藏出台了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西藏自治区环境
14、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规定等,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部署,落实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终身追责”的要求,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各级政府权责统一的属地化管理体系,以及行业与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这体现了()自然界是按其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于人们改造世界具有重要作用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A BC D解析:选B西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部署,建立权责统一的属地化管理体系和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正确;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伤害程度告诉我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时要在尊
15、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确;与题意不符;说法错误。热点二岳阳:努力营造和谐生态环境沿洞庭湖两岸,以一湖清水为底色的城市画卷正在人们面前缓缓铺陈开来。不出城享园林之美,居闹市乐花香之怡,绿色让岳阳大地处处美景如画。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空气更清新“把森林的理念引入城市,在城市中实现鸟语花香的效果。”近年来,岳阳按照绿化城乡、强化管护、多措并举、突出民生的工作理念,推进林业事业发展,湿地保护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被誉为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据此回答34题。3人与自然关系恶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让人们时常思考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16、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自然之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 B 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当选。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性,错在“征服”。4“把森林的理念引入城市,在城市中实现鸟语花香的效果。”岳阳市的做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B必须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人类完全可以驾驭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解析:选B岳阳市的做法充
17、分尊重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项正确;A、C、D三项均表述错误。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概念。2准确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明确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的特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18、。(2)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质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3)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4)两者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背景材料材料一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材料二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
19、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材料三古诗鉴赏回乡偶书(二)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问题探究(1)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2)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3)诗人说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是不是说镜湖水没有变化?答案:(1)易传中这句话讲的是太阳离去了之后月亮就会来到,月亮离去了之后太阳就会来到,太阳和月亮交互进行便有了光亮。冰冷和温热交互进行便有了岁月的更替。这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慧能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的运动观。(3)
20、不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镜湖水也会有涨有落,但相对于家乡的人事消磨,镜湖水还在门前,这就是哲学上讲的静止的第二种情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知识升华1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全部科学证明,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生命有机界直到人类社会,都没有绝对不动、不变的东西。(2)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
21、切运动、变化的承担者,是世界上一切发展过程的基础。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并通过运动分化出不同的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为人们所认识。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4)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讲物质的“唯一特性”,主要是把物质与意识相比较而言,是两个不同对象,二者是可分的,即使没有人的意识,物质同样是客观存在的;讲物质的“根本属性”,主要是把物质与运动结合起来说的,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2、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一种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属性是绝对的、无条的和永恒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运动是绝对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把静止绝对化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片面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最终会导致不可知论典题印证“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解析:选C题意强
23、调人和沧海都在运动变化,不可能永远静止,说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项正确;运动是无条件的,A项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项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项错误。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特点(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24、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背景材料材料一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到多人、从舱内活动到太空行走、从自动交会对接到手控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遵循科技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按照既定战略,扎扎实实地稳步前进,实现一个个突破和跨越。材料二洪水泛滥、沙尘天气、酸雨、城市烟雾笼罩等现象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问题探究(1)什么是规律?“水往低处流”“苹果落地”是规律吗?(2)从上述材料中,你能看出规律具有什么特征吗?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什么启示?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水往低处流”“苹果落地”是现象,
25、不是规律,隐藏其后的“万有引力”才是事物运动中本质的规律性的联系。(2)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洪水泛滥、沙尘天气、酸雨、城市烟雾笼罩等现象就是人们违背规律而受到的惩罚。知识升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可以在认
26、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我们既要反对“宿命论”(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受规律的摆布),又要反对“唯意志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4)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二者的有机统一。典题印证(重庆高考)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 2.5。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
27、式宣战。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解析:选DA项中“顺应就能”说法太绝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项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人与自然的斗争性不可能被消除,C项错误;改善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D项正确。特别提醒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的实践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涉及此类题目时,一要判断是否为规律,只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才
28、是规律;二是结合材料分析具体是哪个规律;三要判断人们是遵循了规律还是违背了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 学业水平达标热点一让孩子们慢慢地享受童年2016年7月10日中新网报道,暑期来临,济南许多家庭选择给孩子报培训班“充电”,补习、才艺、素质拓展不拘一格。不少培训班为学龄前儿童开设汉字、英语、珠心算等课程,让3到6岁的孩子提前熟悉小学课程。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有助于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类“超前教育”虽迎合了家长心理,但却违背了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3到6岁的孩子更适合通过感官认识具体事物,在活动中学习。目前幼儿园已被禁止提前学习小学内容,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教育的特征就是慢。儿童
29、的手很小,不要往他的小手上放太多的东西;他们只有一个童年,应当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幸福。”据此回答12题。1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A认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认为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D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解析:选B从题干中的“超前”“超负荷”“事与愿违”可以看出,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忽视了教育规律及孩子的成长规律,故应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2“教育的特征就是慢。儿童的手很小,不要往他的小手上放太多的东
30、西;他们只有一个童年,应当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幸福。”上述话语告诫人们()A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D遵循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解析:选C“教育的特征就是慢应当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幸福。”强调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B项说法错误,A、D两项不符合题意。热点二环境污染导致雷暴天气加剧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气象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导致的空气污染使得雷暴天气在规模和时间上都有所加剧。据此回答34题。3美国环境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如图)假说,即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
31、曲线关系:在某一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一个阶段内环境污染会加剧;达到污染拐点后,环境质量才会好转。这启示我们应()A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寻找按规律办事的最佳时机B用此假说来判断我们经济工作的得失C积极探寻经济发展规律并以此指导实践D发挥主观能动性消灭规律对人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选C本题考查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知识。该假说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启示我们应把握这一规律,采取措施,促使污染拐点尽早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按规律办事贯穿于我们行动的始终,故A项说法有误;B项说法有误,不选;规律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故D项说法也有不妥之处。4“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
32、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BCD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引导人们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当选。错在“创造”。错在“征服”。盘点重点知识1物质、运动与静止(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3)静止是
33、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脚踏实地,按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伟大事业不
34、断推向前进。链接社会热点“极端天气时代”来临在持续几个月的干旱之后,中国的东南部最近又遭遇洪涝灾害;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6年3月19日以来,江南中南部、华南北部等地开始出现新一轮的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还伴有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强降雨导致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份遭受洪涝风雹灾害,广东省4人因建筑物倒塌死亡。而在太平洋彼岸,美国的中西部在6月初则有200多个地方创造了高温纪录;一个多月前,美国南部连遭龙卷风袭击;与此同时,英国在经历了三百年来最冷的冬天之后,又迎来百年来最暖和的春天,斯诺顿市更是有了一场六月雪凡此种种似乎都在告诉人们,“极端天气时代”来临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极端天
35、气变得如此频繁?到目前为止,科学界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全球变暖是导致极端天气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大量的碳排放则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请你思考如何看待当前的“极端天气”?透视镜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命题室1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人的思维活动有其自身规律,这种规律 ()受到人的思维活动的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是能
36、够为人们所掌握和利用的ABCD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故表述错误,表述正确。2近期南方洪涝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要求全员待岗、时刻待命,做好防汛抢险值班工作,一旦有险情发生,及时向上级防汛部门汇报情况,并挺身而出积极参与抗洪抢险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 ()A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B规律是不变的,可变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造规律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强调的做法表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故D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B、C两项表述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