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如果你想有份稳定的工作;如果你想让家人过得更好;如果你是个读书人 你会选择 做 官 古代史专题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李启铭,官二代 名言:我爸是李刚。李晨,演艺圈十大孝子之一 刑梦琳,2016年安徽高考理科状元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1、夏、商、西周:世官制 (世卿世禄制)遵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代代相传,占有封地 世官制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2、秦:军功爵制 实行背景:社会转型(展开:经济领域的变革、列国纷争的态势,秦国势弱)影响: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察访荐用任用察举制常举(岁举)非常科(特
2、举)孝廉科貌才科贤良方正科明经科明法科至孝科童子科3、汉:察举制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入选的。材料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汉时民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察举标准笼统,又缺乏严密的考核制度2、官员之私意决定进退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 任用“中正”官,对本地的人才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一共九等。评价标准为经学、德行、乡闾清议、家世、才实等内容。除分品外,还要根据人的德行等写评语,为“状”,选用人才时,需要
3、将“品”、“状”结合。思考:九品中正制下人才能否被选用的关键在哪里?其标准对什么人有利?九品中正制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家世门第的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门阀士族为政治的核心,寒门人才难以入仕。隋朝:隋文帝:分科推举人隋炀帝:设进士科,试策取士(创科举制)唐朝: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武举、殿试唐玄宗:增诗赋为考核内容宋朝:严格考试制度(糊名、誊录、锁院、食禄子弟复试、回避),考试范围和规模都扩大明清:考试制度更严格,八股取士 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鱼贯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摭言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4、,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对科举制的看法。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科举制创立的积极意义:科举制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科举制度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束缚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
5、进步,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小 结制度沿革选官方式选官方式盛行朝代选拔标准优点缺点世卿世禄制夏商周血缘稳固贵族统治不利于人才选拔军功爵制度秦军功大小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有利于对外战争不利和平统治察举制汉朝品德 才能适应了汉朝和平的局势,有利于维护统治东汉时期腐化,推举只看出身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早期才能,品德 后期门第早起能为国家选拔一定的人才后期只看门第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科举制隋唐到明清考试成绩打破门第,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明清时期僵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规律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渐趋严密科学,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从地方收归中央。选拔标准:选拔方
6、式:选官权 :(1)经验教训: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 (2)联系现实:要认识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考核评价的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经验教训2、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学以致用 DD家天下 尊亲戚 父有官 子承袭为征战 招贤能 立军功 赏爵禄征名士 举孝廉 设太学 兴考选论人才 问中正 重家世 认门第应科举 登龙门 历朝用 影响深本课小结:选官制度的演变